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會學試圖讓人們重新相信社會的神聖性,提醒我們反省自身的生活,理解我們所處情境的過去與當下。社會學不是事實的堆積和一系列定義,它是看待世界的一種方式。社會學可以運用到一個人的生活之中。它幫助你理解為什麼身邊的人會以這種方式行事而不是以那種方式行事;它幫助你理解一個人的價值觀、思想與行動;它幫助你理解各種組織的運作形式並且有助於達成組織的目標。社會學自其誕生以來便呈現出紛呈多樣的發展態勢,不同的學理傳統鍛造出截然不同的理論取向。缺乏統一的研究範式是社會學區別於其他學科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這使得它充滿想像力;但是從另一方面看,這種“碎片化”的研究取嚮導致了許多學者對“什麼是社會學”這個問題糾纏不清,最終止步於對初始概念的爭執,而沒有對這門學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作者介紹
喬爾-M-卡倫(JoelM.Charon),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穆爾黑德分校榮休教授。
李-加思-維吉倫特(LeeGarthVigilant),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穆爾黑德分校副教授。
創作風格
本書討論了社會學所涉及的各個研究領域,致力于澄清這些領域中的基本概念、研究命題,力求簡潔明晰地介紹社會學的視角及其理解世界的方式,是一本社會學入門的上佳之作。
書中論及的範圍包括社會學的界定、社會學家的思考方式、社會組織、社會結構、社會不平等、文化、社會制度、全球化、社會秩序、社會權力、社會互動、社會變遷、家庭、宗教等社會學所涵蓋的各個方面。
本書認為,社會學採取一種獨特的方式來理解人類社會,它解釋為什麼人是社會性的,社會模式是如何影響生活在其間的人們的,以及在這個世界中人們是如何被社會化的。這是社會學研究在各個領域中所遵循的最根本的原則。在這一原則之下,社會學對各種社會事實的理解和解釋便開闢了獨特的路徑。
書籍看點
第一部分,社會學的本質。這一部分將社會學描述成一門純學術的學科,它採取一種獨特的方式來理解人類社會。這門學科強調為什麼我們是社會性的,社會模式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以及在這個世界中我們是如何被社會化的。
第二部分,社會組織的本質。這一部分始於這樣一個事實,即認識社會性的存在物。我們都是社會行動者,彼此間進行著社會性的互動,由此形成社會組織。社會組織是由三個模式組成的:社會結構、文化與制度,我們應當以這種模式來理解人類,因為在每一個組織裡面我們都被種種模式所塑造與控制。
第三部分,社會組織中的秩序與權力。這一部分關注一個人們在思考現代社會時經常會發問的一個問題:秩序是如何建立在社會組織之上的?社會權力在其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在思考秩序與權力的時候我們討論了越軌的問題。為什麼社會中會存在越軌?我們認為誰會對既存的社會秩序構成威脅呢?
第四部分,人類社會生活的動態本質。這一部分主要關注的是社會變遷。個體為什麼會有變化,社會為什麼會發生變遷?這一部分安排了四講來介紹相關的內容。第十一講更加深入地探討人類存在的本質,並且研究在社會強力面前人類是如何做出自由選擇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都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並進而影響自己所生活的社會。第十二講介紹為什麼會有社會變遷以及社會是如何變遷的。個體對於社會變遷的作用差異很大,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我們也必須加以考慮。第十三講主要介紹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家庭。家庭的主體是不斷在發生變化的。這一講關注促成這種變化的力量是什麼,家庭是如何變化的,以及變動中的家庭在社會各個層面發揮著什麼樣的功能。
第十四講是第8版新增的內容,標題是"宗教、社會與個體".宗教在我們的思考中、在現實的政治中,在我們關於過去、當下與未來的觀點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章的主題也是變遷。我們與宗教相關的衝突、理論和研究,哪些是最重要的?我們的社會是不是變得越來越世俗化了?現代生活是不是與傳統宗教相對立的?未來的主要趨勢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五部分是全書的總結。這一部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即要解決很多讀者可能會提的問題:"為什麼要學習社會學?"
