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劉基,漢族,名伯溫,晚號犁眉公。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於明洪武八年(1375),終年64歲,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南田鎮武陽村人(舊屬處州府青田縣),明代政治家、詩文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名伯溫,明國開國功臣。故時人稱他為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為劉誠意。他死後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因而後人又稱他劉文成。
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文成縣是1948年析置的新縣,縣名就是為了紀念劉基。
劉基出身名門望族,自幼聰明好學,有神童之譽。元至順四年{1333年)23歲的劉基,一舉考中進士,開始步人仕途生涯。他立志報國,但朝廷昏庸腐敗,使他20餘年的宦海生涯屢遭磨難貶抑。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接受朱元璋的邀請,成為參贊軍務的謀士,為明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他為人剛直,膽識過人,朱元璋尊其為“吾子房(張良)也”。民間有“上有諸葛孔明,下有劉基伯溫”的稱道。
簡介
《郁離子》,郁,有文采的樣子;離,八卦之一,代表火;郁離,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謂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劉寫作《郁離子》的時候,是在他47—50歲,一生中最鼎盛之際,此前的半生他鬱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負,後來被奪去兵權,遂棄官歸隱家鄉青田山中,發憤而著《郁離子》。書成不久,他即出山離家,成為朱元璋的親信謀士,協助朱元璋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郁離子》不僅集中反應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在寫作《郁離子》的過程中,劉伯溫的整個思想體系,尤其是對社會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張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統。
目錄
千里馬第一千里馬
憂時
規執政
良桐
巫鬼
亂幾
養梟
獻馬
燕王好烏
八駿
蜀賈
賄賂失人心
請舶得葦筏
喻治
噪虎
摶沙
虞卿諫賞盜
論智
魯般第二
魯般
九尾狐
東都旱
螢與燭
德勝
德勝續篇
象虎
蟾蜍與蚵蚊
豺智
玄豹第三
玄豹
蟻垤
賄亡
惜鸛智
西郭子僑
救虎
採藥
梓與棘
蟄父不仕
化鐵之術
石羊先生
靈丘丈人第四
靈丘丈人
刑赦
賈人
好禽諫
五丁怒
晉靈公好狗
官舟
雲夢田
彌子瑕
瞽聵第五
自瞽自聵
自諱自矜
祛蔽
宋王偃
越王
即且
術使
祥不妄集
規姬獻
豢龍
蛇霧
采山得菌
枸櫞第六
枸櫞
淳于猜人趙
泗濱美石
子余知人
不韋不智
馮婦之死
燕文公求馬
士勞諫用虞臣
養鳥獸
蛩蛩驅虛
致人之道
韓垣乾齊王
噬狗
郁惡奔秦
烏蜂
議使中行說
論相
捕鼠
使貪
去蠹
蟆蠛第七
蜈蜿
德量
鰵辮失笑
淳于髡論燕叛
造物無心
秦醫
