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全屯鎮

魯全屯鎮

魯權屯鎮位於衛運河東畔,武城縣西北部,鎮機關駐地距武城縣政府所在地15公里。魯權屯鎮轄47個行政村,總人口36242人,均為漢族。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圖)魯全屯鎮魯全屯鎮

魯權屯鎮位於衛運河東畔,武城縣西北部,鎮機關駐地距武城縣政府所在地15公里。北與滕莊鎮相連,東與武城鎮接壤,南與甲馬營鄉為鄰,西以衛運河為界與河北省故城縣隔河相望。

魯權屯鎮地處冀魯大平原,地勢西高東低,東部位於恩北窪滯洪區邊沿。東西最大距離15.45公里, 南北最大距離12.45公里,總面積811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139公頃。主要河流衛運河,境內流長8.5公里。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地瓜、棉花、花生、大豆、西瓜等。全鎮植被面積6700公頃,覆蓋率82.6%。

魯權屯鎮轄47個行政村,總人口36242人,均為漢族。人口自然增長率7.1‰。魯權屯鎮有王、劉、張、李、蘇、任、管等62個姓氏,其中王姓人數最多。

全鎮形成以玻璃鋼產業為主導,汽車模壓部件、皮毛製品、膠木軸瓦、銅管材等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產業體系。金光集團、中南集團、華能集團、騰龍集團是全鎮玻璃鋼產業的龍頭骨幹企業。全鎮能夠生產汽車模壓配件、冷卻塔、新風機組、SMC模壓水箱、電纜橋架、纏繞管道等四十多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的玻璃鋼產品。產品廣泛套用於人民大會堂、首都機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等國家大型重點建設項目,並遠銷東南亞非洲、中東等地區。

自然地理

魯全屯鎮地形
魯權屯鎮位於山東省西北邊陲,東經115°51'-116°17'、北緯37°03'-37°23'之間。東鄰黃河故道,與平原縣連線;南和夏津縣交界;西、北兩面隔衛運河,同河北省故城縣相望;東北瀕四女寺減河,與德州市為鄰。全境南窄北闊,西南到東北較長,東西寬27公里,南北長33公里,面積748平方千米。縣內地勢南高北低,屬於典型的黃河沖積平原。地面高程飲馬莊30.5米(以大沽口為基面,下同),胡家窪21.8米,自然坡降為1/6000。

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淡水區、淺層淡水區和鹹水區相間分布,深層地下淡水在本市絕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全市深層淡水埋藏度近70%的地域在100~250米之間。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乾濕季節明顯,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3.1℃。

魯權屯鎮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國家秸桿養牛示範縣和省畜牧強縣。生產的“貝州牌”西瓜、“貝州牌”食用菌被確定為全省首家無公害綠色產品。

氣候特徵

(圖)魯全屯鎮魯全屯鎮

一、 光照:年平均日照時數2724.8小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1%;年輻射總量126.5千卡/平方厘米。

二、 氣溫:年平均氣溫 12.9℃;7月份平均氣溫 26.9℃;1月份平均氣溫 -3.4℃;日平均氣溫≤5 ℃ 嚴寒日期平均54天,最長89天,最短3天;日平均氣溫≥30 ℃ 炎熱日期平均34天,最長74天,最短僅一天。冷年占25.1%,暖年占285%,正常年占46.4%。

三、 界限溫度的初、終日期:日平均氣溫≥0 ℃ 的日數280天;≥5 ℃ 的日數246天;≥10 ℃ 的日數207天;≥15 ℃ 的日數161天;≥20≥℃的日數117天。≥0 ℃ 的初日28/2,終日4/12。≥5 ℃ 的初日16/3,終日16/11;≥10 ℃ 的初日5/4,終日28/10。≥15 ℃ 的初日28/4,終日6/10;≥20 ℃ 的初日

