名稱來源
解放軍一詞最早出自劉少奇於1944年8月20日在中共中央軍委高層幹部會議上的發言。他說:“正規軍、游擊隊合起來叫解放軍,或加之為國民革命解放軍。”這是迄今為止,所見文獻檔案資料中第一次出現解放軍的稱謂。1945年1月19日,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成立。1月20日,以挺進粵中的中區縱隊一部為基礎,正式成立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1945年8月11日,朱德提出“山西解放軍”。1945年8月13日,《解放日報》發表《當前的緊急任務》的社論,多次出現“解放軍”的提法。《解放日報》作為中共中央的機關報,應視為這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第一次公開的提出了解放軍的稱謂。
1945年8月15日,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等提出部隊番號改稱“人民解放軍”,山東軍區機關稱山東解放軍總部。
1945年8月26日,在《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党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中,又一次正式出現“解放軍”的提法。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國共兩党進行了長達40餘天的重慶談判,其焦點是人民軍隊整編和解放區政權存在的問題。為了戰略和政略上的考慮,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沒有繼續的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提出和使用解放軍的稱謂。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解放戰爭進入戰略防禦階段後,人民解放軍的稱謂重新提出,並且出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提法。9月12日,《解放日報》社論中,再次提出“人民解放軍”的稱謂,隨後,新華社和毛澤東發表的文章中,也多次公開出現人民解放軍的提法。10月3日,《解放日報》在《為實現一月停戰協定及政協決議而鬥爭》的社論中,第一次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為了奪取全國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48年9月8日至13日,召開了擴大會議,提出要建設500萬人民解放軍。
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這次會議的精神,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軍委於1948年11月1日作出《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指出:人民解放軍分為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部隊三類。野戰部隊的“野戰軍現時分為四個,以地名區分,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各步兵兵團、軍、師、團,各騎兵師、團,各炮兵師、團等,一律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作為地方部隊建制的軍區,其“第一級軍區(即大軍區),現有五個,以地名區分,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中原軍區,華東軍區,東北軍區,華北軍區”;“第二級軍區,現有三個,亦以地名區分,即中國人民解放軍晉綏軍區,豫皖蘇軍區,冀熱遼軍區”;游擊部隊,則依情況需要和可能由各地軍事機關自行組織。
隨後,全軍進行了統一整編。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於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國共產黨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湘南起義和黃麻起義。這些地區起義後保留下來的部隊,當時叫中國工農革命軍,1928年5月以後,陸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1937年7月7日爆發抗日戰爭,8月25日紅軍的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1937年9月11日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活動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集中起來,1937年10月2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1945年,同盟國中國戰區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批下七道抗日反攻命令,並在其中第四道命令中首次提出“人民解放軍”一詞。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中共領導下的關內各解放區部隊大批進入東北地區,10月31日和東北抗日聯軍等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1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1945年9月中共的軍隊127萬,另有民兵268萬。
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解放區各部隊由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民主聯軍等陸續改稱人民解放軍,編成了五大野戰軍。經過數年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政府的統治,後又進駐西藏,統一了中國大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解放軍擔當保衛國防,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任務,同時開展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使之發展成由陸、海、空三軍和飛彈部隊組成的諸軍、兵種合成的軍隊。並對軍隊建設提出了“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
為適應世界形勢的發展,1997年9月,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在80年代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的基礎上,我國將在今後3年內再裁減軍隊員額50萬。這次大裁軍,解散了大部分守備部隊,部分集團軍建制的乙種師歸武警部隊。
組織機構
最高機構
中央軍委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
主席:習近平(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於2013年3月14日決定)
副主席:范長龍許其亮(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於2013年3月15日決定)
委員:常萬全房峰輝張陽趙克石張又俠吳勝利馬曉天魏鳳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於2013年3月15日決定)
下屬機構
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總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參謀長:房峰輝上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張陽上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趙克石上將 政委:劉源上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張又俠上將 政委:王洪堯上將
七大軍區
瀋陽軍區 司令員:王教成政委:褚益民
北京軍區 司令員:宋普選政委:劉福連
濟南軍區 司令員:趙宗岐政委:杜恆岩
南京軍區 司令員:蔡英挺政委:鄭衛平
廣州軍區 司令員:徐粉林政委:魏亮
成都軍區 司令員:李作成政委:朱福熙
