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遊記》由馬可·波羅在獄中口述,由其獄友筆錄寫成。《馬可·波羅遊記》是第一次較全面地報導中國的、影響極大的一部書,記錄了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地區的許多國家的情況,而其重點部分則是關於中國的敘述,以大量的篇章,熱情洋溢的語言,記述了中國無窮無盡的財富,巨大的商業城市,極好的交通設施,以及華麗的宮殿建築。這些敘述在中古時代的地理學史,亞洲歷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關係史諸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遊記》是1298年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險家馬可·波羅撰寫的其東遊的沿途見聞。馬可波羅是中世紀大旅行家,是使西方人了解中國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遊記》在西方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書中馬可波羅向西方展示了迷人的中國文明,開闊了歐洲人的眼界,使他們由最初把它視為天方夜譚到逐漸認識了它的真正價值。《遊記》對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政治社會情況、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土特產品、逸聞奇事一一筆之於書,樸實無華,生動有趣,成為西方人了解中國的視窗。馬可波羅出生在義大利。在他二十幾歲的時候,他隨父親和叔父到達中國,居住了17年。在他返回故鄉以後,馬可波羅參加了一場海戰,結果兵敗被俘入獄。他在獄中口述其在東方的見聞,由同獄難友為之筆錄,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馬可波羅遊記》。

作品背景

當時的中國
《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遊記》

一二一九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其後又經過一二三七年的拔都和一二五三年的旭烈兀的兩次西征,蒙古人征服了東自中國、西抵多瑙河畔的大片土地,東西交通也因此暢行無阻。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從十三世紀初期到十四世紀中葉的一百多年間,歐洲的商人、傳教士前往東方的,真是“道路相望,不絕於途”。馬可·波羅作為肩負宗教使命和懷有商業目的的混合體,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名氣的一位。

當時的經濟環境

對於中世紀的歐洲來說,遠東和東南亞在經濟上是十分重要的,那裡盛產的香料不但可以在無製冷設備的時代用來保存食物,還可以給醃製不佳的食品增添濃烈的香味。這些香料,包括胡椒、桂皮、丁香、姜、肉豆蔻,加上檀香木和染料等其它物產,都是氣候比較溫和的歐洲所不可能生產的,所以它們都是遠東的專賣產品,主要由阿拉伯的中間商經海路輸往西方。如果貿易因故中斷,香料的價格就會暴漲,有時甚至可以代替白銀或黃金充當支付手段。
除了香料這種實際上非有不可的必需品外,遠東的一些奢侈品也受到歐洲的青睞,其中尤以絲織品為最。古羅馬人十分珍視絲綢,但是對怎樣生產絲綢一直大惑不解。當時歐洲人對絲綢的原料來源及生產方法,尚處於若明若暗的狀態,所以當地的絲織品生產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也就不足為怪了。遠東的絲織品主要通過波斯中間商經由陸路銷往歐洲。商業的巨大利潤,驅使著歐洲人去遠東探險,蒙古人建立的疆域廣大的統一國家又掃清了交通途中穿越各國國境的障礙,結果便可想而知了。不過當時人們在去遠東的長途跋涉中,無論經由陸路或海路,通常都進行“滾動式貿易”。這種貿易的方法是先把貨物運到第一個集散地,在那裡脫手後就地購買新貨去下一個集散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多數市場的規模很有限,商人們除了經營前面所說的那些貨物外,都喜歡經營產地不遠而又享有盛譽的產品。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可以確保原始投資有所盈利。如果把一批新貨運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在那裡又不受歡迎,那就有可能連經商的老本都要賠掉。將買和賣不間斷地交替進行可以避免遭受這樣重大的損失。毫無疑問,波羅一家也是這樣做的,不過他們經營的是全世界都感興趣的奢侈品——寶石,他們對成交很有把握。

作品內容

四卷描述
《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遊記》

《東方見聞錄》共分四卷:

(1)第一卷記載了馬可波羅諸人東遊沿途見聞,直至上都止;

