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周代
文獻中有不少烹飪用膏的記載。《禮記·內則》記述“八珍”中“炮豚”的做法,其中有一道操作工序是“煎諸膏,膏必滅之,”即放進膏油中炸,膏油要完全浸沒所炸之豚。《周禮·天官·應人》:“凡用禽獸,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麤,膳膏腥;冬行鱻羽,膳膏膻”。(行:食用。羔:小羊。豚:乳豬。膏香:牛膏。膳:烹調。腒:乾雉。鱐:乾魚。膏臊:狗膏。犢:小牛。麤:幼鹿。膏腥:豬膏。鱻:活魚。羽:雁。膏膻:羊油。)這段話意思說食用肉類,春天吃羔羊乳豬,要用牛油烹調;夏天吃雞乾魚乾,用狗油烹調;秋天吃小牛幼鹿,用豬油烹調;冬天吃鮮魚大雁,用羊油烹調。可見這時候人們己經對各種動物油的性質有所認識,因而強調某個季節、某種肉類要用哪一種動物油來烹飪效果才最好。大概這時期人們食用的動物油主要來源於飼養的家畜,如豬牛羊雞犬之類,以及捕獲的野獸和魚、鳥等。“八珍”中的肝,用狼胸腔內的脂肪,狼非家畜,乃為獵物。
漢朝
脂膏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用量是較大的,漢代已有專門從事脂油買賣的商人。植物油的獲取約始於東漢。劉熙《釋名·釋飲食》:“柰油,搗柰實和以塗繒上,燥而發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柰,今雲蘋果,王先謙認為柰實不聞可為油,奈乃棗字之誤。見《釋名疏證補》)。《齊民要術》卷四“棗油法”引鄭玄曰:“棗油,搗棗實,和以塗繒上,燥而形似油也,乃成之。”這表明當時人們已經知道植物果實中含油,但其提取的方法及成品還是較簡單和原始的。崔寔《四民月令》謂五月“以竿掛油衣,勿襞藏”(摺疊)。油衣即塗油以防雨水的外衣,可能用的是植物油。漢代,芝麻(當時稱胡麻)從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由於其含油量豐富,遂漸被廣大人民所喜愛和食用。《四民月令》中多次提到種植、買賣胡麻,可見當時人們對胡麻的重視,也反映出當時胡麻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三國時期
植物油初始時大概多用於點燈照明或作為戰爭中的燃燒物使用,傳說中的力牧造油也反映了這種情況。芝麻油可能是植物油中最先大量出現並用來食用的。三國時期,人們已大量使用芝麻油了。《三國志·魏志·滿寵傳》載,東吳孫權攻魏合肥新城,魏將滿寵“募壯士數十人,折松為炬,灌以麻油,從上風放火,燒賊攻具”。王隱《晉書》雲晉“元康五年十月,武庫火,焚累代之寶,檢校,是工匠盜庫中物,恐罪,乃投燭著麻膏中,火燃”。又載“齊王(司馬)冏起義,孫秀多斂葦炬,益儲麻油於殿省,為縱火具”。張華《博物志》載晉武帝“泰始中,武庫火,積油所致”。這些記載中的麻油可能指芝麻油,均作燃燒品使用,其數量不在少數。王隱《晉書》上言麻膏,下言麻油,膏油互用。由此也可窺見油字漸漸代替脂膏作為通稱的痕跡。
宋代
植物油的食用更加普遍,種類也有所增加。沈括《夢溪筆談》云:“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問何物,皆用油煎。”莊季裕《雞肋編》謂:“油通四方,可食與然(燃)者,惟胡麻為上,俗呼脂麻,言其性有八拗,謂雨暘時薄收,大旱方大熟,開花向下,結子向上,炒焦壓榨才能生油,膏車則滑,鑽針乃澀也。而河東食大麻油,氣臭,與荏子皆堪作雨衣。陝西又食杏仁、紅藍花子、蔓菁子油,亦以作燈,但粥,以熏目以致失明,今不聞為患。山東亦以蒼耳子作油,此當治風有益。江湖少胡麻,多以桐油為燈,但煙濃污物,畫像之類尤畏之,沾衣不可洗,以冬瓜滌之乃可去,色青而味甘,誤食之,令人吐痢,飲酒或茶皆能蕩滌,蓋南方酒中多灰爾,嘗有婦人誤以膏發,粘結如椎,百治不能解,竟髡去之。又有旁毗子油,其根即烏藥,村落人家以作膏火,其煙尤臭,故城市罕用。烏柏子油如脂,可灌燭,廣南皆用,處、務州亦有。”文中所列舉的植物油就有十一種,用於飲食者也有五六種之多。據史書記載,宋代歲賦之物有四類,其中一類為物產之品共六種:“五曰果、藥、油、紙、薪、炭、漆、蠟”(《宋史》卷174《食貨志》上·二)。又,卷178《食貨志》下·八雲“在京及畿肉油、炭、面、布、絮稅併力勝錢並權免”。上引兩條材料可見宋代油產數量相當可觀,既充歲賦之物,又需上稅。
明代
