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納努克》

《北方的納努克》

茫茫冰原中,北美愛斯基摩人納努克和他的家人為了生存,不得不乘坐獨木舟或狗拉雪橇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他們的房屋是用堅硬的冰塊砌起來的,而海象和海豹則是他們的主要食物。環境的惡劣和原始的生產力使納努克一家的生存異常艱難,他們常在溫度極低的條件下外出捕獵。該片高度真實地再現了北美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場景,並在其中插入一些頗為有趣的細節:當納努克第一次聽到唱片時,通過傾聽、喜悅、疑慮、觀察、啃咬來表現他的心理的一系列變化。該片還不失為一部頗有價值的人類學教材,保存了北美愛斯基摩人衣食住行、教子射箭等珍貴鏡頭。

基本信息

簡介

《北方的納努克》北方的納努克

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的開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個月遠赴北極,和哈里森港愛斯基摩人南努克一有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攝影機再現了用梭標獵殺北極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場景。雖然對本片有過“擺拍”是否紀錄片的爭論,但毫無疑問本片仍是紀錄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僅開創了用影像記錄社會的人類學紀錄片類型,更是世界紀錄片的光輝起點。

拍攝背景

《北方的納努克》《北方的納努克》

上世紀20年代,拍攝北極或南極甚至非洲土著的探險電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鏡頭從風俗獵奇轉為長期跟蹤一個愛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現他們的尊嚴與智慧,關注人物的情感和命運,並且尊重他們的文化傳統。弗拉哈迪所開創的這種拍攝模式直到今天仍為紀錄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攝者

《北方的納努克》《北方的納努克》

1884年2月16日,羅伯特·弗拉哈迪出生於美國密西根鐵山腳下,父親是位探險家。弗拉哈迪回憶說:“當我長到十幾歲時,總盼望著同父親一起探險,我們常常一走就幾個月,夏天劃著名小船,冬天穿著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隨父親來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區開採金礦,他喜歡這裡天然的原始狀態。後來,父母把他送到密西根的礦產學院,但沒能畢業。據說學校認為弗拉哈迪沒有成為專業礦業者的資格。大學時代也並非沒有收穫,他學會了拉小提琴——這是陪伴他一生的愛好,也遇到了未來的妻子——弗朗西斯·哈賓達。
後來,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極探礦,旅程的最後弗拉哈迪確實發現了一些鐵礦,但開採價值微乎其微。他獲得的唯一獎賞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處小島。他想把探礦中拍攝的膠片剪輯成一部探險影片。就在將要完成的時候,從桌子上掉下的菸頭把膠片點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燒傷。唯一幸運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膠片燒掉了,他決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拍攝計畫直到1920年才在法國皮毛商雷維永兄弟的贊助下實施。這一年,他已經36歲。
哈德遜港的一間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優秀獵手納努克一家作為主要拍攝對象。第一場拍攝的就是獵海象,拍攝前,弗拉哈迪對納努克說:獵捕海象時如果有任何情況干涉了我的拍攝計畫,一定要放棄捕殺;記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鏡頭而不是它們的肉。
其實,當時愛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經不用魚叉,而是用步槍。為了拍到更為原始的場景,納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獵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後來的影片中一再重複這種拍攝方式,讓人們用父親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業的侵入、人與人的矛盾都被他擋在攝影機鏡頭之外。電影史家稱弗拉哈迪為浪漫主義者。

拍攝情況

《北方的納努克》《北方的納努克》

拍出第一批膠片,弗拉哈迪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沖洗,他的敵人是寒冷的天氣。如何過濾混入水裡的狗毛和愛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樣是個難題。
愛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塊砌成的,叫伊格魯。冰屋通常大約為12英尺寬,弗拉哈迪需要的卻是25英尺。納努克沒造過這么大的冰屋,花了幾天時間實驗,卻一次又一次塌下來,每一次倒塌,同伴們都轟然大笑。
因為冰屋是黑的,納努克用冰做窗戶,還借用太陽的反光照明,這是愛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創造。納努克教兒子射箭的細節淳樸動人,祖輩傳統在勞動的間歇傳遞,簡單的動作傳達出父子親情。
冰屋在拍攝時被迫削去一半,因為沒有照明,拍攝只能在露天狀態下進行,納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風裡表演起床。結果要真實,為了真實不惜搬演,這是弗拉哈迪的信條,他把懸念和戲劇性引入了紀錄片。
弗拉哈迪在北極生活了16個月,膠片已經用完,準備動身回家,納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捨。弗拉哈迪指著身邊河床的石子說:“會有像石子一樣數不清的人看你的電影。”幾年之後,弗拉哈迪為一些雜誌撰寫探險遊歷的系列文章,並在妻子的協助下,於1924年出版了《北方納努克》一書。弗拉哈迪在他的書中記錄了愛斯基摩人在北極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在拍片過程中的種種趣事。影片拍完後,第一批觀眾就是當地的愛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書中這樣描繪:“他們(愛斯基摩人)一直向後看放映機的光源,就像看銀幕一樣,我以為這次放映不會成功。突然一個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們以為海象真的會跑掉。當時屋子裡一片混亂。愛斯基摩人在膠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們開始互相耳語,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間,他們仿佛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給派拉蒙公司,看完樣片後經理走過來,和藹地拍著他的肩膀說,非常抱歉,讓觀眾去看這部片子是勉為其難的,“你到北方去歷盡了辛苦,卻落得這般結局,實在令人惋惜。”幾經周折,最終還是法國百代公司同意發行。

