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塞爾維亞語:Народноослободилачкаво?скаипартизанскиодреди?угослави?е,縮寫:НОВиПО?,克羅埃西亞語:Narodnooslobodila?ka vojska i partizanski odredi Jugoslavije,縮寫:NOVJ,全譯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黨衛軍),是二戰期間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的抵抗軸心國侵略的部隊。於1941年成立,經過4年鬥爭擊敗了德國,是二戰中唯一不依靠外國力量解放祖國的游擊隊。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二戰中犧牲了約30萬人。戰後改組為南斯拉夫人民軍。

名稱的改變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軍旗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軍旗
括弧外為塞爾維亞語,括弧內為克羅埃西亞語。
1941年6月到1942年1月:Народноослободилачки партизански одреди Југославије,縮寫:НОПОЈ(Narodnooslobodilački partizanski odredi Jugoslavije ,縮寫:NOPOJ)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黨軍。
1942年1月到1942年11月:Народноослободилачка партизанска и добровољачка војс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е,НОП И ДВЈ(Narodnooslobodilačka partizanska i dobrovoljačka vojska Jugoslavije ,縮寫:NOP I dvj)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黨軍及義勇軍。
1942年11月到1945年3月:Народноослободилачка војска и партизански одреди Југославије,縮寫:НОВ и ПОЈ(Narodnooslobodilačka vojska i partizanski odredi Jugoslavije ,縮寫:NOV i POJ),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及黨衛軍。

歷史

起義

1941年4月6日,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17日南斯拉夫皇家軍隊無條件投降,但是當時的南斯拉夫共產黨仍不得不服從莫斯科的總路線——戰爭是兩個資產階級法西斯對手之間的鬥爭,反動的王國政府滅亡並不值得惋惜。共產黨雖然號召黨員反對德國人的占領,但是,只要納粹還被當作蘇聯的同盟者,則無法號召人民起義。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使南斯拉夫共產黨如釋重負。6月27日,南斯拉夫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設立了人民解放游擊隊司令部,並派遣12名中央委員分赴全國不同地區去指導和建立游擊隊。 共產黨總書記狄托於7月4日發布公告,號召全體南斯拉夫人民起來抗擊法西斯。隨後,南斯拉夫全境爆發了游擊戰。到了9月,德國對約2/3的塞爾維亞鄉村失去控制。游擊隊占領了烏日策,波熱加和恰恰克(都位於塞拉耶佛—貝爾格勒公路沿線)。希特勒不能忍受這種“混亂”情況無休止地發展下去。他從9月初開始,增調了部隊,主攻目標是從貝爾格勒市郊起,一直到烏日策和克魯舍瓦茨的解放區,因為這裡是游擊隊總司令部所在地。

第一次反圍剿

11月1日至2日的夜晚,游擊隊在起義時的盟友南斯拉夫祖國軍Jugoslovenska vojska u otadžbini,,縮寫:JVUO,音譯為“切特尼克”)進攻烏日策和其他若干地方的游擊隊據點,當時游擊隊的主力正在與德軍作戰,因此不得不動員後方的所有力量,包括兵工廠的工人,以擊退切特尼克。德國人和“切特尼克”對游擊隊的攻勢使得他們已經無法在西塞爾維亞堅持下去。11月25日,游擊隊開始從烏日策撤退,主力穿過茲拉蒂波爾山,專門朝那些荒涼的、人跡難至的山區行進,終於撤退到黑山的杜米托爾,而在西塞爾維亞留下大約3000人堅持鬥爭。正是這一攻勢,南斯拉夫游擊隊和南斯拉夫祖國軍之間脆弱的協作關係破裂,公開敵視對方。
1941年12月21日,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第一支正規軍“第一無產階級旅”(Prva proleterska brigada),第一無產階級旅基本成員是來自黑山和塞爾維亞的1199名志願兵。在六個月內,相繼建立了另外四個無產者旅,每旅1000人。1942年年初,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和第一無產階級旅挺進波士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納粹德國扶植起來的傀儡國)的武裝力量“烏斯塔沙”(USTAsha,Ustaše)在這裡大肆屠殺塞爾維亞人和伊斯蘭教教徒,游擊隊所經過的每個村莊幾乎都已經變成一片焦土,被洗劫一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進軍過程中窮追烏斯塔沙分子,抓住就地處決。

