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英國劍橋大學第一所學院成立
出生
埃爾科萊·德斯特一世(義大利語:Ercole d'Este I,1431年10月26日費拉拉 - 1505年6月15日),費拉拉公爵,埃斯特家族成員。
埃爾科萊出生於費拉拉,其父是費拉拉侯爵尼科洛·德斯特三世,其外祖父是薩盧佐伯爵托馬斯三世。
1445年至1460年,埃爾科萊在阿拉貢國王阿方索五世的那不勒斯宮廷中接受教育,學習軍事藝術、騎士品質、建築和美術鑑賞等,使得其日後成為文藝復興的重要資助人之一。
1471年,費拉拉公爵博爾索·德斯特去世,埃爾科萊繼位。1473年,埃爾科萊迎娶那不勒斯國王斐迪南一世之女萊奧諾拉。
1482年至1484年,埃爾科萊因食鹽專賣權與威尼斯共和國及羅馬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開戰,稱為費拉拉戰役。戰爭以《巴尼奧洛條約》的簽署而告終,埃爾科萊被迫割讓波河平原,以換取費拉拉的獨立。埃爾科萊將此視為恥辱。
菊池義武(きくち よしたけ、1505年—1554年12月14日)本名大友重治,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大友義長之子,大友義鑒之弟。菊池義武在肥後奪取了守護一職,天文十九年(1550年)菊池義武和師傅入田親誠起兵反叛,大友義鑒一家皆被慘殺,史稱“二階崩之變”。大友義鎮派大將戶次鑒連率軍討之,義武等兵敗逃往相良氏處。入田親誠在兵逃往阿蘇家中被迫自殺,菊池義武則被流放到對馬島。
505年-逝世
米哈伊爾·鮑里索維奇(俄語:Михаил Борисович,1453年-1505年),特維爾大公,1461年至1485年在位。他是特維爾的最後一個獨立統治者。
米哈伊爾·鮑里索維奇為特維爾大公鮑里斯·亞歷山德羅維奇之子。他企圖依靠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的援助來擺脫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控制,但毫無成效。1485年,伊凡三世在軍事行動中消滅了特維爾公國,將特維爾兼併為莫斯科公國的一個附屬領地。米哈伊爾·鮑里索維奇逃往立陶宛,並在那裡度過餘生。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日,因偶染風寒,誤服藥物,鼻血不止而死,享年36歲。諡號“建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見澤(1454年-1505年),明英宗第六子,天順元年(1457年)受封崇王,成化十年(1474年)就藩汝寧。弘治十八年(1505)薨。在位四十九年,享年五十二歲。諡號簡王。
戴珊逝世
戴珊(1437-1505),字廷珍,號松厓,江西浮梁(今景德鎮北)人。珊幼嗜學,天順八年(1464)進士,,與劉大夏同年。歷任御史,陝西副使,浙江按察使,福建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南京刑部尚書、左都御史。贈太子太保,謚恭簡。
章格(1426-1505),字韶鳳,號戒庵,常熟人。章格居官近五十年,所到之處以清慎著稱。
劉岌(?-1505),字凌雲,四川涪州(今涪陵)人。景泰五年(1454)進士,授吏部主事,遷郎中。歷任太常卿、禮部尚書兼掌太常寺事。深受憲宗皇帝信賴,加太子少保。弘治二年(1489)致仕,弘治十八年八月初六日去世。
強珍(1430-1505),字廷貴,滄州人。成化二年(1466)進士,授涇縣知縣,頗有政績。後擢升為御史,正氣凜然,敢言無畏,時人多以青天尊稱之。
歐洲與中國
明孝宗駕崩
公元1505年,明弘治十八年。天朝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孝宗皇帝大行歸西了。這一年,他才三十六歲。大明江山在灑過正午的燦爛之後,開始日垂西山。