(2)第二卷記載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宮殿,都城,朝廷,政府,節慶,遊獵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洲,福洲,泉洲及東地沿岸及諸海諸洲等事;

(3)第三卷記載日本、越南、東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諸島嶼,非洲東部;

(4)第四卷記君臨亞洲之成吉思汗後裔諸韃靼宗王的戰爭和亞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敘述一地的情況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書中記述的國家,城市的地名達100多個,而這些地方的情況,綜合起來,有山川地形,物產,氣候,商賈貿易,居民,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及至國家的瑣聞佚事,朝章國故,也時時夾見其中。

主要內容

馬可波羅的這本書是一部關於亞洲的遊記,它記錄了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地區的許多國家的情況,而其重點部分則是關於中國的敘述,馬可波羅在中國停留的時間最長,他的足跡所至,遍及西北,華北,西南和華東等地區。他在《行紀》中以大量的篇章,熱情洋溢的語言,記述了中國無窮無盡的財富,巨大的商業城市,極好的交通設施,以及華麗的宮殿建築。以敘述中國為主的《行紀》第二卷共82章,在全書中分量很大。在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關於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在《行紀》的第二卷,還對杭洲有詳細的記述。書中稱杭州為"行在","天城",稱蘇州為"地城"。"行在"是南宋時代對杭州的一般稱呼,指帝皇行幸所在的地方;而"天城","地城",也就是我國諺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一種譯稱。對於號稱天堂的杭州,馬可波羅更是讚不絕口,他《行紀》里記載杭州人煙稠密,房屋達160萬所,商業發達,說"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無數"。並說杭州人對來貿易之外人很親切,"待遇周到,輔助及勸導,盡其所能"又講到杭州市容整齊清潔,街道都用石鋪築;人民講究衛生,全城到處有冷熱澡堂,以供沐浴之用,戶口登記嚴密,人口統計清楚,對西湖的美麗和遊覽設施,書中更有詳細的記述,馬可波羅稱讚"行在城所供給之快樂,世界諸城無有及之者,人處其中自信為置身天堂。"由於他對杭州特別讚賞,所以幾次來到這裡遊覽。
在《馬可波羅行紀》中,還有專門的篇章談元代通行的紙鈔和中國使用已久之煤。馬可波羅記述忽必烈在京城設有造幣局,先以桑樹皮製造紙張,然後以它制印紙幣,這種紙幣不但通行國內,就是在和外商貿易中也有流通。他還說到在中國北方親自見到"有一種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脈絡,燃燒與薪無異,其火候且較薪為優"。毫無疑問,這是說的我國境內蘊藏豐富的煤炭,其實我國以煤作為燃料,早在漢代便已經開始。馬可波羅在這時還當作"奇異事物"來記述,說明歐洲在13世紀用煤還不普遍,而中國在元代則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作品價值

(1)增強了中世紀時期世界各地對亞洲的了解

《馬可波羅行紀》對亞洲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篇幅的描述。馬可波羅東來中國,主要經過西亞,中亞等地,因此遊記里載有不少這些地方的見聞。在中世紀,關於亞洲的知識,以往的旅行家沒有一個比得上馬可波羅記載的那樣豐富。除亞洲外,馬可波羅對東非海岸和北冰洋等地作了一些敘述,不過是根據傳聞,並非親臨其地,所以許多記述往往與實際不符。但儘管這樣,諸如東非海岸的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等地,則是由馬可波羅第一次介紹給歐洲人的。
(2)重要的交通和史學價值

馬可波羅是中西交通史上最早的海際兼程旅行家。他的著作,在中古時代的地理學史,亞洲歷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關係史諸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3)世界第一大奇書

