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縣

五河縣

五河縣,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地處安徽省北部,淮河中下游 ,東接江蘇省泗洪縣,南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鳳陽縣接壤,西同蚌埠市和固鎮縣毗鄰,北界泗縣、靈璧縣,介於東經117°26′—118°04′,北緯32°54′—33°21′之間,總面積1580平方千米。 五河縣因境內淮、澮、漴、潼、沱五水匯聚而得名。截至2016年,五河縣下轄12個鎮、2個鄉,戶籍總人口68.3883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4.0315億元,其中:一產實現增加值54.4007億元,二產實現增加值54.8853億元,三產實現增加值74.7454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29.6:29.8:40.6。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6909元。 五河歷史悠久,唐代名為古虹,宋朝始稱五河。境內曾出土全國最完整淮河古菱齒象化石,其年代為距今約6、7萬年前的晚更新世。多處石器時代遺址,霸王城、皇墩廟、漢王台、嚴小姐墓古韻猶存。《摘石榴》曾獲南寧國際民歌節金獎,2008年6月,五河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順河街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街;嚴氏墓2013年晉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五河縣地處皖東北淮河中下游,因境內淮水、澮水、漴水、潼水、沱水五水匯聚而得名。

建置沿革

五河縣境夏、商屬徐州地。

五河縣城 五河縣城

西周屬青州。

春秋為魯國地。

戰國為魯、宋、吳三國國境,後屬楚國。

秦為蘄、徐兩縣地,屬泗水郡。

西漢置虹縣,為虹縣地(境內沱湖西岸有舊虹縣遺址),屬沛郡。

東漢為夏丘縣,屬下邳國。

三國時屬魏譙郡(今亳州譙城區)。

東晉在故虹縣地置貢城戍。

南朝前期屬宋、齊、梁等國。

北魏復名虹縣,又名降城。北周時廢。

隋為夏丘縣,屬下邳郡。

唐初為夏丘縣屬泗州。武德四年(621年)分置虹縣於古虹城,屬仁州,六年廢夏丘縣。貞觀八年(634年)移虹治於夏丘故城,廢仁州改屬泗州。元和四年(809年)改屬宿州,大和三年(829年)復屬泗州。大和七年(833年)仍屬宿州。

北宋為虹縣屬淮南東路宿州。

五河城區 五河城區

南宋鹹淳七年(1271年)始置五河縣,屬淮北東路淮安軍。

元初屬淮安路之臨濠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屬淮南路泗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屬臨濠府,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改屬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八月改屬鳳陽府。

清初屬鳳陽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為直隸州,五河改屬泗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5月隸屬於安徽省淮泗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廢道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屬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改第六區為第四行政督察區,五河屬之。抗日戰爭時期(1940年—1946年)屬淮北蘇皖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泗五靈鳳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15日五河縣城解放,1月30日改泗五靈鳳縣為五河縣,屬皖北行署江淮第二行政公署。是年4月改屬皖北行署宿縣專區。

1952年4月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元月改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又改屬宿縣專區。1971年3月改為宿縣地區。1979年2月仍改為宿縣專區。1983年7月1日改屬蚌埠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五河縣下轄12個鎮:城關鎮、新集鎮、小溪鎮、雙忠廟鎮、小圩鎮、東劉集鎮、頭鋪鎮、大新鎮、武橋鎮、朱頂鎮、澮南鎮、申集鎮,2個鄉:沱湖鄉、臨北鄉。五河縣政府駐城南新區惠民路8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河縣居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東接江蘇省泗洪縣,南與明光市、鳳陽縣接壤,西同蚌埠市和固鎮縣毗鄰,北界泗縣、靈璧縣,介於東經117°26′—118°04′,北緯32°54′—33°21′之間,東西長約56千米,南北寬約45千米,邊界長約230千米,總面積158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五河縣位於淮北平原東南部,大部分是沖積平原。地面高程13—19米,由西向東緩緩傾斜,平均坡降萬分之一左右。縣境東北部天井湖以東丘陵一直延伸到江蘇省泗洪縣境內,地面高程20—30米;東南部淮河以南為低山丘陵,與明光、鳳陽丘陵相接,地面高程20—40米。南部邊緣在60米以上,大肥山為95.4米,最高玉皇山為97.4米。