蘭州軍區 司令員:劉粵軍政委:劉雷
各軍兵種
海軍 司令員:吳勝利政委:苗華
空軍 司令員:馬曉天政委:於忠福
第二炮兵 司令員:魏鳳和政委:王家勝
中央軍委直屬院校
國防大學 校長:張仕波政委:劉亞洲
軍事科學院院長:高津 政委:許耀元
國防科技大學 校長:楊學軍 政委:王建偉
軍事法院
院長:劉季幸
軍事檢察院
檢察長:李曉峰
編制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三大軍種,及一個獨立兵種: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保持230萬人的總規模 。陸軍
兵力狀況陸軍主要擔負陸地作戰任務,包括機動作戰部隊、邊海防部隊、警衛警備部隊等。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陸軍積極推進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加快發展陸軍航空兵、輕型機械化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加強數位化部隊建設,逐步實現部隊編成的小型化、模組化、多能化,提高空地一體、遠程機動、快速突擊和特種作戰能力。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包括18個集團軍和部分獨立合成作戰師(旅),現有85萬人。集團軍由師、旅編成,分別隸屬於7個軍區。瀋陽軍區下轄第16、39、40集團軍,北京軍區下轄第27、38、65集團軍,蘭州軍區下轄第21、47集團軍,濟南軍區下轄第20、26、54集團軍,南京軍區下轄第1、12、31集團軍,廣州軍區下轄第41、42集團軍,成都軍區下轄第13、14集團軍。
分布情況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分布表
部隊名稱 | 級別 | 軍部駐地 | 所屬軍區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集團軍 | 甲級集團軍 | 河北石家莊 | 北京軍區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集團軍 | 甲級集團軍 | 河北保定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5集團軍 | 乙級集團軍 | 河北張家口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集團軍 | 乙級集團軍 | 吉林長春 | 瀋陽軍區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 | 甲級集團軍 | 遼寧遼陽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 | 乙級集團軍 | 遼寧錦州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集團軍 | 甲級集團軍 | 陝西寶雞 | 蘭州軍區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集團軍 | 乙級集團軍 | 陝西西安臨潼區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 | 乙級集團軍 | 河南開封 | 濟南軍區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集團軍 | 乙級集團軍 | 山東濰坊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集團軍 | 甲級集團軍 | 河南新鄉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集團軍 | 甲級集團軍 | 浙江湖州 | 南京軍區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集團軍 | 乙級集團軍 | 江蘇徐州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1集團軍 | 乙級集團軍 | 福建廈門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集團軍 | 甲級集團軍 | 重慶 | 成都軍區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 | 乙級集團軍 | 雲南昆明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 | 甲級集團軍 | 廣西柳州 | 廣州軍區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 | 乙級集團軍 | 廣東惠州 | |
軍種介紹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主要在陸地執行作戰任務,未設定獨立的領導機關,領導職能由四總部代行,瀋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七個軍區直接領導所屬陸軍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由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電子對抗兵、偵察兵等兵種和各種專業勤務部隊組成。
步兵徒步或乘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實施機動和作戰,由山地步兵、摩托化步兵、機械化步兵(裝甲步兵)、信息化步兵、邊防軍組成。
裝甲兵以坦克為主戰武器,步戰車、裝甲車、保障車輛為基本裝備,執行地面突擊任務。
炮兵以各種壓制火炮、反坦克火炮、反坦克飛彈和戰役戰術飛彈為基本裝備,遂行地面火力突擊任務。
防空兵以高射炮、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為基本裝備,遂行對空作戰任務。
航空兵裝備攻擊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和其他專用直升機及輕型固定翼飛機,遂行空中機動和支援地面作戰任務。
工程兵擔負工程保障任務,由工兵、舟橋、建築、偽裝、野戰給水工程、工程維護等專業部(分)隊組成。防化兵擔負防化保障任務,由防化、噴火、發煙等部(分)隊組成。
通信兵擔負軍事通信任務,由通信、通信工程建設、通信技術保障、航空兵導航和軍郵勤務等專業部(分)隊組成。
陸軍按其擔負的任務還劃分為野戰機動部隊、邊海防部隊、警備警衛部隊等。野戰機動部隊的編制序列一般是:集團軍、師(旅)、團、營、連、排、班。邊海防部隊和警備警衛部隊,根據擔負的作戰任務和地理條件不同,確定編組方式。
發展歷程
陸軍建立於1927年8月1日,建立之初長期以步兵為主,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有了少量的騎兵、炮兵、工程兵和通信兵,解放戰爭時期建立了坦克兵和防化兵。20世紀50年代,成立了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和防化兵等兵種領導機關。80年代以來,陸軍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增設了陸軍航空兵、電子對抗兵等兵種,並於1985年組建陸軍集團軍。經過81年建設,陸軍已由單一兵種發展成為諸兵種合成的現代陸軍,成為既能獨立遂行作戰任務又能與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實施聯合作戰的強大軍種。
海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ChinaPeople'sLiberationArmyNavy,CPLA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上武裝力量,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略軍種,是海上作戰行動的主體力量。擔負著保衛中國海上方向安全、領海主權和維護海洋權益等任務。簡稱中國海軍,1955年之前曾同時用過中國人民海軍的名稱。海軍現役兵力共23.62萬人,占解放軍總人數的10%。其中包括海軍航空兵2.5萬人,海軍岸防部隊2.5萬人,海軍陸戰隊4萬人。根據國外權威軍事機構估計,部署在中國北海,東海和南海三大艦隊的現役各類艦艇1230艘,主要大型作戰艦艇有:飛彈驅逐艦23艘,飛彈護衛艦40艘,常規潛艇70艘,大型坦克登入艦16艘,核潛艇8艘。40艘以上中型或重型兩棲運輸艦,以及接近50艘的近岸飛彈巡邏艦,以及一艘“遼寧號”航空母艦。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於1949年4月23日。1949年至1955年,先後組建水面艦艇部隊、岸防兵、航空兵、潛艇部隊和陸戰隊,確立了建設一支輕型海上作戰力量的目標。1955年至1960年,先後組建了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在近岸海域實施防禦作戰。80年代以來,海軍實現了向近海防禦的戰略轉變。進入新世紀,海軍著眼信息化條件下海上局部戰爭的特點規律,全面提高近海綜合作戰能力、戰略威懾與反擊能力,逐步發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推動海軍建設整體轉型。經過近60年建設,海軍已初步發展成為一支多兵種合成、具有核常雙重作戰手段的現代海上作戰力量。
