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管珩,教授。1963年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1992年晉升為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教授,1995年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並享受有突出貢獻專家的國家政府津貼待遇。如此之多的頭銜,可不是輕易被什麼人任命的。作為一位血管外科專家,她之所以能夠深受國內外同行推崇,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她的真才實學,就是她從事基本外科專業42年(其中血管外科18年)的經歷和用這42年醫療實踐經驗而寫成的專著,就是她在血管外科上的卓著成就……
經歷
管珩1941年出生於江蘇南通,1963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科大學醫學系。從醫大畢業的前一年,就來到北京協和醫院實習。和那時的國人一樣,她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就被耽誤了大好的青春歲月,先是對“白專道路”的批判禁錮壓抑了滿腔的理想抱負,然後就是整整十年的“文革”磨難。直到70年代末,春風又回中國大地。在許多人為失去的歲月怨聲載道時,年近40歲的管珩加緊了自己的業務學習和提高。那時,她常常傍晚下班後趕回位於北京東單北極閣三條的家,照顧一對上中、國小的兒女的晚餐,然後再立即返回醫院學習。為了奪回那些被荒廢的歲月,她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辛勞。
學成回國
辛勤的耕耘有了收穫,管珩得到了赴美國學習血管外科專業的機會,在赴美學習血管外科技術後,於1986年籌建協和醫院血管外科,專業知識全面,具有處理疑難病例的豐富經驗,多次大膽攻克國內外公認的高難度手,對胸腹主動脈瘤血管全置換術、布加綜合徵根治術、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等疾病診治治水平居國內領先水平。她以學術帶頭人的身份承擔起了院內外血管外科大量的醫、教、研任務。她1992年晉升為教授,1995年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管珩專業技術全面,技術熟練,具有處理疑難病症的豐富經驗,曾多次大膽地攻克國內外公認的高難度手術。
享有聲譽
在談及危機生命的幾大急症時,人們首先會想到腦溢血、心肌梗塞等,其實,得不到及時救治便會危及生命的疾病還有很多,周圍血管疾病就是其中之一。周圍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26%左右,即使患者僥倖活下來,還有20%-37%不得不面對截肢的痛苦。周圍血管疾病是代謝綜合症的一部分,是一種發病範圍非常廣泛的全身性疾病。例如頸動脈狹窄引起的腦卒中就屬於顱外血管病變;急性腸系膜動脈血栓、靜脈血栓,都可引起置人於死地的急腹症;門靜脈血栓、下肢動脈缺血在臨床上是經常遇到的需要處理的問題。導致這些疾病的原因,除了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以外,還有低血流量心源性休克;古柯鹼、血管收縮藥物等用藥因素;血管炎、腫瘤、抗磷脂抗體綜合徵、C/S蛋白缺乏等高凝狀態。對於這些病的治療,現在採取手術、介入、藥物三位一體的方法,即在施行動脈架橋術的同時進行介入治療、導管溶栓、術中溶栓抗凝等聯合治療。由於周圍血管病的特殊性,該科對大夫的要求極高,既要會做手術,又要會做介入治療和藥物治療,因此,在這方面中國的專家可謂鳳毛麟角。在全國最佳醫院的綜合排名中北京協和醫院名列第一位,在該院的知名專家榜中,管珩的名字就赫然在前列。
成就
管珩對胸腹主動脈瘤血管全置換術、布加氏綜合症根治術、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症治療等的研究與臨床診治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多次榮獲中國醫學科學院以及協和醫院頒發的醫療成果獎。
她致力於胸腹主動脈瘤治療學和病因學研究,針對複雜的全主動脈置換手術,大膽改進其手術方式,前瞻性地作了13例胸腹主動脈瘤改良術式的治療研究,臨床效果顯著。在得到臨床初步驗證後,還進行了機制研究,該項目獲得醫院重點科研基金的資助;
她主持開展的微創結合手術治療嚴重的多階段下肢動脈缺血,減少了患者創傷,提高了治療效果;
她首次證實間斷缺血以及缺血預處理對腎臟和脊髓具有保護作用,第一次發現前列腺素E可增加脊髓對缺血的耐受;
她在國內首次發現一個國際上極為罕見的Ehlers-Danlos 型家系;
她利用最新技術已經篩選出259條腹主動脈瘤致病相關基因,並作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她針對困擾血管外科醫生、影響慢性下肢缺血治療預後的主要併發症——血管再狹窄或再堵塞的研究,幾年來已逐步從細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先套用內皮細胞內襯人工血管防治血栓形成,繼而從炎症細胞趨化基因方面研究血管再狹窄的分子機理,並構建相應的反義基因嘗試基因治療的可行性,這個課題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已取得初步結果。
行醫信念
仔細觀察工作時的管珩,她那種專注的神情、幹練的舉止、果斷的談吐,無不充滿著一種特別吸引人的魅力。這種魅力,來自於她執著的事業追求,來自於她的愛心、責任心。自從主持血管外科以來,無論是在業務研究中還是在外科手術上,她都嚴格要求,希望做到最好。儘管各種事務繁多,但碰到有大手術時,她常常還是要親自主刀。“多為患者、早為患者解除病痛是醫生的責任。”這是管珩堅持的信念。
榮譽
管珩教授曾任中華醫學會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北京血管外科學會主任,協和醫院首屆血管外科中心主任,《中華外科雜誌》編委,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及北京協和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央保健專家。衛生部國家藥物評審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及協和醫院博士生導師,醫科院學位評審委員會委員,及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中心首席專家。
從事外科工作47年(基本外科年限長達24年,開展血管外科24年),專業為腹部外科和甲狀旁腺外科,在赴美學習血管外科技術後,於1986年籌建協和醫院血管外科,協和醫院首屆血管外科主任,承擔大量醫療、教學、科研任務。研究工作逐步從細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課題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已取得初步結果。現有科研課題四項。
1995年參加首批臨床藥理試驗培訓,取得資格。承擔7種藥物臨床試驗工作。其中6次是作牽頭人。如安步樂克,諾保斯泰,。德納,德納與抵克力得作多中心單盲,隨機對照研究,文章已發表在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雜誌。速辟林濃縮劑型與常規劑型的隨機對照試驗。
2003年參加了亞洲國際PAD-research流行病學調研工作,中國方負責牽頭,文章已發表(中華糖尿病雜誌)。通過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批准許在國內上市。
帶領全科多次獲協和醫院醫療成果一等獎,獲中國醫學科學院醫療成果獎一次,科研成果獎一次,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一次,優秀論文獎一次。參編《現代血栓病學》等專著3部,發表論文90餘篇。曾榮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優秀論文獎各1項。培養博士生17名,碩士生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