19/5,終日12/9。

四、 無霜期及初、終日:無霜期平均201天,最長223天,最短177天;平均初霜日23/10,最早6/10,最晚30/10。平均終霜日1/4,最晚11/4。

歷史沿革

永樂年間(1403~1424),魯權、任整、管增、管貴等姑表四兄弟由即墨遷此落籍,因魯權年長,德高望重,後人便將四兄弟及其子孫居住的魯珩、管辛莊、管珩、任珩、陳珩、王珩六個村莊統稱為魯權屯。1958年,設滕莊公社魯權屯管理區。1965年4月, 公社範圍縮小,該管理區與邢莊管理區合併,建立魯權屯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1993年11月23日,撤鄉,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原馬莊鄉南部的18個村劃歸魯權屯鎮。

歷史名人

(圖)魯全屯鎮魯全屯鎮

孫安祖(?~611) 隋清河漳南(今魯權屯鎮漳南鎮村)人。大業七年(611年),他刺殺前來抓兵的縣令,在竇建德的幫助下聚眾入高雞泊(今魯權屯鎮東部恩北滯洪窪)起義,自號將軍,是河北農民起義的首創者。後被金兵殺害,所部歸竇建德領導。

竇建德(537~621) 隋清河漳南人。大業七年(611年)為200人長。他助孫安祖起義事發後,率部起義,入高雞泊投奔高士達。高士達犧牲後,他繼為領袖,稱將軍。在戰爭中每得戰利品,分給將士,自奉甚儉,“每獲士人,必加恩遇”,隊伍發展到十餘萬人,成為隋末三大農民起義主力軍之一。大業十四年(618年)建都樂壽,稱夏王。後在馳援王世充途中因輕敵被殺。

劉黑闥(?~623) 隋清河漳南人,竇建德少時好友。隋末參加瓦崗軍。618年瓦崗軍失敗後,他收拾餘部再起,半年之間收復竇建德失地。唐武德六年(623年) 在唐太子建進攻下,兵敗被殺。

甘泉蘇氏三代五翰林 《甘泉蘇氏族譜》卷四載:六世裔蘇?,字茂先,清翰林院庶吉士。七世裔蘇廷禮,字采臣,太學生,清翰林院檢討。七世裔蘇習禮,字肆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敕封儒林郎,翰林院檢討。八世裔蘇襄雲,字龍起,號木齋,雍正十一年(1733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八世裔蘇?,字其度,號杏村,乾隆十九年(1754年)進士,翰林院檢討,加二級,充武英殿纂修官,功臣殿纂修官,奉直大夫。

經濟狀況

(圖)魯全屯鎮魯全屯鎮

建國初期, 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60萬元,1978年為1200萬元,2000年為10.87億元。 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57∶19。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184萬元,年末社會金融各項存款餘額4.8億元。玻璃鋼、鋁合金、膠木軸瓦、裘皮是該鎮四大支柱產業。特別是玻璃鋼,全鎮47個村都有加工點,70%的勞動力參與其生產和銷售。

強鎮由來 該鎮自1975年引進玻璃鋼生產以來,迅速成為全國重要的玻璃鋼生產基地,第二、三產業在農業經濟總收入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自1980年以來,連年被德州市政府授予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稱號,為全縣鄉鎮財政收入第一名。1993年以來,連年蟬聯德州市十強鄉鎮。 2000年,全鎮有中型一檔企業3家,即山東金光玻璃鋼集團、 山東武城華能玻璃鋼製品有限公司、山東中南集團;中型二檔企業4家,即武城縣玻璃鋼膠木軸瓦製品總廠、山東震宇集團公司、德州恆春集團、武城縣甘泉皮毛廠;工貿區4處; 集貿市場3處;村辦工業小區16處;小型企業167家;加工點和個體工業加工戶2100多家。獲得的榮譽稱號有:全國農村科普先進集體,全國五百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山東省小城鎮建設百新工程試點鎮,山東省中心鎮,山東省安全文明鎮,省級鄉鎮企業示範區,市級文明禮貌單位,全市民營經濟先進鄉鎮。

大事記

(圖)魯全屯鎮魯全屯鎮

1965年4月,魯權屯人民公社成立。1968年,漳南鎮變電站建成供電。1969年5月, 武城縣召開民兵獨立師組建大會,北甘泉村民兵連作為惟一的特邀民兵連到會表演。