不為不情之事
苟卿論三祥
齊伐燕
任己者術窮
論史
天地之盜第八
天地之盜
治圃
羋叔被黜
養民之道
民怨在腹
韓非子為政
力與智
省敵第九
省敵
辭禍有道
秦惡楚善齊
九頭鳥
晉平公作琴
無支祈與河伯斗
常羊學射
一其心
造舟者操舟
誠則明
屠龍子與都黎奕
虞孚第十
虞孚
知一不知二
狸貪
蹶叔三悔
齊人好詬
好賄
見利不見害
識寶二
吳王吝賞
鄭人學藝
棄農為騶
多疑與僥倖
天道第十一
天道
奪物自用
東陵侯問卜
氣與情
牧民天問牧緞第十二
牧狼
割癭
烏鵲之鳴
世事多變
食緱鮐
說秦
芻狙亡乘馬
激不激
楚巫
公孫無人第十三
公孫無人
焚人養猴
良心
飲漆毒水
石羊先生自嘆
小人猶膏
鷹化為鳩
城莒
寡悔
晚成
盼子說齊宣王
蛇蠍第十四
蛇蠍
鷓鶿好音
靳尚
熊蟄父論樂
招安說
盜簟
種穀
汪罔與僬僥
神仙第十五
神仙
貪利貪德辨
論鬼
江淮之俗
岳祠
天下貴大同
麋虎第十六
麋虎
躁人
立教
應侯止秦伐周
樹怨析
唐蒙與薜荔
荊人畏鬼
賞爵
井田可復
中山之酒
論物理
慎爵
天裂地動
羹藿第十七
羹藿
大智
安期生
行幣有道
重禁
七出
九難第十八
難一
難二
難三
難四
難五
難六
難七
難八
難九
序言
吳從善《郁離子》序
古之君子,學足以開物成務,道足以經綸大經,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故其得君措於用也,秩之為禮,宣之為樂,布之為紀綱法度,施之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澤被於無窮。此奚特假言以自見哉!及其後也,雖孔子之聖可大有為,而猶不免述怍以傳道,況其下乎。然則必假夫文以自見者,蓋君子不得已焉耳矣!君子以為學既不獲措諸設施,道不行於天下,其所抱負經畫可以文明治世者,獨得筆之方冊,垂示千百載之卜。知而好者,或得以行,是亦吾澤所及,其志豈不為可尚矣夫?然自秦漢而降,能言之士何限,非不欲如前所云也。率多淫於異端,失於偽巧,詭而不正,駁而不純,弗畔夫道固鮮。人苟用之以求致治,殆猶適燕而南其轅乎。闡天地之隱,發物理之微,究人事之變,喻焉而當,辯焉而彰,簡而嚴,博而切,反覆以盡乎古今,懇到以中乎要會,不襲履陳腐,而於聖賢之道若合符節,無一不可宜於行,近世以來未有如《郁離子》之善者也。夫鬱郁,文也;明兩,離也;郁離者文明之謂也。非所以自號,其意謂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嗚呼,此寧虛語哉?從善步嘗受讀,嘆其義趣幽賾,岐緒浩穰,或引而不發,或指近而歸近,懵乎莫測其所以然,逮閱之之久,觸類而求,然後稍得窺夫涯涘。竊譬諸醫師之寵,一藥必治一病,玉石、草木、禽獸之屬皆可以已疾延年,無長物也。此其為書所以深得古君子立言之旨,使其得君而措於用,其文明之治益天下後世為不薄,詎止度越諸子而已耶?是書為誠意伯劉先生所著,先生嘗自任以天下之重。於經綸之道,開物成務之學,素所蓄有,曾有以其概翊當今之運,輔大明之業,昭昭矣存諸方冊者。故御史中丞龍泉章公雖已刊置鄉塾,然未盛行於世。先生之子仲璟與其兄之於薦謀重刻以傳。嗟呼,茲豈一家得而私之者哉!僭為敘其大略,俾貽方來云爾。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諸生吳從善序。
徐一夔郁離子序
《郁離子》者,誠意伯劉公在元季時所著之書也。公學足勘探三才之奧,識足以達萬物之情,氣足以奪三軍之帥,以是自許,卓然立於天地之間,不知自視與古之豪傑何如也。年二十己登進士第,有志於尊主庇民。當是時,其君不以天下繁念慮,官不擇人,例以常格處之,噤不能有為。已而南北繹騷,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閫方務治兵,辟公參贊,而公銳欲以功業自見,累建大議,皆匡時之長策。而當國者樂因循而悅苟且,抑而不行,公遂棄官去,屏居青田山中,發憤著書,此《郁離子》之所以作也。