第二次反圍剿

德國人決心要斬草除根,最高統帥部下令發起第二次攻勢,有德國、義大利、“烏斯塔沙”共35000人的部隊參戰。游擊隊避開敵人的主要攻擊。他們繞過塞拉耶佛市郊,翻越伊格曼雪山,建立了以福查(一個位於黑山和波赫交界處的城市,是貝爾格勒—杜布羅夫尼克港公路的樞紐)為中心的解放區。游擊隊避實就虛的戰略取得了成功,德國人這次一無所獲:沒有“收復”任何城市,沒有抓住一個俘虜,更沒有消滅游擊隊的主力或司令部;恰恰相反,游擊隊建立了面積更大的解放區。

第三次反圍剿

第二次攻勢結束後三個多月,鑒於游擊隊已經在波士尼亞東部、桑賈克、黑塞哥維那和黑山建立起大片的解放區。德國統帥部不得不和義大利最高指揮部一起開始向游擊隊主力發起第三次攻勢。在這次攻勢中,“切特尼克”第一次同占領者一起,向游擊隊進攻。
1942年5月,鑒於重大損失,游擊隊總司令部決定暫時撤出黑山,主力也從波士尼亞東南部北撤200英里到克羅埃西亞,那裡敵人較為分散,並且有可能開闢解放區。6月24日開始,游擊隊重新編組為六個旅,向波士尼亞的克拉伊納地區進軍。這支三千多人的軍隊(一路上不斷有人陣亡,也不斷有新的志願兵加入進來)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進行轉移,傷員和往常一樣隨大軍同行。 克拉伊納曾是波士尼亞最強大也是最團結的起義根據地,總司

斯捷潘·菲利波維奇被處決前高喊口號。斯捷潘·菲利波維奇被處決前高喊口號。
令部和六個旅的到來,使克拉伊納恢復了生機。7月27—28日解放了克柳奇(塞拉耶佛—比哈奇公路重要樞紐);8月17日,解放了姆爾科尼奇-格拉德,切斷了亞伊策與巴尼亞盧卡兩處敵人的聯繫; 9月24—25日,解放了亞伊策市。 11月4日,游擊隊順利地解放了比哈奇,狄托和總司令部隨即遷到這裡。至此,抵抗運動建立了以比哈奇為中心的五萬多平方公里的解放區,占南斯拉夫領土的1/5;游擊隊組成了八個師的人民解放軍,而全國的游擊隊和人民解放軍發展到十五萬人;1942年11月26—27日,在比哈奇召開了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大會,選出了政府性質的人民解放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發表了指導抵抗運動未來方向的宣言。比哈奇會議被普遍看成是抵抗運動的轉折點,標誌著南斯拉夫抵抗運動已經發展為獨立的民族運動,戰後南斯拉夫國家的雛形即由此誕生。
雖然南斯拉夫祖國軍(切特尼克)不讓倫敦方面獲悉任何有關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信息。但是,從1942年底開始,倫敦方面開始獲得大量的信息,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所取得的重要戰果。顯然,“切特尼克”組織與德國和義大利在許多領域進行了勾結,但在組織抵抗的問題上卻毫無作為。1942年底,盟國意識到,必須要對這些因素重新進行考慮和取捨。當時,盟國正在策劃西西里島登入計畫,包括很可能實施的進攻義大利本土的計畫。隨著游擊隊抵抗運動的不斷深入,軸心國部隊必將被牽制在南斯拉夫戰場,從而無法從南斯拉夫抽調部隊增援其他戰場,盟國將是這一局面的最大受益者。然而,雖然游擊隊是南斯拉夫的主要抵抗力量,但是直到1943年1月德軍再次發動攻擊之前,盟國方面仍在討論是否應當以及如何向游擊隊提供支援的問題。第四次反圍剿