1975年4月, 山東省第二屆貧下中農代表大會召開,公社黨委副書記劉向坤代表公社貧協在會上做典型發言。是年, 李賢屯村辦企業負責人袁洪江帶領鄭慶嶺等4名社員,到德州國棉廠學習玻璃鋼生產技術,拉開了全鎮玻璃鋼生產的序幕。蘇莊村村辦企業業務員蘇金昌從東北請回玻璃鋼技術員薛金玉,開闢了又一條玻璃鋼生產技術渠道。

1979年,在公社黨委書記王興華、革委會主任王金鋒的主持下,公社創辦武城縣玻璃鋼公司、武城縣輕工機械廠,加強對玻璃鋼行業的扶持和管理。

1981年,魯權屯公社創辦工業供銷公司,對玻璃鋼原材料實行統購分銷,打通了普及玻璃鋼生產的“腸梗阻”。是年,馬莊磚瓦廠生產的土磚被評為山東省公社工業優秀產品。

1982年,在公社黨委書記王友相、公社農具廠廠長袁金璽的主持下,公社農具廠與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研究院聯合研製玻璃鋼冷卻塔,並於1983年通過省級技術鑑定,被農牧漁業部評為優秀產品,魯權屯農具廠更名為武城縣玻璃鋼總廠,全公社由此掀起了社隊工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掛鈎的熱潮。

1985年,田(莊)代(官屯)路鋪築柏油路面,這是縱貫全鎮、與外界相連的第一條柏油路。1990年,橫貫全鎮的鄭(口)郝(王莊)路鋪築柏油路面,全鎮交通幹線形成。

1993年, 魯權屯鎮區東移,新區占地80公頃,設主街3條,輔街10條。次年,新區框架基本形成,鎮政府、信用社、郵電局、武城縣玻璃鋼總廠等大部分黨政企事業單位遷入新區,並由此帶出了一批新企業。1995年,魯權屯鎮被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省小城鎮建設百新工程之一。

1995年10月4日, 鎮黨委書記史光毅主持召開發展民營經濟再動員千人大會。這是自“文革”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集會,為全鎮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1996年8月4日至14日, 衛運河行洪,最大水量僅次於1964年,全鎮600多公頃運河灘地被淹,直接經濟損失500多萬元。是年,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韓喜凱來慰問災民,並視察企業。

1997年,武城縣玻璃鋼總廠改建為山東金光玻璃鋼集團公司,為全省規模和產品銷售量最大的玻璃鋼生產企業。199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視察金光集團、華能公司、中南集團。

1999年,全鎮民營企業實施大投入促進大發展戰略。山東金光玻璃鋼集團在鎮駐地東側再建新廠,企業規模躍居全國同行業第四名。華能公司、恆春集團、震宇集團、中南集團、膠木軸瓦製品總廠等企業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面貌煥然一新。 是年, 全鎮投資170多萬元,按二級路標準,對鄭郝路魯權屯段進行升級改造,鄭郝路更名為鄭(口)夏(津)路。全鎮實行村委會直選。

是年,鎮黨委書記於龍浩榮獲第一屆“德州人民好公僕”“武城人民好公僕”榮譽稱號。是年,魯權屯鎮生產的雙孢菇、雞腿菇通過省級無公害檢測認證,魯權屯鎮被命名為無公害食用菌生產基地。

2000年,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領導人李春亭、林廷生、林書香到該鎮視察。是年,配合龍四路改線工程,全鎮著手順河街改造工程,魯滕路建設工程上馬。鎮區範圍進一步擴大。是年,第二屆武城人民好公僕評選揭曉,鎮人大主席蘇之澤、金光集團董事長蘇芳志、漳南鎮村黨支部書記鄭海民,被縣人大常委會授予“武城人民好公僕”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

