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國》

《草原帝國》

《草原帝國》(法語:L'Empire des Steppes)是法國歷史學家雷納·格魯塞於1939年發表的中亞通史著作。書中將活躍於歐亞草原的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民族合併為一個草原帝國進行研究。上至人類文明產生初期,下至清朝吞併喀什噶爾。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草原帝國》一書,其範圍除大中亞外,還包羅了波蘭以東的東歐諸國,即東歐草原、俄羅斯草原、西亞草原、中亞草原和北亞草原。還有草原近鄰的許多高原山地。西起多瑙河,東達貝加爾湖,北起西伯利亞,南到巴基斯坦的廣大地區。《草原帝國》從上古的匈奴人開始,以成吉思汗時期作為重點,描述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新疆併入中國版圖為止,這片廣袤土地上無數征服者的歷史,描繪了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互動的歷史畫卷。斯泰基、匈奴帝國、突厥帝國、蒙古帝國這些草原帝國的邃起邃散,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兒這些上帝之鞭的征服與狂飆,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永無休止的碰撞、撕扯與交融。
遊牧文明與農業文明的角逐基本結束於17世紀。當康熙的火炮在葛爾丹的帳前炸響,遊牧民族行將退出歷史舞台,3000年草原舞台上的一幕幕宏偉史劇拉上了帷幕。《草原帝國》的偉大之處在於,它讓我們以一種全新眼光審視我們所寄寓的世界,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建立起聯繫,並成為一種感情皈依的延續體。
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編的《中亞文明史》(六卷本)包羅的地區,正是格魯塞《草原帝國》的範圍,可以窺見格魯塞這部著作影響的一個側面。

《草原帝國》《草原帝國》

內容簡介

本書史事,上起新石器時代,草原文化的黎明期,下迄公元18世紀晚期蒙古諸汗國。作者對草原各地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族複雜、政治紛亂、朝代更迭和關係錯綜的歷史,加工鑽研,清理精到,牽出一條中亞史的線索和脈絡,披荊斬棘,獨闢蹊徑,開創格局,格魯塞是啟蒙者,是開路人。


作者簡介

勒內@格魯塞(1885-1952年),法國歷史學家,研究中亞史的學界泰斗。生於格勒諾貝爾,畢業於蒙彼利埃大學,最初在法國美術部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軍隊服役。1925年任巴黎吉美博物館的助理管理員。1933年成為色魯斯基博物館的指導及亞洲藝術藏品的總負責人。1946年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格魯塞的一生,潛心研究東方歷史與文化,著述甚豐,其中《成吉思汗》《草原帝國》均系世界歷史名著。他還專門對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對世界歷史學作出了傑出貢獻。

圖書目錄

導言草原與歷史

第一部公元13世紀前的亞洲高原

第一章草原上的古代歷史——斯基泰人於匈奴人

第二章中世紀初的突厥、回紇和契丹

第三章公元6—13世紀的俄羅斯草原

第二部成吉思汗蒙古人

第四章成吉思汗

第五章成吉思汗最初的三個繼承人

第六章忽必烈的統治

第七章欽察汗國

第八章帖木兒

第三部最後一批蒙古人

第九章羅斯的蒙古人

第十章昔班家族成員

第十一章公元15—18世紀蒙古境內的最後一批帝國

譯後記

作者簡介

勒內·格魯塞勒內·格魯塞

勒內·格魯塞(RenéGrousset,1885年生於加爾省Aubais,1952年逝於巴黎)系法國歷史學家,畢業於蒙彼利埃大學歷史系,法國研究亞洲史學界的泰斗,一生潛心研究東方歷史與文化,著述甚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在法國軍隊工作。1925年,被任命為巴黎吉美博物館的助理管理員。1933年,成為塞努奇博物館的館藏指導及亞洲藝術藏品的負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格魯塞發表了他的兩部重要著作:《草原帝國》(1939)和《十字軍史》(1934-1936)。

