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概述
貧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於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的測定技術比較複雜,所以臨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紅蛋白的濃度低於患者同年齡組、同性別和同地區的正常標準。國內的正常標準比國外的標準略低。沿海和平原地區,成年男子的血紅蛋白如低於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紅蛋白低於11.0g/dl,可以認為有貧血。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中紅細胞容積的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由於紅細胞容積測定較複雜,臨床上常用血紅蛋白(Hb)濃度來代替。中國科院腎病檢測研究所血液病學家認為在中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婦Hb<100g/L就有貧血。
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一般要給與富於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鹽和飲食,以助於恢復造血功能。
中國貧血狀況
中國血液病學家認為在中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婦Hb<100g/L,就是貧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0億人不同程度貧血,每年因患貧血引致各類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上千萬。中國患貧血的人口機率高於西方國家,在患貧血的人群中,女性明顯高於男性,老人和兒童高於中青年。約有30%-40%的嬰幼兒患有貧血,主要是由於母體貧血造成的連鎖反應,致使新生兒從母體中吸收的生血物質的補給不足,體格及智力發育受到嚴重影響,產生厭食、挑食、對各種感染抵抗力減退等。婦女的貧血發病率為64.4%,女性的例假、懷孕時自身及胎兒對生血物質的雙重需求、分娩出血都是直接原因。過去貧血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近年來因減肥而造成營養失調,形成了嚴重貧血的又一人群。
貧血的原因
貧血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以及產生一系列的免疫功能紊亂,造血功能障礙,近年來因減肥而造成營養失調,形成了嚴重貧血的又一人群。血液,主要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營氣和津液都來源於水谷之精氣,取自於食物,其生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脾胃為氣血化生之源:血液主要來源於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之化生,則主要靠中焦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若飲食營養攝入不足,或脾胃運化功能長期失調,則均可導致血液的生成不足,從而形成貧血的病理變化。
貧血臨床研究
血液是營衛之氣及津液的根本,亦是五臟六腑化生的原料和載體.諸如:“血為氣母”,是指血為氣的載體,並給氣充分的營養,一旦貧血,就造成氣血雙虛的病症,多累及臟腑的病變,貧血的本質是是營衛之氣和津液之液的枯竭,五臟六腑得不到營衛之氣的供養,放在西醫來看,細胞得不到原料的補養,導致枯竭而死,其病症如下:臟腑精血不足,引起五臟的病變和衰老,形容面容衰老,憔悴,頭昏,心悸乏力汗多,失眠多夢而血又是五臟六腑津液化生的動力,相同於原材料,貧血對脾胃造血功能的損傷虧虛,肝腎陰虛,常見症狀:頭髮須白,脫落厲害,氣喘,身體消瘦,浮腫,抵抗力低下又如心臟活動,血液是營養機體的主要物質,營養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體包括心臟功能的活動。
貧血分類
貧血具體分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先天性轉鐵蛋白缺乏血症、血色病、特發性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巨幼細胞性貧血、紅細胞膜異常所致溶血性貧血、紅細胞酶缺乏、溶血性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貧血症狀
貧血時血紅蛋白減少,血液攜氧能力減低,全身組織和器官發生缺氧。但貧血的症狀輕重及有無,除原發疾病的性質外,更主要的是取決於貧血的程度及其發生速度,同時也與病人的年齡、有無其他心肺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統的代償功能有關。貧血發生緩慢,無心臟疾病,體內相應的代償功能可充分發揮,即使血紅蛋白低達80g/L,可無症狀,有時低達60g/L以下,才引起病人注意。反之,急性溶血,雖然有時候貧血不很嚴重,由於發展較快,來不及代償,症狀就很明顯。貧血早期常見的表現有疲倦、乏力、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皮膚蒼白、面色無華,瞼結膜、口唇黏膜以及指甲甲床色淡。同時可有心悸、短氣、心率加快、動則尤甚,飲食不振、噁心、腹脹等,嚴重時可以發生踝部浮腫、低熱、蛋白尿、閉經和性慾減退等。