植物油的種類更多,系統的造油方法也見諸記載,對各種植物油的性質、食量、不同的功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天工開物》中“膏液·油品”:“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一名脂麻)、萊菔子、黃豆、菘菜子(一名白菜)為上,蘇麻(形似紫蘇,粒大於胡麻)、芸薹子次之(江南名菜子)、子(其樹高丈余,子如金櫻子,去肉取仁)次之,莧菜子次之,大麻仁(粒如胡荽子,剝取其皮,為律索用者)為下。燃燈則柏仁內水油為上,芸薹次之,亞麻子(陝西所種俗名壁虱脂麻,氣惡不堪食)次之,棉花子次之,胡麻子次之(燃燈最易竭),桐油與柏混油為下(桐油毒氣熏人,柏油連皮膜則凍結不清)。造燭則柏皮油為上,蓖麻子次之,柏混油每斤入白蠟凍結次之,白蠟凍結清油又次之,樟樹子油又次之(其光不減,但有避香氣者),冬青子油又次之(韶郡專用,嫌其油少,故列次)。北土廣用牛油,則為下矣”。
文中還詳細記述了各種植物種子的出油率和造油法,其中有榨法又兩鑊煮取法即水代法、磨法、舂法等,基本具備了現代食用植物油的種類及造油法。
清代
花生油也作為食用油出現在我國人們的飲食及日常生活中。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卷十謂:“落花生為南果中第一……宋元間與棉花、番瓜、紅薯之類,粵估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尋常杯灼,必資花生,故朝市至夜市,爛然星陳。若乃海濱滋生,以榨油為上,故自閩及粵,無不食花生油,且膏之為燈,供夜作,今已遍于海濱諸省,利至大。”
謝國禎先生認為,此落花生乃指小花生,大花生當在明末清初才繁殖起來(《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上)。清朝中後期,據清朝《續文獻通考》中“實業考·油業”記載,其時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有:大豆類(包括黃豆、青豆、黑豆、褐豆、斑豆)、棉子、花生、芸薹、脂麻、亞麻、山茶、紫蘇(即荏)、蓖麻、油桐、大茴香、胡桃等多種。
在我國歷史上,自從植物油出現並套用於飲食和其他方面之後,並沒有完全排斥動物油,兩者並行不悖。但由於植物油種類多、產量大、用途廣,因而其食用的比例越來越大,至今一樣。
標準解讀
我國已實行新的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大豆油、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國家標準,對不符合新標準規定的用油,將逐步禁止銷售。標籤
看看食用油標籤,可以稱得上五花八門,什麼“色拉油”、“烹調油”、“一級油”、“調和油”,有的前面還加上“純正”、“高級”、“精品”、“濃香”等等,究竟哪種好哪種次?消費者很難分辨出來,只能根據價格、品牌、香味、口感等選擇自己中意的產品。此次制定的新標準,可以讓消費者從標籤上就一目了然地了解到產品的品質。根據2003年標準規定,食用植物油統一採用以單一的原料名稱對產品命名的方式,禁止將與用途、工藝等有關的詞語用在產品名稱中。也就是說,產品只能根據原料稱為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不能再加上“烹調”、“壓榨”等類似的字眼來命名。
同時,食用油將按質量由高到低,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4個等級,分別相當於原來的色拉油、高級烹調油、一級油、二級油。這就是說,消費者只需看看產品標定的等級高低,就知道食用油的質量好壞了。
新標準實施後,“純正大豆色拉油”這樣的名稱不會再用於標註產品,取而代之的是明確標示等級的“大豆油”。
另外,新標準還規定,產品標籤中要對原料的加工工藝是“壓榨法”還是“浸出法”進行明確標識,並對是否使用了轉基因原料,以及原料的產地進行明確標識。如果在外包裝上沒有標出上述標準,產品將被禁售。消費者認真看看標籤,就能放心購買了。
壓榨、浸出實不同。眾所周知,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尚未確定,選擇時要慎重,而對於“壓榨”、“浸出”這樣專業的油品製作工藝,消費者則知之甚少。