孝宗是大明朝難得的幾個好皇帝之一,口碑猶在仁宣之上。除了在中後期稍有懈怠之外,孝宗革除憲宗朝弊政,清除奸佞,任用賢臣,勤於朝政,恭儉愛民,勵精圖治,使大明帝國重新煥發了生機,贏得了“弘治中興”的興盛局面。
在弘治中興之後,大明帝國仿佛迴光返照過後的病人,江河日下,一去不返了。
明武宗即位
孝宗駕崩之後,太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明武宗,年號正德。在傳統史學家看來,“正德”皇帝既不“正”也不“德”。只是到了今天,在一小部分史學家和史學愛好者費盡心思,用現代甚至後現代的語言對武宗進行重新包裝之後,才使他顯出了那么一點可愛。但即使如此,都無法改變一個基本的史實,那就是武宗一朝,把孝宗兢兢業業恢復的國力再次掏空。
伊凡三世去世
1505年,歐洲也喪失了一位偉大的君主,他就是俄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伊凡三世。
在伊凡三世統治時期,莫斯科大公國兼併了諾夫哥羅德共和國,擊敗維爾公國,將其他的王公貶黜為單純的地方長官,基本統一了俄羅斯公國,結束了300多年的分裂狀況。
瓦西里三世繼位
伊凡三世去世之後,瓦西里三世通過政變奪取了大公之位。和放縱任性的明武宗不同,瓦西里算是一位有為的君主。他繼承父親的政策,致力於統一俄羅斯的大業,繼續奉行擴張政策。瓦西里三世在位期間,吞併了普斯科夫公國,從立陶宛手裡收復斯摩棱斯克,吞併梁贊公國,基本完成了東北俄羅斯各公國的統一。
英格蘭的亨利七世去世
這一年,亨利七世授權組建了“貿易商行”,促進商業貿易的發展。一百年之後的英國成為了海上霸主,一百五十年之後的英國就開創了全新的時代。
八達嶺長城關城建成
1505年,大明帝國北部邊防更加鞏固了一些。京城鎖鑰八達嶺長城的關城在這一年建成。
在與外界隔絕、主要是一種文明自我演進的時代,這種做法是理性的,也是最佳的選擇。然則,等到了另一種文明發起挑戰之時,這種做法就顯示出了局限性,它無法接受到刺激的訊號,也無法提前適應新的挑戰。隨之而來的,便是落後挨打,於是早先最佳的政策便被後人歸之為“閉關鎖國”了。而1505年,正處於這樣一個時期的前夜。
葡萄牙人航海成就
1505年,正處於葡萄牙歷史上著名的大航海時代。之前的幾年,他們往西抵達了巴西,並把那裡宣布為自己的殖民地,往東繞過了好望角,找到了開往東方的通道。
到1505年,葡萄牙人在非洲開始入侵莫三比克和斯里蘭卡等地,開始在這些地區建立殖民地。在亞洲,葡萄牙人也加大了動作,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任命阿爾梅達為第一任印度總督。3月,阿爾梅達從里斯本率20艘船出發,開始了具有時代意義的航程。他們的任務有兩個,一個是征服印度、壟斷香料貿易,另一個就是傳播基督教。由此,有人把他們稱作“右手拿劍,左手拿十字架”的征服者。阿爾梅達的征服之旅是基本成功的,雖然他自己在幾年之後返航時死於南非土人之手。他控制了整個東非海岸的與阿拉伯和印度的貿易,在印度柯欽建立了殖民政權,在東方立穩了繼續擴張的腳跟。在隨後的幾年裡,葡萄牙人擊敗了競爭對手威尼斯人和阿拉伯人,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權,開始稱霸印度洋。
麥哲倫開始遠洋航行
1505年3月25日,20艘巨艦停在里斯本的港灣里,準備遠航。
等17年之後,他的艦隊完成了首次環球遠航時
哥倫布黯淡的一年
1505年是哥倫布人生極為黯淡的一年。他剛剛結束了第四次也是他人生最後一次遠航,抱著病弱的身體回到了故土。
梅毒傳入中國
1505年,廣東首先發現並記載了這一中國從未出現過的病種,所以被稱為“廣瘡”。
小王子兵犯邊疆
五月二十四日,小王子聞明孝宗逝世,不禁大喜,如此良機怎能錯過。於是盡起蒙古勇士,侵犯宣府,連營達二十餘里。
平思恩州之戰
1505年7月,潘蕃率兩廣及湖廣官軍、土軍十萬八千餘人,與總兵官毛銳、太監韋經分六路征討思恩州。
1505年大明帝國的窘況
1505年,寧夏地震,城牆被震倒。杭、嘉、紹、寧四府地震。接著,南京與蘇、松、常、鎮、淮、揚、寧七府、通、和二州同日地震。山西蒲、解二州,絳、夏、平陸、榮河、聞喜、芮城、猗氏七縣地震。要知道,江浙可是帝國財賦依賴之地,南京又是帝國的首都之一,竟在這一年同時地震,真乃不祥之兆。
