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梗概
麥克和斯考特都是淪落街頭的男妓,但卻有差別甚大的家庭背景和心理動機。麥克充滿破碎的童年回憶,愛達荷的農田影像時常盤踞他的腦海,一心只想尋找失散多年的母親;斯考特的父親卻是波特蘭市的市長,他自甘墮落只是為了羞辱享有權勢的父親。兩位好友一路從波特蘭經西雅圖、愛德荷到義大利,旅途中結識了各式人等,經歷了生活中的苦與樂,最後因不同的命運而分手。
精彩對白
Scott Favor: I only have sex with a guy for money.
斯考特:我跟人睡只是為了錢。
Mike Waters: Yeah, I know.
麥克:是的,我知道。
Scott Favor: And two guys can't love each other. |
斯考特:兩個男人不會愛上彼此。
Mike Waters: Yeah.
麥克:是的。
Mike Waters: Well, I don't know. I mean... I mean, for me, I could love someone even if I, you know, wasn't paid for it... I love you, and... you don't pay me.
麥克:好吧,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是……對我來說,有時候別人不給我錢,你知道,我也會愛上他……我愛你……但你並沒有給我錢。
Scott Favor: Mike...
斯考特:麥克……
Mike Waters: I really wanna kiss you, man... Well goodnight, man... I love you though... You know that... I do love you.
麥克:我想親你……好吧,晚安了……我愛你,你知道的,我是真的愛你。
一句話評論
Wherever, whatever, have a nice day.
whatever it takes to have a nice day
It's not where you go, it's how you get there.
演員介紹
英年早逝的里弗·菲尼克斯和基努·李維斯聯手主演了這部充滿悲憫情懷的同性戀電影,編導以隨興的開放手法將青少年的絕望和墮落拍出味道,在以“同是天涯淪落人”為主題的同類電影中顯出相當高的可觀性。影片採用斷斷續續的節奏,中間穿插了莎士比亞《亨利四世》的枝節。菲尼克斯的表演高度可信。
拍攝花絮
影片名字來自於B-52的一首歌。
拍攝期間,影片中的許多演員,包括里弗·菲尼克斯、基努·李維斯等都搬進了導演格斯·范·桑特在波特蘭的房子住。很顯然他們徹夜喝酒,聚會,放音樂的舉動對范·桑特造成了極大困擾,最後他不得不搬到一個朋友那暫住,以便能睡個好覺。
基努所扮演的斯考特的一些對白元素出自於從莎士比亞的戲劇《亨利四世》的第一、二部分及《亨利五世》。其他演員的台詞有些也是直接取自戲劇對白。
主角的名字麥克和斯考特來自於2個真實的男妓,格斯·范·桑特寫劇本時遇上了他們,就用了他們的名字。他們其中一個還在咖啡館那場戲中出現。
影片錄像帶發行初期被包裝成一部異性戀電影,里弗·菲尼克斯和基努·李維斯在封套上都和女人在一起。
在營火邊里弗·菲尼克斯向基努·李維斯表白那段台詞是里弗·菲尼克斯自己寫的。
精彩劇照
影片評論
《My Own Private Idaho》的中文譯本有三種,一是《我私人的愛達荷》,一是《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一是《不羈
的天空》。三種譯名,從英文片名和影片內容來看,譯的最差的應是《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該片1991年公演,獲獎眾多,是同性戀題材的經典之一。傳統的介紹會說這是一部關於兩個男人的影片,邁克(River Phoenix飾演)和史考特(Keanu Reeves飾演),他們不是同一個階層的人。邁克是亂倫後的產物,而史考特來自富裕的中產家庭,是市長的兒子,他們的行為和心理差別甚大。兩人從不同的家庭走到一起,淪落為街頭男妓,成了親密朋友,並一起出發去尋找邁克的母親。尋找中,邁克的母親沒找到,史考特卻邂逅了自己的最愛,從此與邁克分道揚鑣,兩人各走各路。
我更想說這影片是關於邁克的,故事由他始,隨他終。邁克是一個點,從這個點展開,形成一個面,幾乎所有都是圍繞著邁克發生的。史考特作為邁克的暗戀對象,在影片中占了很大的篇幅。介紹史考特,是為了看清邁克的選擇和他的價值觀。邁克追逐的東西都是帶有理想色彩,並不現實的。一路上,他在構建自己的烏托邦,裡面放了他認為美好的東西。如慈祥的母親,無憂無慮的睡眠,自由田野里的房子等。同時,在路上,他也尋找著這個烏托邦。影片結束時,還是那條愛達荷的公路,延綿沒有盡頭,邁克孤身繼續著自己獨特的旅程。