“壓榨法”和“浸出法”是食用油的兩種基本製作工藝。這兩種方法的區別在於,“壓榨法”是靠物理壓力將油脂直接從油料中分離出來,全過程不涉及任何化學添加劑,保證產品安全、衛生、無污染,天然營養不受破壞。而“浸出法”則採用溶劑油(六號輕汽油)將油脂原料經過充分浸泡後,進行高溫提取,經過“六脫”工藝(即脫脂、脫膠、脫水、脫色、脫臭、脫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點是出油率高、生產成本低,這也是浸出油的價格一般要低於壓榨油的原因之一。
很顯然,從追求天然健康的角度講,壓榨油更符合人們的消費心理。國內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花生油採用的是“壓榨法”,而多數大豆色拉油則選用“浸出法”。
營養安全
除了看得見的標籤,對消費者看不到的製作過程,新標準也有規範和提高的要求。比如說,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健康,提高產品的安全和衛生標準,此標準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過氧化值、溶劑殘留量等指標。同時限定了最低質量等級指標,對壓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的最低等級的各項指標進行了強制規定。食油作用
油在烹調中有以下幾種作用:
油的傳熱作用
使菜餚呈現出鮮嫩或酥脆的特點。在烹調過程中,用油脂作為傳熱媒介的套用很廣,由於油脂的沸點較高,加熱後能加快烹調速度,縮短食物的烹調時間,使原料保持鮮嫩。適當地掌握加熱時間和油的溫度,還能使菜餚酥鬆香脆,因此常用於油炸菜點。改善菜餚色澤
油脂可以使菜餚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色澤。例如在製作掛糊上漿菜時,由於油溫不同,可使炸制或煎制出的菜餚呈現出潔白、金黃、深紅等不同顏色。油可以高於水或蒸汽1倍的溫度,迅速驅散原料表面及內部的水分,油分子滲透到原料的內部,使菜點散發出誘人的芳香氣味,從而改善了菜餚的風味。香油內鏈(麻油)更具有特殊的香味,對改善菜餚的風味,提高菜點質量有很大的作用。增加營養成分
在烹調過程中,由於脂肪滲透至原料的組織內部,不僅改善了菜餚的風味,並且補充了某些低脂肪菜餚的營養成分,從而提高了菜餚的熱量,即營養價值。選購方法
一要看顏色,一般來說,精煉程度越高,油的顏色越淡。當然,各種植物油都會有一種特有的顏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精煉至沒有顏色。二要看透明度,要選擇清澄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
三要嗅無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雙手摩擦發熱後,聞不出異味(哈喇味或刺激味),如有異味就不要買。
食用油吃法
①、少吃油。油即是脂肪,含有較高的熱量,如今生活水平提高,營養補充充足,故應少吃油,防止熱量攝入過多。
②、吃好油。不同的油營養價值不同,大體分為木本植物油>;草本植物油>;動物油。
③、吃多樣性油。吃油的多樣性以滿足人體對多種。根據不同營養成份的需要,達到健康吃油的目的。
鑑別方法
摻假花生油
摻假後透明度下降,把油從瓶中快速倒入杯內,觀察泛起的油花,純花生油的泊花泡沫大,周圍有很多小泡沫且不易散落,當摻有棉籽油或毛棉油時,油花泡沫略帶綠黃色或棕黑色。聞其氣味可聞出棉籽油味。摻有米湯、麵湯等澱粉物的油,在其藍紫色或藍黑色。或者放入透明杯中放置兩天后再觀察,必然會出現雲狀懸浮物。
摻假小磨香油
摻假後顏色變深,如摻棉籽油呈黑紅色,摻菜籽油呈深黃色。另外,小磨香油本身無油花,倒油時出現的油花極易消失,如果油花泡沫消失很慢,表明摻假。還可以用筷子蘸一滴,滴到平靜水面上,純小磨香油出現無色透明的薄薄大油花,摻假後會出現較厚的小油花。
保存方式
食用植物油有“四怕”:一怕直射光,二怕空氣,三怕高溫,四怕進水。因此,保存食用油要避光、密封、低溫、防水。
巧藏3種食用油
花生油、豬油、小磨香油的貯藏方式:
將花生油或豆油入鍋加熱,放入少許花椒、茴香,待油冷後,倒進搪瓷或瓷製容器中存放。這樣,油可以較久存放而不變質,做菜用時味道也特別香。
豬油豬油熬好後,趁其未凝結時,加進一點白糖或食鹽,攪拌後密封,可較久存放而不變質。
小磨香油小磨香油在貯存過程中易酸敗、失香。現介紹以下方法:把香油裝進一小口玻璃瓶內,每500克油加入精鹽1克,然後將瓶口塞緊,不斷地搖動,使食鹽溶化,放在暗處3日左右,再將沉澱後的香油倒入洗淨的棕色玻璃瓶中,擰緊瓶蓋,置於避光處保存,隨吃隨取。要注意的是,裝油的瓶子切勿用橡皮等有異味的瓶塞。
油的種類
大豆油
健康成分:大豆