觀點
我們很難明白"社會學的意蘊"這個問題。就像其他事情一樣,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變動不居的。一個簡單的定義並不能涵蓋這門學科細微的方面,也不能反映其中所存在的歧見與異議。社會學自19世紀以來就被公認為一門學術性極強的學科,經過20世紀的一些重大社會事件,人們對其進行了重新解讀,增添了一些新的議題與思想,使這門學科的形象發生了改變。
21世紀已然來臨。如果生活在20世紀這一經歷教會了我們什麼的話,那必定是所有的事情都處在變動之中。21世紀依然延續著這種變動。我出生於1939年,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迫在眉睫。也許所有的歷史時期都會被打上變遷的烙印,但是我所經歷的20世紀下半葉卻像是坐上了變遷加速器一般,這一變遷是如此的複雜與富有戲劇性以至於我很難理解並用語言表達出來。好像沒有什麼東西是保持不變的,未來很難預測,除了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那就是未來是身處今天的我們很難想像的。
接受變遷是很困難的。每個人都相信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不會改變的,一旦我們不得不面對變遷並且發現我們所處的世界已經與此前不一樣了的時候,我們會變得"不習慣"、"抓狂"和"恐懼".
20世紀最後20年,整個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場深刻的全球化進程。蘇聯解體,西歐越來越走向一體化了,東歐也越來越變成整個大歐洲共同體的一部分,來自北非和中東的移民對歐洲影響巨大,他們不僅帶來了社會變遷,同時也帶來了不穩定因素。在美國,一直深藏在人們身後的經濟問題與社會問題開始浮出水面,比如財富的過度積聚、暴力的升級、相對於眾多人口而言有限的就業機會和受教育機會越來越不平等、社區歸屬感的喪失等。與全球化、恐怖主義、環境保護等相關的議題使我們隔閡重重,從而使得妥協變得異常困難。我們甚至懷疑我們所施行的制度是不是已經過時了。21世紀頭十年的社會議題使得我們的分歧更加明顯了。狄更斯《雙城記》的開頭依舊縈繞在我們腦海之中:"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雖然許多美國人都在歡欣鼓舞資本主義的凱歌前行,但是在人們工資增加之餘似乎看不到有什麼福祉上的增進。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的人口正在趨向老齡化,美國社會越來越官僚化、世俗化,而美國在世界中的角色也越來越不明朗。這個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率變動著,許多人以一種極其模糊甚至是消極的方式在向我們(這裡特指美國社會)學習,以此形成他們關於什麼樣的生活是值得過以及什麼樣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判斷。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學者們不斷驚呼著後現代社會的來臨,這意味著一種新的可能與新的挑戰,令人眼花繚亂的機遇與嚴重的社會問題並存於這個社會。
社會學是我們理解上述這些問題——社會的本質、社會變遷以及社會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社會學試圖讓人們重新相信社會的神聖性,並且仔細、客觀地對它進行研究。社會學提醒我們反省自身的生活,理解我們所處情境的過去與當下:我們被安置的位置、這種安排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而這種認識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社會學不只是事實的堆積和一系列定義。它是看待世界的一種方式。這就是本書的寫作目的:介紹社會學的視角及其理解世界的方式。這也是本書有一種內在的邏輯與組織架構的原因。
目錄
第一部分社會學的本質
第一講社會學這門學科
第二講社會學作為一種視角:社會學家是如何思考的
第三講人嵌入於組織
第四講社會結構
第二部分社會組織的本質
第五講社會不平等
第六講文化
第七講社會制度
第八講組織、社會與全球化
第三部分社會組織中的秩序與權力
第九講社會秩序、社會控制與社會越軌
第十講社會權力
第四部分人類社會生活的動態本質
第十一講符號、自我與心智
第十二講社會變遷
第十三講社會中的家庭
第十四講宗教、社會與個體
第五部分總結
第十五講社會學有何用武之地?
創作背景
喬爾•M•卡倫和李•加思•維吉倫特這本《社會學的意蘊》的意義和定位。這本書立足於對社會學發展史上具有理論建構潛力的基本要素加以整合,並以社會化和社會互動為主軸加以編織。從微觀到巨觀的譜系中,作者試圖對每一個層面進行深入剖析,爬梳其中可供建構理論體系的概念和命題。這項工作對於社會學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它使得我們今後對社會學理論的認識不再只是停留在“對以往理論的評論性概述加主要理論家小傳的雜集”(默頓,2006:5)這個層次,而是真正走上理論體系建構之路。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兩位作者在書中所使用的語言簡潔歷練,通俗易懂。這使得它不僅在學術性上推進了既有理論體系建構的工作,而且能夠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向讀者展示高深的社會理論背後其實所根植的不過是人們日常生活各種習以為常的經歷,書中所舉的例子也是讀者很快能夠領會的。這本書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了第九版,這從另外一側側面反映了本書持續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影響力。
2011年新出版的社科類書籍
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學科。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廣義的“社會科學”,是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統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