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之賈人

濟陰之賈人

民無信不立。做個商人,為商之本無非“信”字。無信,可能連小命也不保啊!。俗話說,“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尤其是在經商時,對顧客的誠信尤為重要。一個不誠信的人,無法贏得大家長久的尊重。言而無信,必失信於人。

譯文

從前,濟陰有個商人,渡河時從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裡求救。有一個漁夫用船去救他,還沒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濟水一帶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給你一百兩金子。”漁夫(用船)搭載著他並把他救上岸後,商人卻只給了他十兩金子。漁夫說:“當初你答應給我一百兩金子,可現在只給十兩,恐怕不可以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個打魚的人,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你突然間得到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失望地走了。後來有一天,這商人乘船順呂梁湖而下,船又觸到石頭沉沒,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過他的那個漁夫也在那裡。有人問漁夫:“你為什麼不去救他呢?”漁夫說:“這是因為他是答應給我的錢卻沒有兌現的人。”漁夫把船靠岸觀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掙扎,商人沉入水底淹死了。

注釋

選自<<郁離子>>。“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劉基寫作《郁離子》的時候,是在他47—50歲

(1)濟陰:郡縣名。(陰:山的北面河的南面 陽:山的南面河的北面)

(2)賈人:商人。

(3)亡:失去。

(4)浮苴(ju):水中浮草。

(5)號:求救。

(6)焉:兼詞,於之,在那裡。

(7)巨室:富家。

(8)向許:剛才答應。

(9)無乃:恐怕。無乃···乎:這豈不是······嗎?

(10)勃然:發怒的樣子。

(11)作色:臉變了顏色,指變成了怒色。

(12)幾何:多少。

(13)黯然:失望的樣子。

(14)退:走開。

(15)呂梁:地名,龍門山。

(16)薄:迫近,這裡指衝撞、觸擊。

(16)復:翻,這裡指翻船。

(18)盍:何不。

(19)予:給。

(20)沒:淹沒。

(21)足:滿足。

(22)賈人:商人。

(23)諸:他.

(24)許:答應

(25)而:連詞,表修飾

(26)艤(yǐ):船靠岸

相關練習∶

⒈第一句中的“濟”是指山東省的濟水,那么“濟陰”這個地方當在濟水的(南) 面。

註:陰:水之南,山之北 陽:水之北,山之南

⒉解釋加點字詞在文中的意思:

亡:丟失,沉沒

號:呼叫,呼救

爾:你

向:剛剛

沒:淹

⒊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兩組是:()

A.渡河而亡其舟 B. 漁者載而升諸陸

C.而今予十金 D.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E. 匣而埋諸土 F. 立而觀之

⒋給文中加框的句子須加標點處用/表示:

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

⒌翻譯劃波浪線的句子:

是許金而不酬者也!

這是那個答應給我一百兩金子而不兌現承諾的人!

⒍賈人許百金而酬十金,他的理由是什麼?(用原句回答)

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

⒎你認為濟陰賈人是個怎樣的人?

不信守承諾、貪財吝嗇的人

⒏第二次漁者見死不救,這是為什麼?漁者做得對不對?請說說你的理由。

因為不信守承諾;不對,這畢竟是人命一條啊。

⒐文中與“向許百金”中的“向”相對的詞是:(今) ;與“舟簿於石又復”中的“又”相呼應的語句

是:(渡河而亡其舟)。

⒑漁者見死不救的原因是:(用文中語作答。)

是許金不酬者也

⒒下列短語中加點字的注音釋義錯誤的一項是。(c)

A、賈人渡河(gu,經商。) 棲於浮苴(qi,停留。)

B、予爾十金(yu,給以。)勃然作色(bao,蓬勃。)

C、向許百金(xiang,剛才。) 黯然而退(an,不舒服。)

D、舟薄於石(bo,迫近。) 許金不酬(xu,答應。)

⒓解釋下列加括弧的詞語

(1)渡河而(亡)其舟 (失去)

(2)向(許)百金 (答應)

⒔請從文中任選一個人物,對其行為進行評價。

商人許金不酬,失信於人,終遭滅頂之災。

漁者財迷心竅,見死不救,只圖一時痛快。

旁觀者明哲保身,指手畫腳,不願救死扶傷。

漁人見死不救的原因——

證明有些商人愛財重於生命,不講信用之人咎由自取,死不足惜。

賈人許百金而酬十金的理由是什麼?

他覺得漁者一天的收入一定沒有十金,現在突然間得到十金,應該滿足。

賞析

俗話說,“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尤其是在經商時,對顧客的誠信尤為重要。作為一個商人,沒有做到這一點,即使是“濟陰之巨室”,他的錢財又能保持幾何呢?一個不誠信的人,無法贏得大家長久的尊重。如果有人不誠信,即使他富可敵國,也會像這個商人一樣,糟人唾棄。人無信不立。既然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兌現承諾。言而無信,必失信於人。“濟陰之賈人”就是因為不信守承諾,當他再次遇到險情時,無論他怎樣對漁夫承諾,漁夫都不會再聽他的話去救他,最終把自己最為寶貴的生命丟掉了。看來,“承諾是金”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