軍內為一個獨立軍種,級別為大軍區級。現有兵力約23萬人。其指揮機構為海軍司令部,以及海軍政治部、海軍後勤部和海軍裝備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以艦艇部隊和海軍航空兵為主體,擔負海上作戰任務的現代化合成軍種。其主要任務是獨立或協同陸軍、空軍防禦敵人從海上的入侵,保衛領海主權,維護海洋權益。其作戰部隊——除了海軍總部直轄外,分布於北海、東海、南海三支艦隊中。海軍是海上作戰的主力,具有在水面、水中、空中作戰的能力。
海軍平時實行作戰指揮與建設管理合一的領導體制,由海軍機關、艦隊、試驗基地、院校、裝備研究院等構成。海軍下轄北海、東海、南海三個艦隊。北海艦隊機關位於山東青島,東海艦隊機關位於浙江寧波,南海艦隊機關位於廣東湛江。艦隊下轄艦隊航空兵、保障基地、艦艇支隊、水警區、航空兵師和陸戰旅等部隊。海軍編有海軍指揮學院、海軍工程大學、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海軍潛艇學院、海軍兵種指揮學院、海軍飛行學院、海軍蚌埠士官學校等8所院校。[15-16]
北海艦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的前身為華東解放軍海軍支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最晚的海軍部隊,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東海、南海)三支艦隊中實力最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一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的司令部駐地在青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的海上防區為連雲港以北的黃海海域和渤海灣。主要的任務為保衛首都的海上門戶及警戒周邊地區對中國的海上威脅。東海艦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於1949年4月23日成立,最初以上海作為基地,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三大艦隊之一,是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艦隊旗艦是150(長春號)飛彈驅逐艦。南海艦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海軍。成立於1949年11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三大艦隊之一。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江防司令部成立。1950年12月廣東江防司令部和其他陸軍部隊指揮機關合併成立中南軍區海軍,與華東軍區海軍、海軍青島基地構成了海軍三大艦隊的雛形。1955年8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發布命令,中南軍區海軍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隸屬海軍和廣州軍區。解放軍南海艦隊曾參與了對南越的西沙之戰、對越南的赤瓜礁海戰並取得豐碩戰績。航母部隊
2012年9月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入列,2013年9月25號是遼寧艦入列滿一年,中國航母部隊在這樣的時機首次進入公眾視野,中國航母部隊司令員由王海擔任。航母部隊司令員王海表示,全體航母艦員要牢記使命,刻苦鑽研,真正把航母部隊建設成為一支拳頭部隊,自2012年9月25號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正式入列至今一年間,遼寧艦成功進行了多次海上訓練,取得巨大突破,中國航母已經具備了初期戰鬥能力,就在幾天前,9月21號,遼寧艦剛剛完成出海試驗,返回青島母港,此次航行也是遼寧艦首航以來持續時間最久,航程最長的一次出海試驗,9月15號,殲15艦載戰鬥機成功完成起降試驗,標誌著此次試驗試飛任務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這些試驗取得的成果為遼寧艦試驗訓練向更深程度更廣範圍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專家指出,艦載機訓練之後航母編隊訓練也將成為航母部隊未來的訓練重點。
空軍
空軍現役兵力共42.07萬人,占解放軍總人數的17%。空軍有15000名飛行員。空降兵2萬4千.解放軍空軍具有作戰能力的飛機接近3200架,其中三代機中殲10系列約250架,殲11系列約150架,蘇-30、蘇-27約200架,二代半飛豹250架,空軍2018年左右會裝備四代機殲20,空軍於2016年以後將會裝備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國產大型加油機及預警機等。除此之外,解放軍還有超過90架的偵查機和500架運輸機,主要機型為KZ800電子偵察機等,運輸機主要為國產運-7和運-8中型運輸機,其中14架是重型運輸機,均屬於俄制伊爾76。中國空軍的預警機技術是世界領先的,中國主要裝備空警200中型預警機,採用平衡木相控陣雷達,空警2000以伊爾76為載機,裝備國產先進相控陣雷達,水平達到世界領先。中國空軍已經開始開發空警3000以及海軍艦載機型號的預警機。和海軍航空兵的飛機主要駐紮在中國東部地區,沿海主要是海軍航空兵部隊,裝備殲10,殲轟7,轟6K轟炸機,水上飛機,內陸地區主要駐紮在邊境地區,裝備殲-8,殲-7等,殲-11,轟6轟炸機等。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於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由劉亞樓帶領組建第一批空軍,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人民空軍已經發展成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飛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電子對抗兵、氣象兵等多兵種合成,由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運輸機、預警機等多機種組成的現代化的高技術軍種。主要任務是擔負國土防空,支援陸、海軍作戰,對敵後方實施空襲,進行空運和航空偵察。
1949年至1953年,陸續成立軍委空軍、軍區空軍領導機關,組建殲擊、轟炸、強擊、偵察、運輸航空兵、空降兵部隊和一批院校,並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7年空軍和防空軍合併,實行空防合一體制。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確立重點發展防空力量的指導思想,逐步發展成為一支國土防空型的空軍。90年代以來,空軍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陸續列裝了第三代作戰飛機、第三代地空飛彈以及一批較先進的信息化武器裝備,加強了以戰略理論為核心的軍事理論建設,確立了攻防兼備的戰略思想,空軍開始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經過近60年建設,空軍已初步發展成為一支多兵種組成的戰略軍種,具備了較強的防空和空中進攻作戰能力,一定的遠程精確打擊和戰略投送能力。
空軍平時實行作戰指揮與建設管理合一的領導體制,由空軍機關、軍區空軍、軍(師)級指揮所、師(旅)、團構成。空軍下轄瀋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7個軍區空軍和1個空降兵軍,以及各類院校、科研試驗機構等。軍區空軍下轄航空兵師,地空飛彈師(旅、團),高炮旅(團),雷達旅(團),電子對抗旅(團、營),以及其他專業勤務部隊,在重要方向和重點地區,設有軍級或師級指揮所。空軍編有空軍指揮學院、空軍工程大學、空軍航空大學、空軍雷達學院、桂林空軍學院、徐州空軍學院、空軍大連士官學校等院校,以及7所飛行學院。
航空兵師通常按團、大隊、中隊體制編成,主要機種為殲擊、強擊、殲擊轟炸、轟炸、運輸、預警、偵察、作戰支援等。航空兵師下轄航空兵團和駐地場站。航空兵團是基本戰術單位。地空飛彈部隊以營為基本火力單位,通常按師、團、營或旅(團)、營體制編成。高射炮兵以連為基本火力單位,通常按旅(團)、營、連體制編成。空降兵按軍、師、團、營、連體制編成的。