馬可波羅的遊記在13世紀末年問世後,一般人為其新奇可喜所動爭相傳閱和翻印,成為當時很受歡迎的讀物,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其影響是巨大的。它打開了中古時代歐洲人的地理視野,在他們面前展示了一片寬闊而富饒的土地,國家和文明,引起了他們對於東方的嚮往,也有助於歐洲人沖了中世紀的黑暗,走向近代文明。學術界的一些有識之士,更以它所提供的最新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和充實自己的著作。如1375年的西班牙喀塔蘭大地圖,便是衝破傳統觀念,擯棄宗教謬說,以馬可波羅的遊記為主要參考書製成的,圖中的印度,中亞和遠東部分都是取材於《馬可波羅遊記》這部著作,成為中世紀有很高科學價值的地圖,以後地圖多以此為依據。

作品作者

作者簡介
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Marco Polo,又譯馬可·孛羅、馬哥·波羅,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是義大利威尼斯商人、旅行家、探險家。在中國元朝期間隨從他的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自稱識蒙古語,漢語。回到威尼斯之後,馬可·波羅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海戰中被俘,在監獄裡口述旅行經歷,由 魯斯蒂謙(Rustichello da Pisa)寫出《馬可·波羅遊記》(Il Milione)。但其到底有沒有來過中國卻引發了爭議。
作者生平

(1)1254年,馬可·波羅出生於義大利商業城市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父親尼古拉孛波羅和叔父瑪竇孛羅都是威尼斯的巨商﹐常在地中海東部一帶進行商業活動。
(2)1269年,馬可·波羅15歲。當年4月,波羅兄弟回到威尼斯,首次見到馬可,馬可之母已逝。
(3)1270年底,馬可·波羅16歲。波羅家三人離開威尼斯,向元朝出發。
(4)1271年9月1日,馬可·波羅17歲。羅馬教皇十世即位,波羅三人抵達阿雅斯,又折回阿格,謁見新教皇,年底,波羅三人離開阿雅斯,經忽魯模斯,由絲路東行。
(5)1274年夏,馬可·波羅20歲。波羅三人從阿雅斯出發後的第三年,抵達上都,覲見忽必烈、成為忽必烈之臣下。
(6)1290年底,馬可·波羅36歲。波羅三人奉忽必烈之命送闊闊真公主由泉州出航,往伊兒汗國。1294年,馬可·波羅40歲。波羅三人回塔布里斯,逗留9個月,再赴特烈比宗,遭熱那亞人之掠奪,隨後往君士坦丁堡,當年忽必烈逝世。
(7)1296年,馬可·波羅42歲。威尼斯與熱那亞戰爭激烈化。
(8)1298年,馬可·波羅44歲。馬可參加海戰,遭熱那亞俘虜,關進牢獄。在獄中口述東方見聞,由魯思蒂謙筆錄,後成《東方見聞錄》。
(9)1324年,70歲。當年去世,葬於威尼斯的聖.多雷玆教堂。

創作背景

1275年,威尼斯人馬可·波羅來到上都(今內蒙古),覲見蒙古大汗忽必烈,並在中國居住了17年。1295年,馬可·波羅回到威尼斯。憑藉從中國帶回的財寶,其家族成為了城中巨富。馬可·波羅後來在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中被俘入獄,他在獄中講述了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被同獄的魯恩梯謙筆錄下來,這就是著名的《東方見聞錄》。

首次訪華

《東方見聞錄》 馬可·波羅的故鄉威尼斯

馬可波羅的家鄉威尼斯是一個古老的商業城市。他家祖輩也是世代經商,父親和叔父常奔走於地中海東部,進行商業活動。1260年,他的父親和叔父經商到過伊士坦布爾,後來又到中亞的布哈拉,在那裡他們兩遇到了一個波斯使臣,並和使臣一起到了中國,見到了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馬可波羅已經15歲,他的父親和叔父從東方回到了威尼斯,他們從東方帶回的動人見聞,使得馬可波羅既羨慕又嚮往,他也很想做一個商人漫遊東方。