一、沖積平原

沖積平原,占五河縣大部分面積,分布在淮河以北、天井湖以西,為淮北平原之東南一角。地面高程一般在16—19米之間。總的趨勢由西向東傾斜。地表全部為第四紀鬆散地層覆蓋。是由古河流沉積物及近代淮河及其支流泛濫沉積物組成。南部沿著淮河有近期淮河泛濫堆積形成的自然堤。寬度為500—2000米不等,斜坡相對差2—3米。

二、淺平窪地

零星分布於五河縣沿淮大堤外側和淮河河口處,呈長條形和不規則形狀。系由河流泛濫改造加之人工堤的隔阻而形成的背河窪地、或系河口地段河面擴展加寬和淤積形成的窪地。一般面積不大,地面高程14—15米。由於人工圍墾,大部分窪地為耕地,一部分窪地中間有積水,叢生蘆葦。

三、河漫灘

河漫灘主要分布於五河縣沿淮一帶,寬度300—2000米,隨河流的彎曲而變化。地表沉積物多為亞砂土。在小溪、朱頂兩鄉靠近淮河沿岸河漫灘較為發育。地面高程14—15米。在毛灘泄洪區,也漸漸發育為河漫灘地。

四、剝蝕丘陵

懷遠東山全景 懷遠東山全景

五河縣的剝蝕丘陵,分布在縣境東北部天井湖以東及東南部淮河以南。在天井湖以東基底岩為震旦紀矽質灰岩,其上覆蓋厚約5—10米的坡積、殘積層,地面高程20—30米。淮河以南之丘陵,主要為早元古代變質岩系組成,部分有第三紀(5000萬年前左右)砂礫岩覆蓋,並有花崗岩出露。第四紀鬆散覆蓋較薄較少。地面高程,一般為20—60米,最高可達90米以上。

氣候特徵

五河縣受東部季風氣候影響,屬暖溫帶過渡型季風氣候,為半濕潤農業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4.7℃,年降雨量平均為896.3毫米,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306.7小時,無霜期年平均為212天。總的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季風氣候顯著;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光、熱、水資源都比較豐富。但氣候的過渡性及資源的變異性,也常帶來旱澇、連陰雨、低溫、霜凍等氣候災害。

平均氣溫五河縣年平均氣溫為14.7℃。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為27.8℃;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為0℃。氣溫年較差為27.3℃。從旬平均氣溫看,全年逐旬平均氣溫以7月下旬最高為28.7℃。旬平均氣溫高於28℃的有兩旬,即7月下旬、8月上旬。1月中旬最低,為0℃—1℃。低於1℃的有4旬,即1月上旬至2月上旬。

水文概況

河流

五河縣自1954年完成內外水分流工程以後,眾多支流變為淮河和漴潼河兩大水系。淮河和北淝河屬於淮河水系,澮河、沱河、石樑河、漴潼河屬於漴潼河水系。

一、淮河水系

淮河:於蚌埠以下由邵家大路流入五河縣。至東卡子以東流出縣境,長度83.2千米,是橫貫縣境東西的主要河流。

北淝河:界於渦河、澮河之間,源出於河南省商邱縣的四方湖。經亳縣、渦陽、蒙城、懷遠、蚌埠至本縣沫河口北淝閘流入淮河,全長225千米。流域面積共3702平方千米。

二、漴潼河水系

澮河:為漴潼河水系的主要支流,發源於河南省商丘坡水區。東南引流至固鎮的九灣有澥河來匯,東流入本縣至北店子與沱河匯合流入漴潼河。全長290千米,流域面積5450平方千米。

沱河:為漴潼河水系另一大支流,發源於河南省黃河故道南岸。由河南省商邱、虞城、夏邑、永城流入皖北,經濉溪、宿縣、固鎮、靈璧注入本縣沱湖,至北店子與澮河匯合流入漴潼河。全長約270千米,流入本縣境21千米。在泗縣樊集以上流域面積3047平方千米。

