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髖關節脫位多為直接暴力所致,常見為後脫位,偶有前脫位和中心脫位。後脫位,前脫位也可合併髖臼骨折。
髖關節結構穩固,必須有強大的外力才能引起脫位。是一種嚴重損傷。在脫位的同時軟組織損傷亦較嚴重。且常合併其它部位或多發損傷。因此患者多為活動很強的青壯年。一般分為前、後及中心脫位3種類型。脫位後股骨頭位於Nelaton線(髂骨前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之前者為前脫位。脫位於該線之後者為後脫位。股骨頭被擠向中線,衝破髖臼而進入骨盆者為中心脫位。三種類型中以後脫位最為常見。這種損傷應按急診處理,復位越早效果越好。
病理病因
脫位分為前、後脫位和中心脫位三種類型,以後脫位最常見。後脫位是由於髖關節在屈曲、內收,受到來自股骨長軸方向的暴力,可使韌帶撕裂,股骨頭向後突破關節囊而造成後脫位。若髖關節在屈曲和輕度內收位,同樣外力可使髖臼頂部後緣骨折,股骨頭向後脫位。如髖關節在中位或輕度外展位,暴力可引起髖臼骨折,股骨頭沿骨折處向盆腔方向移位,叫作中心脫位,很少見。如髖關節處於外展位,股骨大粗隆與髖臼上緣相頂撞,以此為支點繼續外展,暴力沿股骨頭長軸衝擊,可發生前脫位。股骨頭可停留在閉孔或恥骨嵴處。如在下蹲位,兩腿外展,窯洞倒塌時,也可發生前脫位。
病因
本病是由於外力作用而造成脫位,脫位分為前、後脫位和中心脫位三種類型,以後脫位最常見。1、後脫位:後脫位是由於髖關節在屈曲、內收,受到來自股骨長軸方向的暴力,可使韌帶撕裂,股骨頭向後突破關節囊而造成後脫位。
2、中心脫位:若髖關節在屈曲和輕度內收位,同樣外力可使髖臼頂部後緣骨折,股骨頭向後脫位。如髖關節在中位或輕度外展位,暴力可引起髖臼骨折,股骨頭沿骨折處向盆腔方向移位,叫作中心脫位,很少見。
3、前脫位:如髖關節處於外展位,股骨大粗隆與髖臼上緣相頂撞,以此為支點繼續外展,暴力沿股骨頭長軸衝擊,可發生前脫位。股骨頭可停留在閉孔或恥骨嵴處。如在下蹲位,兩腿外展,窯洞倒塌時,也可發生前脫位。
併發症
良性疾病或手術創傷引起的膀胱瘺,外科修復成功率非常高。由於放療後引起的組織壞死,往往預後較差。繼發於浸潤性癌腫的瘺口處理比較困難。
臨床表現
髖關節脫位多為直接暴力所致,常見為後脫位,偶有前脫位和中心脫位。後脫位,前脫位也可合併髖臼骨折。
1.後脫位
(1)髖關節在屈曲內收位受傷史。
(2)髖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等。
(3)脫位的特有體徵髖關節彈性固定於屈曲、內收、內鏇位,足尖觸及健側足背,患肢外觀變短。腹溝部關節空虛,髂骨後可摸到隆起的股骨頭。大轉子上移,高出髂坐線(髂前上棘與坐骨結節之連線,即Nelaton'sline)。
(4)有時並發坐骨神經損傷,髖臼後上緣骨折。晚期可並發股骨頭壞死。
(5)X線檢查可確定脫位類型及骨折情況,並與股骨頸骨折鑑別。
2.前脫位時,髖關節呈屈曲、外展、外鏇畸形,患肢很少短縮,大粗隆亦突出,但不如後脫位時明顯,可位於髂坐線之下,在閉孔前可摸到股骨頭。
3.中心脫位畸形:脫位嚴重者可出現患肢縮短,下肢內鏇內收,大轉子隱而不現,髖關節活動障礙。臨床上往往需經X線檢查後,方能確定診斷。常合併髖臼骨折,可有坐骨神經及盆腔內臟器損傷,晚期可並發創傷性關節炎。
4膀胱腸道瘺:可出現膀胱刺激症狀、糞漏和尿道排氣等症狀,常伴有原發腸道疾病引起的大便習慣的改變,體格檢查可發現有腸梗阻體徵。若系炎症性疾病引起者可發現腹肌緊張表現。尿樣檢查常提示合併感染。鋇灌腸、乙狀結腸鏡檢查可顯示瘺管的存在,一般在鋇劑灌腸後,取尿樣離心後行x線檢查發現有不透光的鋇劑可確診有膀胱結腸瘺,膀胱鏡檢查有很重要的診斷價值,可幫助瘺道的定位,鏡下可見膀胱壁呈明顯炎症改變。經瘺管插管灌造影劑常可幫助確診。
5膀胱陰道瘺:較為常見,常繼發於產科、外科或放射性治療損傷或宮頸癌引起,在膀胱鏡下經瘺口插管可直接與陰道相通,陰道造影常能很好顯示輸尿管陰道、膀胱陰道和直腸陰道瘺。另經陰道插入-foley導尿管,充盈水囊後,灌注適量的造影劑亦可幫助診斷。某些病例瘺口邊緣出現癌變,persky(1980的)報告6例兒童膀胱陰道瘺患者,均為手術損傷併發症。
6膀胱附屬檔案瘺:這種罕見的膀胱瘺可以通過陰道檢查診斷並通過膀胱鏡發現瘺口。
檢查化驗
造影:經瘺孔插管注入造影劑,攝前後位,兩側斜位及側位片,造影劑進入膀胱,並了解瘺管的走行途經。
鑑別診斷
依據1.有明顯外傷史。
