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民族學學科在我校經過近十年的建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形成了以蒙古學學院、蒙古學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與藝術學院為主要載體的、涵蓋民族學二級諸學科的學科分布。社會學學科也在公共管理學院逐漸得到發展,短短四年時間,在社會學、社會工作和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領域培養了自己的教學與科研隊伍,維繫了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並為後續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進一步發展民族學與社會學學科的建設,內蒙古大學決定在民族學與社會學二級學科基礎上,建設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為進一步凝練學科資源,建設民族學一級學科提供核心學科的實體支撐。
根據學校學科發展規劃和建設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決定,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將在兼顧研究歷史與現實問題的前提下,以研究現實問題為主;以直接服務於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為辦院方針;以本科教學為基礎、以研究生教學為主;以新的運行機制建設一個研究型學院。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本著注重現實問題研究,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區特色,強化服務意識的學科建設指導思想,以特色與優勢明顯的學科建設來打造培養民族學與社會學高層次理論研究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的基地,將內蒙古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辦成在自治區處於領先地位、在全國進入先進行列的學院,為內蒙古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建立在民族學與社會學二級學科之上。
學院在民族學二級學科點上設定相應的本科專業和碩士點,進而建設博士學位點;以(1)北方少數民族與社會發展問題研究;(2)蒙古族宗教現狀研究;(3)蒙古民俗與口承傳統研究;(4)生態與生計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向;
學院在社會學二級學科點上設定社會學、社會工作本科專業,建設與之相應的碩士點和博士點;以(1)內蒙古城鄉社區社會保障制度研究;(2)民族地區社會發展與社會政策;(3)民族地區社區發展與生態環境;(4)社會差異與社會問題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向。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下設民族學系和社會學系兩個教學、科研機構,設定正院長1名,副院長2名,副院長分別兼任民族學系和社會學系主任;設有黨總支和團總支,負責黨團工作和學生工作;設有行政和教務科研辦公室,負責學院行政和教學科研的日常事務;學院還將擁有圖書資料室。經過一段時期的建設,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將成為擁有50名左右教學科研人員和行政人員編制的適應現代教學科研需求的嶄新的研究型學院。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將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本科和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兩個層次上的培養體系。
學院將在民族學、社會學、社會工作三個專業每年擬各招收35名本科生,並且從2008年開始招收社會學專業蒙語授課班。
現階段民族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每年擬招收15人,並在未來幾年將建設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兩個專業碩士點。初期階段研究生規模為45人左右。隨著民族學博士點和社會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點的增設,研究生規模在“十一·五”期間可達到150人。
同時,在後續建設過程中,為了搭建一個與民族學系相匹配的科研平台,民族學系將建立北方少數民族社會與文化研究所,以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機制運行。主要開展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社會與文化諸多問題研究。社會學系將建立內蒙古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內蒙古大學社會工作實驗室、內蒙古社區建設與管理研究中心、內蒙古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等五個研究機構,由社會學專業教師兼職承擔科研工作。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將在學校指導和支持下,探索制度創新,以新的運行機制推動學院建設和學科建設。
(1)在所有專業人員的崗位設定上取消科研崗和教學崗的區別,所有教學人員都應承擔科學研究工作。
(2)本著互補和共同發展的精神,在學院內部民族學與社會學專業之間進行課程與教學的互動,鼓勵民族學專業與社會學專業的師生掌握蒙漢兩種語言文字。與蒙古學學院儘量共享資源,一些課程如蒙古語、蒙古民俗、蒙古歷史、世界歷史等由蒙古學學院和人文學院教師講授,新學院不安排專門的編制。
學院院長為齊木德道爾吉教授;黨總支書記為王俊玲同志;副院長那順巴依爾教授,兼民族學系主任;副院長於存海副教授,兼社會學系主任。
委員會組成
院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 那順巴依爾
副主任委員:王俊玲
成 員: 阿拉坦寶力格、宋躍飛、特古斯巴伊爾、葛根高娃、青斯琴
學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那順巴依爾
成 員: 齊木德道爾吉(特邀)、那順巴依爾、阿拉坦寶力格、特古斯巴雅爾、葛根高娃、白俊瑞、宋躍飛
學位委員會
主席:那順巴依爾
成員:齊木德道爾吉(特邀)、阿拉坦寶力格、特古斯巴伊爾、葛根高娃、白俊瑞、宋躍飛
機構設定
學院領導
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王俊玲
院長: 那順巴依爾
北方民族地區社會發展與生態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那順巴依爾