漴潼河:系1952年在治淮工程中內外水分流時沿漴河、潼河故道新開的主要河道。由北店子澮、沱兩河匯流處起點,至江蘇省泗洪縣峰山窯河止,共長20千米。河底寬128米。

石樑河:發源於泗縣,經本縣東北注入天井湖。全長25千米。經天井湖流入漴潼河。

湖泊

五河縣境內湖泊眾多,清末時有大小湖泊20多個,民國時期尚有季節性湖泊十餘個,夏蓄冬乾。建國後,除一部分湖泊已涸為良田外,全縣尚有沱湖、香澗湖、天井湖等3個較大湖泊,水面共16萬多畝。

張公湖 張公湖

香澗湖:在管家渡西之澮河北岸,承受馬拉溝與澮河之間的來水,由石磙橋入澮河。常年最高水位面積6.70萬畝,正常水位面積435萬畝,正常水深1—2.5米。

沱湖:常年最高水位面積8.75萬畝,正常水位面積4.04萬畝,正常水深1—3米。上游承接南沱河、北沱河來水,下游入漴潼河。

天井湖:上游發源於泗縣石粱河,下游出口於漴潼河,最高水位面積5.3萬畝,正常水位面積4.24萬畝。其中屬泗洪縣約占1/3,本縣水面約3萬畝。正常水深1—2米。

樵子澗水庫:上游是小山澗,下游引河經朱頂入淮河。最高水位時庫容面積7000畝,正常水位面積6000畝,蓄水1.2萬立方米。

花園湖:總水面5萬多畝,本縣占有水面僅2000畝,其餘屬鳳陽縣。

釣魚台湖:總水面6000畝,本縣占有水面較少,其餘屬固鎮縣。

自然災害

五河縣系河湖低洼區,處於過渡型季風氣候帶,季風氣候明顯。風雹、病蟲、飢疫等災害,多在異常年間出現;而異常年份又多從大旱大澇中表現出來。因此,其他自然災害的發生髮展與旱澇的發展變化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林木:黑松、銀杏、雪松、濕地松、馬尾松、杉木、柳杉、水杉、池杉、側柏、千頭柏、鉛筆柏、檜柏、地柏、龍柏、塔柏、洋玉蘭、紫玉蘭、廣玉蘭、樟樹、紫荊、皂夾、合歡、山槐、刺槐、黃檀、紫穗槐、槐樹、銀白楊、鑽天楊、加意大白楊、沙蘭楊、杞柳、旱柳、垂柳、龍爪柳、栓皮櫟、麻櫟、胡桃、楓楊、白榆、榔榆、桑樹、湖桑、朴樹、花葉桑、家桑、楊樹、柘樹、無花果、杜仲、梧桐、木槿、重陽木、油桐、烏桕、茶樹、石榴、衛矛、棗樹、枳椇、葡萄、柿樹、山楂、蘋果、西洋梨、沙梨、酥梨、鴨梨、李、杏、梅、桃、山桃、櫻桃、蠟梅、君遷子(軟棗)、花椒、臭椿、香楝、苦楝、川楝、無患、欒樹、黃連樹、鹽膚木、五角楓、桂花、女貞、白臘條、夾竹桃、梔子、梓樹、楸樹、黃荊、枸杞、毛泡桐、蘭考泡桐、棕櫚。

花卉:月季、牡丹、芍藥、薔薇、玫瑰、君子蘭、文竹、荷花、菊花、蘇鐵、海棠、紫荊、紫藤、迎春、金錢柳、蘭草、紫薇、四季蘭、木筆、木芙蓉、山茶、繡球、瑞香、山丹、罌粟、荼蘼、十姊妹、木香、鳳仙、茉莉、萬字木樨、玉簪、滴滴金、芭蕉、美人蕉、剪春羅、雞冠花、雁來紅、秋葵、秋海棠、玻璃海棠、倒掛金鐘、鴛鴦菊、百合花、水仙、蝴蝶花、仙人掌、仙人球、仙人山、令箭、龍舌蘭、珍珠花。