1942年年底,德國發動了第四次圍剿行動,德國於1942年12月29日開始發動攻勢分為三個階段:“白色1”、“白色2”和“黑色”。第一階段是包圍比哈奇的游擊隊陣地,然後在第二階段插入波士尼亞游擊隊控制的領土並消滅大部分游擊隊。還有一個一直未能達到的第三階段:德軍計畫將“切特尼克”繳械,讓他們擔任輔助勤務。
為了圍剿狄托游擊隊,德軍動員了5個師共15萬兵力,義大利軍隊出動了3個師,另有1.8萬“切特尼克” 和克羅埃西亞“烏斯塔沙”部隊。德軍和克羅埃西亞部隊從北部和東部發動攻擊,義大利軍隊從西部和南部發動攻擊
1943年1月20日,第四次攻勢的戰役正式開始。 1月29日,比哈奇失守,狄托下令向波士尼亞東部地區退卻,準備向黑山地區的山地轉移。要想實現這一意圖,游擊隊必須穿越敵占區並渡過內雷特瓦河,途中還將受到1.2萬“切特尼克”部隊的阻擊。 2月9日,游擊隊三個師形成寬達八十公里的戰線,徹底打垮了義大利師。但是游擊隊帶著超過十萬人的難民,二千多病號和傷員,而且不斷增加到四千五百人,使得主力用了三周時間才經過波士尼亞中央高地撤向奈雷特瓦河。德國人用這個時間趕了上來,包圍了奈雷特瓦河河谷的全部游擊隊(大約兩萬人)。3月6日,在牽制住河谷以北的德國軍隊同時,游擊隊強行渡過奈雷特瓦河並擊潰了全部切特尼克部隊,突圍成功。 “切特尼克”部隊經過此役後也潰不成軍,再也無法重組起一支主力部隊。狄托領導的游擊隊向黑山地區進軍,並繼續在沿途消滅殘餘的義大利和“切特尼克”部隊。進攻的戰果令德軍備感失望,他們將失敗的原因歸咎於義大利和“切特尼克”武裝。

第五次反圍剿

雖然打破了德國人的第四次“圍剿”,但游擊隊卻處於不利地位。白色行動已經併入黑色行動,這是一個新的更加危險的攻勢,而游擊隊沒有時間休息、整編或選擇有利的地勢。狄托原本打算把他的主力部隊朝東南方向調動到南塞爾維亞和塞爾維亞與黑山邊境的科索沃—梅托希亞,因為這樣可以與阿爾巴尼亞、希臘、保加利亞以及馬其頓的共產黨游擊隊保持接觸,進而可以協調整個巴爾幹南部的游擊活動。但由於德國從東南方向迅速進軍,狄托未能從這個方向撤退。
1943年5月6日,德軍發動第五次攻勢。這次他們的措施極其周密,連義大利人都沒有預先通知,結果順利地包圍了游擊隊司令部及直屬部隊約16000多人,另外還有中央醫院的4000多名傷病員。參與進攻的部隊包括4個德軍師,3個義大利師,克羅埃西亞軍隊和烏斯塔沙,以及一些保加利亞軍隊,總計約十三萬人。而游擊隊總司令部直到5月15日才明白德軍發動了新的大規模攻勢,此時軍事局勢已經惡化:敵軍從四面八方合攏,

1943年時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1943年時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
時機萬分緊迫,但狄托為了等候英國代表團到達,還是把撤離時間推遲了36個小時。5月27日夜,代表團終於到達,如果再晚來24小時,是否能夠著陸都成問題。 一開始,游擊隊嘗試向福查方向突圍,但這裡的德軍戰鬥力很強,無法突破。於是司令部決定,向蘇捷斯卡河谷突圍。
德國人發現了游擊隊的企圖,開始把主力調往蘇捷斯卡河谷。司令部決定把部隊分成兩路突圍:第一集群,渡過蘇捷斯卡河向波士尼亞突圍;第二集群往回走,渡過塔拉河,往桑賈克突圍。然而,第二作戰集群未能越過塔拉河,只得重新追趕第一集群。 到6月底,司令部和游擊隊主力都已經突圍,進入東波士尼亞比較安全的地帶。總共有六千多名游擊隊員犧牲,使得狄托遭到沉重打擊。德國人喪失了最好的時機,游擊隊主力此後從未再面臨被殲滅的危險。
這也使得盟軍聯絡官確信南斯拉夫游擊隊是一個可靠並值得支持的組織。在8月下旬的羅斯福和邱吉爾魁北克會晤時,盟國兩位最高領導人商議調解南斯拉夫切特尼克和游擊隊之間的關係,決定在物質上幫助南斯拉夫游擊隊。9月,英軍事實上已經承認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向狄托游擊隊總部派出由菲茨羅伊·麥克利什準將率領的一個全權軍事使團。第六次反圍剿