大豆油中富含卵磷脂和不飽和脂肪酸,易於消化吸收。
功能
卵磷脂被譽為與蛋白質、維生素並列的三大營養素之一,可以增強腦細胞活性,幫助維持腦細胞的結構,減緩記憶力衰退,對增強寶寶的記憶力很有幫助。而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膽固醇,保護寶寶的血液循環暢通。但多不飽和脂肪酸也會降低好的膽固醇,在高溫下還易產生油煙和有毒物質,因此,在食用的時候要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注意安全。
烹調方式:低溫或小於200℃的高溫烹調
儲存方式:避光、避免太陽直曬
高鋅花生油
健康成分:花生(又名長生果)
花生屬於高蛋白作物,富含脂肪、卵磷脂、維生素A、B、E、K以及鋅、鈣、磷、鐵等元素,營養豐富。
功能
花生油成分中80%以上都是不飽和脂肪酸,包括人體所必需的亞油酸、亞麻酸、花生油四烯酸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微量元素鋅的含量也是食用油類中最高的,每百克花生油含鋅元素8.48毫克,是色拉油的37倍,菜籽油的16倍,豆油的7倍。
烹調方式:煎炒烹炸,200℃以下的高溫皆可
用法: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花生油,油燒到7至8分熱即可,避免出現燒到冒煙的程度。
用量: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中老年朋友每日使用量20克。
儲存方式:避光、避免太陽直曬
橄欖油
健康成分:油橄欖果
橄欖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
功能
橄欖油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不會傷害到人體的其他有益成分。橄欖油被認為是“迄今所發現的油脂中最適合人體營養的油脂”,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其中的抗氧化成分,還可以防止許多慢性疾病,而且由於橄欖油在生產過程中未經過任何化學處理,其天然的營養成分保持的非常完好,正好適合小寶寶食用。
用法:橄欖油含有清淡香味,適合製作涼拌菜。也可用水煮菜後,澆上橄欖油食用。用橄欖油炒菜時,油溫不超過190攝氏度時,橄欖油不會受到影響。
用量:建議每天或隔日進食橄欖油,每日總量不超過35克。
核桃油
健康成分:核桃
核桃被列為世界四大幹果之一,具有“大力士食品”以及“營養豐富的堅果”之美稱。核桃油不但營養價值豐富,且具有卓著的健腦效果及保健功能。
功能
核桃油中富含豐富的磷脂,是大腦必不可少的重要營養素,對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維持神經系統機能的正常運轉大有好處。豐富的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及多種微量元素,極易消化吸收並容易貯存。核桃油中還含有角鯊烯及多酚等抗氧化物質,可以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保持骨質密度,並可保護皮膚,防輻射,增強免疫力,對嬰幼兒來說還具有於平衡新陳代謝、改善消化系統的功效。
烹調方式:低溫烹飪或直接調用
儲存方式:避光,避免太陽直曬
抗衰老之最——山茶油
健康成分:油茶果
山茶油富含豐富的天然維生素E、角鯊烯、茶多酚。
維生素E與多種酶一起構成抗氧化系統,保護人體細胞免受自由基的傷害,改善人體的免疫力。如果維生素E的攝取量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標準,就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從而使人體容易受自由基侵害,活力銳減,從而引發癌症、心臟病等慢性疾病。
茶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是食用油之最———高達90%以上,人們常吃蛋、奶、油、肉、魚類,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因此我們選油時應該選擇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以有效中和飽和脂肪酸,達到預防三高,有利健康目的。
