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影片名稱:白鬃野馬
影片地區:歐美地區、法國
影片演員:AlainEmeryPascalLamorisseLaurentRoche
語言:法語
片長:47分鐘/USA:40分鐘
上映日期:1953-12-19
影片簡介
影片敘述一個農村兒童收養了一匹不堪牧主虐待而逃跑的野馬。牧主企圖把馬趕回來,但兒童已與野馬結下友誼,甘願與野馬一起奔進茫茫的大河中。這部影片的攝影是得到較多肯定的。有一部分人在談論這部影片的攝影是,甚至說:這部影片雖然是黑白色,但卻富有色彩,有人則認為“有些鏡頭,如灰濛濛的葦盪,賓士著的白馬,使人感到猶如一幅中國水墨畫”。
幕後花絮
這是法國50年代以後出現的“詩意幻想片”的代表作。戰後,法國的紀錄電影主要分成兩大派別。一派被稱為“戰鬥性短片”,主要是紀錄一些諸如工人鬥爭,時事新聞等內容的短片(一般由工會組織贊助,50年代中期以後,活動很少);另一派則被名為“詩意幻想片”的短片,而這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白鬃野馬》的導演拉摩里斯。拉摩里斯的特點是喜歡用一種抒情的筆調細緻的描繪兒童與動物,玩具之間的一種純樸,天真的感情聯繫,而這種又遭到人的破壞,因而影評界一般都認為:拉摩里斯的“詩意中會有一種淡淡的哀愁感。”另一個特點是拉摩里斯在描述那種情感聯繫時,常使動物(如:小毛驢,野馬)或(氣球)“人格化”,這就使拉摩里斯的影片經常含有一種幻想色彩。影評界也經常指出,拉摩里斯為了渲染這種詩意而比較注意影片的攝像,包括畫面構圖,光彩處理等等。
獲獎履歷
1954年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最佳紀錄片(提名)
1953年坎城電影節最佳短片艾爾伯特·拉摩里斯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法國 1953年3月
法國 1953年4月
美國 1953年12月19日
丹麥 1954年1月13日
美國 1967年
精彩影評
現在應該已經沒有人會相信以”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來結尾的故事了,我也不信。但是[白鬃野馬]應該是極少的例外之一。
拉摩里斯一輩子只搞了四部片,52年[白鬃野馬],56年[紅氣球],比起紅氣球的情懷,我更喜歡這匹白馬的野性。在拉莫里斯水墨畫一般的黑白印象後面,喜歡白鬃馬在廣大濕地的奔跑,喜歡福爾科炯炯發光的眼神,喜歡他抱著馬脖子消失在河口的美麗。一匹永不低頭的白色駿馬,和一個英俊倔強的法國少年,究竟可以引出多少飄渺在水天間的東西無從而知,但是單單這四十分鐘光華的影像,就像一片透徹的天空,仰望或者不可及。
一匹無法被馴服的馬永遠是屬於草原的,就好像一個充滿激情的少年永遠屬於奔跑的自由。拉莫里斯不是第一個講這樣的故事的,但是他是我所見的講的最純粹的。當福爾科一身白衣騎著沒有馬鞍的白鬃馬跑在前面的時候,後面跟著的一群牛仔顯得是多么笨重和無助。當我們習慣於生活的重壓,融化在繁文縟節里,磨平了稜角,消卻了激情,我們就再也沒有資格騎上那匹自由的白鬃馬,我們就永遠只能落在它的後面,一路苦苦追逐,也最後只能停下氣喘吁吁的腳步,望著波濤起伏的大海唏噓感慨。
這是在講自由的片子,講激情的片子,講一匹年輕的白馬和一個年輕的男孩之間故事的片子,這樣的片子注定充滿了久久無法釋懷的韻味,不知道許多年後再想起,我是不是還是那匹白鬃的馬,或者已經變成衣著整齊的牛仔。在和世界為敵的青春面前,人們以為自由不羈的牛仔也無法抗衡,就好像在不沾紅塵的孩子面前,再偉大的成人也無法誇耀自由。
拉莫里斯是當年詩意幻想派的代表人物,所有細膩的筆調,所有遼遠的風景和孩子的眸眼,都帶著恍如仙境的光輝。不管是詩意,還是幻想,我只在簡單流暢的黑白交替里,看見自由的衣角隨風飄揚。
說來詩意,但是拉莫里斯還是帶著野性的表達和敘述,並且我不知不覺竟也沉醉在那種一邊是紀錄片般的旁白一邊是夢境一邊的畫面里了。在夢想和詩歌共同的迸發的亮光里,我只看見那匹矯健高傲的白鬃野馬,低低地從河邊跑過。
盤點戶外題材電影
戶外題材影片,向我們展現了這個星球上的曠世風景。從南極到北極,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浩瀚大洋,從廣袤沙漠到馥郁的亞馬遜叢林這些影片,有我們熟知的大製作的視覺大片,也有陌生的小成本製作但同樣精彩的影片。有的詮釋了偉大的戶外探索精神,而有的則展現了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