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1月,土耳其蘇丹兵敗維也納城下之前,長期是中東侵略歐洲。歐洲人以中東為對照,就跟咱們的先輩以西方為對照一樣,是弱者在翻身過程中的不得不向強者學習,儘管在學習時對“老師”有很多歪曲的想像。對這類歪曲耿耿於懷,覺得它們成了西方描寫東方的主流。2月2日,施琅之子施世驃晉升為左都督,後升海壇(今平潭島)總兵,署理陝西固原並福建水師提督印,官正一品,從莆田帶兵至惠安,死於途中。2月,施琅在銅山(東山)舉行遠征澎湖誓師大會。面對230艘戰船、27000名將士,施琅跪拜天祀神:“今施琅奉旨出征,收撫澎台,求國家之一統,圖江山之永固,泯兩岸之恩仇,得骨肉之團聚。”
3月,滿清消滅中國,南明殘存勢力滅亡,影響中、朝、日關係的不確定因素消失,作為實際行動綱領的朝鮮反清北伐計畫壽終正寢。朝鮮沒有介入中國內戰,也沒有鋌而走險聯合日本跨過鴨綠江入侵遼瀋,攻擊正處於全面上升和旺盛時期的新興滿洲軍事強權。
5月,印度海軍基地被英國占領,後來蘇聯海軍艦艇在此駐紮,港內水深15~18米,有2座礦石碼頭和一個石油浮筒泊位,可靠泊10萬噸級船舶。與西海岸的孟買港一樣,維沙卡帕特南也是軍商合用港,海軍基地只占港區的一部分。
創立於1683年的德國頂級廚電品牌Gaggenau嘉格納——被授予家電“勞斯萊斯”的美譽。
6月8日,一名在奧地利維也納的猶太麵包師烘焙出像馬鐙形狀的麵包圈,他把它們獻給了打敗土耳其人的波蘭國王楊索賓斯基三世。麵包圈呈馬鐙形狀,也是為了紀念在這場戰役中騎兵發揮的關鍵作用。
6月14日,清軍跨海東征。經過7天激戰,先將澎湖攻克,全殲鄭軍精銳。鄭克塽最終採取太傅劉國軒的建議,順應時勢,歸順清廷。於是派人向施琅請降。施琅立即奏請康熙皇帝定奪。康熙降旨施琅,接受鄭氏請降,又重申了先前的承諾:如能誠心來歸,可將前罪盡行赫免。
7月8日 施琅率領水陸官兵2萬餘人,戰船200餘艘,向台灣、澎湖進發。
7月16日 清軍向澎湖發起進攻,清軍擊敗大明海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10月2日 施琅親往台灣,接受了鄭氏的歸降。鄭克塽、劉國軒、馮錫范等文武官員正式剃髮受詔。自鄭成功入台22年,清朝最終統一全國。
5月3日 蘇丹穆罕默德四世進入貝爾格勒。
9月12日 維也納之戰爆發在奧斯曼帝國軍隊圍困維也納的兩個月後。這場戰役阻止了奧斯曼帝國攻入歐洲的行動,並維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歐的霸權。
9月11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維也納城門前被歐洲聯軍擊敗,中止了向歐洲進軍的步伐。
9月2日,設立黑龍江將軍,黑龍江第一任將軍薩布素率部戍邊於璦琿,統轄松花江左岸以北,包括漠河在內至外興安嶺的廣大地區。
9月12日,馬拉松戰役爆發。波蘭國王楊·梭別斯基指揮七萬歐洲各國聯軍在維也納城下大破奧斯曼土耳其軍。奧斯曼軍隊(共13.8萬)陣亡1.5萬人,聯軍陣亡約4000人。奧斯曼軍隊對維也納兩個月的圍攻宣告結束,此戰役也成為奧斯曼擴張歷史的轉折點。
9月,清勒令盤踞在雅克薩等地的沙俄侵略軍撤離清領土。侵略軍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竄至愛琿劫掠,清將薩布素將其擊敗,並將黑龍江下游侵略軍建立的據點均予焚毀,使雅克薩成為孤城。但侵略軍負隅頑抗。
9月9日,康熙上諭:“朕統一中國,無分中外,凡是民人,都是朕的赤子,側然憐憫,都是為使他們各樂其居,各安其業。”為此,康熙採取諸多措施,防止滿漢互相歧視,有礙公務,有礙國家。
10月,奧地利戰勝奧斯曼帝國的第2次入侵,迅速上升為歐洲強國。在這個期間是奧地利巴洛克時代的鼎盛時期,其中最輝煌和最有特色的就是宏偉氣派的建築。