二次訪華

兩年之後,馬可波羅的美好願望實現了。1271年,他的父親和叔父再次動身去中國,決定帶馬可波羅同行,於是年輕的馬可波羅以義大利威尼斯商人的身份,懷著了解東方的心情,踏上了東行之途。他們由威尼斯起程,渡過地中海,到達小亞細亞半島,經由亞美尼亞折向南行,沿著美麗的底格里斯河谷,到達伊斯蘭教古城巴格達,由此沿波斯灣南下,向當時商業繁盛的荷姆茲前進,繼而從荷姆茲向北穿越荒無人煙的伊朗高原,折而向東,在到達阿富汗的東北端時,馬可波羅由於適應不了高原山地的生活,不幸病倒了,只好停下來療養。一年之後,馬可波羅恢復了健康,繼續前進。他們啟行不久又面臨翻越帕米爾高原的艱苦行程。久病初愈的馬可波羅,以堅強的毅力,克服了困難,下山之後來到喀什,沿著塔克拉瑪乾沙漠的西部邊緣行走,抵達葉爾羌綠洲,繼而向東到達和闐和且末,再經敦煌酒泉,張掖,寧夏等地,費時三年半,於1275年夏抵達元代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西北)。上都是忽必烈夏季避暑的行宮,正式國都定在北京,當時稱為大都,以後馬可波羅等人到達大都,並居住10多年。

在華經歷

馬可波羅到達大都時已經21歲,風華正茂,由父親和叔父帶著覲見忽必烈大汗。忽必烈非常高興,在宮內設宴歡迎,並留他們在朝中居住下來,馬可波羅善於學習,很快熟悉了朝廷禮儀,掌握了蒙古語等語言。忽必烈在和馬可波羅的接觸中,發現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因此對他很器重,除了在京城大都應差外,還幾次安排他到國內各地和一些鄰近國家,進行遊覽和訪問。根據遊記記載,馬可波羅出訪過雲南,他從大都出發,經由河北到山西,自山西過黃河進入關中,然後從關中逾越秦嶺到四川成都,大概再由成都西行到建昌,最後渡金沙江到達雲南的昆明。他還去過江南一帶,所走的路線 似乎是取道運河南下,他的遊記里有淮安,寶應,高郵,泰州,揚州,南京,蘇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記載,其中在揚州他還擔任官職3年。此外,馬可波羅還奉使訪問過東南亞的一此國家,如印尼菲律賓緬甸越南等國。

作品賞析

馬可·波羅與泉州
《東方見聞錄》 《東方見聞錄》

1、馬可波羅對泉州的讚賞

《馬可波羅遊記》對泉州讚賞倍至,說:“(離開福州)到第五天傍晚,抵達宏偉秀麗的刺桐城。在它沿岸有一個港口,一船舶往來如梭而出名。”又說:“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這裡,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像。每一個商人,必須付出自己投資總額10%的稅收,所以,大汗從這裡獲得巨額的收入。”

2、當時的泉州

(1)物產

元代泉州處在海外貿易和社會經濟的鼎盛時期,在《遊記》中得到真實的反映。《遊記》說:“大批外國商品運到這裡,再運到全國各地銷售。運到那裡的胡椒,數量非常可觀。但運到亞歷山大港供應西方世界各地需要的胡椒,就相形見絀,恐怕不過它的1%吧。”還說,這個地區“一切生活必需品非常豐富”,德化瓷器物美價廉,一個威尼斯銀幣能買到8個瓷杯。據說馬可波羅回國時,帶回德化窯白瓷和色釉小碗多件。至今義大利博物館還保留一件馬可波羅當年帶回的德化家春嶺窯的小花插。

(2)造船業

泉州是宋元時期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所造海船,無論從堅固性、穩定性、適航性,特別是水密隔艙的安全設施等,在當時都具有先進水平。《馬可波羅遊記》說:“大汗又下令準備了十四艘船,每船有四桅桿,能揚九帆。”“其中至少有四五艘船可容納船員二百五十或二百六十人。”這些是泉州海船的重要特點。