郁離者何?離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鬱郁然,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離子》。其書總為十卷,分為十八章,散為一百九十五條,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詳於正己、慎微、修紀、還利、尚誡、量敵、審勢、用賢、治民,本乎仁義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禍福之幾,審乎古今成敗得失之跡,大慨矯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驟而讀之,其鋒凜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確然,鑿鑿乎如藥石之必治病,斷斷乎如五穀之必療飢而不可無者也。豈若管、商之功利,申、韓之刑名,儀、秦之捭闔,孫、吳之陰謀,其說詭於聖人,務以智數相高,而不自以為非者哉!見是書者皆以公不大用為憾,詎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維新之朝乎。皇上龍興,卒以宏謨偉略,輔翼興運,及定功行賞,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與元勛大臣,丹書鐵券聯休共美於無窮,不其盛哉!《傳》有之曰:“楚雖有材,晉實用之。”公之謂也。初公著書本有望於天下後世,詎意身親用之。雖然公之事業具於書,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書見於事業,此皇明之所以興也。嗚呼,一人之用舍有關於天下國家之故,則是書也豈區區一家言哉!一夔蚤嘗受教於公,後謁公金陵官寺,出是書以見教,一夔駭所未見,愧未能悉其要領。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懼其散軼,以一夔於公有相從之好,俾為之序。顧一夔何敢序公之書,然得系名於簡編之末,亦為榮幸,因不讓而序之。公諱基,字伯溫,括蒼人。若其言行之詳,官勛之次,則具在國史,茲不著。洪武十九年冬十有一月,門生杭州府儒學教授天台徐一夔謹序。
原文節選
選文1
郁離子居山①,夜,有狸②取雞,追之弗及③。明日,從者④擭其入之所以雞⑤,狸來而縶焉⑥。身縲⑦而口足猶在雞⑧,且掠且奪之⑨,至死弗肯舍⑩也。郁離子嘆曰:“人之死貨利者⑾,其亦猶是也⑿!”注釋
①居山:即“居于山”,在山中居住。
②狸:亦稱“狸子”、“狸貓”,善伏之獸,棲息於森林、草叢間,常出沒於城市近郊。以鳥類、鼠、蛇、蛙等為食,常盜食家禽。
③弗及:沒有追上。弗,不,沒有;
④從者:僕人。
⑤擭(huò)其入之所以雞:擭,裝有機關的捕獸木籠,這裡作動詞。句意是把雞放在擭中,再在狸進入的地方設定上這件擭。
⑥縶(zhì)焉:拘囚在擭里。焉,兼詞“於之”指“在……里”。
⑦縲(léì):本為捆綁犯人的繩索。這裡是“拘禁”的意思。
⑧口足猶在雞:(狸)嘴還咬著雞,腳爪還抓著雞。猶,尚且、還。
⑨且掠且奪之:一邊使勁地咬,一邊用爪強奪那死命掙扎的雞。且……且……,一邊……一邊……。
⑩舍:放開。
⑾人之死貨利者:即“死於貨利的人”。“之”是定語後置的標誌。“死貨利”是“人”的定語,後置。⑿其亦猶是也:大概也像這樣吧!其,大概,表推測語氣;亦,也;猶,像是。是,這,代詞。
譯文
郁離子居住在山上,夜間有隻野狸子偷他家的雞,起來追趕,但沒追上。第二天,僕人在它鑽進來的地方安置了捕捉工具,並用雞作誘餌。就在當天晚上捉住了那隻野狸子。(野貓)的身子雖然被縛住了,但嘴和爪子仍然緊緊的抓住雞。僕人一邊打一邊奪,(野狸子)到死也不肯把雞放下。郁離子嘆了一口氣說:“為錢財利祿而死的人們大概也像這隻野貓吧!”