1943年9月8日,義大利宣布投降,當時,在南斯拉夫有義大利的十四個整編師和四個缺員師,收復他們的占領區,奪取他們的裝備而不讓德軍或“切特尼克”搶先對游擊隊萬分重要。狄托命令部隊全速進軍,占領達爾馬提亞海岸和沿海島嶼,尤其是斯普利特和希貝尼克這兩個裝卸港,以防止意軍逃跑並接收集中在那裡的倉庫。最終,游擊隊成功地解除了十個義大利師的武裝,獲得了大量的軍火和庫存物資,擴充了大約八萬兵員,其中部分是義大利俘虜。1943年底,狄托游擊隊總兵力已經達到了30萬,控制了南斯拉夫近三分之二的國土。
此外,隨著英國援助的到來,游擊隊及時得到了醫療設備和其他裝備的補給。同

狄托正在檢閱第一無產階級旅狄托正在檢閱第一無產階級旅
時,傷員們也有可能被撤運到北非或其他的盟國控制區,游擊隊再也不必攜帶著大批傷員轉戰鄉間,解決了游擊隊主要的後勤負擔。
1943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於11月29日在雅伊策召開。這次會議奠定了新國家的基礎。11月29日被定為南斯拉夫的國慶日。會議通過決議剝奪了倫敦流亡政府作為南斯拉夫政府所擁有的權力,狄托被授予南斯拉夫元帥軍銜,並當選為南斯拉夫人民委員會(即臨時政府)主席和國防人民委員。
這時,德國在南斯拉夫的部隊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多——二十萬德國軍隊、十六萬保加利亞軍隊以及匈牙利,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軍隊。他們擔心盟軍在達爾馬提亞登入,決心不讓狄托控制達爾馬提亞海岸。不出幾周,他們就把游擊隊趕出了大多數海岸陣地,以及除維斯島以外的全部島嶼。從1943年10月底到1944年1月中,他們採用新的、流動的反游擊隊戰術,並用空軍配合,襲擊散布於遼闊地帶的、特別是波士尼亞的游擊隊,南斯拉夫戰史把這些零散的戰鬥稱為第六次攻勢,不過實際上這是大量分布在極廣闊地帶上的大量零散戰鬥的總稱,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役。雙方的戰鬥十分激烈,一些城鎮多次易手。總的來說,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犧牲。但最終游擊隊勝利了,解放區進一步擴大,解放軍和游擊隊的數量越來越多,而德國人再也無力發動類似的大規模進攻了。第七次反圍剿

1944年春季,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一個關鍵時期:蘇軍已經從整個東線全線出擊,向前大力推進;在義大利戰場上,盟軍已經在安齊奧海灘登入;在羅馬尼亞,德軍的防線即將面臨重大威脅。鑒於上述種種情況,希特勒決定發動最後一擊,徹底消滅南斯拉夫游擊隊。1944年4月,德軍按計畫發起第7次進攻,戰鬥在幾個地區同時打響。德軍的戰略目標是以最快的速度包圍解放區的主力部隊,瓦解和消滅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控制具有戰略意義的交通線,並設法俘獲狄托。為了實施這一計畫,駐南斯拉夫德軍司令部糾集了約48萬兵力。激烈的戰鬥始於塞爾維亞和馬其頓,很快蔓延到波士尼亞、桑賈克、黑山、黑塞哥維那、利卡、科爾敦、巴尼亞等地。
德軍在波士尼亞德爾瓦爾的空降行動是這次攻勢的高峰。當德軍獲悉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最高司令部及盟國軍事使團已從亞伊策遷往德瓦爾城後,便秘密挑選了一支精銳傘兵,準備空降該城,抓捕狄托等領導人。希特勒指望這次行動成功,就像他藉助於傘兵在義大利劫走墨索里尼那樣。於是,德軍最高統帥部下達命令,以空降部隊和坦克與摩托化部隊相配合進攻德爾瓦爾城,戰鬥的代號為“跳馬”行動。5月22日凌晨,德軍發動了突然襲擊。德軍首先從薩格勒布、塞拉耶佛等地的機場出動大批飛機,對德瓦爾城進行輪番轟炸。接著,德軍運輸機輸送近700名傘兵空降到離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最高司令部不遠的地方。狄托的護衛隊頂住了德軍的進攻,同時在其他部隊的增援下,掩護狄托成功轉移。隨後兩天,整個城鎮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德軍仍在試圖抓獲早已逃脫的狄托。當德國陸軍部隊趕到德瓦爾時,他們發現投入戰鬥的空降部隊僅僅剩下大約六分之一的人員。此時,狄托已經從南斯拉夫飛往義大利,在維斯島建立起了一個新的指揮部。儘管德軍在突襲行動中獲得了可以用來進行宣傳的資本,在事後展示了所繳獲的檔案、制服及裝備,但這根本無法掩飾其計畫完全失敗的事實。