茶油
茶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高達79%,僅次於橄欖油。對中老年朋友而言也是值得推薦的食用油。
推薦:和橄欖油相似,茶油也應作為中老年朋友的常用油脂。用法:將炒菜鍋燒熱後即可倒入冷的茶油,然後迅速烹炒。
用量:每日總量不超過30克。
豆油
豆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相對較低,約為20%左右。
推薦:豆油和橄欖油交替食用,可有效補充豆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的不足。用法: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豆油,微微燒熱後烹調。 用量: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中老年朋友每日不超過20克。
菜籽油
人體對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較高,歐米伽3含量較高,但部分菜籽油中含有相對較高的芥酸,影響其營養價值。
推薦:儘量進食低芥酸菜籽油(如加拿大菜籽油等)。
用法: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菜籽油,並多燒一段時間,讓部分芥酸揮發掉。
用量: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
火麻油
巴馬植物中最有名的就是火麻,火麻似小米樣,巴馬老人最愛喝火麻湯,經實踐證明火麻是非常有效的抗衰老和抗輻射植物,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卵磷脂、及延緩衰老的維生素E、硒、鋅、錳、鍺、鈣、鐵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食用油香氣
目前已知食用油的香氣成分主要包括醛類、酯類、醇類、酮類、吡嗪類、吡啶類、吡咯類、呋喃類、噻唑類、噻吩類、萜烯烴、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這些成分的種類、含量、感官閾值和它們之間的累加、分離、抑制、協同等作用,客觀地影響著食用油中香氣的含量和品質。
不同種類的食用油的香氣成分在含量和種類上都有所不同。在相對含量上,葵花油的香氣含量最高達到66.11%,花生油是39.81%,橄欖油為34.49%,調和油是21.58%,最後亞麻籽油是12.71%。在種類上的量排序為:橄欖油>葵花油>亞麻籽油>花生油>調和油,分別為33、31、25、20、8。5種食用油的香氣成分有醛類、烷類、醇類、烯類、酯類、胺類、酮類、酚類和其他類。不同食用油中醛類物質的總含量在5.75%~19.69%之間。醛類物質一部分是發酵產生,但是大部分由胺基酸脫氨、脫羰基生成的。在葵花油、亞麻籽油和花生油中檢測出了糖醛,其含量分別為0.38%、2.91%、0.55%,糖醛是具有焦糖氣味和甜樣焦糖氣味的物質。橄欖油、花生油、亞麻籽油、葵花油、調和油中的醇類物質的各自總含量為6.14%、2.61%、1.84%、3.81%、59.14%,大多數醇類物質都具有花草的香味。
香氣成分總量為亞麻籽油(79%)>花生油(72%)>橄欖油(67%)>葵花油(38%)>調和油(9%)。可了解到亞麻籽油、花生油和橄欖油相比較其他油的香氣成分數量較複雜,並且香味突出。由於含量和種類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各自具有其獨特的香味。
注意事項
食用油沸點
大豆油257℃
玉米油246℃
花生油226℃
芝麻油215℃
常見用油誤區
“油”是人們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學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如果使用不當,日積月累甚至可能引發癌症。
日前,中國著名心血管專家洪昭光教授針對人們在飲食生活中對食用油方面容易造成的一些誤區提出了很多實用的建議。
⒈高溫炒菜
