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地道 dì dào 地道 di dao(輕聲)
[tunnel;subway;underpass] 地下非天然的道路或坑道
例:這個地道很大,可以兩個人並排行走。
地道 dì dao
(1) [pure;typical]:沒有異物;純正無誤的,正宗的、未摻雜的,多指吃的和生活類的。
例:寫的是地道的幽默文章
(2) [thorough;straight-ahead]∶完全限於某一特定音樂風格之內的;未經潤色……
例:地道的搖擺舞曲
(3) [every inch;one hundred percent]∶真正是有名產地出產的。
例:地道藥材
(4) [work be up certain standard]∶(工作、活兒等)實在;夠標準
例:他講的國語很地道。
詳細釋義
大地的特徵和規律。
《易傳》《繫辭下》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彖·謙》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管子·霸言》:“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祿,用地道;舉大事,用天道。” 尹知章 註:“地道,平而無私。”《禮記·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樹。”
地下通道。
《後漢書·袁紹傳》:“ 紹為地道欲襲操 , 操輒於內為長壍以拒之。”
北周庾信 《周大將軍義興公蕭公墓志銘》:“瓶缶聽聲,無防於地道;冠繩柴結,不卻於雲梯。”《水滸傳》第一二回:“一日,上皇在內宮閒玩,猛然思想起李師師 ,就從地道中,和兩個小黃門,逕來到他後園中。” 清 昭槤《嘯亭雜錄·平定回部本末》:“時提督 馬德勝 獻掘地道計,於城北一里掘入,已及城矣……賊匪自內用水灌之,士卒盡沒。”
3.技能、工作或材料質量夠標準。
錢鍾書《圍城》六:“鴻漸終覺得她口音不夠地道。” 老舍 《龍鬚溝》第二幕第三場:“不是吹,我們的活兒作得真叫地道。” 老舍 《趙子曰》第一:“他的皮袍,從‘霜降’穿過‘五七國恥紀念日’,半尺來長的雪白麥穗,地道西口老羊皮。”
道德規範。
畢方 等《千重浪》第十一章一:“瞅郭書記那人不咋地道。”
思想淵源
我國先賢很早就有了乾坤宇宙運行不是雜亂無章、是合規律運動的認識的。從人文始祖伏羲開始,就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發現世間萬物都具有陰陽屬性的規律,畫制八卦,以為日用。五帝時代,人們發現了天道、地道、人道運行的規律,以顓頊、共工大戰,共工怒觸不周山神話為背景,道出了“天傾西北、地復東南”的規律,即“天道左鏇,地道右遷,人道中行”的規律。這時,人們還只停留在天、地、人各行其道的認識水平上。到了《易經》時代,周人發現“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的規律,發現了“天衢”、“地理”,提出了“荷天衢”、法地理的思想,也就是天道、地道、人道可以會通,人們可以向天道、地道學習,法天正己,知常明變,尊時守位,開物成務,建功立業。
所謂“地道”思想,就是號召人們向自然學習,積極參與天地化育、造福人類的思想。
歷史典故
地道戰在中國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記載,但近代抗日戰爭中被我們的先輩發揮到了極致,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國平原地區開始有個別村莊利用地窖來躲避倭寇的掃蕩,直至後來發展到地窖相連甚至村村相連,最終用於殲敵。
當然具知不僅僅在而二戰是用了地道戰,在太平洋戰爭中倭奴也曾用來抵禦過美軍對倭國本土的進攻,如硫磺島戰役期間,對美軍造成了較大的傷亡。
在後來的美越戰爭中越共也曾用過以抵禦外敵。可以看出在戰爭雙方裝備相差較大的情況下利用有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取到預想不到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