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
《哭泣的駱駝》是一部恬靜優雅、充滿豐沛感情的劇情電影。它是由蒙古女導演拜姆巴祖恩·達娃與義大利編導路易吉·法洛尼聯手深入蒙古大漠拍攝,《哭泣的駱駝》完全以蒙古人的角度,貼近蒙古族人的生活,才能把駱駝與人的生活和情感,拍得如此細緻動人。影片榮獲2004年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巴伐利亞電影獎、繼《喜瑪拉雅》後,一部充滿歡笑、淚水和掌聲的感人電影。
春天來到蒙古南部這片寂寞的沙漠,一個遊牧家庭迎來了一年中駱駝產崽的最繁忙的時期。一隻母駱駝遭遇了難產,在牧羊人的幫助下,它艱難地產下了一頭非常罕見的白駱駝。這隻母駱駝拒絕接受這個可憐的新生兒,拒絕讓它分享自己的奶水和母愛。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持續下去,這隻幼駝將會死去,為了拯救這隻駱駝,牧羊人派出了自己兩個年輕的孩子去穿越危險的沙漠去尋找一名樂師,他是拯救這隻小駱駝的唯一的希望。
在最後的時刻,這名民族樂器演奏者被帶來這裡,有了他的演奏,一個原始的拯救幼駝的儀式開始了,隨著悠揚的馬頭琴聲和一名婦女充滿愛意的歌聲,這隻母駱駝開始逐漸被感化,當幼駝被再次帶到她的身邊的時候,它也流出了淚水,並且開始用自己的乳汁拯救這隻瀕臨死亡的幼兒。
幕後花絮
駱駝的眼角像永遠帶淚。蒙古的傳說流傳,駱駝原本都有來自天神的嘉許:一雙美麗的角。但有一趟鹿兒把角一借沒回頭,從此駱駝便天天定眼守望著地平線,靜候鹿兒的歸來。這部冷靜優雅,紀錄片中帶豐富劇情的作品,由蒙古女導演參與攝製,自然景致美不勝收,有戈壁大漠、荒原大地、遊牧人家、駱駝家族,像一部動物片?絕非如此,此片以蒙古人的角度,深入蒙古大漠貼近族人生活,把駱駝與人的生育起居拍得細緻感人。母駝難產,新生嬰是頭罕有的白駝,但母親卻拒絕餵奶,族人唯有使出故老祖傳的音樂一招來感動它,年幼的嬰駝能活下去嗎?
看點
蒙古電影的歷史並不算短,但所拍電影大多並不為人所知,像《摔跤冠軍》、《蒙古最後一位皇后》、《戈壁的幻景》等影片只在一些地區性小規模影展中露面。
直到近20世紀末,蒙古電影才開始認識到本土特色和國際交流結合的重要性。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哭泣的駱駝》這部影片在蒙古境內拍攝,不僅讓觀眾領略到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風貌,也向人們展示了鮮為人知的蒙古遊牧生活。這部影片的導演是蒙古人,主題歌是蒙語歌,這是蒙古人的驕傲
參與團隊
導演:琵亞芭蘇倫·戴娃路易吉·法洛尼編劇:琵亞芭蘇倫·戴娃路易吉·法洛尼
主演:ChimedOhinAmgaabazarGonsonZeveljamzNyamChimedOhinAmgaabazarGonson
。
榮譽
2003年巴伐利亞電影節——最佳紀錄片(Best Documentary)
2004年德國國際電影節——最佳本國紀錄片(Best German Documentary)
第2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天主教文化特別表揚獎(Catholic Film Prize Commendation)
邁阿密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Award for Best Documentary)
歐洲電影學院——最佳紀錄片提名(Documentary - Prix Arte Nomination)
76屆奧斯卡——蒙古選送最佳外語片(Mongolia's Official Selection for Best Foreign Language Oscar)
相關評論
1)影片中眾多業餘演員的表演卻都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這主要是因為影片感人的故事情節,簡單但卻乾淨清晰,沒有添加任何多餘的畫外音或說明字幕,但確實非常容易讓觀眾理解,尤其是影片的結尾,那個感人至深的場面抓住了所有人的心。對於一部紀錄片電影來說,這是一部難得的佳作。——《紐約時報》
2)很難相信,這樣一部優秀的半紀錄性質的電影作品,會是由兩名慕尼黑電影學院學生創作並拍攝完成的。但這是真的,在乾旱遼闊的蒙古國的戈壁沙漠上,他們完成了全部的劇本創作和拍攝工作。電影去年在慕尼黑電影節上大獲好評,隨後又在多倫多熱映,有這些成功的範例在前,發行公司才決定在今年將它在市場推出。——《國際銀幕》
3)在《哭泣的駱駝》的演員表上,動物演員的名字應該排在真人的前面,片中動物演員的表演真的是太精彩了,如果奧斯卡真的創造出一個“最佳動物表演獎”,毫無疑問,Ingen Temee和她的孩子Botok應該成為第一批獲獎者。
——《名利場》
相關劇照
盤點戶外題材電影
戶外題材影片,向我們展現了這個星球上的曠世風景。從南極到北極,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浩瀚大洋,從廣袤沙漠到馥郁的亞馬遜叢林這些影片,有我們熟知的大製作的視覺大片,也有陌生的小成本製作但同樣精彩的影片。有的詮釋了偉大的戶外探索精神,而有的則展現了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 |
三毛作品全集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漢族,浙江省定海縣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於重慶黃角椏,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年僅4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