很多人炒菜時喜歡用高溫爆炒,習慣於等到鍋里的油冒煙了才炒菜,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高溫油不但會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還會產生一些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建議先把鍋燒熱,再倒油,這時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煙。
⒉不吃植物性食用油,或者不吃動物油
如果沒有油,就會造成體內維生素的缺乏,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響人體的健康。一味強調只吃植物油,不吃動物油,也是不行的。在一定的劑量下,動物油(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有益的。
⒊長期只吃單一品種的油
一般家庭還很難做到炒什麼菜用什麼油,但我們建議最好還是幾種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時間用一種油,下一段時間換另一種油,因為很少有一種油可以解決所有油脂需要的問題。
⒋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體重不正常的人群,用油沒有什麼不一樣的
對於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體重不正常的特殊人群來說,我們更強調的是選擇植物油中的高單不飽和脂肪酸。在用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血脂、體重正常的人總用油量應控制在每天不超過25克,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而老年人、血脂異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關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們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母嬰人群
孕婦自妊娠第4個月起,要保證充足的能量。妊娠後期保持體重的正常增長。增加魚、肉、蛋、奶、海產品的攝入。孕婦最好食用茶油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用油。
茶油在南方稱為“月子油”,更是被港澳台及海外華人稱為“月子寶”。因為茶油中高含量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豐富的亞麻酸,有助於平衡新陳代謝,對增強兒童智力和記憶力、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智商、促進神經系統、骨骼和大腦發育有重要作用。因此營養專家建議:孕婦最好食用茶油、橄欖油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用油。
茶油是孕婦極佳的營養品及嬰幼兒最佳生長劑,對於產生和哺乳期是極好的滋補品。茶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能防止血膽甾醇過多症和動脈硬化症(從兒童時代就可能開始)外,它還對幼兒的骨質礦化和骨骼發育起到積極的作用。是孕婦極佳的營養品和胎兒生長劑,對於產後和哺乳期是很好的滋補品。
茶油中富含維生素E是胎兒的成長需要及新生嬰兒在進入有氧環境後應對氧化應包反應的必需的。茶油中的花生四烯酸(AA)和DHA對嬰兒骨骼的生長及發育、大腦生長及發育、智力發育、視網膜發育和行為的作用都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DHA還可降低兒童哮喘的危險。茶油中廿二碳五烯酸(NPA)可激活腦神經遞質,使信息傳遞和處理速度大大加快,因而是決定大腦反應能力的關鍵。
若胎兒時期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供應不足,胎兒腦細胞的分裂增殖就會發生障礙,嚴重缺乏多不飽和脂肪酸,則會造成腦細胞發育遲緩和智力水平低下。茶油的易吸收及消化且"不聚脂",是孕婦產後最佳的補品,孕婦在產後食用後更有助消除懷孕期間積累的小腹脂肪,能幫助迅速恢復身材。茶油中的亞油酸:亞麻酸的比例=6:1與母乳較為接近相似。