正如日中天的山西商人和陝西商人聯手,在這裡建起當地最早最大也最氣派的會館——“山陝會館”,當地人稱“西關帝廟”。會館在當地影響極大,以至附近地段隨之易名“關帝街”。
10月3日,施琅率領戰船100艘、將士1萬餘人,到達鹿耳門外海,因為水道過淺無法進入。鄭克塽、劉國軒、馮錫范在鹿耳門龍亭大禮迎接。巧合的是,就象當年鄭成功水師鹿耳門那樣,突然海潮驟起,水面騰空升丈余,威武雄壯的復國大軍,浩浩蕩蕩開進台江江面。
福建總督姚啟聖重建鐘鼓樓和山門,又把朝天閣改為正殿,後因姚啟聖獲媽祖保佑屢次建功,被皇帝封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所以人們也稱正殿為太子殿。
11月,為了給予阿姆斯特丹銀行貴金屬貿易新的推動力,阿姆斯特丹銀行建立了一個憑金銀塊或硬幣提供6個月銀行貨幣貸款的制度,這一制度創新取得了巨大成功。
11月22日,崞縣發生7級強烈地震。時任山西巡撫的穆爾賽奏報,太原府所屬15州縣,以代州、崞縣、繁峙災害最重。崞縣廬舍房屋被毀壞6萬餘間。
10月6日 賓夕法尼亞州成立。
11月1日 紐約被分為12個縣。
野豬因過度捕獵在英國消失。
人類發現病毒
十二月
統一台灣後,改設台灣府,後改為台灣道,皆以此為全台政治中心。
出生
2月28日——法國物理學家,博物學家René Antoine Ferchault de Réaumur。
3月1日——英王喬治二世的王后Caroline of Ansbach。
3月1日——六世達賴喇嘛(Tshangs-dbyangs-rgya-mtsho)倉央嘉措。
6月23日——法國漢學家Jean-Philippe Rameau。
8月27日——清聖祖康熙的九子愛新覺羅·胤禟(1683~1726)
9月22日——清聖祖康熙的九女固倫溫憲公主 (1683~1702)
11月10日——英王喬治二世。
11月30日——奧地利陸軍元帥Ludwig Andreas Graf Khevenhüller。
12月19日——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
販鹽發家的清代鑑藏家安岐出生。
清前期一位突出的有膽識的宰相級官員孫嘉淦出生。
著名畫家高鳳翰出生。(1748年逝世)
逝世
1月21日——英國政治家Anthony Ashley-Cooper。
2月18日——荷蘭畫家Nicolaes Pieterszoon Berchem。
3月19日——英國劇作家Thomas Killigrew。
6月19日——法國歷史學家François-Eudes de Mézeray。
癸亥年11月 清兵部尚書兼太子太保姚啟聖。
12月15日——英國作家Izaak Walton。
清代一等侯張勇逝世。
姬際可逝世。(生於是1602年)
英國科技專欄之人胡克逝世。
雜言軼事
劉國軒力主歸清
劉國軒,字觀光,福建長汀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與清軍激戰於澎湖,敗歸台灣。是月二十四日,他向鄭克塽、馮鍚范等講述戰敗經過,群情洶洶。鄭部將領何佑等人紛紛同清軍秘密聯繫,請施琅速取台灣,願為內應。鄭克塽急會文武官員,討論戰守之策。部將黃良驥提出:取呂宋(今菲律賓之呂宋島)為基業,撤離台灣。馮鍚范支持此議,鄭克塽急命準備。劉國軒認為:眾志瓦解,守也實難,但財寶裝船,遠涉大洋,恐有不測;鄭克塽年幼,其叔叔鄭聰與馮鍚范攬權納賄,拒納忠言,令其失望。是時,他心腹人自澎湖回,轉達施琅話說,“吾不與為仇。若肯降,吾必保奏而封公候。前此,各為其主,忠臣也,彼固無罪。”劉國軒很感動,反覆思索,決計歸清。閏六月初三日,他首倡其議。同月,鄭克塽決定同清廷議撫。但馮鍚范再三阻撓。劉國軒斥說:“當此之際,尚切狐疑,倘一朝變起肖牆,將奈何呢!”劉國軒遂調兵遣將,監護鄭氏家族及其親信。七月十五日,又遣胞弟劉國昌為副使,隨同鄭克塽馮鍚范所派之人,同副將曾蜚赴施琅軍前,請求歸清。劉國軒一面命紅旗官加意巡查,穩定台灣局勢;一面致書施琅,請他速赴台灣,以防事久生變。康熙二十三年(1684),劉國軒單騎至京。三月初六日,官授直隸天津總兵官。四月初二日,康熙帝召見他時,稱他素懷忠誠,首先歸清,頗多賞賜。
