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頭鎮

神頭鎮位於陵縣境內,陵城東北二十二里處。神頭鎮總面積1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1萬畝。全鎮轄98個行政村,總人口5.3萬人。鎮政府駐地位於永館路、神滋路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

基本信息

名稱來歷

(圖)神頭鎮神頭鎮

“神頭”鎮之稱謂也有些來歷。人們傳說“神頭、神頭”,意即神仙之首也,這豈不又讓人覺得不同凡響。據史書記載:“神頭”鎮過去又叫“厭次”古城。作為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掃平群雄,統一中原後,因唯恐他人取而代之,於是據當時星象家關於“東南有天子氣”的預言,多次東遊私訪。一天,來到陵縣神頭一帶,發現“遠望,樹深林茂,猶如雉堞籠煙;近觀,鬲津河九曲盤鏇,猶如玉帶纏腰;陽光之下,不時有陣陣青氣與之沖天”。自語道:此地不就是要出天子的地方嗎!因而當即將“神頭”改為“厭次”(公元前202年)古城, 意即天子已到這裡,不再出天子,或者說已出了天子的地方。由此可見,陵縣非同一般,有據可考。

1991年1月14日,撤銷陵縣神頭鄉,設立神頭鎮。

自然地理

(圖)神頭鎮神頭鎮

神頭鎮地處魯西北黃河沖積平原,地跨東經 116 ° 27 ˊ 、— 116 ° 57 ˊ ,北緯 37 ° 13 ˊ、 — 37 ° 36 ˊ 之間。地域寬闊,地勢平坦,地面高度在海拔 24 — 13 米之間,坡降為 1/7000 — 1/12500 之間。

神頭鎮土壤分潮土鹽土兩大類。潮土分布神頭鎮,潛水埋深一般在 1 — 3 米,土壤耕層質地較好,淋溶作用強,適宜於各種農作物生長。鹽鹼土主要分布在陵西大窪和宋家鎮北部、糜鎮北部及陵城鎮鄭寨鎮等地。按表層質地劃分,分壤質土和沙質土兩大類。神頭鎮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天氣乾旱少雨多風沙;夏季盛行偏南風,炎熱多雨;秋季天氣晴爽,冷暖適中;冬季多西北風,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為 12.5 ℃ ,全年無霜期平均為 202 天,穩定積溫一般在 4000 — 4250 ℃ 之間,全年光照時數為 2679.9 小時,年日照率為 60% 以上。

地貌變化

水土流失及工程地質現象為地貌變化的主要形式,分布黃土塬區的晚更新統晚期的風積黃土區。因風積黃土具有結構疏鬆、空隙度大、垂直節理髮育、天然含水量低、易崩解、粘聚力小、抗剪、抗壓強度低等特點。當遇水浸濕時體積迅速減小而發生形變(濕陷性)。一般相對濕隱係數在0.029~0.199(小於0.02者不具濕陷性)之間,內磨擦角在21°~22.5°(坡角大於30°者邊坡穩定性變差)之間。

水土流失由於晚更新統風積黃土的如上特點,加之關中盆地近期以來處於緩慢上升期,且上升速度南大於北,形成地面不平衡運動。因此,涇、渭河道不斷向北侵蝕遷移。據縣科委1985年調查,渭河道的北移速度為2米/年,因而不斷在奉正塬、鹿苑塬南側形成陡崖。另外,塬北一些沖溝也形成陡崖或陡斜坡,這些部位在流水的不斷侵蝕下或遇水(如暴雨、雨季等)後,常會出現滑坡、崩塌、瀉流等現象,造成水土流失及時建築物、農田的破壞。

工程地質現象 在黃土塬區,由於水渠漏水,農田灌溉及地表、地下水的滲透,促使黃土濕陷,經常出現陷穴、裂縫、黃土漏斗等現象,尤以水渠兩旁及機井附近最為發育。據縣科委1985年調查,一般呈現橢圓形塌陷,長軸半徑15~20米,個別長軸半徑100米,深度在60~80公分,最深達1米。對建築、興修水利、農田灌溉等造成一定困難。