航空兵是空軍的主要組成部分和作戰力量,包括殲擊航空兵、強擊航空兵、電子對抗航空兵、轟炸航空兵、預警航空兵、偵察航空兵、運輸航空兵等。
地空飛彈兵是裝備地空飛彈、執行防空任務的兵種,通常與殲擊航空兵、高射炮兵共同行動。
高射炮兵主要用於防空作戰,殲滅敵空中目標,協助殲擊航空兵奪取制空權。
空降兵是以機降或傘降方式介入地面作戰的兵種,由步兵、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及其他專業部(分)隊組成,主要任務是奪取敵縱深內的重要目標或地域。
飛彈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簡稱第二炮兵),現役兵力共13萬人,編有23旅。中國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已達到450枚左右,估計未來幾年每年將增加75枚,這比美國早先評估的“每年約增加50枚”,增長幅度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中國軍隊的短程彈道飛彈都部署在台灣對岸的南京軍區,而且在得到衛星制導系統幫助之後,精準度和殺傷力也隨之提高。另外,中國還在對飛彈進行改良,以使它在前進部署時能攻擊位於沖繩和日本本土的美軍基地,或在部署於中國內地時射程能有效覆蓋目標區域。2012年12月,第二炮兵研發了某短距離彈道飛彈。為了提高該武器的殺傷力,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引進射程更遠、準確度更高、載重量更大的新型短距離彈道飛彈變體。
中國擁有有限的但數量不斷增加的常規中程彈道飛彈,例如DF-21D反艦艇彈道飛彈,該飛彈是在DF-21(CSS-5)中程彈道飛彈的基礎上製造而成,使中國人民解放軍具有攻擊大型艦船甚至是在西太平洋上襲擊航空母艦的能力。DF-21D反艦艇彈道飛彈的射程超1500千米,裝備有機動彈頭。
第二炮兵通過改良洲際彈道飛彈、增設高機動性能的投擲系統來實現其核力量的現代化。近幾年,CSS-10Mod1型和CSS-10Mod2型洲際彈道飛彈已投入使用。CSS-10Mod2型洲際彈道飛彈射程超過1.12萬千米,可以到達美國本土的大部分地方。中國將可能研發新型分導式多彈頭洲際彈道飛彈。
二炮組建於1966年7月1日,由地地戰略飛彈部隊和常規戰役戰術飛彈部隊組成。地地戰略飛彈部隊是一支具有一定規模和實戰能力的主要核威懾和戰略核反擊力量。它由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飛彈部隊,工程部隊,作戰保障、裝備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部隊組成,是一支具有一定規模和實戰能力的主要核威懾和戰略核反擊力量。常規戰役戰術飛彈部隊是裝備常規戰役戰術飛彈武器系統,遂行常規飛彈突擊任務的部隊。
中國第二炮兵部隊從20世紀50年代籌劃組建通過不斷的經建設設,至90年代已初步具備核反擊能力。進入90年代後隨著常規戰術飛彈的服役,二炮部隊步入了核常兼備的發展階段,二炮不僅由此具備了戰略核打擊能力,也具有了戰術打擊能力。
1996年的台海危機,二炮部隊既展現出了威懾實力,同時也讓自身認識到了發展上存在的不足。此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二炮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近中遠程和洲際飛彈齊備、核飛彈與常規飛彈兼有的武器系列,具備對敵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
主要任務: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在敵人對中國發動核襲擊時,
遵照統帥部的命令,獨立地或聯合其他軍種以陸地、水下、空中對敵人實施自衛核反擊縱深常規打擊,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履行特殊使命。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領導機關設有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裝備部,其下的基本組織層次為基地、旅、營。
第二炮兵作戰指揮權高度集中,實行中央軍委、第二炮兵、飛彈基地、飛彈旅的指揮體制,部隊行動必須極端嚴格、極端準確地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執行。
第二炮兵由核飛彈部隊、常規飛彈部隊、保障部隊、院校、科研機構和機關等組成。飛彈部隊編有飛彈基地、飛彈旅和發射營,保障部隊編有偵察情報、通信、測繪、氣象、電子對抗、工程、後勤和裝備等技術專業保障部隊,院校編有指揮學院、工程學院和士官學校,科研機構編有裝備和工程研究院所。
預備役部隊
由於陸軍部隊的精減且未移交武警部隊的大批裝備和大量人員將進入預備役部隊。預備役部隊的人員數量最終超過解放軍現役人員的總數,預備役部隊的數量估計已超過200萬人,其中35萬是海軍預備役,預計武警部隊總人數將增至100萬人。網路藍軍
中國的網路安全防護還比較薄弱,中國在社會與軍事領域均是網路攻擊的受害者。國防部根據部隊訓練的需要,臨時設立了“網路藍軍”,其訓練內容包括了網路防護,旨在讓受訓部隊著眼於提高信息化能力水平,強化網路安全防護。“網路藍軍”並非是由計算機專業人士組成的所謂“黑客部隊”,它只是常規部隊的訓練科目之一。事實上“網路藍軍”是由部隊已有人員構成,而這些人員既不是專門招聘的專業人員,也沒有被專門編制。
針對“網路藍軍”一事,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指出,網路安全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中國的很多公共網站乃至國防網站,都曾經遭到黑客的侵擾。“網路藍軍”實際上是一些單位根據自身需要而制定的訓練方式,而這種應對網路攻擊的方式是國際通用的。
羅援表示,中國還沒有成建制的“網路部隊”,而一些西方國家則已具備“網路司令部”等機構,這些機構既有網路防禦能力,也可能具有網路進攻能力。中國的“網路藍軍”只是部隊訓練時的一種代稱,而該訓練是國防機構應對網路攻擊的預防措施,國際社會不應對此過度解讀。
其它
基幹民兵1000萬人。公安幹警的總人數大約160萬,保全人員約400萬。
中國的國防動員軍如果在戰時預計可以達到4億人左右。
作戰區域
至2009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總兵力為230萬人(世界第一)。中國的軍事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三大部分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軍事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中國軍事力量中擔負國內安全保衛任務的武裝部隊;民兵是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作戰區域表 | |
瀋陽軍區 | 領導和指揮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三市一盟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
北京軍區 | 領導和指揮河北、山西兩省,內蒙古自治區和北京、天津兩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
蘭州軍區 | 領導和指揮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西藏阿里地區(區)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
濟南軍區 | 領導和指揮山東、河南兩省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
南京軍區 | 領導和指揮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
廣州軍區 | 領導和指揮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五省(區)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
成都軍區 | 領導和指揮四川、雲南、貴州、西藏四省(區)和重慶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
駐特別行政區部隊 | |