鄭克塽投清
康熙二十二年(1683)七月,福建總督姚啟聖疏請對鄭克塽頒赦招撫。是月二十七日,康熙帝在敕諭中希望鄭克塽等誠心投歸,率眾登岸,他將從優錄用,妥善安置。康熙帝還強調說決不失信於天下。同日,鄭克塽派兵官馮鍚珪、工官陳夢煒同侍衛吳啟爵、筆帖式常在來到施琅軍前,繳延平王冊印、招討大將軍印及公候伯將軍都督印。八月十八日鄭克塽率劉國軒、馮鍚范等文武各官剃髮,跪聽宣讀赦撫。康熙二十三年二月,康熙帝命鄭克塽來京,編入旗下。明朝後裔鄭部及文武各官在直隸、河南等省安置。康熙二十三年(1685)十二月十三日,鄭克塽等到京。康熙帝授鄭克塽公爵,授劉國軒、馮鍚范伯爵,俱隸上三旗。鄭部文武各官二千餘名及明宗室、魯王世子朱桓等均於福建附近各省安置。鄭軍四萬餘名,願入伍或願歸農,均聽其自己選擇。自鄭成功興師抗清,至鄭克塽,奉南明永曆為正朔,歷三世,計三十七年;鄭成功於順治十八年(1661)驅逐荷蘭殖民主義者並收復了台灣,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灣同大陸重歸一統,凡二十三年。
施琅進入台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月初八日,鄭克塽、劉國軒和馮鍚范派副使何仕隆等人,攜書致施琅,內稱台灣兵民數十萬,恐人心危疑不一,請速來安輯。此前,有人對施琅說:公與鄭氏有三世之仇,今鄭氏如籠中鳥,何不急滅之?施琅回答說:“吾此行上為國下為民耳!若其銜璧來歸,當即赦之,毋苦我父老子弟幸矣。何私之與有?”八月十一日,施琅統領官兵、船隻,自澎湖赴台灣。十三日,到達台灣鹿耳門。鄭克塽率劉國軒、馮鍚范等文武官員已預先剃髮,並預製清朝旗號,遂在鼓樂聲中親迎施琅及其官兵。台灣百姓也壺漿迎師,接踵而至。其後,施琅宣讀康熙帝敕諭,鄭克塽等歡呼踴躍。施琅禮待鄭氏家族,不究宿怨。他還敬重劉國軒,並說:他人不明白,定要斷送一方人民性命!惟君明智,保身全國。施琅還親撰祭文,告祭鄭成功廟。文中表達了他對鄭成功開發台灣的敬仰之情。十九日,施琅嚴肅軍紀,分別頒布不準官兵占用民居和地方派辦軍資等具體規定,強調如有違反者,定加嚴懲。二十日,頒布《諭台灣安民生示》,希望百姓毋荒農務,照常貿易。規定康熙二十二年納谷十減其四,其他一切雜派差徭,盡行蠲免。台灣出現了“市肆不驚、耕耘如故”的穩定局面。康熙帝喜而賦詩:“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加授施琅為靖海將軍,封靖海候,世襲罔替。
吳興祚請開廣東海界
吳興祚,字伯成,號留村,一作留邨,祖籍浙江山陰(浙江紹興)。康熙二十一年(1682),升任兩廣總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十月,因清一統台灣,吳興祚疏請開廣東沿海邊界,以廣州等七府沿海土地,招民采捕耕種。康熙帝非常重視此議,諭示:今若展界,對沿海人民甚為有益。吳興祚所奏極是,其浙閩等處也有此等事情。二十一日,他決定浙江、江南、福建、廣東四省,每兩省派一名大臣前往,就地定議開沿海邊界事。二十八日,命吏部侍郎杜瑧、內客學士席柱往廣東、福建,工部侍郎金世鑒、副都統雅思哈往江南、浙江,專責此事。十一月十一日,康熙帝諭杜瑧等:遷移百姓,甚為緊要,應查明原業,各還其主。可傳諭該省督撫,務令妥善安置。吳興祚深感此事關係廣大百姓安危,遂殫心竭力,籌畫周詳,親自和杜瑧等巡查安置,兵民各得其所。康熙二十三年七月,席柱等回京復命,查還廣東民地二萬八千一百九十二頃,復業人口三萬一千三百名。其它三省的展界復業也同時完成。十一月,清廷停止直隸、山東、江南、浙江、福建、廣東等省沿海地區海禁處分例,這與吳興祚疏請有重要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