民族學系系主任兼影視人類學實驗室主任:阿拉坦寶力格
社會學系系主任 兼社會調查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宋躍飛
黨群組織機構
黨總支
書記: 王俊玲
組織委員:宋躍飛
宣傳委員、青年委員:青斯琴
統戰委員:齊木德道爾吉
紀檢委員:張笑會
另下設三個支部 教職工黨支部,研究生黨支部,本科生黨支部
師資隊伍
民族學系
教授 那順巴依爾 特古斯巴雅爾 阿拉坦寶力格
副教授 白俊瑞 烏日圖那蘇圖 梅花
講師 格日勒 包英華 興安 寶力道 寶花
社會學系
教授 葛根高娃
副教授 孟和烏力吉 溫都日娜 何生海 宋躍飛
講師 呂霄紅 孫麗敏 張笑會 哈斯額爾敦 烏雲畢力格 張群
助教 王紅艷 李娟
院系介紹
民族學系介紹
教學:民族學專業從200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現已招收六屆,每年招收40名,目前在校生有160名。參照國內外著名大學的課程教學體系,結合蒙古族以及內蒙古地區歷史、文化、社會、經濟實際,同時考慮學生的知識需求,安排比較合理的專業基礎課程以及選修和社會實踐課程,使學生在全面掌握現代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深入了解蒙古族以及內蒙古地區社會發展脈絡,熟練掌握觀察和分析社會文化諸多現實問題的方法與技巧、提高自身社會適應能力,把他們培養成能夠滿足現代社會需求的複合型人才。
於2001年獲得民族學專業碩士學位點,從2002年開始在民族與發展問題、蒙古族宗教與民俗文化兩個研究方向招收碩士研究生,目前在學碩士研究生36名。
民族學專業主要本科教學課程有:人類學通論、西方人類學史、人類學研究方法、經濟人類學、政治人類學、生態人類學、宗教人類學、語言人類學、親屬制度、族群與民族理論、蒙古民族志、蒙古宗教概論、中國民族學史、中國民族概論、世界民族概論、婦女人類學、套用人類學、都市人類學、醫學人類學、歷史人類學、發展人類學、教育人類學、藝術人類學、博物館學、民俗學、民族經濟學、民族人口學、社會學概論、社會語言學、西方社會理論、內蒙古經濟地理、蒙古族地域文化研究等。
科學研究:近3年來,本系教師主持或承擔的科研項目有:
項目名稱 | 立項部門 |
《蒙古族歷史記憶與現代性》 | 教育部基地重大課題 |
《蒙古族宗教信仰與現代化》 | 教育部基地重大課題 |
《蒙古族現代文化變遷與現代性》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對內蒙古遊牧區市場經濟化的生態人類學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文化變遷與文論發展 | 自治區社科規劃 |
和諧社會與婚姻家庭-文化變遷中的鄂溫克婚姻家庭為個案 | 自治區教育廳 |
師資隊伍:該系現有10名教師,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4人;博士5人、碩士2人、在讀博士生3人;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5名。10名教師 都具有在國外留學和進修的經歷。
科研成果(專著、合著):
成果名稱 | 作者 |
《蒙古文學敘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蘊》 | 那順巴依爾著 |
《蒙古族-內蒙古正藍旗巴彥胡舒嘎查調查》 | 馬京、金海主編 |
『北の民の人類學』 | 煎本孝主編 |
《草原文化區域分布研究》 | 呼日勒沙主編 |
《鄂溫克族-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烏蘭寶力格嘎查調查》 | 吉爾格勒等編 |
《土族語話語材料》 | 白俊瑞等編 |
《蒙古文〈甘珠爾〉佛像大全》 | 拉西色楞等編 |
《成吉思汗的傳說》 | 特古斯巴雅爾 |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百餘篇學術論文。
社會學系介紹
內蒙古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學系最早掛靠於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系,2003年開始招收第一屆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同時2003年又申請了社會學專業並於2005年首屆招生,目前 兩個專業共有本科生200多人。
教學方面,社會學系教師主要承擔著社會學、社會工作兩個專業的基礎課和選修課教學。儘管我校社會學的建設時間最晚,卻是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學科。系裡大都為年輕老師,他們承擔著本學科的教學重任。經過幾年的努力與艱苦奮鬥,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社會學系目前擁有社會學雙學位,並於2006年開始招收社會保障與管理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科研方面,與自治區勞動保障部門、民政部門、扶貧開發等單位建立了合作與研究關係,主持了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政府的“十一·五”發展規劃項目,為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決策提供了必要的諮詢服務。該系教師都加入了中國社會學學會和中國勞動學會。目前在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在全國範圍的社會學、社會保障研究領域都有一定的影響力。社會學系目前有三個學科方向,分別為:內蒙古城鄉社會保障研究、民族地區社區發展與生態環境變遷、民族地區社會發展與社會政策。
師資方面,社會學系共有教師10名,其中, 教授1名,副教授2名,講師6名,助教1名。擁有博士學位者4名,碩士學位4名 ,在讀博士2名。這些教師大都畢業於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內蒙古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學科帶頭人於存海博士擔任著教育部2006--2010年高等學校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社會保障教學與研究委員會委員等社會兼職。
通過幾年的努力,將社會學系辦成內蒙古自治區社會保障與社會學教學研究中心,成為自治區社會保障決策諮詢基地,並成為西部地區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學研究中心。
內蒙古經濟的持續發展給予了我們良好的機遇,新學院的成立更能通過優勢互補為社會學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平台。我們定將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立足抓好教學科研質量的同時,提升社會服務層次為內蒙古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