(圖)魯全屯鎮魯全屯鎮

第一產業 建國初期, 全鎮糧食畝產平均35公斤左右,總產240萬公斤左右。1965年建立人民公社後,全鎮實施農業“八字憲法”,開挖四支渠、豐收河、利民河、利民河北支等溝渠,大搞水利建設,建立邢莊農業試驗田,培育良種,改革耕作技術。特別是1970年以來,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全鎮大搞井泉建設,使水澆條件進一步改善。1978年,全鎮平均糧食畝產達到380公斤,總產190萬公斤。

1980年以來,全鎮實行農業大包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大種棉花,糧棉面積比例達到3∶1,農業收入直線上升。1985年以後,在發展高產高效農業思想的指導下,全鎮大力發展林果、大棚蔬菜、養雞、養豬、食用菌等高值、轉化增值、深化增值項目,使農業結構發生了新的變革。2000年,全鎮實現農業產值1.47億元, 其中,種植業7800萬元,林業700萬元,養殖業4200萬元,食用菌2000萬元。

第二產業 建國前至建國初,全鎮僅有紅爐、小修配、豆腐坊等零星家庭作坊,從業人員340人。 1962年,公社建起馬莊磚瓦廠,部分村隊開始發展隊辦工業,項目以製作鞭炮、 開油坊、編筐、加工菸葉為主,全鎮從業人員670人,年產值13.5萬元。1966年,先後建起青蘇廠、北甘泉、南甘泉三個裘皮廠,並迅速成為省內主要裘皮出口生產商;建起大吳莊、青蘇廠、邢莊、羅廠、辛莊等14處橡膠加工廠,其中大吳莊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膠木軸瓦生產基地,後更名為武城縣玻璃鋼膠木軸瓦製品總廠;全鎮工業從業者1800人,年產值40.7萬元。1971年,公社以一盤紅爐、三間土房為資本,建起公社農具廠。1975年,玻璃鋼生產在李賢屯、蘇莊村興起,立即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並遂步向各村普及。1978年底,全鎮工業從業人員達3000人,工業總產值4100萬元。1979年以後,全鎮實施玻璃鋼一品帶動戰略,設玻璃鋼公司,加強管理,建工業供銷公司,搞原材料聯購分銷,落實先富政策,鼓勵“能人”辦廠,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掛鈎,促產品上質量、上檔次、增品種,使玻璃鋼生產獲得空前發展。到1990年,全鎮註冊玻璃鋼企業47個,加工點遍布村村隊隊,工業從業人員7200人,玻璃鋼產品達到20個系列300多個品種,年工業總產值達2.7億元。1990年以後,又新上了鋁合金和鋼製品加工業,使全鎮工業再添生力軍。各企業內引外聯,強強聯合,強弱聯合,產銷聯合,資源配置逐漸向骨幹企業集中,逐步形成了個體加工戶、推銷員?小型企業?骨幹企業?支柱企業的梯形發展結構,並出現了一批龍頭企業、骨幹企業,進入良性循環狀態。1993年以後,全鎮加強小城鎮建設,使企業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1998年以來,全鎮實施以大投入促大發展戰略,各企業擴場地,修廠房,增設備,添項目,外塑形象,內強筋骨,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2000年,全鎮已形成玻璃鋼、 鋁合金、膠木軸瓦、裘皮加工四大支柱產業,從業人員1.2萬多人,完成工業年產值6.4億元,創利稅1.2億元。

第三產業 1965年前,全鎮沒有集市,僅靠趕周圍鄭口、滕莊、舊城大集和供銷系統走村串戶解決民眾的生活日用品供應。1965年,在魯權屯、馬莊各設供銷社和集貿市場,各村設立代購代銷點。1972年,設邢莊中心店、西王屯中心店。1979年以後,隨著玻璃鋼加工業的發展,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玻璃鋼原材料銷售點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並形成專業市場,成為周圍鄉鎮及德州平原故城等縣市的玻璃鋼原材料集散地。 運輸業、飲食業等也應運而生。魯權屯、北甘泉計程車市場自發形成。1989年, 建起甘泉商業街。1991年,魯權屯農貿市場遷入新址,更名為漳南市場。1997年,由大吳莊、師莊、北甘泉聯合興建集貿市場。2000年,服務於當地生產生活的第三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各村代銷點數量成倍增加,並出現了固定的食品、蔬菜攤點,從事三產的個體工商戶達1600戶,從業人員3300多人。