2.患髖腫、痛,活動受限。
3.患髖屈曲內收、內鏇畸形,或外展外鏇畸形。
4.X線拍片:可見脫位,或合併髖臼骨折。
鑑別
臨床上應注意膀胱陰道瘺與輸尿管陰道瘺相鑑別。口服吡啶姆使尿呈橙黃色,一小時後置3個棉球於陰道內,然後將甲基美藍注入膀胱,囑患者稍散步後檢查棉球,若最外側棉球被濕染成橙黃色,即提示為輸尿管陰道瘺,若最內側棉球被染成藍色,則可診斷為膀胱陰道瘺,若僅為最外側棉球呈藍色,患者可能為尿失禁。
治療措施
新鮮脫位的治療(1)後脫位的復位方法
①問號法(Bigelow's法)
在腰麻下,病員仰臥,助手固定骨盆,髖、膝屈曲至90度,術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前臂放在膕窩處向上牽引,開始先使髖關節屈曲、內收、內鏇(使股骨頭離開髂骨),然後一面持續牽引,一面將關節外鏇、外展、伸直、使股骨頭滑入髖臼而復位(助手可協助將股骨頭推入髖臼)。因為復位時股部的連續動作呈“?”形,似一問號,故稱“問號法”復位,左側後脫復位時,股部的連續動作如一個正“問號”,反之,右側後脫位為一反“問號”。
②提拉法(Allis法)
患者仰臥,助手的動作和術者的位置同上法,復位時術者先將患側髖和膝關節屈至90°,使髂股韌帶和膝屈肌鬆弛,然後一手握住小腿向下壓,另一前臂套住膝後部向上牽拉,使股骨頭向前移位接近關節囊後壁破口,同時向內外鏇轉股骨幹,使股骨頭滑入髖臼,助手可同時將股骨頭向髖臼推擠復位。復位時常可聽到或感到一明顯響聲。此法比較安全。
③復位後的處理
固定:復位後可用單側髖人字石膏固定4~5周(或平臥用砂袋固定患肢使呈輕度外展內鏇位),以後可架拐早期活動,但患側不能負重,待6-8周后,進行X線檢查,顯示無股骨頭壞死時再負重走路。
④手術復位的適應症
手法不能復位,應考慮及時手術復位。髖臼上緣大塊骨折,須手術復位並作內固定。
(1)前脫位治療原則同前,僅手法方向相反,復位後處理亦同。
(2)中心脫位宜用骨牽引復位,牽引4-6周。如晚期發生嚴重的創傷性關節炎,可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
髖關節陳舊性脫位,因髖臼內充滿纖維瘢痕,周圍軟組織攣縮,手法復位不易成功。可根據脫位時間、局部病變和傷員情況,決定處理方法。脫位未超過三個月者,或試行手法復位。先行骨牽引1-2周,將股骨頭拉下至髖臼緣,再在麻醉下試行輕緩手法活動髖關節,以松解粘連,獲得充分鬆動後再按新鮮脫位的手法進行整復。但切忌粗暴,以免發生骨折。手法復位不成功或脫位已超過三個月者應手術復位。對關節面破壞嚴重者,可根據患者職業決定做髖關節融合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
整複方法
1、髖關節後脫位
(1)屈髖拔伸法:患者仰臥,助手用兩手按壓髂嵴固定骨盆。術者騎跨於屈髖屈膝90°的患肢上,用前臂、肘窩部套傷肢膕窩部,徐徐拔伸,在向上牽位的同時,稍將患肢鏇轉,促使股骨頭滑入髖臼,感到入臼聲後,再將患肢伸直。
(2)迴旋法:患者仰臥,助手用兩手按壓髂嵴固定骨盆。術者立於患側,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以肘窩提拉共膕窩部,向上提拉,將髖關節內收、內鏇、極度屈曲,然後外展、外鏇、伸直。在此過程,聽到入臼聲時,復位即告成功。
2、髖關節前脫位
(2)反迴旋法:其操作步驟與後脫位相反,先將髖關節外展、外鏇,然後屈髖、屈膝,再內收、內鏇,最後伸直患肢。
3、中心性脫位拔伸扳拉法:患者仰臥,一助手握患肢踝部,輕輕鏇轉,使足中立、髖外展30°,另一助手雙手把住兩側腋窩,相對拔伸牽拉。術者立於患側,一手推髖骨部,一手抓住繞過患側大腿根部之布帶,向外拔拉,即可將內移之股骨頭拉出,觸摸大轉子與健側比較,兩側對稱,雙下肢等長,即已復位。也可採用股骨髁上持續牽引,移位的骨碎片可能與脫位的骨頭一併復位。
中醫治療
1、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1)主方:肢傷一方(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 )
處方:當歸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紅花6克,黃柏10克,防風10克,木通10克,甘草6克,生地黃12克,乳香5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外用方:消瘀膏(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
