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縱菌

雞縱菌

雞㙡(zōng)菌 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Berk)Heim 又稱傘把菇(雲南、四川)、雞肉絲菇(台灣、福建)、鬥雞菇、白蟻菰、白蟻傘、黃雞。 㙡(福建、廣東)。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寬3-23.5cm,幼時圓錐形至鐘形並逐漸伸展,頂部顯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至淺土黃色,長老後輻射狀開裂,有時邊緣翻起。菌肉白色,較厚。菌褶白色至乳白色,長老後帶黃色,彎生或近離生,稠密,窄,不等長,邊緣波狀。菌柄較粗壯,長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菌蓋色,內實,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細長假根,長可達40cm。註:雞㙡菌的“㙡”字應該寫作㙡或“土從”。因現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輸入法都打不出“㙡”這個生僻字,因而我們平常就只能寫成土從。其它都是錯別字。 雞“土從”一詞在《本草綱目》《玉篇》、《正字通》等字典中均有記載。參考文獻:《漢語大字典》第516頁。

基本信息

介紹

雞縱菌 雞縱菌

夏秋季在山地、草坡、田野或林沿地上單生或群生,其假根與地下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窩相連。

分布在我國江蘇、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浙江、湖南永州(每年端午節前後15天為高發期,大量野生雞縱菌生出,主要長於紅土丘陵及園區山嶺區,除端午節時期外,其它時間不生長)等地區。

雞㙡菌肉細嫩,香味濃郁,味道鮮美,我國人民採食該菌的歷史悠久,屬著名的野生食用蘑菇之一,暢銷於國內外市場,民眾根據該菌的顏色和形態等特點,分為黑皮、白皮、黃皮、花皮等許多類型,但是否同屬一個種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味道以黑皮(青皮)者最好。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該菌具有“益胃、清神、治痔”等藥用功效。

雞縱菌圖片合集 雞縱菌圖片合集

雞㙡菌是雲南諸菌之冠。它那表面黑褐色或微黃色的傘蓋邊緣,呈輻射狀裂開,於是,古人說它“紛披如雞羽”,故而得名。雞血肉質肥厚,質細絲白,脆嫩爽口,富含蛋白質和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用它烹製的菜餚,不論煎炒、油炸,還是清蒸、做湯,皆清香鮮美。於是,到雲南旅行的人,無不以品嘗這一美味山珍為樂事。

說到雞㙡菌,這裡有個小故事,明朝皇帝朱由校,這傢伙除了喜歡當木匠外,還喜歡吃雞㙡菌,讓人快馬加鞭地從貴州往京城運,和唐玄宗有一拼,不過唐玄宗是為了女人,而這傢伙則是自己吃,心情好的時候,會分些給魏忠賢。

很多地方都產雞㙡菌,但我覺得還是雲貴一帶的最好吃。由於這東西味道極鮮,每年只在八九月份才有,產量又極少,當地人喜歡把它做成菌油,好一年到尾都有的吃,這種做法在雲貴很普遍,都是把新鮮的雞㙡菌用油小火慢煎,讓菌的鮮味溶解在油里,《滇南雜誌》又有記載:“土人鹽而脯之,經年可食;若熬液為油,代以醬豉,其味優佳,濃鮮美艷,侵溢喉舌間,為滇中佳品。”做成菌油的另一個原因是嫩雞㙡菌傘出則老,味道雖鮮,但嫩滑略有不足,用來煲湯比較好。在貴州興義吃過一次沒打傘的嫩雞㙡菌,用花椒熗鍋,放青辣椒和雞絲同炒,吃起來雞㙡菌又滑又嫩又鮮,一口咽下,鮮味濃厚,“侵溢喉舌間”,整個口腔都被那股鮮味包圍著,經久不散,能讓人慢慢品味許久,如同繞樑三日不絕。 雞㙡菌油有賣的,不過味道卻不如自己熬的鮮,大概是油多菌少的緣故。關於雞㙡菌的鮮味,阿城有過精闢描述:“說到鮮,食遍全世界,我覺得最鮮的還是中國雲南的雞㙡菌。用這種菌做湯,其實極危險,因為你會貪鮮,喝到脹死。我懷疑這種菌里含有什麼物質,能完全麻痹我們腦裡面下視丘中的拒食中樞,所以才會喝到脹死還想喝。”話雖然誇張了些,但那鮮味確實是有勾人魂魄的本錢,吃過的人才知道,雖不至死,但肯定能讓你從此念念不忘。