竹類:毛竹、剛竹、淡竹、蘆竹、水竹、苦竹、紫竹。

水生植物:藕、菱、芡實、水花生、水浮蓮、水葫蘆、紅蓼、黃絲草、眼子菜、菹草、藻草、苦草、蒲草、高苗。

野生草類:貓兒眼、巴根草、萍草、蒼耳、茅草、黃蒿、小燕蒿、羊蹄草、富苗秧、益母草、菟絲、撈豆、荻、馬蘭、蘆、葦。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刺蝟、野兔、獾、狐、狸、黃鼠狼、田鼠、家鼠、蝙蝠等。

禽類:鵪鶉、鸚鵡、畫眉、百靈、喜鵲、烏鴉、灰喜鵲、小燕、大雁、野鴨、啄木鳥、貓頭鷹、鶴、斑鳩、鷥、鷂、鷹、魚鷹、叫天子、麻雀、鸕鷥、鷺、鷗、黃翁、布穀鳥、雉、鴛鴦、鴇、山雀、白頸鴨、百舌、白頭翁、芙蓉鳥、鷲等。

蟲類:蛇、守宮、蠍、蜈蚣、蛭、青蛙、蟾蜍、蜘蛛、蠐螬、蚰蜒、螢火蟲、地老虎、蟬、螻姑、螳螂、蚯蚓、蝴蝶、蜣螂、蟋蟀、蜻蜒、蜉蝣、土鱉蟲、蠅虎、螞蟻、蠓蟲、蠹蟲、豆天娥、蝗蟲、蚱蜢、葉蟬、椿蟓、薊馬、草嶺、天牛、叩頭蟲、象鼻蟲、中華甲虎、螳螂、紡織娘、油葫蘆等。

魚類:大銀魚、短吻銀魚、尖頭銀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紅鯉魚、鯽魚、鯿魚、三角鯿、團頭魴、鮎魚、紅鰭魚、翹嘴紅鮊、青稍紅鮊、蒙古紅鮊、烏魚、黃桑魚、大眼鱖魚、翹嘴鱖魚、魚它魚句、長魚它魚句、麻花骨、黃尾密鯝、圓尾鬥魚、逆魚、貝氏條、黑尾條、銀鯝、鯰魚、什魚、黃瓜魚、克氏魚、棒花、麥穗魚、擬白魚句魚、羅漢魚、華魚泉、黑鰭魚泉、赤眼鱒、馬口魚、鯝魚等。

蝦蟹類:中華新米蝦、秀麗白蝦、小長臂蝦、細足米蝦、細鰲沼蝦、克氏螯蝦、中華絨螯蟹、粗螯沼蝦、大青蝦等。

蚌螺類:三角帆蚌、褶皺冠蚌、背角無齒蚌、橄欖聖蚌、矛蚌、瘤麗蚌、高頂鱗皮蚌、湖沼膠蚌、河蜆、球蜆、中國圓田螺、環棱螺、長角涵螺、耳羅卜螺、椎實螺、圓扁螺等。

爬行類:烏龜、老鱉、蠑螈、牛蛙等。

礦產資源

金屬礦

大景山鐵礦位於五河縣東南與明光市峰山李交界處。品位,30—50%,為一低品位礦體。儲量初探約13萬噸。

王老墳山鐵礦品位70—80%,以上,但儲最甚少。

尖頭山磁鐵礦位於莊子裡西約0.75千米處。

鐵錳礦位於牟家西南3000米處,儲量約2500噸。

山馬鉛鋅礦位於小溪東北約3千米處。儲量,估計鉛約2300噸,重晶石約4700噸。

硤石鉛窯山鉛礦位於牟家東北約200米的南老爺山和小鞏山西,西南有牟家湖。此礦古人曾開採過,尚須進一步勘探。

銅礦位於小溪集東北約3千米。平均品位為2%,有的高達20%。儲量,礦石約1500噸,銅約30噸,適合小型開採。

金礦位於大鞏山一帶,主要有自然金、砂金。次生礦有黃銅礦、黃鐵礦、磁鐵礦、白鎢礦、方鉛礦、閃鋅礦等。砂金礦面積6.25平方千米,為D級儲量,平均品位5克/噸。

非金屬礦

沈家石棉和雲母礦位於小溪東南3.5千米,霍莊南1.5千米,沈家東邊諸山上。儲量,石棉約825噸,雲母礦約1.04萬噸。

小溪石英脈礦位於玉皇山、中老爺山、月環山、小芬山一帶。石英脈質量較純,含有害雜質不高,可做玻璃及其他工業原料。地表上有礦脈出露,適合露天開採。儲量,月環山43.7萬噸,中老爺山75.6萬噸,玉皇山29.03萬噸,小芬山130.7萬噸。另外,小溪北部石英脈礦,位於大白山、香廟子、觀音山、北老爺山一帶,總儲量325萬噸,可供大量開採。