書評

無數個體的堆積

一直在晚清和民國的中國近代打滾,不過為了活的稍稍明白。幾度拾起又幾度放棄《慈嬉全傳》,不是不好,更不是不喜歡,只是有點無聊,現在想想可能是太瑣碎,太細緻,螄螺殼裡的道場再怎么精緻,也不過那一點點。然而中國史,左歸右歸都是些孤膽英雄和英明君主,克己服禮,修煉神性,割掉人的尾巴。無數個體的堆積,庸人眼裡就是重複和造作。

那歷史該怎么看

歷史難道就是無數相似的碎片,再怎么璀璨,也照不亮盡多少幽暗和陳腐。其實不是啊,看了草原帝國,發覺這是滾滾的流瀑,綿延無盡,枝杈伸延。歐洲、亞洲、世界其實是一個整體。漢人的農田在淮河跟長江的滋潤下,生生不息,西部的喜瑪拉雅,東南的汪洋大海,保護著她,儘管北部的突厥—蒙古人從公元前4世紀到清立國前都不斷滋擾,終於沒有衝破長江,保住了漢文化的完整和源流。歐洲、波斯、印度就沒那么幸運,一批又一批的鐵騎占有、劫掠、破壞。人頭就是一茬茬的韭菜。割掉再長。文化破壞掉再續。這樣的更新很殘忍,卻也很新鮮。

寫出更氣勢恢弘的完整的歷史

偉大的中國啊,終於被她太豐富的文明壓跨了。我這狹隘的歷史視角,終於從華東平原伸展開,轉到遙遠的,公元前和中世紀時期遍布高山、海洋、河流、草原、平原的豐富地貌的歐亞大陸。終於知道,秦皇、汗武、唐宗、宋祖的武功為什麼偉大,絲綢之路連線的是什麼,波斯、印度、希臘、羅馬其實並不那么遙遠,跟中國是息息相關的一體。或者只有外國人才能跳出漢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小算計,他們才能寫出更氣勢恢弘的完整的歷史。

讀書筆記

從現代文明來看,現在探討一個古老而又“野蠻”的民族文化似乎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從歷史綿延的痕跡來看,不論是中國大地上,還是羅馬、伊朗這些國家,他們都是在古遊牧文化的衝擊下不斷的發展和壯大。但是在這本書給我們的“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思考的同時,不禁要提出一些質疑。

民族是文化而非血統

中華民族的形成,是在遊牧民族不斷注血來保持生機和活力。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現代中國版圖上民族血統的構成,河北、京津多為中原漢族與契丹、女真人混血後裔,東北多為齊魯漢族與鮮卑、室韋、契丹、女真混血後裔,山西、河南、陝西、山東地區,古中原漢人保留較多,也有部分為漢人與鮮卑、匈奴、女真混血後裔。甘肅多為漢人與匈奴、突厥混血後裔……由此來看,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已經不只在文化上相互影響和交融,遊牧民族已經慢慢的融入了漢族。然而,值得深思的是這些民族已經幾乎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完全融入了華夏文明中。以滿族為例,他統治了中國近300年,滿族上層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盛衰強弱的規律,認識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優缺點,並能將二者的優點牢牢地結合起來。他們明白只要保持不屈不撓、勤奮進取的性格和精神,學習和掌握華夏文化和文明也並不困難,而且還可以超出一頭。為了保持遊牧民族性格,滿族統治集團吸取了鮮卑北魏、契丹遼國,特別是滿族祖先建立的金國和蒙古族元朝的失敗教訓,沒有全盤漢化。可是從乾隆起的幾代帝王已經是漢族文化忠實的崇拜者,他們沒有經歷過遊牧文化的激盪,也就無法從圍場打獵來體會祖先縱橫沙場的氣魄。不論他們用怎樣的方式來保持滿族的血統,不可避免的是他們已經被農耕文化徹底的征服,而所謂的民族文化已經成了一種符號。以至於到現在,滿族這個民族幾乎徹底被漢化,滿族文化也在一天天的消亡。這不能說是滿族文化的衰敗,而應該看成民族文化融合的成功。民族文化的消亡也許並不是件壞事,在現代高度文明的刺激下,沒有任何一個滯後的民族有抵抗力,因此,通過這種民族間的相互融合,才能最後成就世界大同。