通過邁克這個點,可以看到一個社會的橫截面:下層男妓們的生活。影片的目的不是控訴,也不是召喚,而是追溯根源,是什麼導致這一群孩子走上這條路的?它把答案指向了家庭。片中幾乎所有孩子的家庭都不正常,只有史考特的家庭看去正常,但史考特不這樣認為,他討厭童年時,父親從沒把他當成孩子來看待。他的任性放縱,是對那個家庭的反叛,他要自己的生活,用他的話說,是“Wherever, whatever, have a nice day”。
這是一部並不輕鬆的電影,儘管導演用輕快的語調去表現。明亮、輕快的調子在哼唱一曲嚴肅的曲調。對比反襯的運用,加強了表達的感染力,可也並非毫無缺陷。
影片的敘述手法十分藝術,採用了多種現代的表現方法來表現這群孩子們支離破碎的生活,如象徵,暗示,獨白,夢幻與現實夾雜,時空的交錯,多聲部的大合唱等等。可惜太過藝術,多種手法的套用增加了影片的混亂性。姑且把影片分成前後兩塊,分界點是邁克和史考特出發去尋找邁克的母親那一段。前面是描繪大世界的,也就是關於邁克的生活環境(也可以說是街頭男妓們的生活),他謀生的艱辛(客人多有奇怪的性癖好),他的朋友,他們的活動等等。問題就出在這一塊,這裡大量地運用了想像與現實夾雜,多聲部的合唱等手法,這樣做令影片包含的內容更多,能讓人看到邁克和他的朋友們的混亂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看的流暢,停下來思考會減少影片的吸引力。讓人在理解上感到輕鬆的是在後面,感人的地方也在這裡,聚光點放在邁克身上,也就是講述小宇宙的時候。在這一塊,可以看到邁克痴戀著的童年,他不可觸及的愛,他尋找烏托邦的艱難,還有他夢想碎裂後的幻滅等等。邁克不再離人千里,遙不可及。與此同時,也看到了史考特冷酷的選擇,他與過去將近四年的街頭放蕩生活說再見,繼承了他父親的遺產回到了上流社會,徹底與他那群老朋友斷絕來往。曾經他被認為是街頭流浪兒的救主,大家等著他繼承財產,過上好日子。傷感的是,這個救主只是臆想出來的,史考特不稀罕。他擁有邁克想擁有的一切,他是勝利者,在片中,他象徵著現實。現實與理想對陣,往往是現實贏的多,輸的少。
從大方向倫理道德來看這部影片,會牽涉很多社會問題。片中人物的行為也很難截然劃分對錯,有時候他們做錯了,可緣由並不全在他們身上。
複雜的社會問題還是留待社會學家去研究。在這裡,我還是回到影片本身,看看幾個讓人感動的畫面。
首先是邁克在影片中接的一個女客人那一段。一晚,邁克如常站在街頭,等待被來往的客人選中,此時一個中年婦女開輛靚車停在他前面,頭向著他,吐著煙圈招呼他上車。邁克驚訝,說:“簡直像夢一樣,快沒女的看上我了,更別說像你這種漂亮有錢的女人。”那女人含情脈脈地看著邁克,一邊撫弄他的頭髮,一邊笑著說:“她們從不挑你?那我就不清楚原因了。”很快,她就會知道原因了。邁克跟她回家,走進她的臥室,瀏覽著屋內的擺設,正拿起海螺聽海浪聲的時候,女人換了套性感睡衣進來了,她接過海螺放好。邁克看著她,仿佛看見了自己的母親,他轉過身去,下意識扣上敞開的外衣,一直扣到領口,同時腦中也浮現出童年時和母親嬉戲的場面。那女人放好海螺,走過來,含情地看著邁克,邁克省悟到,馬上又解開衣扣。兩人正準備親熱的時候,母親的影像又出現了,邁克的嗜睡症一下子發作,倒在地上,呼呼睡去。剛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還以為自己眼花看錯,邁克出於職業需要應該馬上脫掉衣服才是,後來重看時確定他是扣上後又解開了。這一扣,一解,是邁克的悲哀,是迫於現實的無奈,看著讓人心酸。
最觸動人心的是場面是史考特和邁克在愛達荷田野的那一夜。兩個人燃起一堆野火,史考特半躺在地上,邁克手抱膝蓋坐著,面朝篝火。把他們之間的對話摘錄如下:
Mike: “If I had a normal family, and a good upbringing, then I would have been a well adjusted person.” (如果我有一個正常的家庭和良好的教養,那我會是一個人格正常的人。)
Scott: “Depends on what you'd call normal.”(那要看你叫什麼是正常。)
Mike: “Yeah, it does. Well, you know, normal, like a mom and a dad and a dog and shit like that... normal.” (是啊。可是,你知道正常就像一個人有父親和母親,有一隻狗……)
Scott: “So you didn't have a dog? Or you didn't have a dad...” (你以前沒有一隻正常的狗?還是你沒有父親……)
Mike: “I didn't have a dog and I didn't have a dad. Well, not a normal dad... ”(沒有,我根本沒有狗,也沒有父親,正常的父親。)
Mike: “That’s all right. I am not sorry for myself. I feel like, you know, a well adjusted...”(沒關係。我並不為自己感到難過。我是說我覺得我人格很正常……)
Scott: “What’s a normal dad?”(什麼叫正常的父親?)