朱頂山馬、井頭一帶重晶石儲量約6750萬噸,品位很好,易於開採。

新莊耐火粘土礦儲量約248萬噸。

天井龍崗石灰岩礦儲量4770萬噸。品位好,覆蓋淺,便於露天開採。

大鞏山蛇紋岩儲量近億噸。品位高,礦床埋藏淺,有一定開採價值。

莊子裡、沖頂正長石儲量約185噸。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末,五河縣戶籍人口68.3883萬人,比2015年增加6976人。其中按照區劃分:城鎮17.6775萬人,占總人口的25.8%。全縣人口出生率為16.6‰,下降2.6‰;死亡率為3.5‰,下降了2.1‰;自然增長率為13.1‰,下降0.5‰。

民族

五河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滿族、高山族、壯族、朝鮮族、維吾爾族、畲族等。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五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4.03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5年增長9.5%。其中:一產實現增加值54.4007億元,增長3.7%;二產實現增加值54.8853億元,增長10.2%;三產實現增加值74.7454.億元,增長13.5%。三次產業比重為29.6:29.8:40.6。分季度看,生產總值一季度增長9.1%,上半年增長10.0%,前三季度增長9.0%。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6909元,增加2895元,增長12.1%。

2016年五河縣生產總值(單位:萬元)
指標名稱 2016年現行價格 2015年現行價格 比2015年±%
地區生產總值 1840314.7 1813929.5 9.5
第一產業 544007.0 538944.9 3.9
第二產業 548853.4 557102.3 10.2
工業 427530.5 389856.7 11.6
建築業 121322.9 115493.2 5.8
第三產業 747454.3 724937.5 13.5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 74848.6 71117.8 4.7
批發和零售貿易業 101818.4 94749.1 6.6
住宿和餐飲業 54106.8 49186.4 7.2
金融業 59587.8 52957.6 12.0
房地產業 73675.1 65327.2 5.2
營業性服務業 191349.7 146102.5 30.4
非營業性服務業 179205 153678.7 11.3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五河縣完成500萬以上固定資產投資 195.5147億元,比2015年增長21.0%。其中,城農投資164.2673億元,增幅28.4%;房地產開發投資 31.2474億元,下降7.2%;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 48.8998億元,增長18.1%。

財稅收支

2016年,五河縣財政收入16.3944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收2.5180億元,增長18.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1369億元,增長2.8%。財政支出33.5986億元,增長1.7%。其中:科學技術支出增長57.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3.8%,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09.2%,交通運輸支出增長15.3 %。

人民生活

2016年,五河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660元,比2015年增加1066元,增長9.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5349元,增加2409元,增長10.5%。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6年,五河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56721公頃,比2015年增加3440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1.5562萬公頃,擴大3329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8374公頃,增加400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1364公頃,減少383公頃;棉花種植面積763公頃,減少88公頃。全年糧食產量68.9203萬噸,減少14625噸,下降2.08%;蔬菜產量73.3335萬噸,增長2.64%;油料產量64058噸,下降0.27%;棉花產量1438噸,下降9.16%。

2016年五河縣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絕對數(噸) 比2015年增長%
糧食 689203 -2.08
其中:稻穀 221687.0 -5.59
小麥 348184.0 -0.59
玉米 101651.0 0.59
大豆 12075.0 7.04
蔬菜及食用菌 733335.0 2.64
油料 64058.0 -0.27
棉花 1438.0 -9.16
糖料 410.0 -71.33
瓜果 280628.0 5.90

畜牧業

截至2016年末,五河縣生豬存欄20.7542萬頭,比2015年下降0.29%;全年生豬出欄46.0226萬頭,增長0.36%;肉類總產量79408噸,增長3.77%;禽蛋產量19350噸,增長1.98%;牛奶產量16.5046萬噸,增長29.72%。