駐港部隊 | 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維護香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駐澳部隊 | 保持澳門繁榮穩定,維護澳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貢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執行黨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黨的任務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使命和任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執行的政治任務是通過武裝鬥爭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就是對這一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使命的形象概括。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兩軍進行了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大決戰。人民解放軍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和指揮下,貫徹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靈活運用“十大軍事原則”,上演了以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為代表的一系列威武雄壯的戰爭話劇,以劣勢兵力和裝備打敗了美械裝備武裝起來的800萬國民黨軍隊,解放了除台灣等若干島嶼以外的全部國土,徹底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剷除了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制度,結束了中華民族百餘年來被侵略被侮辱的歷史。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屹立於世界東方。
在22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正如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所指出的:“中國革命的勝利,主要是依靠我們黨所領導的完全新型的與人民血肉相連的人民軍隊,通過長期人民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沒有這樣一支人民的軍隊,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成為執政黨,我們的軍隊成為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職能使命發生了轉變,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形成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種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拚命精神,絲毫也沒有改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保衛祖國、建設祖國、保衛人民和平勞動、維護世界和平的鬥爭中,不斷續寫新的輝煌。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反侵略局部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旗幟,同朝鮮人民一道,用劣勢裝備同高度現代化裝備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較量,迫使其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字,打出了國威、軍威,保衛了國家安全,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極大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向全世界宣告:“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
捍衛國家主權,保衛人民政權。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地進行了多次邊境自衛防禦作戰和保衛領海領空的鬥爭,捍衛了領土主權和國家尊嚴。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大官兵長年守衛在雪域高原、海島礁盤、大漠荒原,時刻保衛著祖國的萬裡邊防和領海領空,用青春和熱血築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行了大規模的剿匪作戰、粉碎台灣國民黨軍的多次武裝竄犯、平息反動武裝叛亂和制止社會動亂的鬥爭,保衛和鞏固了人民政權,維護了社會穩定。
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維護祖國統一。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和駐澳門部隊以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分別進駐香港、澳門,開始履行防務職責,成為中國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重要象徵,成為保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長期繁榮穩定的有力保證。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遏制“台獨”分裂勢力,中國人民解放軍堅決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部署,加緊進行軍事鬥爭準備,向世人顯示了中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堅決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決心、信心和能力。
積極參加國際維和行動,加強對外軍事交流。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正義之師、和平之師聞名於世。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積極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和國際災難救援行動。從1992年開始至2006年12月,共參加16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官兵5915人次,有8人在執行任務中犧牲,數十人負傷。同時,廣泛開展對外軍事交流,與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建立軍事關係。加強國際反恐軍事合作,與多個國家進行雙邊和多邊聯合軍事演習。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良好形象,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發揮了重要作用。
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英勇奮戰在搶險救災的最前線。中國人民解放軍自覺
履行建設祖國的重要職責。成建制部隊屯墾戍邊、開發邊疆,數十萬官兵集體轉業加入經濟建設行列,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新疆兵團,黑龍江墾區,積極承擔川藏公路、成昆鐵路、引灤入津、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工程建設任務;積極參加抗震救災、撲火救災、抗洪搶險、抗擊非典,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奮勇當先、奮不顧身;踴躍參加為民造福的社會公益事業;廣泛開展擁政愛民、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帶頭傳播社會主義新思想、新風尚,所有這一切,記錄著人民軍隊的豐功偉績,鐫刻著人民軍隊的不朽功勳。