處方:大黃1份,黃柏6份,梔子2份,木瓜4份,蒲公英4份,薑黃4份。共為細末,用水、蜜糖各半,調敷患處。
2、中期
治法:和營續損,舒筋活絡。
(1)主方:生血補髓湯(錢秀昌《傷科補要》)處方:生地黃12克,芍藥9克,川芎6克,黃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紅花5克,當歸9克,續斷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外用方:紫荊皮散(五肯堂《證治準繩》)
處方:紫荊皮、南昌、半夏、黃柏、草烏、川烏頭、當歸、川芎、
烏藥、補骨脂、白芷、劉寄奴、牛膝、桑白皮各等份。共研細末,飴糖調敷患處。
3、後期
治法:補益氣血,強壯筋骨。
(1)主方:舒筋湯(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加味
處方:當歸12克,陳皮9克,羌活9克,骨碎補9克,伸筋草15克,五加皮9克,桑寄生15克,木瓜9克,黃芪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外用方:海桐皮湯(吳謙等《醫宗金鑒》)
處方: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沒藥6克,當歸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紅花3克,威靈仙3克,甘草3克,防風3克,白芷2克。
預防常識
髖關節脫位,應及時診治。因為有少數脫位會合併髖臼骨折,必須有X線攝片確診。早期復位容易,效果也較好。陳舊者,多數要手術復位,效果相對不好。此外,治療不當會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嚴重地影響關節功能。
本病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注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受傷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另上需注意髖關節脫位應及時診治,因為有少數脫位會合併髖臼骨折必須有X線攝片確診早期重定容易效果也較好陳舊者多數要手術重定效果相對不好此外治療不當會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嚴重地影響關節功能。
小兒護理
簡介
具體的發病原因現在還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臀位出生的女嬰較容易得這種病。這種病有時在新生兒時期就會出現症狀,如果發現三四個月大的嬰兒兩條腿外觀不一致,仰臥時其中一條有可能脫位的腿不能完全打開,或者發現他的兩個膝蓋有高低的話,年輕的爸爸媽媽可得趕緊抱孩子去醫院檢查了。這種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寶寶的骨盆日後會向前突出,走路的樣子也會很古怪。當然啦,如果家長發現得早,又能注意一些像尿布的正確墊法等常識,大部分情況下,寶寶能自然地好起來;可是,如果過了3個月仍不見好,就要使用腰帶治療法進行治療,約90%的患兒都會好轉。
孩子到了5—10歲,遇到滑倒、劈叉、溜冰等情況均可發生後天性的髖關節半脫位。它是因髖關節過度外展、外鏇,使股骨頭與髖臼窩之間發生微小移動,致使關節周圍組織嵌入其中的病症。相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而言,後天性脫位發生的機率要高很多,不過,這種急性病通過中醫推拿,經中醫推拿手法復位後,痊癒的機會也很大。
日常關注要點
1、平時抱或背患兒的時候,要注意使他的腿向左右兩邊充分打開。2、寶寶學會站立後,留心其兩腿是否有長短。
家庭護理要點
1、寶寶睡的床褥要選稍微硬一些的,以防小屁股沉下去,對病情康復不利。2、患兒的褲子要稍大一些,最好是有背帶的那種,這能使寶寶自由地活動腿腳,伸展髖關節和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