水質

涇渭河漫灘和塬地地下水水質較好,適宜灌溉,不需淡化處理。川平地東部窪地水質較差,宜井、渠匯灌,抽鹹補淡。潛水礦化度大小總趨勢由西向東遞增。沿渭河邊緣地區,潛水水層滲透性好,水流交替作用強,礦化度一般較小。生活飲用水,據取樣調查,全縣屬硬水地帶。水源礦化度均顯示較高(751—1529毫克/升)。1980—1984年,40個取水點兩次化驗結果中,屬重碳酸鹽類33個點,硫酸鹽類6個點,氯化物類1個點。其中鈉組29個(1型5個,2型24個),占72%;鎂組10個(2型7個,3型3個),占25%;鈣組1個(1型水)。有毒物質砷、硒六價鉻等均在現行飲用水標準以下。氯化物在0.2—2毫克/升之間,含氯量偏高。含碘量平均0.012毫克/升,除沿河馬家灣鄉個別地方和張卜鄉農場含碘0.008毫克/升外,其它地方基本處於正常狀態。氯化物、硫酸鹽含量在全縣普遍偏高,細菌總數和大腸菌指數普遍超標,然氮化物含量不高。各種水源耗氧量均在2毫克/升以下,一般在0.44—1.69毫克/升之間。地下水是清潔的,對某些單項超出指標者,常進行衛生處理和必要的防護。

行政區劃

(圖)神頭鎮神頭鎮

全鎮轄98個行政村,總人口5.3萬人。鎮政府駐地位於永館路、神滋路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下轄村:南街村 北街村 東街村 西街村 槐里村 後石莊村 祖家屯村 東朱村 西朱村 肖文圖村 南郭村 西高安然村 東高安然村 康家村 姜家村 祁屯村 張莊村 高家莊村 彭家寺村 劉莊村 徐家屯村 李家屯村 前屯村 後屯村 矯家屯村 劉向前村馬拉村 杜劉村 前店村東龍村老莊戶村 吳老莊戶村 劉白老村 馬老莊戶村 東店村 西店村 馬家集村 後李莊村 東石莊村 遲家村 喬莊子村 李家樓村龐家村 唐李村 姚家莊村 王良家村 北紀村 竇家村盛家村 後盛家村 黃家村 小楊莊村 李五道村 史家村 張家村 西郭村 小李村 老李村 大李科村 小李科村 西王家村 鄧集村 霍家村 南蔡村 前鄧村 東大寨村 圈劉村 西大寨村 寨馬張村 小孫莊村 後張店村 西辛莊村 化緣店村 李家塔村 前張店村 侯家莊村 徐店村 毛店村 南張村 月河村 褚家村 姚家村 南任村 東李家村 南房家村 孫祿還村 皂戶楊村 於文林村 東蔡村 史觀寺村 鄭杜村 刁家村 任集村 牟陳村 東靳家村 打虎張村 東辛莊村 傅店村

歷史沿革

(圖)神頭鎮神頭鎮

神頭鎮歷史悠久,名稱屢經變易。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在神頭置厭次縣,屬齊郡平原地。漢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廢厭次縣改為富平侯國,洽在神頭。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廢定安公國,再置厭次縣。傳說明朝一次大地震,僅殘存一城頭,故名"剩頭",後為“神頭”。

建國初期,全縣共設11個區,神頭為第八區駐地。共轄109個村,1958年設神頭人民公社,共轄61個行政村,1984年改稱神頭鄉,原行政區域,1991年元月經省政府批准改為神頭鎮。2000年6月原鄧集鄉與原神頭鎮合併為神頭鎮,所轄98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圖)神頭鎮神頭鎮

神頭鎮屬典型的人多地少的農業鎮。1994年,該鎮黨委政府結合本地傳統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把養雞業確定為該鎮的一項主導產業,引導農民走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的路子。經過多年的發展,全鎮建成遲家、南街、鄧集等養雞小區7處,形成了紀家、後聖、西店等38個養雞專業村,一大批存欄量超萬隻的養雞專業戶為該鎮養雞業的發展起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在搞好養雞業的同時,該鎮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蛋雞深加工及相關產業,一大批農民通過雞蛋販運、蛋糕加工、活雞宰殺等途徑走上了富裕路。神頭鎮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養雞專業鎮。並且被農業部命名為“綠色產品生產基地”,飼養的小型肉食雞被德州扒雞公司指定為專用雞。

民營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繼續突出農副產品加工這個重點,本著“抓大不放小,大小一齊上”的原則,進一步擴充企業群體規模,膨脹民營經濟總量。1--6月份,全鎮新增私營企業12家、個體工商戶90家,註冊資金1.38億元,實現民營經濟總投入1.8億元,該鎮已形成塑膠加工、棉花加工、造紙三大民營經濟群體。

歷史人物

(圖)東方朔東方朔

東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原本姓張,平原羌次(今陵縣神頭鎮)人。西漢辭賦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漢書·東方朔傳》)。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得重用,於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陳志向和發抒自己的不滿。東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 寫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封泰山》、《責和氏壁》、《試子詩》等, 後人匯為《東方太中集》。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為 “滑稽之雄”,晉人夏侯湛寫有《東方朔畫贊》, 對東方朔的高風亮節以及他的睿智詼諧, 備加稱頌,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將此文書寫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縣。