(3)製糖業

中國在唐朝首先生產冰糖,埃及生產的冰糖與中國有關。《馬可波羅遊記》載:武乾市(今永春,一說尤溪)“這個地方以大規模的製糖業著名,出產的糖運到汗八里。供給宮廷使用。在它納入大汗版圖之前,本地人不懂得製造高質量糖的工藝。製糖方法很粗糙,冷卻後的糖,呈暗灰色的糊狀。等到這個城市歸入大汗的管轄時,剛好有些巴比倫人,來到帝廷,他們精通糖的加工方法。因此被派到這個城市,向當地人傳授某種木灰制食糖的方法。”這表明埃及人對中國製糖技朮提高作出了貢獻。他們可能在泉州學得製造冰糖的方法,並回傳埃及。

(2)宗教

《馬可波羅遊記》對泉州人信奉佛教作了介紹。泉州佛教興盛,自唐朝以來就有“泉南佛國”之譽。馬可波羅說,這裡的“人民是偶像崇拜者”。偶像崇拜者就是佛教信徒。

作品影響

《東方見聞錄》的圖畫 《東方見聞錄》的圖畫

(1)《馬可·波羅遊記》卻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打破了宗教的謬論和傳統的“天圓地方”說;

(2)同時《馬可·波羅遊記》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義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伽馬鄂本篤,英國的卡勃特、安東尼·詹金森和詹森、馬丁·羅比歇等眾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讀了《馬可·波羅遊記》以後,紛紛東來,尋訪中國,打破了中世紀西方神權統治的禁錮,大大促進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說,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遊記》給歐洲開闢了一個新時代。

(3)《馬可·波羅遊記》對東方世界進行了誇大甚至神話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好奇心。這又有意或者無意地促進了中西方之間的直接交往。

在《馬可·波羅遊記》以前,更準確地說是在13世紀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過中亞這座橋樑間接地聯繫著。在這種中西交往中,中國一直是以積極的態度,努力去了解和認識中國以外的地方,特別是西方文明世界。最早可以追述到周穆王西巡。儘管周穆王西巡的故事充滿了荒誕和神話色彩,但至少反映了中國人已開始去了解和認識西方,西漢武帝時期張騫西域之後,一條從中國經中亞抵達歐洲的“絲綢之路”出現了,中國對西方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文化等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一大批西方的商人來到中國,中國對西方世界的認識更深入了。但直到13世紀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貿易為主的經濟聯繫上,缺乏直接的接觸和了解。而歐洲對中國的認識,在13世紀以前,一直停留在道聽途說的間接接觸上,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非常膚淺。因而歐洲人對東方世界充滿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從此,中西方之間直接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的新時代開始了。馬可·波羅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4)《馬可·波羅遊記》直接或間接地開闢了中西方直接聯繫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事實已經證實,《馬可·波羅遊記》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積極的作用是不可抹殺的。

(5)《馬可·波羅遊記》打開了歐洲的地理和心靈視野,掀起了一股東方熱、中國流,激發了歐洲人此後幾個世紀的東方情結。

許多人開始湧向東方,學習東方,以致歐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革。許多中世紀很有價值的地圖,是參考遊記製作的。許多偉大的航海家,揚帆遠航,探索世界,是受到馬可·波羅的鼓舞和啟發。事實上,美洲大陸的發現純屬意外,因為遊記的忠實讀者哥倫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國。當時歐洲人相信,中國東面是一片廣闊的大洋,而大洋彼岸,便是歐洲老家了。

(6)馬可·波羅東方之旅已經過去70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震撼著人們心靈,激勵著人們不斷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進展。

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走在由他所開闢的這條東西方交流之路上,並使之不斷延伸拓展,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平坦,超越時間、空間的局限,走向一個和諧的世界。馬可·波羅是屬於全世界、全人類的。

作品爭論

是否到過中國

《東方見聞錄》路線 《東方見聞錄》路線

從《馬可·波羅遊記》一書問世以來,700年來關於他的爭議就沒有停止過,一直不斷有人懷疑他是否到過中國,?《遊記》是否偽作?並形成了馬可·波羅學的兩種觀點:懷疑論者和肯定論者。