漁業

截至2016年末,五河縣水產品產量52560噸,比2015年增長3.05%。

農業基礎

五河縣十萬畝紫花苜蓿 五河縣十萬畝紫花苜蓿

截至2016年末,五河縣農業機械總動力97.3萬千瓦,比2015年下降0.2%。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純)64679噸,下降0.53%。全年鄉村居民用電量1.87億千瓦時,下降1.05%。

第二產業

工業

2016年,五河縣規上工業總產值308.4805億元,比2015年增長21.2%。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39家。

建築業

截至2016年末,五河縣有三級及以上資質建築企業5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826億元,比2015年增長7.6%。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6年,五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0945億元,比2015年增長13.0%。

對外經濟

2016年,五河縣進出口總額6731萬美元,比2015年下降26.7%。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58億美元,增長14.7%。

房地產業

2016年,五河縣商品房銷售額 22.4億元,比2015年增長1.7%。商品房銷售面積為62.6萬平方米,增長11.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58.8萬平方米,占總銷售面積的93.9%。

金融業

截至2016年末,五河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人民幣口徑,下同)177.2133億元,比2015年末增加19.5919億元,增長12.4%。其中:居民儲蓄存款:116.6517億元,增加10.3222億元,增長9.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06.9541億元,增加18.6564億元,增長21.1%。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6年,全年發明專利申請共752項,比2015年增長30.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4件。全縣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總產值為41.6億元,增長15.6%。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五河縣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 所,在校生9650人,專任教師105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生10830 人,專任教師648人。普通國中22所,在校生16847人,專任教師1408人,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為100% 。國小116 所,在校生46413人,專任教師2398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 。幼稚園77所,在園學生20128人,專任教師776 人。特殊教育學校 1所,在校學生87人,專任教師11 人。

2016年五河縣各類教育發展情況(單位:所、人)
指標名稱 學校數 畢業生數 招生數 在校生數 畢業班生數 教職工數
合計 專任教師
一、中等職業教育合計 4 4025 2850 9650 3700 114 105
成人中專 1 3769 2641 9053 3486 24 18
職業高中 3 256 209 597 214 90 87
二、普通教育合計 223 27011 30020 94395 16020 5749 5241
(一)普通中學 29 10082 9435 27677 9112 2146 2056
高中 7 4213 3200 10830 3819 673 648
國中 22 5869 6235 16847 5293 1473 1408
(二)國小 116 6529 8522 46413 6908 2400 2398
(三)幼稚園 77 10389 12021 20128 1191 776
(四)特殊教育學校 1 11 20 87 12 11

文化事業

2016年,五河縣文化館、鄉鎮文化站共舉辦展覽4個,組織文藝活動52次,舉辦訓練班4次,培訓結業人次220人次。全年影劇院演(映)場次6935 場,觀眾人次達125.521千人次。公共圖書館總藏量10.7萬冊。文物保護管理機構藏品 215件(套),其中三級以上藏品 34件(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個,省級 5個,市級 9個。五河民歌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錢桿舞、旱船舞、清明廟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打鐵舞被列為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五河縣共有衛生機構(不含診所)246 個,其中:醫院12個,衛生院14 個,社區服務中心 4個,婦幼保健院 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個,采供血機構 1 個,衛生監督所(中心) 1個。衛生技術人員 2407 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 706 人,註冊護士934人,藥師(士) 102人,檢驗師 87 人,醫院、衛生院共有床位 2716 張。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末,五河縣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分別為25915人和28299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14703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6年末,五河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機構21個,全縣有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3455張。

環境保護

截至2016年末,五河縣有縣級環境監測站1個。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100%。城市污水處理廠1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93.0%。

交通運輸

交通

蚌寧高速公路在五河縣沫河口鎮設有出入口,徐明高速公路出入口設在縣城規劃紅線西側。境內淮河橫貫東西,104國道縱貫南北,306省道、304省道與懷洪新河並行。

蚌埠南站(高鐵) 蚌埠南站(高鐵)