勝利

1944年下半年,同盟國軍隊乘勝追擊,向德國發起了總攻勢。在南斯拉夫戰場,戰鬥活動在各地廣泛展開。1944年8月28日,狄托命令在塞爾維亞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攻占塞爾維亞的西部、南部和東部的最重要地段,為實施貝爾格勒戰役做準備。此時,南斯拉夫各地的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總共近40萬名戰士。

1944年時的狄托1944年時的狄托

為了儘快實施貝爾格勒戰役,狄托於9月19日乘飛機離開維斯島前往莫斯科,和史達林就一系列重大軍事政治問題進行會談,著重研究了由南、蘇兩國軍隊共同解放貝爾格勒和由蘇聯向南斯拉夫提供物資技術援助的問題。10月5日,狄托於回國途中在羅馬尼亞的克拉約瓦會見了已獲得解放的新保加利亞軍事代表團。經過協商,雙方簽訂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同保加利亞祖國陣線軍隊進行軍事合作的協定。
這樣,南、蘇、保三國軍隊完成了解放塞爾維亞的準備工作。1944年10月14日晨,南、蘇兩國軍隊開始從阿瓦拉山攻城。20日貝爾格勒獲得解放。到1944年底,奈迪奇政權倒台,塞爾維亞、馬其頓、黑山和達爾馬提亞已全部獲得解放,解放全國的第一階段戰役宣告結束。
1945年3月20日,南斯拉夫游擊隊在莫斯塔爾-維謝格拉德-雷特瓦地區發起了總攻。隨著大片的波士尼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農村地區被南斯拉夫游擊隊控制,最後的進攻行動包括將這些領土連線在一起和攻占主要城市和公路。在總攻擊實施的第一天,比哈奇被南斯拉夫游擊隊解放。4月6日,收復了塞拉耶佛。至4月20日,解放了利卡和克羅埃西亞沿海地區,其中包括一些島嶼,併到達舊南斯拉夫接壤與義大利的邊界。5月1日,在攻占里耶卡和伊斯特里亞後,南斯拉夫第四軍團在同一天於伊斯特拉半島同西方盟軍會師。5月8日,攻占了薩格勒布。5月9日,負責南斯拉夫戰線的德軍主要指揮官馮·萊爾將軍於宣布其指揮下的部隊的全體投降。從5月10日到5月15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其它地區繼續面對來自克羅埃西亞人和其他反南斯拉夫游擊隊的部隊抵抗。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場戰役,於5月14日—15日在斯洛維尼亞的波加那展開,南斯拉夫游擊隊和大量(超過30,000人)德軍,克羅埃西亞烏斯塔沙、克羅埃西亞國民警衛隊,斯洛維尼亞國民警衛隊,和其他企圖撤退到奧地利的反南斯拉夫游擊隊的部隊進行了交戰,消滅其大部。5月15日,這些部隊的殘餘向英國軍隊投降。同日,南斯拉夫全境解放。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取得了勝利。

傷亡情況

​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合計
陣亡 18,896 24,700 48,378 80,650 72,925 245,549
受傷 29,300 31,200 61,730 147,650 130,000 399,880
傷口惡化死亡 3,127 4,194 7,923 8,066 7,800 31,200
失蹤 3,800 6,300 5,423 5,600 7,800 28,925

後續影響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英勇鬥爭極大地增強了南斯拉夫各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正因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鬥爭,使得南斯拉夫成了唯一一個不靠外國軍隊的援助打贏法西斯侵略者的國家。在二戰之後,南斯拉夫拍了很多電影和電視連續劇來紀念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事跡,如《》、《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67天》、《十萬火急》、《跟蹤》、《橡樹》、《蘇捷斯卡戰役》、《黑名單上的人》、《他倆》、《南方鐵路之戰》等。另外,在如今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黑山、馬其頓等有許多紀念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抗擊侵略者的雕塑、建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