研究證實:茶油的脂肪酸組分和高達98%的可消化性,最適合作為嬰兒食用的油類。有證據顯示,在懷孕期間,如果母親食用了茶油,嬰兒在出生後,無論是身高,體重,行為還是心理反應等方面都更勝一籌。孕婦在孕期食用茶油不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對胎兒的正常發育十分有益。在南方各茶油主產省份,產婦坐月子時,一定要喝用茶油煮的鯽魚湯。民間傳說可將有助於產婦的產後恢復。
發展現狀
2011年7月初,國家發改委的限價令已到期,部分食用油價格呈現上漲態勢。業界都沒有接到有關限價令是否要解除的明確訊息,同時也沒有接到繼續限價的指令。
中糧方面發聲明稱,“暫無調價舉措,但調價與否需依據市場現狀、行業趨勢和政策指導,”將著眼於民生大局,做好政府賦予的巨觀調控責任,但其不斷強調的“較大運營壓力”,也為可能的漲價預留了空間。
產業危機
日前,有報導稱黑龍江省8成以上油脂生產企業處於停產狀態,原因是缺乏原料——大豆。
對於國人而言,東北是盛產大豆的地方,東北大豆更是聞名遐邇。但是,不管你信不信,缺豆的現實就擺在那裡。而且,不僅是東北缺豆,整箇中國都缺豆。中國已經從大豆的世界第一生產大國變為第一進口大國。
無豆自然無油,產業鏈下游的食用油已經嚴重依賴進口,依存度超過60%以上。超市里大量人們司空見慣的食用油品牌,其實都來自於國外。在A股市場上,專注於食物油的上市公司只有可憐的2家,1家是三季報每股虧損0.32元的東凌糧油,1家是借殼上市的西王食品。這主要源於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而銷售價格一直受國家管控,所以中國食用油產業其實已經退無可退。
另一個方面,行業危機導致行業從業人員陸續轉行,而新興人才也越來越少選擇這個行業,2013年行業從業人員主要來自於武漢工業學院,河南工業大學,江南大學以及多個糧校。根據河南工業大學、武漢工業學院、油脂英才網對2013年人才流動數據調查顯示,社會行業人才從業人員不及6萬人,人才大多流向食品產業其他行業,包括乳業、飲料以及化工行業等。
2013年,行業還因為餐飲業萎縮,以及中儲糧入市食用油行業,再加上2014年調和油必須標註調和產品比例,2014年食用油企業還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需求國
1995年至今,中國國產大豆市場不斷被蠶食,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買家,在定價權上聲音越來越微弱一邊是因利潤單薄而長期掙扎在生存邊緣的黑龍江大豆壓榨企業在走與留的岔路口進退維谷;一邊是大量的進口大豆以價格低廉和出油率高的優勢席捲而來,這看似完全相悖的一幕,卻成了眼下中國大豆壓榨行業最真實的寫照。
據媒體報導,由於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及產量不斷縮減,黑龍江油脂企業因豆荒而停工的現象開始抬頭:只有少量企業在收購大豆,8成以上企業處於停產狀態。為尋找原料,不少企業選擇到沿海建廠,以進口大豆作為壓榨原料進行生產。《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統計,6年的時間裡,大豆進口數量漲幅超過90%。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分析人士介紹,從全球市場來看,由於需求市場相對穩定,因此大豆的進口數額不斷增長使得對其的依賴度不斷增加,致使中國作為最大的大豆需求國,卻對大豆定價權的影響幾可忽略不計。而由於在食用油產業中,大豆作為主要油脂品種,起到的一個標本性的作用,其它油脂品種也會隨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如果不能改變這種狀況,最終將使行業陷入種植及產量不斷萎縮、對外依存度不斷增長、話語權越來越微弱的惡性循環之中。
超標事件
2012年1月,質檢總局公布的食用植物油產品抽查名單顯示,雲浮市雲城區富盛糧油廠、雲城區滿意花生油廠、高要市孖寶油有限公司生產的部分產品被檢出致癌物質黃麴黴素超標。
廣東省質監局訊息稱,已經對被國家質檢總局查出食用油產品中黃麴黴素超標的3家食用油企業立案調。
相關信息
備受關注的食用油新國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油》於2018年12月21日起正式實施。這一市場呼喚良久的國家標準出台具有劃時代意義,將結束原料配比不清、以次充好的行業亂象,促進建立透明規範的消費環境和市場秩序,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