1965年,建立魯權屯、馬莊信用社。隨後,又設立縣農行魯權屯、馬莊營業所。

1965年,設魯權屯、馬莊郵電支局。1993年郵電支局設備更新,分別安裝程控電話交換機。1995年,增上南甘泉、北甘泉郵電支局。

工業發展

(圖)工業工業

魯權屯鎮是一個工業大鎮,民營經濟在正確的引導及優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現跨越式發展的趨勢,工業投入不斷加大,自98年以來,工業累計投入4.5億元,新增企業37家,其中過億元2家,過千萬元11家,新增個體工商戶723戶,新上項目128個。2003年稅收達到860萬元,實現民營經濟銷售收入14.6億元。

全鎮有企業167家,個體工商戶1625家。其中有2家省級企業集團,4家市級企業集團,有6家企業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4種產品獲國家專利,8種產品獲省級名牌。三種產品或山東省免檢產品,金光集團、中南集團、華能公司、龍騰公司、漳南銅業等公司是全鎮的龍頭骨幹企業。

山東金光玻璃鋼集團公司,2003年3月6日改制規範為山東金光玻璃鋼集團有限公司,屬國家中型一檔企業,同行業第一家省級集團公司。2003年公司實現產值5億元。產品銷往全國各省、市及東南亞地區,並出口到敘利亞、越南、新加坡、高棉、緬甸、吉爾吉斯等國家,先後服務於亞運會體育館、中央電視台廣播電視塔、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報社、北京遠洋大廈、首都機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安飛機場、玉溪捲菸廠、山東省政府、山西日報社、河南省人大、京九鐵路、青島體育中心、天津保稅區、越南鋼廠、高棉棉紡廠等一大批國內外重點項目,其中鞍山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工程被授予《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1998年8台1000噸冷卻塔出口敘利亞,創下了全國同行業一次性出口額度最大紀錄。

漳南銅業有限公司自1990年開始是一家專業生產中央空調設備及末端產品的大型民營企業,註冊資金1000萬元,山東德州漳南銅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對中央空調設備及相關製品的研製開發並以形成科學的產業組合體系和龐大的生產能力。

山東武城華能玻璃鋼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玻璃鋼協會會員單位,中國菱鎂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菱鎂行業協會山東科研基地和菱鎂製品檢測中心,是國家建設部套用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及國家科技部火炬計畫項目實施單位。公司是專業生產玻璃鋼製品和中央空調末端產品的大型企業,公司占地128000平方米,總資產1.2億元,年銷售收入2.5億元,擁有國內最先進的生產設備與檢測設備。科學的管理,先進的工藝使公司在同行業中率先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特色產業