選文2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陰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不酬者也。"立而觀之,遂沒。注釋
賈人:商人
浮苴(jū):水中浮草
薄:靠近。這裡指衝撞,觸擊。
盍:何不
濟:濟水。
巨室:世家大族。
亡:沉,沉落。
賈(gǔ)人:商人。
棲:停留。
予:給予。
向:剛才,剛剛。
薄:迫近。
許:答應。
巨室:世家大族。
向許:剛才答應。
無乃:莫非,豈不是,難道不是。
勃然:發怒的樣子。
作色:臉變了顏色,指變成了怒色。
幾何:多少。
黯然:情緒低落。
退:走開。
呂梁:地名,龍門山。
薄:迫近,這裡指衝撞、觸擊。
覆:翻,這裡指翻船。
盍:何不。
翻譯
濟陰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濟上的大戶,你能救了我,我送給你一百兩銀子。”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後,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漁夫問他:“我救你的時候你親口許給我一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你是個打漁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現在一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於是,漁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裡掙扎了一陣就沉沒於河水之中了…
賞析
俗話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尤其是在經商時,對顧客的誠信尤為重要。作為一個商人,沒有做到這一點,即使是“濟陰之巨室”,他的錢財又能保持幾何呢?一個不誠信的人,無法贏得大家長久的尊重。如果有人不誠信,即使他富可敵國,也會像這個商人一樣,糟人唾棄。人無信不立。既然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兌現承諾。言而無信,必失信於人。“濟陰之賈人”就是因為不信守承諾,當他再次遇到險情時,無論他怎樣對漁夫承諾,漁夫都不會再聽他的話去救他,最終把自己最為寶貴的生命丟掉了。看來,“承諾是金”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選文3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注釋
⒈狙:一種大猴。
2.旦日:清晨。
3.部分:組織並分配。
⒊之:到。
⒋求:尋找。此指採摘。
5.什一:十分之一。
6.自奉:奉養自己。
7.棰:打。
⒎患苦之:對(這種生活)感到很苦。
⒏樹:動詞,種。
⒐與:同“歟”,嗎。
⒑假:如果。
⒒為之役:被他奴役。
⒓既:完。
12.寤:同“悟”,醒悟,覺悟
⒔相與:一起。
14.柙:關野獸的籠子。
⒕卒:終於。
⒖餒:飢餓。
16、以為:把……當做。
譯文
楚國有個以養獼猴為生的人,楚國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要在庭院中分派獼猴工作,讓老的獼猴率領(其它猴子)到山裡去,摘取植物的果實,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實)來供養自己。有的猴子不給(狙公果實),(狙公)就鞭打他們。獼猴們都認為(這種生活)很苦,卻不敢違背。有一天,有隻老獼猴問眾多獼猴說:“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種的樹(結出的)嗎?”眾多獼猴說:“不對,(果實)是天生的。”又問:“狙公不能得到(果實)(我們)就不能去采嗎?”眾多獼猴說:“不對,誰都能去采。”又問:“如果這樣那么我們為什麼聽從他並要被他役使呢?”話還沒有說完,獼猴們全領悟了。那天晚,眾多獼猴一起等到狙公睡著的時候,打破柵欄毀壞倉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糧食,相互拉著手(這裡指一起)進入森林裡面,不再回來。狙公最後因為飢餓而死。郁離子說:“世上那種賣弄權術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來規範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覺醒,才能讓他得逞,一旦有人開啟民智,那他的權術就窮盡了。”
啟示:通過養猴子的人殘酷剝削猴子,猴子覺醒後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會統治者對人民民眾的殘酷剝削與壓迫,說明人民一旦覺悟,群起反抗,統治者就只有凍餒而死。
閱讀訓練
