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10中國能源發展報告》首先針對公眾熟悉的傳統能源,例如煤、石油、電力、天然氣等在我國的現狀以及目前相關前沿討論作出詳細介紹和分析。其次《2010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對當今能源新興領域也做了儘可能多的介紹和分析。例如對低碳經濟、碳稅、能源契約需求側管理等能源領域最前沿問題作出詳細分析和闡述,力求及時、深刻、全面地反映中國能源發展問題。
作者介紹
林伯強,著名能源經濟學家,1990年6月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能源經濟學。
1993年5月至2006年6月任亞洲開發銀行主任能源經濟學家;2006年6月至今任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特點
中國目前處於城市化工業化階段,這個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徵是經濟成長快,能源需求增長快且剛性增長。對比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歷程,雖然有能源稀缺程度、環境空間、技術水平等等的不同,但是,目前中國的許多經濟發展問題,如高耗能、高排放、粗放式經濟成長、重工化經濟結構、能源效率低等等,都是城市化工業化經濟發展階段性的基本特徵,符合階段性發展的基本規律性。
處於相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十一五”和“十二五”的經濟成長和能源格局不會有太多的變化,需要應對的問題應該也差不多。應該說,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經濟低碳轉型問題。然而,目前中國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碳強度)要比2005年的基礎上下降40%~45%的目標說明,中國的碳減排目標與其他國家不同,是與GDP相聯繫,以保證經濟成長為前提的。
中國現階段經濟成長的約束除了能源稀缺、環境保護、能源安全(石油對外依存),還必須應對低碳發展所帶來的能源成本。能源成本是中國現階段發展清潔能源的一個關鍵障礙。經濟的高速增長需要廉價能源為支撐,減輕社會負擔也需要廉價能源。煤炭最便宜,同時它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最多。以煤為主是中國能源和電力結構的主要特徵,煤炭的資源和價格優勢使其成為首選。無論如何具有爭議,便宜煤就有便宜的電價,有競爭力就能提供就業,電價不漲就有利於社會穩定。但是,中國現階段粗放經濟也說明了節能的空間比較大;另一方面,經濟快速增長要求能源成本不能大幅度增加,而大規模發展清潔能源將大規模提高能源成本,現實中我們也看到了政府調高電價的難度,所以,相比之下,節能比較便宜可行。
2009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接近52%,如果按照目前的需求增長速度,估計2015年石油依存度可能達到65%,超過目前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由於國內石油產能的限制,中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只能是越來越高,而且升高的速度很快,直接威脅中國能源安全。如果無法有效抑制石油需求,就必須尋找石油替代,石油“走出去”只能是一個補充。如果能源結構既定,石油替代對碳排放沒有減緩作用,但是,石油替代(如電動汽車)的確提供了通過能源結構改變,減少碳排放的機會。因此,中國現階段低碳經濟轉型的低碳戰略應該是:節能為主,發展清潔能源為輔,積極尋找石油替代。
低碳時代來臨,低碳今後對整個全球經濟格局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值得我們思考。以往的經濟全球化通過貿易和投資把全球經濟綁在一起,各國通過自己的比較優勢在經濟全球化中獲利,各取所需,共同富裕。進入WTO,中國已經融入國際經濟,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好處是明顯的,我們得以利用先進技術和外資,通過外貿,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工業化城市化過程。而負面影響也是明顯的,中國的資源稀缺和環境污染也由於經濟全球化而快速惡化。貿易和投資的經濟全球化使得已開發國家的環境保護常常以不已開發國家的加速污染為代價。由於不同國家收入水平不同,對環境需求也就不同。在開放性國際經濟條件下,國際貿易和直接投資可以“在低收入國家生產高污染產品,在高收入國家消費這些產品”。目前中國和印度等開發中國家與西方已開發國家和日本的關係基本如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轉移污染排放的可行性在於污染物的影響是當地的。
二氧化碳的氣候變化影響是全球性的,在哪個國家的排放是沒有區別的。但是,由於產出和能源效率的不同,在不同國家生產某一產品的排放量是有區別的。在已開發國家做某一個產品可能是一個單位的排放,而在開發中國家,由於生產工藝落後,能源效率低,可能是兩個單位排放。這樣,將該產品在“低收入國家生產,在高收入國家消費”,將導致更多的碳排放。如果不兼顧不已開發國家的產出和能源效率,全球貿易可能導致更多的碳排放。因此,低碳全球化將通過低碳減排考慮,將所有的國家綁在一起,這也意味著今後的貿易保護可以打著低碳發展的旗號。低碳的全球化可能影響今後的貿易全球化,從而影響全球的產業格局,已開發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必須兼顧不已開發國家的產業結構和能源效率。
縱然,能源問題顯著的重要性以及受到關注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真正解決能源問題、建設能源制度、合理制定能源規劃都需要專門的能源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從世界範圍來看,能源經濟學無法與其他歷史悠久的社會學科相比,在我國能源經濟學領域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
本書是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CCEER)繼《2006年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8年中國能源發展報告》之後,又一部詳細分析中國能源開發利用現狀,實時關注當今能源發展動態,透析當今能源熱點問題的專著。與此同時,CCEER除了在國內外權威經濟類學術期刊不斷發表學術論文外,還相繼推出了《現代能源經濟學》、《中國能源問題與能源政策選擇》、《高級能源經濟學》、《能源經濟學理論與實踐》、《中國能源政策思考》等系列專著和教材,以及即將出版的《能源金融》都填補了國內能源經濟學研究領域的空白。
書籍風格
本書區別於以往的能源類相關書籍,對低碳經濟、碳稅、能源契約需求側管理等能源領域的新興問題都做了詳細地分析和闡述,力求及時、深刻、全面地反映中國能源發展問題。希望為能源經濟學者、工作在能源領域第一線的實踐者,以及社會各界對能源問題與政策感興趣的廣大讀者,特別是為能源政策當局提供準確、及時、全面的能源發展信息,更好地認清能源發展現狀。
製作團隊
本書是團隊合作的成果,馮霞、吳邊好、鄧思齊、劉霞、張國梁、孔慶寶、洪東升、胡明明、趙松淵等碩士研究生參與了編寫。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對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深表感謝。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的所有教師、科研人員、行政人員、研究生為本書編寫提供了諸多幫助。
目錄
第1章
煤炭1.1概述
1.1.1煤炭簡介
1.1.2煤炭的種類和指標
1.1.3煤炭在能源經濟中的地位
1.2資源和儲量
1.2.1煤炭儲量的定義
1.2.2世界煤炭儲量概況
1.2.3煤種和煤質
1.2.4中國的煤炭儲量和分布特點
1.3煤炭生產和投資
1.3.1煤炭生產概況
1.3.2煤炭生產結構
1.3.3投資
1.4煤炭消費
2011年新出版的社科類書籍
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學科。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廣義的“社會科學”,是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統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