呂紀之死
呂紀 (1477一1505年) ,字廷振,號樂愚,一作樂漁,浙江寧波人。擅長花鳥、人物、山水,尤以工筆花鳥畫著稱於世。其花鳥畫初師從明工筆畫大家邊景昭,後又學林良,並廣泛師法唐宋諸家,而自成一體。除工筆重彩外,也擅長水墨寫意。其花鳥畫常畫鳳凰、鶴、孔雀、鴛鴦之類,描繪精工,色彩富麗,法度謹嚴。畫花樹則古艷奪目,工筆勾勒與水墨寫意具佳,筆墨流動,發展了花鳥畫的表現形式,成為工筆畫一代宗師。其山水宗法馬遠、夏圭,粗筆揮灑,隨意點染,簡練奔放,蒼勁有力,富有氣勢和動感。傳世之作有《桂菊山禽圖》、《雪梅斑鳩圖》、《殘荷鷹鷺圖》、《鷹鵲圖》等傳世。
明中期是工筆畫的復興期,以呂紀為代表宮廷畫家弘揚唐宋工筆花鳥畫,樹立起工筆畫的第二座歷史高峰。然而,在1505年呂紀的去世之後,後繼乏人,加之朝政衰落等因素的影響,工筆花鳥畫自此衰落。接著,董其昌推出了著名的“南北宗”論。“南北宗”論褒揚南宗文人畫而貶低北宗宮廷院體畫,寫意畫深得推崇意境的文人之心,院體風格的工筆花鳥畫更是一蹶不振。這種不振一直持續到上世紀四十年代,之後始有復興的趨向。算算看,竟有440年的時間。
波蘭共和國時代
1505年,議會通過憲法,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頒布法律。
歷史記載
秦紘致仕
秦紘(1426-1505),字世纓,山東單縣人,景泰二年(1451)進士,授南京御史,因彈劾宦官被謫湖廣驛丞。天順初遷雄縣知縣,改知府谷。成化初遷葭州(今陝西佳縣)知州,擢鞏昌(今甘肅隴西)知府,改西安知府,遷陝西右參議。成化十三年(1477)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改撫宣府。御韃靼有功,進左僉都御史。未幾召還理都察院事,遷戶部右侍郎。後為萬安所誣,降為廣西右參政,進福建左布政使。弘治元年(1488)擢左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弘治二年進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奏罷中官武將之貪私者,得罪皇親、安遠候柳景,被罷歸。不數月起為南京戶部尚書,弘治十一年引疾致仕。弘治十四年,因韃靼擾邊,重新起為戶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制三邊軍務,整頓邊防,軍威大振,並修築諸邊城堡一萬四千餘所,垣塹六千四百餘里,又作“作勝車”以禦敵。在邊三年,經略有方。弘治十七年加太子少保召還回京,十月二十六日致仕。弘治十八年九月卒,年八十,贈少保,謚襄毅。
孝宗賞金
弘治十八(1505)正月十八日,部院大計天下。孝宗素重兵部尚書劉大夏、左都御史戴珊,召於便殿說:時當述職,諸大臣皆杜門不出,如二卿雖日見客何害!遂拿出白金,親自授予說:少佐爾廉。且囑咐道:不人廷謝,以免他人嫉忌。
孝宗詔諭群臣直言弊政
弘治十八年(1505)二月十二日,孝宗御奉天門,諭戶、兵、工三部臣:方今生齒日繁,而戶口軍伍日就耗損,此皆官司撫恤無方,因仍苟且所致。其悉議弊政奏聞。戶部尚書韓文等奏陳:耗損之故有二,有因災傷斂重逼迫逃移的,有因懼充軍匠諸役賄里長匿報的。若不加招撫之恩,嚴稽查之法,則逃逸者永無復業之望,匿報者則別無清理之術。如荊襄流民尤多,宜簡命大臣一人往理,其他各行省,巡撫按等官招撫復業。若逃避軍匠等役,評首報改正,違者治罪。自後一年一稽考,仍令有司輕徭薄征,予以寬恤。孝宗說諭:我方圖新政理,樂聞讜言。除祖宗成憲不可紛更,其餘軍民利弊,直言無諱。
李夢陽上言斥外戚
弘治末年,孝宗寵縱外戚。皇后之弟壽守候張鶴齡、建昌候張延齡驕縱犯法。弘治十八年(1505)三月,戶部主事李夢陽上言陳二病:一為元氣之病,謂士氣日衰;二為腹心之病,謂內官日橫。三害:一為兵害,二為民害,三為莊場饑民之害。又陳六漸:一為匱乏之漸,二為盜之漸,三為壞名器之漸,四為馳法令之漸,五為方術蠱惑之漸,六為貴戚驕侈之漸。最後專斥外戚張鶴齡招納無賴,罔利賊民,勢如翼虎。孝宗竟下李夢陽於錦衣衛獄。後以內閣大學士謝遷言其赤心報國,方得釋。
