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貝尼瑪

丹貝尼瑪

丹白尼瑪(1782——1853年)出生於後藏地區。在第六世班禪去世後,一共找到了四個轉世靈童。於是扎什倫布寺的代表拿著班禪的遺物前去考察,讓他們分別辨認,結果只有丹白尼瑪全部準確,就被確認為最終的轉世靈童,1782年被政府批准。1784年他被迎入扎什倫布寺舉行典禮,成為第七世班禪。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丹白尼瑪六世班禪巴丹益喜圓寂以後,共找了四個轉世靈童。扎什倫布寺派出六世班禪的蘇本堪布前往四個 “靈童”

丹貝尼瑪 丹貝尼瑪

的家屬進行明察暗訪,並拿出六世班禪生前用過的茶杯、鈴杵、念珠等,讓“靈童”自己挑選,以行試驗。據說只有白朗宗吉雄谿卡的“靈童”選出的器物,都是六世班禪用過的。於是蘇本堪布首先肯定這個“靈童”確係六世班禪的“轉世”。於是扎寺即請駐藏大臣博清額轉奏清高宗予以批准。1782年,清高宗批准了奏請。七世班禪完成了認定手續。

1784年,“靈童”被迎到扎什倫布寺,八月十二日在扎寺日光殿上舉行了七世班禪坐床大典,由駐藏大臣博清額親自主持。九月初七日,在扎什倫布寺的益格穹曾宮內,舉行了八世達賴給七世班禪剪髮並取法名的典禮,取法名為吉總羅桑巴丹丹白尼瑪確來南加貝桑布,簡稱丹白尼瑪。接著,又授近事戒。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四日,由八世達賴授給沙彌戒。1801年(清嘉慶六年)七世班禪丹白尼瑪十九歲,由八世達賴授比丘戒。

七世班禪自坐床以來,是清朝中央政權對西藏地方的統治達到了它的全盛時期,《欽定二十九條章程》和西藏重大政治制度與宗教制度,都是在這一時期制定的。但是,西藏地方開始遭到外國勢力的侵略,廓爾喀人兩次攻入西藏,把扎什倫布寺搶掠一空,幸虧當時清朝政府及時派兵入藏,將侵入西藏的廓爾喀人全部驅逐出境。在廓爾喀人入侵時,扎什倫布寺本身不僅遭到重大破壞,扎寺所屬百姓,更遭到敵人的殘酷蹂躪。由於七世班禪的辛勤工作,領導有方,再加上國家的大力支援,到七世班禪晚年時,扎寺及所屬百姓,基本上恢復到災前的水平。這些都應說是七世班禪的貢獻。七世班禪一生經歷了清高宗、清仁宗、清宣宗和清文宗四個皇帝的統治,和他共事的駐藏大臣前後有37人,幫辦大臣有39人(其中有些幫辦大臣後來升任辦事大臣)。七世班禪始終堅定地站在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站在西藏地方屬於清朝中央的立場,對於歷代皇帝都是非常恭順的,對歷任駐藏大臣都是很尊重的,凡是扎寺的大事,都通過駐藏大臣請示皇帝批准;清朝皇帝要他辦的事情,他都是盡心盡力辦理。所以歷代皇帝與歷任駐藏大臣對七世班禪都是很信任的。這是七世班禪在維護祖國統一與民族團結方面的重大貢獻。另外,七世班禪是八世達賴的徒弟,他又是九、十、十一世達賴的師傅,他和這幾代達賴的關係都是很好的。他很注意搞好與達賴集團的關係。例如,在清道光二十四年,清宣宗令他為西藏攝政,起初他不願擔任,後因不能違抗“聖旨”,而勉強擔任了八個月攝政,以後堅決辭去。這種明智的態度,對鞏固西藏內部的團結作出了貢獻。丹白尼瑪

1853年(清鹹豐三年)農曆正月十四日,久病不愈的七世班禪丹白尼碼,在扎什倫布寺的拉讓內圓寂,享年七十二歲。

金鼠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日下午,六世班禪在北京黃寺因患天花治療無效而圓寂,享年42歲。班禪遺體在黃寺停放了6天,供各界人士和佛教徒瞻仰。然後用防腐藥水浸洗,移置到由高宗御賜的用7000兩黃金製造的天降金塔里。次年二月,六世班禪的靈塔運往西藏札什倫布寺,札什倫布寺僧眾造了一座大銀塔,將御賜金塔供奉在內。高宗為了紀念六世班禪,特命在他生前住過的黃寺西側,建立了一座宏偉的"清淨化城塔",俗稱西黃寺。寺內有清高宗御製的用漢、滿、蒙、藏四種文字書寫的碑文。

經歷

七世班禪生活的前一時期,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統治達到它的全盛時期,《欽定二十九條章程》和金瓶掣籤等一些重大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就是這一時期制定的。

1788年,因廓爾喀統一尼泊爾各部後,所鑄錢幣摻有雜質,西藏方面拒絕使用,邊界貿易加重徵稅等糾紛,廓爾喀於六月侵占後藏濟嚨、聶拉木、宗喀三個宗。這時年屆7歲的七世班禪到了受沙彌戒的年齡。為了躲避戰亂,由駐藏大臣請他到拉薩,從八世達賴受沙彌戒,後駐布達拉宮約兩年,傳授經法。1788年底,清軍入藏,理藩院侍郎巴忠和噶倫丹津班珠爾與廓爾喀草草言和,私自許銀贖地,廓爾喀方才退兵。1790年二月,七世班禪返回扎什倫布寺。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廓爾喀人討要贖地銀,再破次大舉入侵後藏,駐藏大臣保泰將七世班禪又移到拉薩。當年八月二十日,廓爾喀兵進日喀則,札什倫布寺的利薩克喇嘛於前夜帶了些貴重金銀器物逃走,僧俗紛紛避難,扎什倫布寺遂被廓爾喀兵洗劫,搶掠金銀財寶後退到聶拉木地區。乾隆帝接到奏報,立即命令四川總督鄂輝、成都將軍成德,帶川軍4000人由打箭爐(康定)出口進藏,後又派福康安將軍為援軍。川軍入藏後,很快打敗入侵的廓爾喀軍。直逼廓爾喀首都加德滿都附近,廓王拉納巴哈都爾派使乞降,送回了所俘的西藏官兵和從札什倫布寺掠走的貴重財物,包括班禪靈塔上的寶石及賜給六世班禪的金冊。