不斷加強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了更有效地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力加強自身建設,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水平不斷提高,逐步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人民軍隊建設之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遵循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總方針總任務,逐步由單一陸軍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的、擁有飛彈核武器等現代技術裝備的武裝力量。改革開放後,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重新確立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總目標,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軍隊建設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進;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按照軍隊建設“五句話”總要求
,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努力解決“打得贏、不變質”兩大歷史課題,軍隊建設邁上新台階;黨的十六大以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著眼於履行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加速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抓緊做好軍事鬥爭準備,不斷提高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能力,國防和軍隊建設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為國防的鞏固、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幸福安寧作出了突出貢獻。正如胡錦濤主席所指出的:隨著我們黨領導的事業不斷發展,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從革命戰爭時期在黨領導下為奪取全國政權而進行武裝鬥爭的重要力量,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保衛社會義祖國的鋼鐵長城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
主要標誌
軍徽
樣式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徽亦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徽、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徽均以“八一”軍徽為主體,表示海軍、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是在陸軍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海軍軍徽為藏藍色底,象徵廣闊的海洋,襯以銀灰色鐵錨,代表艦艇;空軍軍徽為天藍色底,象徵無垠的藍天,襯以金黃色飛鷹兩翼,代表飛機。
形成
紅軍時期,在統一規定軍旗製作時也曾設計過軍徽式樣,但由於當時戰爭殘酷、物資匱乏,無法在全軍推廣。後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經使用過的紅五星帽徽、“八路”“新四軍”臂章、“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等,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軍徽的作用。1948年冬,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時,中共中央軍委和解放軍總部領導人在河北西柏坡討論軍隊正規化問題時,同時提出了統一軍旗、軍徽的問題,確定由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軍旗、軍徽工作,並由時任總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的黃鎮牽頭組成設計組。軍旗、軍徽樣式的匯集、綜合和研議工作交由軍委作戰部一局承辦。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開幕,就是在這次大會上,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的名義,發布了《關於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的命令。命令中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樣式為鑲有金黃色邊之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亦稱“八一”軍徽。”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中,曾附錄了陸軍軍徽、海軍軍徽和空軍軍徽樣式。陸軍軍徽亦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海軍、空軍的軍徽以“八一”軍徽為主體。海軍軍徽為藏藍色底,襯以銀灰色鐵錨。空軍軍徽為天藍色底,襯以金黃色飛鷹兩翼。
1949年6月~1955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曾用作帽徽。1990年6月,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重新附錄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圖樣,並對軍徽的使用作了明確規定:軍徽可按比例放大或縮小,用於舉行典禮、檢閱、軍人宣誓、隆重集會時懸掛在主席台中央,也可用在臂章、獎狀、車輛、艦艇、飛機、重要建築物上;禁止在裝飾物品、商業廣告或有損於軍徽莊嚴的場合使用。
軍歌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正式名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由公木作詞,鄭律成作曲,創作於1939年。原名《八路軍進行曲》,是組歌《八路軍大合唱》中的一首。1988年7月25日,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歌詞: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工農的子弟,
我們是人民的武裝,
從無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鬥,
直到把反動派消滅乾淨,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聽!革命歌聲多嘹亮!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戰場,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赴祖國的邊疆,
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最後的勝利,向全國的解放!
軍銜
等級軍銜是指軍隊中對不同職務的軍人授予的等級稱號,軍銜將軍人的榮譽稱號、待遇等級和職務因素融為一體,使其兼有調整部隊指揮關係和調整個人利益關係的兩種功能。軍銜分為永久軍銜和臨時軍銜兩類。一般稱軍銜是指永久軍銜。軍銜一般分為帥、將、校、尉、士官、士兵6等。(部分國家不設元帥級別),每級再細分數級。軍銜制度的意義,主要是有利於提高軍人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加強軍隊的組織紀律性,方便部隊的指揮與管理,促進正規化建設,對國際聯盟作戰和軍隊間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實行的軍銜制按照級別等級排列: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四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將、中將、上將。
識別
列兵是一個“拐”,上等兵是兩“拐”,拐的方向跟警察的剛好相反,士官是“拐”加槍,級別越高的士官,拐越多越粗(一級士官一細槓加槍,二級士官一粗槓加槍,三級士官一粗槓加一細槓加槍,四級士官兩粗槓加槍,五級士官兩粗槓加一細槓加槍,六級士官三粗槓加槍,七級士官三粗槓加一細槓加槍;細槓頂一級,粗槓頂兩級,以此類推)。尉官分三級,一槓(軍校學員除外)的都是尉官,少尉(1槓1星),然後是中尉(1槓2星)、上尉(1槓3星)。校官是4級,也就是2槓,少校(2槓1星)、中校(2槓2星)、上校(2槓3星)和大校(2槓4星)。將官不太一樣,將官是橄欖枝加五角星,1星加橄欖枝是少將,2星加橄欖枝是中將,然後是上將。