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上書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武帝讀了二個月才讀完。在自我推薦書中,他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陣的擺布,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責,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武帝讀了東方朔自許自誇的推薦書,讚賞他的氣概,命令他待詔在公車署中,俸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 過了一段時間,他不滿意目前的處境。一天出遊都中,見到一個侏儒,恐嚇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問他為何,他說:「像你這樣矮小的人,活在世上無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說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戰。像你這樣的人,無益於國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糧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殺掉你們。」侏儒聽後大哭起來。東方朔對他說:「你暫時不要哭,皇上就要來了,他來了你去叩頭謝罪。」一會兒,武帝乘輦經過,侏儒號泣叩首。武帝問:「為何哭!」侏儒說:「東方朔說皇上對我們這些矮小的人都要殺掉!」武帝問東方朔為什麼要如此說。東方朔回答道:「臣朔活著要說,死了也要說這些話。那矮子身長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祿,錢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1.94米),卻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祿,錢二百四十。那矮子飽得要死,我餓得發慌。陛下廣求人才,您認為我講的話對的,是個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也就罷退我,不要讓我在這裡浪費糧食。」皇上聽了哈哈大笑,任命他為待詔金馬門,這樣見到皇帝的機會就多了些。

歷史文化

(圖)神頭鎮神頭鎮

神頭鎮有著悠久的歷史的燦爛的文化。人傑地靈,是漢太中大夫東方朔的故里,亦是西漢昭帝時富平侯張安世的封地。原有朔祠、朔母廟,古厭次城遺址,現存朔墓及雄偉壯觀的漢墓群等眾多文物遺址和動人的傳說,素有“智聖”美稱的東方朔和連綿起伏的漢墓群標示著神頭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久遠滄桑的歷史。

東方朔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藝術家,被世人推稱為“智聖”,與“文聖”孔子、“武聖”孫子齊名。作為政治家,他以雄辯奇才、博物多能、知多見廣與官場奸小作鬥爭,一生都在“清君側,扶帝王”;作為文學家,以其周密的邏輯、犀利的文風、精闢的論述得到後世文人的稱頌。唐朝詩仙李白在《玉壺嶺》中誦到:“世人不識東方朔,金門大隱是謫仙”,書聖王羲之和大書法家顏真卿等後代文人畫家都曾為其畫先贊樹碑立傳;作為藝術家,以其滑稽、幽默和超人的智商,被後人推崇為中國笑話、相聲、謎語、卜卦和中國俗文學的鼻祖。作為滑稽之雄的東方朔比西方滑稽大師卓別林要早兩千年。東方朔以他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超凡入聖的智慧,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巨大財富,也是我們神頭鎮人民的驕傲和巨大財富。連綿起伏的漢墓群俗稱“七十二疑冢”,分布在神頭鎮東西長約5華里,南北寬約3華里的區域內,現存古墓38座,大者直徑約60米,高9米,小者直徑14米,高5米,古冢起伏,氣勢恢宏,據史學家趙春萬考證,該墓群是西漢昭帝時富平侯張安世家族墓群。

“神頭”鎮,位居山東德州陵縣10公里處。鎮西至今有一個連綿數里的漢代古墓群,俗傳“七十二冢子”,隆如小山,經千年風雨侵蝕而不消減,頗為奇異。

與之相呼應的奇、特古文化遺蹟、傳說還有不少。譬如:以“廟”命名的村鎮不少,即:郭家廟(有九塔二寺國家大廟之說)、藥王五廟、前後財廟、婁家廟、陸家廟等等。“廟”者,中國舊時供祖宗神位之處所也。另外還有顏真卿、唐城牆、平原郡墓、欞星門、廉頗飲馬井等。

旅遊資源

(圖)神頭漢墓群神頭漢墓

神頭漢墓群

陵縣城東有個神頭鎮,是秦代的厭次故城。相傳秦始皇稱帝以後,巡幸天下,“東撫東土”,在此東望,討厭那裡的嵐氣霧靄,住了下來,“厭次”就因“秦帝遙看作厭游”而得名。

神頭古鎮,風景秀麗。在環繞神頭的鬲津河兩岸,散布著數十個雄偉高大的古冢,蜿蜒起伏,綿亘數里,俗稱七十二疑冢(今存三十八個)。這些古冢有的狀如饅頭,有的略似山崮。或互相偎依,或兀然獨立。古冢上,雜樹叢生,倒映在清澈的鬲津河中,別有一番情致。更有奇者,清晨傍晚,每每有如錦似帶的迷霧纏繞其間,好象蘊藏著無盡的奧秘。因此,《陵縣誌》把它列為本縣兩景,名曰:“疑冢疊翠”“神頭曉氣”。