運輸

2016年,五河縣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產值7.4849億元,比2015年增長4.7%。

歷史文化

綜述

五河歷史悠久。唐代名為古虹,宋朝始稱五河。境內曾出土全國最完整的十萬年前淮河古菱齒象化石,有多處石器時代遺址,霸王城、皇墩廟、漢王台、嚴小姐墓古韻猶存。民歌《摘石榴》獲南寧國際民歌節金獎,以其為代表的五河民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順河街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街;嚴氏墓2013年晉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間藝術

泗洲戲

泗洲戲又稱“拉魂腔”,起源於蘇北一帶,是以當地的“太平調”、“獵戶腔”和民間音樂為基礎,而逐漸形成的一個劇種。該劇種在清朝中期從蘇北經泗洲傳入五河縣,又吸收本地民歌小調及“趕車號子”等民間音樂,增添了地方色彩,豐富了唱調內容。此劇流行以泗洲為中心的淮北地區,故名泗洲戲。

衛調花鼓戲

衛調花鼓戲 衛調花鼓戲

衛調花鼓戲起源於長淮衛(蚌埠東郊),故謂衛調花鼓戲。民國初傳入五河縣,流行以大莊口為中心的臨北、沫河口一帶。該劇種只用敲打樂器伴奏,演出時,演員在前台唱,其他演員在後台和,以此烘托劇情,渲染氣氛。此劇種只用男性演員(其劇中人物不論男女均由男性扮演)。1952年,在挖掘整理地方戲時發現。是年,由衛調花鼓戲老藝人陳敬芝等兩人,趕排折子戲《打桑》,參加了宿縣地區首屆文藝會演大會。由於衛調花鼓戲唱腔單調,流行區域面窄,逐漸被泗洲戲所取代,20世紀80年代以後無人演唱,趨於淘汰。

木偶戲

建國前,五河縣的城鄉經常可見民間藝人表演木偶戲。木偶戲藝人表演時,將自己圍在布帷內,木偶露在布帷上面,藝人在布帷內熟練地操縱木偶表演各種動作。敲鑼打鼓(用腳踩踏)、說唱表演,多是一人所為。少數木偶戲也有兩人或多人配合表演。五河縣木偶戲主要劇目多為《西遊記》中的“大鬧天宮”、“豬八戒背媳婦”,《三國演義》中的片斷及民間傳說故事等。“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無人演木偶戲。80年代表演木偶戲的人甚少,在農村偶見。

文物遺址

韓莊遺址

位於夏集鄉韓莊東北0.5千米處。面積25萬平方米,為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從地表採集石器標本3件。(均為生產工具),陶質鼎、鬲足52件,灰、紅陶片多件。陶器片上紋飾多為繩紋,附加堆文、劃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台李莊遺址

位於申集鄉台李村西300米處,面積7050平方米。1985年3月7日調查時,採集標本有灰陶器的腹和口沿,夾砂紅陶鼎足,灰陶鬲足等,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台子山遺址

霸王城遺址 霸王城遺址

位於小圩區沱西鄉甄集集南1千米處,面積1.3萬平方米。上層為商、周文化層,下層為新石器時期文化層。1981年11月4日調查時,採集標本有陶紡輪1件,磨光黑陶豆柄5件,夾砂紅陶鼎、鬲足、灰陶鼎多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泗河遺址

位於申集鄉泗河村東800米處的沱河中,水漲時,遺址大部分沒入於水中,面積1.8萬平方米。1985年3月14日調查時,採集標本有紅燒土、紅陶片、灰陶片、鬲足、豆柄等物。