軍服
07式軍服07式軍服標誌服飾一改87式軍服服飾品種少,服飾與服裝的整體搭配不夠協調,前胸較空,服飾表現力、表達力不強等不足。軍官增加姓名牌、級別資歷章、綬帶,官兵增加胸標、臂章,士兵佩帶國防服役章,短袖夏常服上衣領尖、胸部分別增加領花和胸標,增強了識別功能,強化了軍服美感,體現了軍人榮譽。禮、常服服飾以金黃色為主色調,既符合民族傳統,又能體現軍隊威嚴。加工上採用金屬鑄造和靜電植絨等多種工藝,製作精細,綴釘方便。標誌服飾主體圖案,以“八一”軍徽、長城、盾牌、鋼槍、飛翅、鐵錨為主,象徵人民軍隊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鋼鐵長城,體現全軍官兵獻身國防的堅強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
97式軍裝
1993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研製面向21世紀的新一代軍服。新一代軍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裝的優點,吸取了國際上先進國家軍服的長處,與87式軍服相比,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較大
的改善。尤其是樣式、顏色更為美觀、大方和協調,形成了陸軍以棕綠色為主色調、海軍以白色和藏青色為主色調、空軍以蔚藍色為主色調的三軍顏色體系。97式軍服共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與87式服裝相比,主要增加了禮服、夾克常服、毛衣、體能訓練服、戰士皮鞋、作戰靴及國際通用的貝雷帽等品種,新增了綬帶、軍種胸標、姓名牌、臂章等服飾標誌。97式軍服於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駐港部隊試穿,1999年裝備駐澳門部隊,駐國外武官配發了97式禮服,全軍其他單位未裝備。
歷次裁軍
至1958年底,全軍總人數與新中國建立時相比,精簡了61%。四次大裁軍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成立了10個軍兵種領導機關。第一至四次
———減少步兵發展軍兵種部隊。在前四次大裁軍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成立了10個軍兵種領導機關,分別是:空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通信兵部、炮兵司令部、裝甲兵司令部、公安軍司令部、防空軍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鐵道兵司令部、防化兵部,使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兵種部隊得到了飛速發展。1957年5月,中央軍委決定撤銷防空軍司令部,與空軍合併,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防一體的防空體系。
第五次
———解決比例失調和臃腫問題。這次裁軍使得機關與部隊的比例、幹部與戰士的比例趨於合理,臃腫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在第四次大裁軍之後的1966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撤銷公安部隊番號,統一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1966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了戰略飛彈部隊———第二炮兵。
與1966年相比,戰鬥部隊在全軍總定額中的比例提高了,機關和勤務分隊的比例下降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士制度
第六至七次
———壓縮非戰鬥人員和保障部隊
198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第六次大裁軍。當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軍隊再次進行精簡整編,大力精簡機關,壓縮非戰鬥人員和保障部隊,將一部分部隊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央中共批轉了中央軍委《關於軍隊精簡整編的方案》。
1982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第七次大裁軍。51萬餘人的鐵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鐵道部和原配屬的國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部隊轉到武警部隊,從此,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兩個兵種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消失。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擔任內衛勤務的部隊和武裝、邊防、消防警察統一組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第六、七次大裁軍,與1980年相比,戰鬥部隊在全軍總定額中的比例提高,機關和勤務分隊的比例下降,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了軍士制度,把76種由幹部擔任的職務改為由士兵擔任。
第八次
———兵種合成實現摩托化
198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第八次大裁軍。中央軍委決定裁減軍隊員額100萬。
這次大裁軍有四個特點:一是陸軍軍改編成集團軍,將獨立的裝甲兵、炮兵、工兵等兵種部隊編入集團軍,並充實擴編了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種,增編了電子對抗部隊、偽裝部隊等專業兵種,集團軍編成內的各兵種的火力、突擊力和機動作戰能力都大大超過了原陸軍軍;
二是陸軍淘汰了騾馬,實現了摩托化和半機械化;
三是改革體制,裁併機構。直屬中央軍委和大軍區的炮兵司令部、裝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防化兵部,分別縮編合併為總參謀部和大軍區司令部所屬的業務部;11個大軍區合併為7個;
四是改變隸屬關係。縣市人民武裝部改歸地方政府建制領導。百萬大裁軍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的專業兵種數量第一次超過了步兵,炮兵成為陸軍中的第一兵種,裝甲兵成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陸軍防空飛彈部隊等一大批新的兵種紛紛誕生,騎兵、司號兵等不適應現代戰爭的兵種和專業被取消。
這次裁軍使中國人民解放軍實現了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
第九次
———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199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了第九次大裁軍。這次裁軍的特點是“精兵、合成、高效”,實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世界各國由對抗轉向對話,開始向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在新的世界形勢下,中央軍委提出加強質量建軍、科技強軍、走精兵之路。
第十次
———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次大裁軍的主要目的是,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
新軍事革命是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變革的產物,是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巨大變革在軍事領域的反映。