清人查慎行有詞《瑤華》云:傍松似繖,比肉非芝,喜筠籠初稇。肌分理細,脆於瑤柱,嫩於玉筍。廚娘好瀹,觸纖指、微防輕損。任清涎、齒頰先流,欲嚼芳鮮未忍。 憐伊產自炎荒,數陳家九種,圖譜猶剩。人間雋味,但風甘日炙,封題遠信。秋林雨過,記竹下、呼兒采菌。便吳鹽、雪點羹湯,那有者邊風韻。

理解

質地有膠質、蠟質、革質、木栓質或肉質,形態多種多樣。擔子有橫隔或縱隔,或是無隔單細胞。根據擔子有無隔膜,分為:有隔擔子菌亞綱 共包含9個目,約8000多種。層菌綱,擔子菌亞門的 1綱。本綱真菌擔子果通常發育良好,子實層由一堆平行排列的擔子及其他不孕結構(如囊狀體等)組成,在擔子果或子實體成熟前或成熟後暴露於外。擔孢子成熟後,自動地從擔子上擲射出去。

擔孢子成熟後可以強力彈射。大多為腐生,有許多可以引起木材腐朽,少數可以為害植物,有的是森林植物的重要病原菌。本綱真菌有的為食用菌,如蘑菇、木耳等;有的可作藥用,如靈芝等。發現有不少種類含有抗癌物質,有少數是毒菌,人畜食用可產生幻覺或致死;有的是與植物共生的菌根菌。層菌綱真菌與農作物病害的關係較小,只有少數是農作物的病原菌。

延伸

依據擔子有無分隔,本綱下分2亞綱:擔子有橫隔或縱隔的為有隔擔子菌亞綱,屬於這一亞綱的有銀耳目、木耳目和隔擔菌目。擔子沒有隔膜的為無隔擔子菌亞綱,包括外擔菌目、座擔菌目、花耳目、膠膜菌目、多孔菌目和傘菌目。共9目約750屬,其中包括不少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的大型真菌,還有一些是有毒的菌類。少數種類與植物或昆蟲共生。

雞㙡菌

雞縱菌 圖片集 雞縱菌 圖片集

眾所周知,雲南因其山川地地貌特殊及所在經、緯度地理關係,被譽為植物王國,菌類就是這植物王國中的特殊一簇,雞㙡是菌簇中的上品,因其內部纖維結構、色澤狀似雞肉、加之食用時又有

雞肉的特殊香味,故得名雞㙡。

雞㙡,擔子菌綱,傘菌科高營養食用菌。全州野生產量約120噸,每年上市量約40噸。主產於州內中南部二半山以下地區。

涼山州農科所於1995—1996年利用野生雞㙡菌絲研究培育成。保持野生特性,集鮮、脆、嫩一體。所含各種人體必須的胺基酸高出香菇 50%,是優質食用菌,營養成份豐富,味道甚佳。雞㙡,子實體中型,菌蓋平展,直徑10-20厘米,臍突半球形,菌蓋表面光滑,前期灰褐色,中期奶油色,後期灰白色,少數菌有輻射狀

撕裂;菌褶白色,肉質厚實;菌柄粗,直徑1-3.5厘米;抱子呈卵圓形,白色或奶油色。人工栽培雞㙡菌袋生產60天成熟,每平方米產鮮菌4.85公斤。人工栽培雞㙡技術操作簡單,原材料來源廣泛,生育期短,產出率高,可開發加工雞㙡油等產品,市場前景好。

明代楊慎曾把雞㙡菌比作仙境中的瓊汁玉液,其質地細膩,兼具脆、香、鮮、甜等風味特色,品嘗一次,終生難忘。雞㙡菌性平味甘,有補益腸胃、療痔止血、益胃、清神、治痔等功效。之功效,可治脾虛納呆、消化不良、痔瘡出血等症。雞㙡菌色澤潔白,肉質細嫩,清香四溢,口感清脆,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

雞㙡菌的生長發育與土白蟻的活動有密切關係。白蟻一旦棄巢他去,此巢就不會再長雞㙡菌。

野生菌雞㙡風味爽口食品,採用純天然野生菌雞㙡,雲南宣威火腿、精選牛肉及上等原料,按傳統工藝製作而成,產品營養豐富、香辣爽口,富含被人體吸收的多種胺基酸及微量元素,是饋贈親友,居家旅行的休閒食品,同時它還是配菜的好選擇,可配合家裡的菜餚如肉類、蔬菜等用炒、煮、燉的手法烹飪出極富特色又絕對清香美味之佳肴。