Mike: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Mike: “What do I mean to you?”(我對你有什麼意義?)
Scott: “What do you mean to me? Mike, you’re my best friend.”(你對我有什麼意義?邁克,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Mike: “I know. I’m your friend. We are good friends. That’s good to be, you know, good friend, that’s a good thing.(我知道我是你的朋友。我們是好朋友。能成為好朋友很好,這是好事。)
Scott: “So?”(所以呢?)
Mike: “So, I just...”(所以,我是……)
Mike: “That’s OK. We can be friends.”(沒什麼。我們可以做朋友。)
Scott: “I only have sex with a guy for money.”(我為了錢才跟男人作愛。)
Mike: “Yeah, I know.”(我知道。)
Scott: “And two guys can't love each other.”(兩個男人無法相愛。)
Mike: “Yeah. Well, I don't know. I mean... I mean, for me, I could love someone even if I, you know, wasn't paid for it... I love you, and... You don't pay me.”(我不清楚,我是說,對我而言,我可以愛一個人,不是為了錢。我愛你,而你不用付我錢。)
Scott: “Mike...”
Mike: “I really wanna kiss you, man... Well goodnight, man... I love you though... You know that... I do love you.”(我很想吻你……晚安……我愛你,你知道的,我真的愛你。)
上面的三段對話,是邁克毫無修飾的內心流露,使我深為之感動。尤其是他那段愛的表白,堪稱經典。“對我而言,我可以愛一個人,不是為了錢。我愛你,而你不用付我錢。”聽著讓人何等心酸。他那習慣性的“是的”,“我知道”總是隨口而出,也許他真的知道,一直知道……對話期間,邁克始終沒看史考特,出於羞涉或者害怕,他對著篝火,仿佛自言自語。他愛的人不愛他。答案也許他早就知道,就像他老早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自己的哥哥一樣。他沉默不等於他無知。哥哥以為他不知道真相,試著讓他接受許多謊言編織而成的“真實”。邁克聽著哥哥的謊言,腦中浮現一家三口的情景,他激動地打斷“老兄,你少騙我,我知道真相是什麼,我知道誰是我真正的父親,就是你。你是我的父親,我知道。”他哥難以置信,說“你知道太多了!”
這套片子裡充滿了謊言。每個人告訴別人的都是謊言。流浪兒們的領袖鮑勃更是,謊言吹得比天大,搶劫別人後,被邁克和史考特用詭計嚇得逃跑,回來時卻對手下說他碰到一群朋克黨。鮑勃用謊言織造自己的領導力。邁克是個弱者,謊言是保護他的武器,可惜這個武器並不厲害。生活在謊言裡是幸福的,一切那么美好。可邁克偏偏什麼都知道,他很清醒,他的謊言對自己不起作用。清醒著,卻無力去改變,是痛苦的。但邁克沒有放棄,他仍嚮往著,儘管現實是醜陋的,他卻仍要尋找自己的媽媽,仿佛只要找到她,就沒有可憂慮的事了。
最後是貫穿全片的愛達荷田野的風景。電影開始時,邁克獨自站在這片風景里,綿延著沒有盡頭的公路,白雲朵朵,兩旁是無邊的田野。這風景在影片中反覆出現,既是象徵,也有暗示。緊接著,他用表計算著走十步需要用的時間。十步以後,他掐掉秒表,開始獨白,這一段獨白表明了整個影片的主旨:我們都困在了這裡。不久,邁克放鬆地躺在媽媽懷裡,她溫柔的語言圍繞著他:不用擔心,沒事了,會沒事的,不是你的錯。這個畫面是邁克的追求,是他的烏托邦。在影片結束時,邁克又回到這片風景里,自言自語:我是路的行家,一生在嘗路的滋味。這條路……永無止境,也許它環繞著整個世界。話音剛落,他嗜睡症發作,倒在公路上,這次沒有史考特在旁,醒來後也不會看見他,圍繞他的將會是陌生的世界。也許他知道自己畫的這個烏托邦很難實現,也許永遠不會實現。
這片風景就像剃了陰陽頭的臉,不協調,不一致。也許就像邁克和史考特的命運,一邊是茂盛的,而另一邊是凋零的,看著讓人心酸。這部影片不折磨人的眼睛,相反,它的畫面拍得很優美。看完影片不會流淚,只讓人感到心痛,一種揪心的痛。痛心之餘,讓我想起了一部小說,塞林格的《麥田守望者》,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最大的心愿是成為一個麥田守望者,看守著麥田,不讓不知方向的孩子掉下懸崖。在《My Own Private Idaho》中,沒有守望者,住著一群迷失了的孩子,在歲月的旅途上狂奔,嚮往著心中的烏托邦。
同性戀主題電影
在歐洲許多國家同性戀是被接納的一種少數文化,極少數國家同性戀婚姻已經合法化。希望這些電影能讓大家對同性戀以及同性戀文化多一些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