在新軍事革命的浪潮中,信息化戰爭成為最主要的戰爭形態。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新軍事變革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國際軍事領域的競爭,集中體現在軍隊信息化作戰能力的競爭,世界已開發國家都把在新軍事變革中搶占先機、奪取優勢,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最根本的要求是建設信息化部隊,打贏信息化戰爭。
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最佳化軍隊的編成和結構,調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並提出了“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實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的目標,為21世紀中國人民解放軍追趕世界新軍事革命潮流指明了方向。
第十次大裁軍的任務是:最佳化結構、理順關係、減少數量、提高質量,著重解決體制編制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最佳化編成結構,使部隊作戰效能進一步提高;理順重大比例關係,使領導指揮管理和保障機製得到改進;適度減少數量,使部隊規模更趨精幹;注重提高質量,使部隊建設的科技含量明顯增大,在精兵之路上邁出新的步伐。
第十一次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裁軍30萬。
國防預算
2012年中國國防費預算為6702.74億元人民幣,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加676.04億元人民幣,增長11.2%。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中國政府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基礎上,保持國防費的合理適度增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三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年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4.5%,全國財政支出年均增長20.3%,而國防支出年均增長13%,國防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和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從2008年的1.33%和6.68%下降到2011年的1.28%和5.53%。
2011年中國國防預算為6011億元,占財政預算6%,增加653億,同比增長12.7%。
2010年3月4日李肇星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發言人:國務院提請審查的預算報告,2010年中國國防費預算為5321.15億元,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加371.16億元,增長7.5%。2010年,中國增加的國防費主要用於支持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保證軍隊各項改革需要。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實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那么多人,那么多的土地面積,那么長的海岸線,但是看起來中國的國防投入相對是較低的。中國國防支出占我們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1.4%左右。
2009年中國國防預算為4806.8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的預算執行數增加624.82億元人民幣,增長率為14.9%,
2008年中國國防費預算為4177.69億元,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加623.79億元,增長17.6%。
2007年。中國國防費預算為3509.21億元(含地方財政安排的36.89億元),約合449.4億美元,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長17.8%。增加的國防費主要用於:提高軍隊人員工資和津貼標準;提高軍隊公務事業費和一伙食費標準;適度增加部分裝備建設經費,提高軍隊在信息化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
將領調整
中央軍委2014年7月11日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除了晉升軍銜外,多名高級將領履新副大軍區級以上職務的訊息被披露,其中,既有各大軍區的省軍區調整,也有跨大軍區的調任。七大軍區中,除了北京軍區以外,瀋陽、蘭州、濟南、南京、成都和廣州六大軍區均已有晉升將官軍銜儀式和職務調整被報導(其中,瀋陽軍區僅有司令員王教成晉升上將的訊息,其他調整尚未被報導)。此外,海軍、武警部隊亦在不同時間舉行了軍銜儀式。
駐港部隊司令員換班
任命駐香港部隊司令員王曉軍中將為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任命海南軍區司令員譚本宏少將為駐香港部隊司令員。
駐澳部隊司令員換班
駐澳門部隊司令員祝慶生少將升任廣州軍區裝備部部長,王文大校接任駐澳門部隊司令員。
重慶警備區領導班子調整
重慶市委常委、重慶警備區政治委員梁冬春調任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總參軍訓部副政治委員兼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陳代平接任重慶警備區政治委員。
天津警備區司令員換班
姚小鏇任天津警備區司令員。
武警部隊副司令員換班
國防大學原副校長王永生轉任武警部隊副司令員,武警部隊原副司令員薛國強中將已達最高服役年齡。
調動情況
2014年,八一前夕,解放軍高級將領軍銜晉升和職務調整密集展開。此輪高級將領的集中調整已覆蓋七大軍區中的六個,已有數十人履新。北京青年報記者統計發現,多人“有作戰經驗”或“執行過非戰爭軍事行動”。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升上將軍銜的軍官頒發命令狀。副總參謀長戚建國,瀋陽軍區司令員王教成、政委褚益民,廣州軍區政委魏亮被授予上將軍銜。據《南方都市報》等媒體統計,隨著戚建國、王教成、褚益民、魏亮四人晉升上將,以及蘭州軍區原政委李長才上將退出現役,中國現役上將的人數達到34名。其中包括24位陸軍上將、5位空軍上將、3位海軍上將和2位武警上將。其中40後7人,50後27人。
軍事演習
2014年5月20日至7月28日,來自七大軍區的7個旅扮演的“紅軍”,在朱日和訓練基地,分別與我軍第一支專業化“藍軍”——北京軍區某機步旅自主對抗,結果6敗1勝。瀋陽軍區“紅軍”旅經過一番苦戰,才贏得了一場“慘勝”。從2014年5月31日起,南京、廣州、濟南、瀋陽、成都、蘭州6個軍區各1支陸軍合成旅,依次跨區機動挺進朱日和訓練基地,輪番接受集中檢驗評估。2014年5月20日至27日,總部結合北京軍區某裝甲旅參加的演習,對陸軍合成旅集中檢驗評估方案規定、細則標準和組織實施流程進行了驗證完善。
據總參軍訓部領導介紹,在同一個場地組織7個軍區的部隊進行對抗訓練,這樣的“車輪大戰”,在我陸軍訓練史上尚屬首次。這也是我陸軍戰術訓練史上實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全員全裝、實兵實彈綜合演練。
文職改現
2014年7月16日下午,空軍舉行將官軍銜晉升儀式,在10名軍官晉升為空軍中將、13名軍官晉升為空軍少將時,李凡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李凡曾長期在空軍裝備部任職,先後擔任過空裝科研訂貨部副部長、部長,空裝重點型號部部長等職,並晉升為空軍大校。大致在2012年底或2013年初,李凡改任空裝總工程師,從一位有著空軍大校軍銜的現役軍官轉崗為一名沒有軍銜的文職幹部。2014年1月之後到2014年7月前的某個時間,空裝領導班子出現調整,副部長劉千里少將調任濟南軍區空軍副司令員,李凡改任空裝副部長這一副軍級職務,其身份也由文職幹部改為現役軍官,並在今年“八一”前夕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
文職幹部改任現役軍官並被授銜的案例早已有之,最知名的案例之一就是小品演員黃宏。黃宏於2012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升任廠長後,當年8月1日身穿佩戴少將軍銜肩章出席該廠建廠六十周年活動。而之前他只是一名文職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