核實荊襄流民戶口
弘治十八年(1505)四月二十三日,憲宗命刑部侍郎何鑒前往荊襄地區撫輯流民。何鑒遍歷河南、湖廣、陝西交界處,核實荊襄流民二十三萬五千餘戶、七十三萬九千餘口。
嚴禁偽錢
太常寺奏:鋪戶關領物價中有洪武等錢,市不通行,負累未便。孝宗令戶部查究其故。戶部奉命查究奏陳:本朝原鑄洪武等通寶,民間久未行用,用貯於官庫者頗多。宜因公用關友時,盡發內帑所積,使之流布,以便錢法通暢。孝宗說:既官庫貯積甚多,須設法行用,其再議處所以禁私鑄濫用之宜,並查弘治通寶在十二年(1499)所鑄數目奏聞。戶部再奏:禁私鑄,發官帑,罪阻壞,請申明處置。惟是各處所鑄弘治通寶,今所鑄的才一至二分之二。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初五日,孝宗說:洪武等錢行用,宜申禁約,敢有阻當及私鑄並知情買使者,必嚴懲不貸。
幼軍解補開豁例的制定
弘治十八年(1505)六月初四日,定幼軍解補開豁例:府軍前衛逃亡幼軍,審年末五十無疾者,仍解本役;若五十以上及疾故者,俱勾壯丁補伍;若役久未經逃者,老疾病故之日,即與開豁,仍三年一次驗收。著之為令。
寬恤灶
弘治十八年(1505)六月三十日,巡按浙江御史刑昭奏請寬恤灶戶:三丁以下,人免七十畝復其身,或丁多遞減十畝,或無餘田只免徭役。武宗朱厚照允準。
劉大夏上團營數額
弘治十八年(1505)七月初一日,兵部尚書劉大夏上團實際數額:精銳六萬零五百七十四人,分三哨,名領以把總。次選二萬五千三百四十六人,汰二百八十三人。其三大營原額十五萬四千二百八十七人,耗九萬四千三百四十人。
章格逝世
章格(1426-1505),字韶鳳,號戒庵,常熟人。景泰二年(1451)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升刑部郎中,用法平恕。進廣東副使,琉球使臣貿易他國,被風飄至廣州,守臣以海盜執之,格為辨奏,還其資而遣之。進雲南按察使,安撫緬甸諸夷。升福建布政使,入為南京光祿寺卿,尋升大理寺卿,弘治九年(1496)致仕,弘治十八年七月初七日卒,年八十。居官近五十年,所至以清慎稱。
劉健奏陳時弊
弘治十八年(1505)八月初四日,大學士劉健等奏陳時弊:六月以來,淫雨傷稼。陛下登極詔出。中外歡悅,但各有司視之為泛常。如軍器、鞍轡二局,各門各馬房倉庫,各分守守備等內臣,舊設有數,今添至幾倍,豈可不減?內官等監匠、御用等監畫士,多至數十百人,豈可不汰?內承運庫放支,不立印簿,豈可不查?司鑰庫貯錢,若洪武等錢不行,則新鑄妄為虛費,豈可不用?至如內苑禽獸不計其數,宜盡放出;舊宮人年老,或縱令寧家嫁遣。事乾宮禁,則斷在不疑,責在有司。則請嚴加催督。其未盡事宜,令查奏處置,務奏實效。武宗雖溫旨詔答,而左右宦豎日恣,增益日益多。內府諸監局,多者至百數十人,光祿日供,驟增數倍。
劉岌逝世
劉岌(?-1505),字凌雲,四川涪州(今涪陵)人,景泰五年(1454)進士,授吏部驗封主事,遷郎中。累官至太常卿、禮部尚書仍掌太常寺事。為憲宗所寵,加太子少保。弘治二年(1489)致仕,十八年八月初六日卒。
強珍逝世
強珍(?-1505),字廷貴,滄州人。成化二年(1466)進士,授涇縣知縣,擢御史,巡按遼東,奏巡撫陳鉞之罪,汪直乃遣錦衣衛千戶蕭聚逮強珍至京,嚴刑拷打,謫戍遼東。汪直敗後復官,後致仕。弘治初起為山東副使,擢大理少卿,再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改南京右通政,尋以母老致仕。弘治十八年(1505)八月十五日卒。
裁革武職冗官
弘治十八年(1505)九月初一日,兵部奉詔查武職冗食之應裁革六百八十三人。有皇親、保母、乳母、女戶、恩蔭、錄用、勛衛、將軍、通事、匠藝人等。其中全由傳乞者,思勞相參者,自稱功勞照例乞升乞恩改調者各若干人。因言其原有軍功宜留應得品秩,乞調者宜還之原衛所。其餘請全部裁革。
熊翀致仕
熊翀(?-1510),字騰霄,號止庵,河南光州人。成化五年(1469)進士,授武進知縣。歷遷監察御史、山西按察副使。弘治六年(1493)遷右僉都史撫山東,進右副都御史改撫陝西。弘治十三年遷工部右侍郎,改兵部。弘治十七年十二月遷南京戶部尚書。弘治十八年九月十二日致仕,正德五年(1510)十一月初十日卒。