(圖)中央空調玻璃鋼製造業中央空調玻璃鋼製造業
玻璃鋼鋁合金加工是該鎮的特色產業。玻璃鋼年產量達32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7%,有“玻璃鋼之鄉”之稱。1989年,中國玻璃鋼工業協會據此命名武城為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1990年被中央電視台列為中華之最。其主導產品有玻璃鋼風機、冷卻塔、空調器、風機盤管、水箱、消聲器、模壓座椅等。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三峽、首都亞運村、北京西客站等國家重點項目,都使用了魯權屯鎮的玻璃鋼產品。部分產品還出口肯亞、阿爾及利亞等10幾個國家。山東金光玻璃鋼集團公司、山東武城華能玻璃鋼製品有限公司、山東中南集團有限公司是魯權屯鎮的三大骨幹企業。金光集團是山東省玻璃鋼行業第一家省級集團公司, 註冊資金4122萬元, 固定資產4100萬元,2000銷售收入超億元,利稅1300萬元,在全國同行業名列榜首。該公司先後與清華大學、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院、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科學院等多家科研單位合作。1994年與新加坡外商合資,生產中央空調末端產品。2000年與法國卡奧集團合資組建青島金光卡奧電氣有限公司,生產自動化抄表系統及模壓電錶箱,加快了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2000年承攬加工了濟寧九九公司的5台4000噸冷卻塔,創下了全國加工額最大的記錄。華能公司的拳頭產品改性菱鎂通風管道,在技術上有突破性進展,產品投放市場後普遍受到用戶好評。該產品在全國第三屆科技人才技術交流展示大會上榮獲科技成果金獎; 1999年10月該產品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2000年6月被中國菱鎂行業協會推薦為名優產品; 在2001年5月12日由山東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省級專家鑑定會上,專家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鑑定結論為:該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處於領先水平。中南集團是省內玻璃鋼行業中惟一一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纏繞、模壓、噴射、注射、拉擠、糊制六種玻璃鋼成型工藝。其開發研製生產的玻璃鋼斜流管道風機、玻璃鋼軸流風機、玻璃鋼冷卻塔,被國家建材局評定為“山東建材名牌” 產品;“SMC組合式水箱規模化生產技術研究”成果獲山東省鄉鎮企業局技術進步一等獎。2000年集團投資3000多萬元引進的加拿大八條拉擠生產流水線項目填補了省內環保型門窗生產的空白。鋁合金加工業主要生產與玻璃鋼產品配套的空調部件,如風機盤管外殼風口、散流器等。鋼製品有高溫消防排煙風機、防火閥等。

新興產業

(圖)企業企業

銅業、鋁合金加工、皮毛製品、膠木軸瓦是近年來魯權屯鎮的新興產業。在意玻璃鋼為主導產業的帶動下,這些新興產業表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膠木軸瓦、玻璃鋼製品、中央空調末端設備,歷史悠久,設備齊全,工藝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檢測儀器齊全,歷年行業檢查評比均獲優勝,產品以質量穩定、優質聞名全國,現於包鋼、濟鋼、茉鋼、本鋼、太鋼、臨鋼、邯鋼、等各大鋼鐵公司建立了供需關係。皮毛產品遠銷俄羅斯、日本、美國,深受客戶的信賴!

園區建設

(圖)魯全屯鎮魯全屯鎮

工業園建於1993年,座落於鎮東部,是省級命名的鄉鎮企業示範園區,占地4平方公里,67家企業,1356戶個體工商戶,2003年以來,積極實施園區二期開發建設,新增開發面積2平方公里,基礎設施投入1500萬元。新上項目23個,共建設車間45棟,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2004年,聘請省城鎮規劃設計院專家重新進行城鎮規劃,進一步加大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計畫投入1800萬元,修建及娛樂、觀賞於一體的建德公園,進一步完善"二路三街"建設。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進一步加大企業的幫扶和招商引資力度。目前,投資3億元的金光工業園,已破土動工,投資300萬元以上的8家中小企業正在建設,15家投資過百萬的企業正在辦理手續,預計今年園區可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

魯權屯鎮工業園是全國玻璃鋼生產加工基地。始建於1993年,是省級命名的“鄉鎮企業示範園區”,占地4平方公里。2004年,聘請省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制定了二十年發展規劃,把園區總體規劃為居民區、工業區、商貿區、休閒區、別墅區五大功能區。鋪設“四縱六橫”交通網路,積極實施“東擴北連西延”工程,以徹底完成魯權屯、滕莊兩大工業園的對接。為提升城鎮品位,興建的占地四百畝,集觀賞、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建德公園已具雛形,湖心島、橋樑等工程已基本完成。

社會文化

(圖)風景風景

文教科技1945年,魯權屯鎮有國小19處,在校學生360人。1985年,有國中5所,在校學生1230人,國小43所,在校學生4920人。1996年全鎮開展教育普九達標活動,根據實行計畫生育政策後學齡兒童逐年減少的實際情況,各村辦國小合校並點,全鎮投資900萬元,建鎮中學2所,教學樓一座,在鎮駐地、南甘泉、邢莊、西王屯、馬莊、趙家莊村建完全國小7處。 1998年,在漳南鎮村設私立學校一處。2000年,全鎮在校中學生2100人,小學生3400人。