霸王城遺址

位於鍾陽集東南2千米,舊城址上瓦礫堆積層厚達2米以上。採集的標本有漢瓦當1件,漢磚多件,陶壺口沿、釉陶器腹、紅陶紡輪等物,陶器紋飾多為方格紋、印紋、弦紋。

上店集舊城址

位於小圩鄉聶圩村東南1千米、澮河北岸邊,面積20萬平方米。1984年3月調查時,採集明代磚雕1件,青花瓷片多件,為明代舊城址。

風景名勝

五河縣 五河縣
大鞏山 大鞏山,距縣城5千米,位於104國道東側大鞏山區,東西平均寬0.7千米,區內長3千米。有林面積7020畝,林木茂密,樹種以黑松為主,兼有刺槐、側柏、栓皮櫟、烏桕等。2001年被列為國家公益林試點範圍。北接8000畝樵子澗水庫,相依于山澗之間;南鄰化水塘嚴氏墓,楊再興墓;東與高山頂柿園相靠,林區中百畝大水庫座落在明朝古礦洞旁,明洪武年間古剎遺址猶存,動植物種類繁多。
五河縣 五河縣
沱湖濕地風景區 沱湖是五河縣境內面積最大的一個湖泊,盛產魚蝦,沱湖中華絨蟹於04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蟹。沱湖形如一手掌形,呈南北走向,南起五河北郊,北至五河與泗縣之間的南沱河和北沱河入口處,長約25千米,其北段狹窄,最窄處東西只有0.5千米,向南逐漸開闊,最寬處東西約3.5千米,中心位於東經117°49′,北緯33°12′。湖面約為40平方千米。
五河縣 五河縣
化明塘嚴氏墓 化明塘嚴氏墓位於五河縣小溪鎮化明塘村東南500米處,104國道旁。距離蚌埠市約70千米。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明朱元璋未婚而卒的夫人嚴氏墓,屬明代一品規格葬制,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現存在神道30米,無字墓碑1個,石翁仲、石虎、石羊、石馬、望柱各1對。墓地座北朝南,處於大鞏山南端,它緊靠山崗,南面開闊,是一處風水寶地——“箕地”,具有典型的明代葬制風格。著名的景觀有嚴家樓遺址、無字碑、大鞏山森林、古黃金洞、圍山湖、樵子澗等多處人文和自然景觀。

地方特產

五河縣 五河縣
溝東酥梨 溝東酥梨生態園位於五河縣城關鎮溝東村蘇皖交界處,有近萬畝的梨園。五河縣是皖北有名的水鄉,因為靠近淮河的緣故,溝東村土質鬆軟,透氣保濕,早在20世紀80年代,溝東村就有種植酥梨的歷史,溝東酥梨品種在原有碭山酥梨、七月酥、八月酥基礎上,還成功引進日本水晶梨、韓國黃金梨進行了高位嫁接換頭,從而達到酥梨的品質更加優良,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溝東村榮獲“全國林業千佳村”之美譽。
五河縣 五河縣
小白沙花生 小白沙是小溪鎮特產,主產於小溪山鎮丘陵山區和平原一帶。小白沙花生籽仁飽滿,果皮潔白,皮薄果仁細膩,香脆可口,出油率高,營養豐富,宜於貯存,品質優良。小溪鎮人民很早就有種植花生的習慣,種植歷史悠久,有豐富的種植技術和生產經驗。花生是小溪鎮鎮僅次於玉米等的大宗經濟作物,也是安徽省花生主要產地之一。全鎮花生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以上,年總產2000—2500萬公斤以上,占小溪鎮鎮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的20%以上。
五河縣 五河縣
五河芡實 芡實,為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仁,多生於池沼湖塘淺水中,芡實在五河被大面積種植,成為特色水產品之一。申集鎮已成為蚌埠市最大的芡實種植基地,年產量達70萬公斤左右。芡實其花果形似雞頭,又名雞頭米、雞頭蓮、雞頭荷。植株具刺,又稱刺蓮藕、假蓮藕。葉片巨大,呈圓盤狀平鋪於水面之上,極為壯觀,可作為水景園的觀賞植物。申集鎮芡實銷到廣東、福建、深圳等珠三角地區,以及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地區。
五河縣 五河縣
申集雁鵝 申集雁鵝是中國鵝灰色品種中的代表類型,耐粗飼,抗病力強,生長快,肉用性能好;但產蛋量較少。申集雁鵝肉作為綠色食品於2002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21世紀重點發展的綠色食品之一,鵝肉脂肪的熔點很低,質地柔軟,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鵝肉鮮嫩鬆軟,清香不膩。可以煨湯,也可熏、蒸、烤、燒、醬、糟等。

城市榮譽

2017年,五河縣被列入國家園林縣城。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