文化真正的融合和交流

究竟是遊牧民族在給農耕民族注血還是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的包容?不可否認,任何一個強大的民族文化對於弱勢文化來說是有包容性的。作者把鮮卑突厥、蒙古包括滿族最後的潰敗看作是吸收漢文化的結果,顯然過於偏頗。他們以武力征服了世界,但是他們的壯大和發展卻是在吸收漢文化精髓之後的成果,以至於最後全盤漢化。這是一個歷史進程,儘管從短期來看它們的“狼性”統治了農耕文化,但是長遠來看,這種“狼性”最終逃不過儒家文化大一統的歷史命運。也就是說,屬於一個時代的異族民族文化在完成了歷史使命之後自然的消亡。這也就是儘管遊牧民族有一定的血統的傳承,幾千年來卻經歷了斯基泰、匈奴、羌、鮮卑、突厥到蒙古的不同民族的變遷。這不僅讓我想到了一個被勒內•格魯塞深深影響思想的作家姜戎,他的作品《狼圖騰》就是一直在探討遊牧民族的“狼性”和農耕民族的“羊性”特點。我想,如果把遊牧民族比喻成狼的話,那么農耕民族更像是獵人,他們吃盡了狼的苦頭,卻又懂得如何獵取它以至為我所用。這才是文化真正的融合和交流。

歷史某一時期特殊的文化形式

閱讀《草原帝國》這本書,源於《狼圖騰》給我深深的震撼。第一次讓我從兩種不同耕作方式的民族去思考民族的性格。與讀《狼圖騰》的熱血澎湃不同,在讀《草原帝國》的過程中,我一直保持著理性的思維,不免感到《狼圖騰》在一些問題的認知上過於極端和偏頗。作者急於去提示讀者認識到一個民族如果不把強化民族性格作為最基本的國策方略,無論經濟文化有多發達,人口和軍隊有多龐大,其結局必定重蹈"北宋"的覆轍。但是強化民族性格並不完全是由遊牧民族來注血,而應該是提高民族自身的造血功能。歷史可以給我們一些借鑑,但是不能全盤吸收。不論是蒙古人的遊牧文明,還是西方的海盜文明,都是在歷史某一時期特殊的文化形式,而不是歷史的主流。

文化需要多樣性

由於一直以來對遊牧民族的興致,特意去了一趟內蒙古,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深思,我想這也就是我們追思歷史的意義。我們吸收歷史的教訓,借鑑歷史的經驗,但是不能把歷史全部拿來用。不同的時代賦予了人不同的責任,我們在思考歷史的同時,更要思考如何超越歷史邁出更大的一步。在我的心中,一直深深地為自己遊牧民族的血統而感到自豪,同時,也會為本民族文化的消亡而感到迷茫。但是,文化需要多樣性,但是終究會達到一個主流的統一。

盤點中國民族史書籍(一)

任何民族都有極端民族主義,漢族也不例外,它是與這個民族同生共滅的。
《中國通史》
《阿拉伯通史》
《7箇中國式提問:7種猶太式回答》
《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
《北狄族與中山國》
《草原帝國》
《中國民族史》
《賀州客家》
《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
《東南亞華僑史》
《羌在漢藏之間:川西羌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中華民族源流史》
《匈奴史》
《東胡史》
《毛澤東與共和國省長們》
《中國各個民族》
《畲族文化述論》
《永遠的家:傳統慣性與社會結合》
《新疆歷史知識讀本》
《壯泰族群分化時間考》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論》
《傳承與認同:河南回族歷史變遷研究》
《近代西北少數民族社會變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秦、西漢卷》
《台灣“原住民”歷史與政策研究》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清代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民國卷》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當代卷》
《拓跋春秋》
《趣味考據: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
《女真民族史》
《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
《商族的起源、遷徒與發展》
《阿拉善蒙古研究》
《最後的蘑菇房:元陽縣新街鎮箐口村哈呢族村民日記》
《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傾向研究》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
《世界各國的族群》
《北京建置沿革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