1965年, 設魯權屯、馬莊衛生院各1處。“文革”中,各村設衛生室,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1980年以後,村衛生室實行赤腳醫生獨立經營,延續至今。

1970年,公社設廣播站,村村戶戶實現了通有線廣播。每村配一名專職通迅報導員,負責撰寫稿件,新聞工作空前活躍。1973年,設公社專職通訊報導員。山東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錄音通訊《麥收時節訪邢莊》和通迅《改革之火從這裡燃起》《山東科技報》刊登的訊息《玻璃鋼冷卻塔在武城研製成功》《大眾日報》刊登的座談紀要《加強企業管理促進鄉企發展》《農村大眾報》刊登的故事《三道歉》等,較好地反映了全鎮政治、經濟的發展過程,對面上的工作也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山東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文章《談談我們邢莊今年秋種的幾點打算》,對全省農村的秋種工作發揮了指導作用。《中國鄉鎮企業報》頭版頭條刊登訊息《魯權屯工業供銷公司促進鄉企發展》後,在全國掀起興辦工業供銷公司熱潮。同時,通訊報導工作也培養出一大批人才,公社專職通訊報導員蘇之澤、王書生、李強、張文武、陳風山、蘇芳志、王洪軍先後轉為國家幹部,走上領導崗位。

1972年,公社電影隊建立。1974年,公社組織社史展覽。1975年,公社黨委副書記劉向坤在省第二屆貧下中農代表大會上發言,介紹了舉辦社史展覽的經驗和體會。同年,公社建立文化站。

1975年,隨著玻璃鋼產業的興起,生產領域的技術革命日趨深入。開始,各玻璃鋼生產企業主要與棉紡系統的空調設計人員掛鈎,生產玻璃鋼風機葉片。隨後,與清華大學、上海交大等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掛鈎,生產空調器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1989年,中國玻璃鋼工業協會在該鎮舉辦玻璃鋼技術培訓班,使玻璃鋼生產由靠實踐經驗向以理論做指導發展。各企業有230人獲得初級技術職稱,89人獲中級技術職稱。

(圖)工業園工業園

人民生活建國前,由於連年戰亂,土地瘠薄,耕作技術落後,全鎮人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每人年均口糧80公斤,居住以木欞窗戶土房為主。建國後,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70年代,農民口糧雖不能完全滿足,但缺口不大,大部分住宅已變成瓦房,腳踏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為生活奢侈品。1979年以後,糧食大幅度增產,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第二產業開始普及,民眾生活有了明顯好轉,糧食自給有餘,大部分人開始有存款,一般家庭開始“腳踏車要冒煙的(機車),收音機要帶唱片的(錄音機),洗衣服要轉圈的(洗衣機),電視機要帶色的”,住宅開始變成磚瓦房。進入90年代後,隨著農機作業程度提高和收入的大幅增加,民眾生活向更高層次發展,農田運輸用四輪(拖拉機) ,小麥收割用聯合(收割機) ,秋季收割用秸稈還田機,勞動強度大幅降低,農民文化生活大為改善。有線電視接入農戶,秧歌隊、農民劇團應運而生。居住條件大為改觀。樓房、轎車、空調、衛生間進入了農民家庭。2000年,全鎮村村通自來水,通程控電話,通有線電視,通柏油路, 通公共汽車,去濟南、德州均有直達班車。全鎮有轎車390輛、機車7300輛、拖拉機4700輛、電視機2100台、電話座機7200部、手機4100部。

鎮村建設1985年,田代路鋪築了柏油路面,為境內第一條柏油路。1990年,鄭郝路鋪築柏油路面, 全鎮交通幹線基本形成。之後,各村加快村級公路建設步伐。1992年, 鎮政府對駐地老區街道進行了拓寬改造。1993年興建新區。1997年,進行路域開發, 先後在鄭夏路兩側完成了三聯工貿區、漳南鎮工貿區、鎮駐地工貿區建設和16個村辦工業小區建設,鎮村面貌煥然一新,搭起了玻璃鋼城的框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