1792年十月,七世班禪返回札什倫布寺。當時乾隆帝為了防止以後認選靈童時出現弊端,禁止地方官員插手,決定製造兩個金瓶,一個放置在北京雍和宮,供內外蒙古認選靈童時使用;另一個放在拉薩大昭寺,供廣大藏區使用。從那時起,達賴、班禪及其他大喇嘛的轉世靈童,如在兩個以上時,都要經過金瓶掣籤確定。

1801年,班禪年屆19歲時,從八世達賴受了比丘戒。1804年,八世達賴強白嘉措圓寂,七世班禪寫祈禱文告,祈禱達賴早日轉世。土龍年(1808年)二月,七世班禪到拉薩為九世達賴隆朵嘉措剪髮取法名。水雞年(1813年)九月,為九世達賴授沙彌戒。水豬年(1815年)二月,九世達賴圓寂,年僅11歲。水馬年(1822年)正月,七世班禪遵道光帝之命,在拉薩主持十世達賴的金瓶掣籤儀式,並為十世達賴楚臣嘉措剪髮起法名,並授沙彌戒。

1826年,七世班禪仿照達賴修建的羅布林卡,在日喀則年楚河畔修建了一座夏宮,命名為“貢覺林”。貢覺林周圍樹木濃蔭,風景秀麗,後來就成了歷代班禪的夏宮。

1834年,七世班禪到拉薩為十世達賴授比丘戒。火雞年(1837年)九月,十世達賴在拉薩突然圓寂,七世班禪受噶廈的請求,寫文告祈禱達賴早日轉世,並令札什倫布寺全體僧眾念經祈禱。1838年道光皇帝派使者到西藏頒給七世班禪金冊一份,共 13頁,重235兩,上刻滿、蒙、藏、漢四種文字,重申札什倫布寺所轄的宗、莊園、百姓永歸班禪管轄,任何人不得攘奪侵占。同年駐藏大臣通知札什倫布寺,該寺五品以上僧俗官員的任命,由駐藏大臣轉奏批准,按朝廷制度賞給項戴。金牛年(1841年)五月,按道光帝的旨意,駐藏大臣和噶廈請七世班禪到拉薩,在布達拉宮為從西康選來的靈童——十一世達賴舉行金瓶掣籤儀式,並由七世班禪剪髮,取法名為阿旺羅桑丹白仲麥克珠嘉措(簡稱克珠嘉措)。1842年,因七世班禪在鴉片戰爭中捐資助賞,道光帝加封“宣化綏疆”封號,並於1846年頒給加封的金冊金印。1846年三月,七世班禪在布達拉宮為十一世達賴授沙彌戒。

七世班禪丹白尼瑪一生,先後從八世達賴、仲則·洛桑次臣、古格·洛桑丹增等師廣習佛法,佛學知識淵博,著作豐富,有關顯密佛經、儀軌、傳記、信札、修法、時輪、喜金剛等方面的著作130多種,其中《本生傳記》(自傳)、《馬嗚論師傳略及三十四本生故事釋義》、《密集根義悉地·寶庫之鑰》、《度母一百零八相釋論》、《各寺廟寺規戒言》等較為著名。

圓寂

於第十四繞迥之水牛年(1853年,清鹹豐三年)正月十四日圓寂於札什倫布寺,享年72歲。遺體經過防腐處理後,奉安於靈塔,和歷代班禪的靈塔一起供奉在大經堂內,塔門處有七世班禪的鍍金等身銅像,供僧俗瞻禮。

班禪

班禪注音:ban chan

英語:Panchen Lama/Panchen

西藏佛教格魯派(黃教)中與達賴並列的兩大宗教領袖之一。班,梵語班智達(pandita)的略稱,意為博學之士;禪,藏語意為大;班禪意為大班智達,即大學者。原為後藏(今日喀則地區)一帶對佛學知識淵博的高僧的尊稱。

班禪是在當時錯綜複雜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統治者出於控制西藏的目的,不想看見達賴勢力過大,想讓班禪分權。事實上,班禪勢力也一直是後藏地方的主導力量。後來達賴班禪關係破裂也與這個歷史根源有關。

班禪,乃大智慧者、大博學者之義;喇嘛,乃上人之義。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統治衛、藏之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尊宗喀巴之四傳弟子羅桑卻接為 ‘班禪博克多’(博克多為蒙語,乃對睿智英武者之尊稱),令其主持扎什倫布寺,並劃分後藏部分地區歸其管轄,是為班禪四世(前三世為後人追認)。至第五世 班禪,清聖祖封以‘額爾德尼’(Ertini,或 Erdeni)之號,乃光顯之意。藏人謂班禪乃金剛之化身,或謂阿彌陀佛之化身。歷代之班禪大都住於後藏日喀則之札什倫布寺(藏Bkra- s/isihum-po )。

達賴與班禪世系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