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以地球與人類的進化,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為題材的紀錄片。導演走遍全球二十四國拍攝,全片只有音樂與影像,並無對白,效果絕對震撼。Baraka是一個古代伊斯蘭蘇非派單詞,含義是“祝福”。這部影片在剛推出時評價極高,被一些瘋狂的影評家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紀錄片”。幾年前甚至有人聲稱如果被流放到荒島上,唯一願意攜帶的電影就是它。這部電影以地球與人類的進化,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為題材,自始至終沒有一句對白...
基本信息
幅面:70毫米寬銀幕電影混音:DolbySR/70mm6-Track
級別:Australia:PG/UK:PG/Spain:T
攝製格式:65mm
洗印格式:35mm 70mm
製作公司:MagidsonFilms
發行公司:
1.SamuelGoldwynCompany[美國](USA)
2.LaurenfilmS.A.[西班牙](Spain)
3.LookFilmes[巴西](Brazil)(VHS)
4.Mayfair(UK)
5.VersátilHomeVídeo[巴西](Brazil)(DVD)
其他公司:SkywalkerSound[美國]soundtransfers
影片評價
前言一聲驚雷,人類掙脫自然界的枷鎖,不再與世界共和諧。片中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直面鏡頭,清一色的面無表情,但當這些面孔相隨著充滿衝擊力的畫面,他們就形成了本片的主線:人類該如何繼續。
從第一個鏡頭的現出,第一個音符的奏起,就注定了這是一部嘔心瀝血之作。公映於1992年,這些記錄著人類文明與文化的畫面早已締造了永恆。每一幀畫面都能獨立成為一張靜態攝影的傑作,導演所表達的不是我們所不熟悉的話題:人與自然。芸芸眾生之中的我們忙碌於煩惱和矛盾之中,對自然雖懷有敬畏之心,但種種行逕往往成了破壞自然的幫凶。所謂破壞不僅僅是外化的砍伐森林和空氣污染等等,重要的是我們放棄了千百萬年以來的平衡的生存方法,作為最具智慧的人類正從心理上背離著自然,背離著這顆藍色星球,這是我們最大的罪。
罪之前
影片中巴西雨林的一聲驚雷是全片的分割點之一,電影用日本溫泉的猴子泡溫泉引出片名BARAKA,猴子淡然自若的神情如入禪定,它心中毫無牽掛,默默地享受著黑暗到來前的幸福。下一個畫面的就是日全食,月亮遮擋住太陽。緊接著,從喜馬拉雅到中非草原,從印尼的婆羅摩火山到夏威夷的國家火山公園,導演用70mm膠片向觀眾展示著廣闊奇幻的地球畫面,加上直升機以及計算機控制的軌道拍攝,雲霧如海浪般在山谷間翻騰上下,空中,星月光影快速變幻,構成時光飛逝的印象。
可以注意到,導演所選擇的風光皆是一些對原始人類有著重要威懾力的地貌物,如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這塊巨石在陽光照射下,在不同的時段發放出各異色彩,當地的土人認定這塊巨石是澳大利亞的靈魂。因此,導演是從原始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來描繪自然的,即原始宗教。搖移鏡頭以及環繞鏡頭的運用使得原始宗教活動有一種純粹的遊戲感,畢竟宗教最初也是以原始人類的社交活動融為一體的,舞蹈、歌唱皆源於最早的一次祭祀儀式。片子關於印尼爪哇的一次宗教活動讓人印象深刻,赤裸上體的男人們雙手舉向前方,口中念念有詞,之後忽然分成兩隊,互相“作法”,你方唱罷我登場。導演除了加入鼓點作為背景音樂以外,保留了那些如同咒語一樣的人聲,雖然都是男聲部,但是能聽出來有主鏇律和和弦,年老男子指揮著這支樂隊,他鏗鏘有力的呼喝與其他人的渾濁不清構成了這一樂章,美妙之處不可言喻。