(1)懷疑論

直到19世紀初,學術界開始有人站在學者的角度批判此書,並質疑馬可·波羅。德國學者徐而曼是最早提出馬可-波羅根本沒有到過中國的論證,認為所謂他在元朝17年的歷史完全是荒誕的捏造,為遊記而編排拙劣的教會傳奇故事,是為了傳教士和商人的利益,藉以激發感化蒙古人的熱情以便到中國通商而創作的。並且說,波羅一家最遠不過到達大布哈里亞(Bucharia)境內,關於蒙古帝國的情況是從曾到過該地的商人們口中聽來的;關於印度、波斯阿拉伯衣索比亞的敘述則抄自阿拉伯著作。1965年,德國漢史學家福赫伯則列舉了許多疑點,如揚州做官、襄陽獻炮等疑點加以印證。1979年,美國學者J.W.Haeger(海格爾)翻檢《馬可·波羅遊記》全文,撰成《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從內證中看到問題》一文提出質疑。1982年,英國《泰晤士報》發表了英國學者C.Clunas(克雷格·克魯納斯)《探險家的足跡》的一文,提出四條疑問對波羅到過中國一說提出質疑。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學者也有不少人質疑馬可·波羅。不過都是寫些短文或在其他論文中附帶提及。1995年,英國學者Frances Wood(吳芳思)博士經過多年研究,把所有的疑問寫成了一本書《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從而成為“懷疑論者”的代表。

(2)肯定論

國內“肯定論者”以楊志玖先生為代表。他從40年代起就不斷地同國內外的“懷疑論者”進行論戰。國外許多學者也認為或承認馬可·波羅曾到過中國以及《馬可·波羅遊記》的真實性。其代表性人物是德國的傅海波、英國的亨利·玉爾和法國的伯希和。在19世紀90年代,英國的馬可·波羅研究專家亨利·玉爾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導言》中一一列舉了《馬可·波羅遊記》中存在的缺陷和失誤。他認為《馬可·波羅遊記》中對中國的記載有多處缺陷,如根本沒有記載任何關於長城、茶葉、婦女纏足、用鸕鶿捕魚、人工孵卵、印刷書籍、中國漢字及其它奇技巧術和怪異風俗等等,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地方,如中國的地名多用韃靼語或波斯語、記載成吉思汗死事及其子孫世系關係失誤、攻陷襄陽城等等。但是他沒有懷疑過馬可·波羅到過中國這一事實。德國的馬可·波羅研究專家傅海波曾經說過,“不管怎樣,在沒有舉出確鑿證據證明馬可·波羅的書只是一部世界地理志,其中有關中國的幾章是取自其它的、也許是波斯的資料(他用了一些波斯辭彙)

“以前,我們只好作善意解釋,假定(姑且認為)他還是到過中國。”法國的東方學家伯希和雖然花費了很多時間為《馬可·波羅遊記》作了大量的注釋,但對馬可·波羅書中的疏失也是表示諒解的,基本承認馬可·波羅到過中國。

研究著作

1、《馬可波羅介紹與研究》
作者:余士雄 頁數:446 出版日期:1983年12月第1版 SS號:10020437

2、《馬可波羅遊記》
作者:陳開俊 戴樹英 頁數:281 出版日期:1981年12月第1版 SS號:10019701
3、《百萬之家-馬可·波羅的生平和遊歷》
作者:西 阿道弗·莫雷諾 頁數:201 出版日期:1984年12月第1版 SS號:10234791

4、《文獻百科知識叢書 馬可·波羅介紹與研究》
作者:余士雄 主編 頁數:446 出版日期:1983年12月第1版 SS號:10162991

5、《科學家的故事 馬可·波羅》
作者:葛全能 頁數:135 出版日期:1984年2月第1版 SS號:10163008

6、《文獻百科知識叢書 馬可·波羅介紹與研究》
作者:余士雄 頁數:446 出版日期:1983年12月第1版 SS號:10159870

7、《中世紀大旅行家馬可·波羅》
作者:余士雄 頁數:171 出版日期:1988年7月第1版 SS號:10159779

8、《馬可波羅和他的遊記》
作者:唐錫仁 頁數:33 出版日期:1981年1月第1版 SS號:1011818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