關於這些古冢的來由,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三國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有人說這是古厭次城的城牆,傾圮未盡所成……據陵縣誌記載,在神頭村西的一個碩大平凸的古冢,乃是我國漢代著名文學家東方朔先生的陵墓。儘管這些陵墓早就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來受到黨和政府重視。但是這些陵墓地下到底蘊藏著什麼奧秘,卻一直是迷霧層層未有弄清。

歷代詩人留下歌詠厭次和古冢的詩句,給瀰漫在古墓群上的疑雲迷霧布上了一層詩情畫意:“厭次城今圮,空餘曉氣真,仙居懸碧落,幻境絕紅塵……”;“青翠如嵐隔岸生,有人相對寄遙情;一抔土自成千古,莫倩山樵說姓名……”;“炊煙散處接斜曛,水色山光兩不分;高閣凌空憑遠眺,吟詩呼吸可通雲……”

1979年夏,考古工作者決心揭開古冢的秘密。對坐落在張高莊的15號墓和4號墓進行了發掘,並對2號墓進行了清理。考古工作者挖開15號墓中室,裡邊只有一些浮土掩蔽的碎陶片,他們又深挖了墓前室和中室的左側室,也沒有多少發現。他們挖開墓後室,在這裡發現古屍已經屍枯骸散,但卻挖出了三十多件精美珍貴的漢陶製品,有完整無損的八蓮燈,典雅古樸的博山爐和銅質弩機,還有多枚漢五銖錢。其餘陶罐、陶井、陶灶、陶倉等,都有力地證實了這些墓葬是漢朝的。尤其在主墓室發現了兩件漢白玉石雕,一件為姿態生動的石豬,一個是雕工精細的石蟬,為同類漢墓中所少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

這次開掘,初步判明三十八個疑冢都是漢墓,並且得出了“墓墓有屍,冢冢有物”的結論,推翻了認為疑冢不過是廢城牆的說法。

疑冢聳翠,逶迤多姿。碧藍的鬲津河從中流過,勢如游龍穿峽,別具一種風情。籠罩在千年古墓上的疑雲迷霧已經初步揭開。這三十八個疑冢確是魯北平原上的一大景觀。

東方朔畫贊碑

東方朔畫贊碑俗稱顏子碑,為唐代平原郡太守顏真卿書,字型端莊雄健,氣勢開張,為書法藝術珍品。該碑原存陵縣縣政府院內。1983年5月重新複製新碑,舊碑存陵縣文化館內。碑高2.6米,寬1.03米,厚0.22米,造型高大寬碩,四面刻。正面和兩側正文為晉夏侯湛撰《漢大中大夫東方朔先生畫贊》正文,背面為唐顏真卿撰《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碑陰碑陽各15行,兩側各3行,每行30字,大字楷書。碑文內容是對東方朔的高度讚譽,簡稱《東方朔畫贊碑》。

顏真卿(709—785年),字清臣,號應方,祖籍山東琅琊(今山東臨沂)。東方朔畫贊碑是顏真卿於唐天寶十三年(754年)所書。唐天寶十二年(753年),因受權奸楊國忠排擠,顏真卿被貶出任平原郡(今陵縣)太守。次年,范陽、盧龍、阿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反意已顯,派人去平原郡遊說。顏真卿一面募兵儲糧備戰,一面泛舟飲酒假作懈怠,以麻痹使者。與使者同游時,見東方朔碑已殘缺漫漶,便親書贊文,重刻石碑。後安祿山舉兵反叛,唯平原郡得以堅守。

顏真卿書此碑時正值盛年(45歲),筆法剛健雄渾,遒勁嚴正,為顏碑中的珍品。蘇武云:“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東方朔畫贊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後見逸少本,乃知魯公自臨此。雖大小相懸而意良是,非自得於書,易為之言也。”(《仇池筆記》卷下)此碑已初具後來顏書的規模,在研究顏書的發展上有重要意義。原石多經剜刻,面目全非。傳世有宋拓佳本。千百年來,世人爭相拓摹,推崇備至。197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人口數據

(圖)神頭鎮神頭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50290

男 25516

女 24774

家庭戶戶數 15158

家庭戶總人口(總) 48513

家庭戶男 23979

家庭戶女 24534

0-14歲(總) 11061

0-14歲男 5642

0-14歲女 5419

15-64歲(總) 35432

15-64歲男 18117

15-64歲女 17315

65歲及以上(總) 3797

65歲及以上男 1757

65歲及以上女 204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9705

特色農產品

棉花,蔬菜

參考連結

[1] 金農網 http://www.agri.com.cn/town/371421105000.htm

[2] 魯北生活網 http://www.lb108.com/gsjs_view.asp?id=10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