金澤致仕
金澤(?-1513),字德潤,南京人,成化二年(1466)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南京,遷員外郎、郎中。歷任四川右參議、右參政、廣東左右布政使。弘治八年(1495)設南贛巡撫,以右副都御史充任其事。弘治十二年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再改南京兵部。弘治十八年五月升南京右都御史掌院事,同年九月十二日致仕。正德八年(1513)七月十四日卒。
楊守趾致仕
楊守趾(1436-1512),字維立,號碧川,鄞縣人。成化十四年弘治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侍讀、左春坊左諭德、侍讀學士署院事,南京吏部右侍郎。弘治十五年(1502)至京,復留參纂《會典》,書成進左侍郎。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進吏部尚書致仕。正德七年八月卒,年七十七。贈太子少保。有《碧川文選》、《浙之三會錄》、《困學闐聞錄》。
徐源致仕
徐源(?-1515),字仲山,號淑園道人,長州人。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授工部主事,改兵部,遷員外郎、郎中。出任廣東參政,升浙江右布政使、湖廣左布政使,弘治十三年(1500)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弘治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致仕。正德十年(1515)正月卒。為人修飭。與物無競。至仕後,兩被劉瑾誣陷,以至除名,後瑾伏誅,復官。
立三等薄核諸生
弘治十八年(1505)十月初三日,禮部復祠祭司主事彭縉請令天下提學官嚴督各學提調正官考訪在學生員,列為三等,以學行兼茂者為上,學不逮行者次之,若行不逮學或有行而無學者居下,記於公薄,每遇歲考,參據以為進退。孝宗準奏。
樊瑩致仕
樊瑩(1434-1508),字廷璧,浙江常山人,天順末年進士,有病歸里。後授行人,成化八年(1472)擢御史,出知松江府,能體百姓之苦。弘治初擢河南按察使,安撫黃河災民,清除田賦積弊。遷應天府尹。弘治七年(1494)遷南京工部右侍郎,尋改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未幾以病致仕,家居七年,以中外交薦起原官撫治鄖陽,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弘治十六年,出視雲貴,罷免文武不職者一千七百餘人。進南京刑部尚書。弘治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致仕,猶為劉瑾所誣。正德三年(1508)十一月卒,年七十五。劉瑾敗後,贈太子少保,謚清簡。
戴珊逝世
戴珊(1437-1505),字廷珍,號松厓,江西浮梁(今景德鎮北)人,天順八年(1464)進士,授御史,督南畿學政。成化十四年(1478)遷陝西副使,仍督學政。歷浙江按察使,福建左、右布政使,皆謙介有聲。弘治二年(1489)擢右副都御史巡撫鄖陽(今湖北鄖縣)。升刑部左、右侍郎,進南京刑部尚書。弘治十三年召為左都御史,為孝宗寵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卒,年六十九,贈太子太保,謚恭簡。
陸昆奏陳獎直言等事宜
弘治十八年(1505)十二月二十五日,南京監察御史陸昆奏陳八事:獎直言以警循默(課科道疏多寡行殿最),復面劾以折奸邪,明淑慝以別人才,嚴行糾察以勵庶官,稽詞命以防欺蔽,懲沮壞以養銳氣,均差轉以消偏重,專委任以精考核。武宗以其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