貧血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呈現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MCV<80fl,MCH<27pg,MCHC<30%),紅細胞指數改變的程度與貧血的時間和程度相關,紅細胞寬度分布(RDW)在缺鐵性貧血的診斷中意義很難定,正常為(13.4±1.2)%,缺鐵性貧血為16.3%(或>14.5%)特殊性僅為50%~70%,血片中可見紅細胞染色淺淡,中心淡染區擴大,大小不一,網織紅細胞大多正常或輕度增多,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減少,分類正常,血小板計數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嬰兒及兒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檢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與其他疾患的貧血相鑑別時,骨髓塗片表現增生活躍,幼紅細胞明顯增生,早幼紅及中幼紅細胞比例增高,染色質顆粒緻密,細胞質少,血紅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細胞系正常,鐵粒幼細胞極少或消失,細胞外鐵缺如。
二.生化檢查
(1)血清鐵測定:
血清鐵降低<8.95μmol/L(50μg/dl),總鐵結合力增高大於64.44μmol/L(360μg/dl),故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由於血清鐵的測定波動大,影響因素較多,在判斷結果時,應結合臨床考慮,在婦女月經前2~3天,妊娠的後3個月,血清鐵和總鐵結合力均會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鐵。
(2)血清鐵蛋白測定:
血清鐵蛋白低於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腫瘤及感染時可以增高,應結合臨床或骨髓鐵染色加以判斷,缺鐵性貧血患者骨髓紅系細胞內及細胞外鐵染色均減少或缺如。
(3)紅細胞游離原卟啉(FEP)測定:
FEP增高表示血紅素合成有障礙,用它反映缺鐵的存在,是較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鐵的情況如鉛中毒及鐵粒幼細胞貧血時,FEP亦會增高,應結合臨床及其他生化檢查考慮。
貧血治療 .
一般缺鐵性貧血不需要藥物治療,在飲食上調理一下就好的。多食用一些補血的食物如,豬肝,大棗,花生衣,藕等等。
兒童貧血預防
第一:提倡母乳餵養。因母乳中鐵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於牛奶;4個月後應添加蛋黃、肝泥、肉末、豆粉、煮爛的菜葉等含鐵的輔食;牛奶餵養的小兒應提早於2—3個月添加。小兒時期每天鐵的需要量為10—15毫克,青春期的女孩每天為20毫克,當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鐵的含量達不到這個要求時,應從補鐵的藥物中攝取。
第二:掌握科學餵養技能。供給的食物一定要結合小兒年齡、消化功能等特點。營養素要齊全,其量和比例要恰當,食物不宜過於精細、過多含糖、過於油膩、調味品過於濃烈以及帶有刺激性。其品種要多樣化,烹調時不要破壞營養素,並且做到色、香、味俱佳,以增加小兒食慾。
第三: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食物中鐵的吸收。由於每一種食物都不能供給人們所必需的全部營養成份,所以膳食的調配一定要平衡。
第四:糾正一些不良的進食習慣。如強迫、引誘進食以及挑食、偏食,徹底治療各種慢性失血性疾病。
孕婦貧血對胎兒的影響
孕婦貧血是孕婦在懷孕期發生的一種營養缺乏症,那么此時孕婦貧血對胎兒有影響嗎?不斷發育的孕寶寶會從媽媽體內奪去大量的營養物質包括血清鐵,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因孕期反應或營養尤其二價鐵元素補充不充足,就會發生貧血的狀況。由於在胎兒與孕婦本身爭奪血清鐵的情況下,孕媽媽往往發揮偉大母愛精神把營養物質優先貢獻給胎兒利用,所以孕婦貧血早期,說明胎兒已經將孕媽媽體內的血清鐵毫不客氣的“奪走”,也就是說此時,孕婦貧血還未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但是孕婦貧血嚴重對胎兒有影響嗎?此時孕婦貧血對胎兒的影響為:長期下去,孕婦貧血必定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比如胎兒生長受限,由於貧血而造成缺氧,胎兒容易發生胎兒窘迫,早產或者死胎。孕婦貧血不僅對胎兒的健康有影響,而且孕婦貧血若發生在懷孕期,貧血孕媽媽也比健康媽媽患妊娠中毒症的風險高,如果孕婦貧血發生孕後期,孕婦生產過程中也容易發生子宮收縮乏力使產程延長的狀況,並且孕婦貧血也會使孕婦產後發生抵抗力下降及產後惡露的情況,使孕婦產後恢復變得緩慢。
貧血注意事項
(1)飲食營養要合理,食物必須多樣化,食譜要廣,不應偏食。
(2)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可配合滋補食療以補養身體。
(3)飲食應有規律、有節制,嚴禁暴飲暴食。
(4)勞逸結合,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