影片意義

1922年6月11日《北方納努克》在紐約首都劇場公映,一炮走紅,觀眾如潮,一位評論家將《北方納努克》比作古希臘悲劇。《北方納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極探險的結晶,它不僅開創了用影像記錄社會的人類學紀錄片類型,也為記錄電影提供了一種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攝模式。《北方納努克》是世界記錄電影史光輝的起點。

幕後製作

該片最大的特點是長鏡頭。通過長鏡頭,電影鏡頭拼貼的割裂感被最大削弱,主客體被納入同一畫面,熒幕時間和現實時間幾乎等同,空間真實感異常突出,仿佛身臨其境。全片重點是納努克獵捕海豹的場景,納努克和海豹同時出現在同一畫面內進行殊死搏鬥,人們通常認為搏鬥過程是連續拍攝下來的真實情景。實際上,導演弗拉哈迪確實拍過20分鐘的納努克獵捕海豹的場面,但在完成的影片中,這個段落卻只有原鏡頭的十分之一,並被分割為20個鏡頭,鏡頭角度、方向以及長度也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影片是藝術化加工的生活再現,決非機械的生活實錄。《北方的納努克》在1978年巴西《標題》雜誌評選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17,正如該片發行人所說:“納努克頑強的生命力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而弗拉哈迪的藝術探索精神也使《北方的納努克》成為一部偉大的影片。”

盤點戶外題材電影

戶外題材影片,向我們展現了這個星球上的曠世風景。從南極到北極,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浩瀚大洋,從廣袤沙漠到馥郁的亞馬遜叢林這些影片,有我們熟知的大製作的視覺大片,也有陌生的小成本製作但同樣精彩的影片。有的詮釋了偉大的戶外探索精神,而有的則展現了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

《絕嶺雄風》
《帝企鵝日記》
《美麗中國》
《遺願清單》
《在世界盡頭相遇》
《荒野生存》
《金銀島》
《尋寶假期》
《地球公民》
《蝴蝶》[法國電影]
《大河之戀》
《極限特工》
《浩劫重生》
《蘇格蘭飛人》
《第十一個小時》
《大唐西遊記》
《垂直極限》[電影]
《超越巔峰》
《我們要活著回去》
《黑神駒》
《史前巨鱷》
《碧海藍天》
《哭泣的駱駝》
《地心歷險記》
《魔窟》[電影]

《來自雪河的人》
《遠征南極》
《雪山飛魂》
《穿越大吉嶺》
《戰慄汪洋》
《荒野求生》
《神秘的尼羅河》
《127小時》
《偉哉聖母峰》
《狂野之河》
《天劫餘生》
《雪地極限》
《腳踏車環島日誌》
《奪寶縱橫》
《告別昨日》
《逍遙騎士》
《驚異大奇航》
《狗鎮和滑板少年》
《美麗城三重唱》
《絕妙降落》
《突破》
《衝浪學校》
《徒步旅行隊》
《唯一的煩惱就是長大》
《極速騎手》
《赤焰頂峰》
《險峰》
《嗜血狂獅》
《圖書館員》
《碧海追蹤》
《2秒鐘》
《簡和失落的城市》
《極限高峰》
《法拉利傳》
《雪行者》
《冰峰168小時》
《垃圾勇士》
《航向深海》
《冰原快跑人》
《車舞狂沙》
《銀色快手》
《決戰冰河》
《奪寶奇謀》
《挑戰巔峰》
《八千米死亡線》
《天地玄黃》
《白鬃野馬》
《攀岩女孩兒》
《極限飛躍冒險的內涵》
《露營》
《莫森的南極探險之旅》
《荒野有情天》
《激流四勇士》
《雪嶺飛鷹》
《遷徒的島》
《北壁》
《沖向極限》
《絕對零度》
《冰峰搶險隊》
《重返喜馬拉雅》
《穿越別有洞天摩洛哥》
《北方的納努克》
《珠穆朗瑪峰》
《下半生賽跑者》
《航向晨曦》
《勇闖雷霆峰》
《漫長夏日》
《南極堅韌號》
《泰坦尼克探秘》
《茄子-安達盧西亞之夏》
《絕對雄風》
《魯賓遜漂流記》[電影]
《觸及顛峰》
《加斯怕莫雷羅神秘探險記》
《阿爾卑斯:自然的巨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