1、寫出文中兩個通假字和索通的字。答:通假字:1.與,通“歟”,嗎2.寤,通“悟”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賦什一以自奉。答: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實)來供養自己
(2)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答:一旦有人開啟民智,那他的權術就窮盡了。
選文4
智伯圍趙襄子於晉陽,使人謂其守曰:“若能以城降,吾當使若子及孫世世保之。”守者對曰:“昔者中牟之郭圮,有螇螰墮於河,沫擁之以鏇,其翅拍拍,殸見而憐之,游而負之及陸,謂殸曰:‘吾與子百年無相忘也。’殸振羽大笑曰:‘若冬春之不知也,而能百年無忘我乎?’今晉國惟無人而壅,女以天盈,盈而恃之,是壅禍也。壅禍恃盈以蠆尾於人,天實厭之。晉陽朝亡,女必夕死,死,予不寒猶及見之,其何有於子及孫?”是夕,智伯為韓魏所殺。翻譯
智伯在晉陽包圍了趙襄子,派人對守城的人說:“倘若人能用這座城投降(我),我可使你以及你的子孫世世代代保有此城。”守城的人回答說:“從前中牟的城倒塌了,有一隻螇螰掉到到河時,水沫擁著它而鏇轉,它的翅膀不停地打著水,這時有一隻螻蛄見了就憐憫它,游過去就背著它到了岸上,螇螰感激地對螻蛄說:‘我和我的子孫百年以後也不會忘了你啊。’螻蛄振翅大笑說:‘你的生命短暫得連冬天春天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百年以後不忘記我呢?’如今晉因為沒有人而被圍困,你憑著天然的有利條件而驕橫自大,驕橫自大就依賴它,這是圍困的災禍啊。圍困的災禍依賴驕橫自大,就像用蠍毒害人,上天實在厭惡這樣做,晉城早晨被攻破,你必定在晚上死,我即使死了,我的屍骨未寒還能來得及看到你的死,那又怎么能對我的子孫後代有什麼影響呢?”這天晚上,智伯被韓魏所殺。
1. 螇螰:蟬的一種。即蟪蛄。
2. 殸:螻蛄,是對農作物有害的一種昆蟲。
3. 壅:閉塞不通。
讀後感
《郁離子》,乃元時誠意伯劉公憤然辭官,隱居于山林四野所著之書。離為八卦之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鬱郁然,為盛世文明之治,故得其名。劉公之學生徐一夔言:“公學足以探三才之奧,識足以達萬物之情,氣足以奪三軍之帥……”讀罷,果然不虛。書總十卷,分十八章,其言詳於正己、慎微、修紀、遠利、尚誠、量敵、審勢、用賢、治民,“本乎仁義道德,明乎吉凶禍福之幾,審乎古今成敗得失之跡”包羅萬象,明察秋毫,長於奇辯,工於句式,諸多巧喻,趣解說教之沉悶,使獲婉轉頓悟之喜,喟然慨嘆其思其智。
吾不好政治,由興致所至,故擇正己、慎微篇淺談。正己有以“楚太子以梧桐之實養梟,而翼之鳳鳴焉”,釋常言之“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之性,對品行不端者之人,一味姑息遷就,許是養虎貽患,自傷其身;以麝舍麝臍逃命,賄亡其身,譏諷人貪財喪命,智不如麝,實為精闢。古往今來,貪字添禍,不在少數。
伯溫認為大智若愚者,方為人中傑,並以梓棘喻之。梓謂棘曰:“爾何為乎修修而不揚,蕭蕭而無所容……不亦晦乎?”梓復而洋洋自得,“吾梢拂九陽,根入九陰……蔚兮若濯錦出蜀江,粲兮若春葩曜都房。”若打扮光鮮之貴婦,耀錦衣美食之富有。且看棘之作答:“美矣哉!吾聞冶容色者侮之招,麗服飾者盜之招,多才能者忌之招……”不用之材,免遭砍伐之災,有刺於身,禽不敢萃,恭謙處世,勝名揚一時,讀之,真平了些浮躁之氣,少了些功利之心。
渾噩之時,讀伯溫之句,足以怡情,啟智。“心胸狹小,徒自傷悲”,舉細微之事,如周人有好姣服者,袂涅,攝而搔之,涅去跡存,其心妯妯然,五步而六視;某人好其妻,其妻美而額靨,蔽之以翟……凡此種種,耿懷區區,平添煩惱,徒自傷悲,與雨果之“比大地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心懷”思想不謀而合。反省自身,確曾因髮型之不如意,裙裾之花邊欠妥,某某不明其意之訕笑……諸煩事所擾,也算一愚。
伯溫言“婦人七出,有違人倫”,指責了後世薄情男人之卑劣。“夫婦人以夫者,淫也、妒也、不孝也、多言也、盜也,五德天下之惡……惡疾之與無子,豈人之所欲哉?……不矜其不幸而遂棄之,豈天理哉?”封建道德岐視婦子,伯溫指出女人不應該是男人的附屬品,揭露無恥之徒借聖人之口,使違人倫之舉神聖化,法律化之虛偽本質。於今讀來,也覺痛快。
慎微中有許多精美的篇章,如“目空一切,即且亡身”,以蜈蚣驕兵必敗,狂妄喪身“鼻涕蟲”之事,讓你深思;“適可而止,不沉其身”揭示樂極生悲,物極必反之理,是春風得意之時一劑清涼茶——切莫妄為。
徐一夔作序言,《郁離子》語言犀利,猶如太阿古劍出匣,所言不虛,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恰如管仲、商鞅變法之良謀,申不害、韓非子之法術,張儀、蘇秦之說詞,孫武、吳起之兵法……吾今讀伯溫之大智慧,竟只拾了些雞毛蒜皮之小感悟,愧對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