罪之徑
導演沒有糾纏於人類破壞自然的惡行,而是聚焦於人口激增之後的城市現狀。計算機控制下的快速鏡頭剪輯了包括有捷運、大街、寺廟等人流熙攘的場所,接踵摩肩的人流串接起一個個流動的軌跡,我們常常說人流如梭,也是成語創造者的邏輯判斷創造的,人的眼睛所能捕捉到的圖像是有限的,藉助於計算機,我們從銀幕上目睹了什麼是人流如梭。
在卓別林的《摩登時代》中,工人下班和趕豬入閘的鏡頭放置在一起,造成強烈的衝擊效果。本片對於人口問題使用了養雞場中將小雞分流的畫面。人口雖然增加,但由於在公共場所中存在不同的分流設備,如多個入口,多個升降機,不同的交通指引等等,雞場中幼雛的甄別也是依靠類似的人工和自動設備來飼養雞隻。比起《摩登時代》,小雞就比滿身污泥的肥豬可愛多了,儘管與動物類比,但並沒有濃重的批判的意味,這與本片中立公正的立場是一致的。
罪之果
環境污染、貧困四起,衝突不斷,之後電影開始走進構造的現實主義風格,鏡頭對準的是垃圾填埋場裡四處翻找有用物品的拾荒者、囿於天橋底下無處安身的乞丐、手執Ak47的高棉自由戰士。音樂隨之變得悲愴而緩慢,節奏漸漸隱於鏇律之中。最後鏡頭落在印度的火葬。對於葬禮,一般人都以較為含蓄的手法來表達軀體的消失,靈魂的遠去,本片的鏡頭卻一如之前的直白和誠實,兩次出現屍體燒焦的中近鏡,將死亡至於全片的結尾部分,也符合人的一生的成長規律,也可以理解將個體的死亡放大到全人類的危機感。
,與其他將負面放大的紀錄片不同的是,《巴拉卡》是宏大敘事風格,鏡頭客觀毫不造作,片中多次出現人直面鏡這一部紀錄片同樣關注到人類社會中的諸多負面問題頭的畫面,是導演的有意提示,時不時讓觀眾記起這部紀錄片拍攝的本意。
小提示
本片的音樂大氣天成,與影像配合得完美無瑕。鑒於本人音樂功底不足,因而沒有太多地涉及音樂的部分。另外,看片的時候,最好是一個人靜靜欣賞。
發行日期
加拿大Canada1992年9月15日......(TorontoFilmFestival)英國 UK1993年7月16日
德國Germany1993年8月26日
西班牙Spain1993年9月24日
美國 USA1993年9月24日......(LosAngeles,California)
美國USA1993年9月24日......(NewYorkCity,NewYork)
美國USA1993年11月
法國France1994年1月12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1994年5月27日
土耳其Turkey1996年6月7日
捷克CzechRepublic2002年9月19日......(re-release)
希臘Greece2003年4月25日
墨西哥Mexico2003年9月4日......(ForoInternacionaldelaCineteca)
墨西哥 Mexico2003年9月26日
挪威Norway2004年8月21日......(70mmFilmFestival)
匈牙利Hungary2004年10月14日
波蘭Poland2005年6月10日
德國Germany2009年2月8日......(Berli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推薦一批很酷的紀錄電影
如果說:拍攝故事片的時候導演是上帝,而在拍攝紀錄片的時候上帝是導演。那么,無論是故事、人物還是形式都很“酷”的紀錄片,更是猶如得到了上帝之吻。 |
盤點戶外題材電影
戶外題材影片,向我們展現了這個星球上的曠世風景。從南極到北極,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浩瀚大洋,從廣袤沙漠到馥郁的亞馬遜叢林這些影片,有我們熟知的大製作的視覺大片,也有陌生的小成本製作但同樣精彩的影片。有的詮釋了偉大的戶外探索精神,而有的則展現了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