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成田機場是日本航空、全日空、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的亞洲樞紐港。根據日本機場分類法,成田機場與東京羽田機場、大阪國際機場、關西國際機場和中部國際機場統一划分為一類機場。
成田國際機場原名新東京國際機場,2004年起,為了和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區別而更名為成田機場。儘管成田機場的客源主要來自東京市,但它與東京市中心相距遙遠,即使乘坐最快的火車從機場到市中心也要花上一個小時。如今,成田國際機場主要運作國際航線;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距離東京市中心比較近,主要負責國內航線和少量的國際航線。
需要說明的是,成田國際機場雖然位於東京都以外的千葉縣成田市境內,但是機場的所有權屬於東京。這和我國的西安國際機場位於鹹陽市境內一個道理。
建設
1962年,日本政府開始計畫建設新東京國際機場,以分擔日益飽和的東京羽田機場的客流量。然而,二戰後東京市的迅速重建使得用地嚴重短缺,政府只得考慮將新機場建在郊區的千葉縣。起初,機場選址在富里市,後移至三里冢和芝山市東北5公里處。1966年,機場建設方案公之與眾。
隨著1960年東京學生大規模示威序幕的拉開,1960年代的日本,社會民主運動蓬勃發展。機場建設方案的提出,不僅激怒了世代居住在當地的農民,更有許多日本新左翼人士以新機場實際上是美國為了對抗蘇聯而在日本建立的又一個空軍基地為由,強烈反對新機場建設。60年代末期,當地農民聯合學生和左翼政黨成立了“三里冢-芝山聯合空港反對同盟”,通過法律手段、民眾示威、甚至暴力行動來抵制政府新機場修建計畫。
在當時,有償徵收土地制度還未廣泛實行。政府還是採取傳統的辦法,只是強制住戶遷移到其他地區,而不進行必要的補償。在成田機場的建設問題上,強制遷移政策並未有效執行,一些頑固的住戶甚至如果有人妥協遷移的話,便燒掉他們的新房屋。
根據1966年提出的機場建設計畫,機場預計與1971年完工。然而,愈演愈烈的衝突完全拖延了進度,以至於當1971年即將來臨時,機場的建設土地都尚未圈定出來。最終,日本政府在1971年開始了強硬手段推進搬遷進度。衝突中,1000多名市民和警察受傷,291名農民被捕。
衝突和抗議並未阻止機場的建設。1972年,由株式會社竹中工務店承建的一號航站樓竣工。可是,由於政府與社團民眾之間持續的鬥爭,更有甚者,長期占領在將要修建第一條跑道的土地上,跑道始終無法按時完成。終於在1978年,第一條跑道完工並預計在3月30日正式開放運行。然而,3月26日,一群激進分子攜帶燃燒瓶駕車沖入機場控制塔台並進行了肆意破壞,砸毀大量設備。機場不得不推遲到5月20日重新開放。
雖然機場已經開始營運。但政府依然高度緊張,擔心會有突發事件發生。機場周圍遍布著金屬柵欄,警察全副武裝的在瞭望塔上巡邏。旅客在進入候機大廳前其行李都要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查,以防止恐怖活動。
擴張
根據計畫,新東京國際機場將修建3條跑道,東北/西南方向修建兩條4000米長的平行跑道,第三條跑道與前兩條平行跑道相交,計畫長度2500米。等到1978年機場開放時,只有兩條平行跑道中的一條完工並投入使用。另外兩條跑道的完工在當時的情況下看來可以說是遙遙無期了。計畫中提到的另一項關於修建東京市與機場之間的成田新幹線也因為土地問題而擱淺。
1986年,成田機場二期跑道工程開工,將在第一跑道以北修建
第二跑道。為了防止修建一號跑道過程中的阻撓事件再次發生,政府承諾不再徵用土地並付給機場周圍的住戶噪音污染補償費,利用這筆費用,住戶可以通過改善房屋的隔音結構來最大程度減低噪音污染。2002年4月,第二號跑道終於趕在日本-韓國世界盃足球賽開幕前完工。不過,第二號跑道長度僅有2018米,比原定的4000米縮短了將近一半,無法起降像波音747這樣龐大的寬體客機。隨著二期跑道的建設,機場二號航站樓也於1992年竣工。
成田機場的車站離航站樓距離比較遠,乘客得步行很長一段距離,或者乘公車到達航站樓。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末,時任日本運輸大臣的石原慎太郎(今東京都知事)要求兩家鐵路公司JR東日本和京成電鐵將它們各自的鐵路延伸到成田機場航站樓,並開通地下車站來承接客流。1991年,通往一號航站樓的直達列車開通,老車站也從此更名為東成田站。
歷史
成田機場的建設和擴張引發了大規模日本政府與民間的衝突,其影響力不亞於越南戰爭對於美國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