分類地位

雞縱菌 雞縱菌

雞肉絲菇屬傘菌目、口磨科、白蟻菌屬,本屬至目前已有20種以上被菌類學者正式發表過,惟一般常見者有群生種雞肉絲菇T.albuminosus本省民間有稱之為姊妹菇者。單生粗柄種T.robustus本省民間有稱之為大雞肉絲菇及T.microcarpus小型雞肉絲菇三種。

形態特徵

雞縱菌 雞縱菌

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寬3-23.5cm,幼時圓錐形至鐘形並逐漸伸展,頂部顯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至淺土黃色,長老後輻射狀開裂,有時邊緣翻起。菌肉白色,較厚。菌褶白色至乳白色,長老後帶黃色,彎生或近離生,稠密,窄,不等長,邊緣波狀。菌柄較粗壯,長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菌蓋色,內實,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細長假根,長可達40cm。

名稱由來

雞縱菌 雞縱菌

雞縱生長在沙地間的白蟻窩上,大都是三五成群地生長在一起。雞縱的菌蓋為圓錐形,當傘蓋分披時,形似雞的羽毛,故名雞縱。菌蓋黑褐或微黃,菌褶稠密、色白、肉厚。雞縱分青皮雞縱菌、黑皮雞縱菌和蒜頭雞縱菌。

有人從的“雞菌不知晦朔”里,推測早在兩千多年前已開始食用雞縱菌了。明朝的高宗皇帝朱由校,最嗜雞縱了。只因雞縱嬌嫩易變質,采後過夜便香味大減。為此,正像唐明皇為使楊貴妃能吃到新鮮的南國佳果荔枝,而令沿途驛站快馬急遞那樣,他也每年由驛站用快馬急送雞縱菌到京城。不知是雞縱菌稀罕難得,還是高宗皇帝太偏愛此物,以至於連正宮娘娘張皇后也沒有分享這一佳肴的福分。在昆明市北郊的富民縣,老百姓採得雞縱菌後,恐其變質.常常用鹽膠制,或熬液為油。吃過橋米線時,倘若拌上些許輔雞縱或油雞縱,別有一番風味。

營養成分

雞縱菌 雞縱菌

雞㙡菌雞㙡營養豐富,尤其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蛋白質中含有20多種胺基酸,其中人體必

需的8種胺基酸種類齊全。中國歷代都稱讚白蟻雞㙡菌美不絕口,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克鮮雞㙡菌含水92.61%,乾物質7.39%。在乾物質中,含粗蛋白34.94%,粗脂肪3.40%,粗纖維13.91%,可溶性糖4.5%,水解糖9.59%,灰分7.73%。在灰分中氧化鈣為20.29%,磷4.62%,鐵1.89%,錳0.08%。還含有麥角留醇和16種胺基酸以及維生素C。雞㙡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雞㙡中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對降低血糖有明顯的效果。

培養技術

雞㙡菌通過液體深層培養菌絲體,作為提供研製營養食品及飲料的原料,其蛋白質含量高於其他菇類,尤其是賴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很高,所以雞㙡菌的液體深層培養菌絲體生產引起重視。具體方法如下。

(1)培養基配方適用的液體培養基配方:

配方1:蛋白膝2%,蔗糖2%,硫酸鎂1.5%,磷酸二氫鉀0.3%,維生素B11毫克/100毫升,pH調至6。

配方2:酵母膏0.1%,蔗糖3%,硫酸鎂0.05%,磷酸二氫鉀氏1%,硝酸鈉0.3%,氯化鉀0.05%,pH調至6。

上述兩種配方系華西醫科大學生物系赴呈裕等,19880

③:酵母膏0. 1%,蔗糖3%,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0.5%,硝酸鈉0.3%,氯化鉀0.05%p H6左右(中國醫科大學洪震,1992)。

(2)深層培養工藝斜面母種~一級搖瓶種子(250毫升三角瓶,裝液體50毫升,25℃-28℃,120轉/分,2-3天)~二級搖瓶種子(500毫升三角瓶,接種量5%.,.10%)~發酵瓶(26℃,110轉/分,36小時)菌絲體收率可達濕重10克/升。

(3)分離濃縮烘乾液體發酵培養菌絲成熟放罐後,通過板框壓濾機或離心機分離出菌絲體,再放人真空濃縮鍋減壓,以60℃-80℃溫度濃縮,然後在80℃條件下烘乾即得於菌絲體。

(4)乾品成分檢測將烘乾的菌絲體進行化學成分分析,一般含量為:蛋白質9.2%,脂肪8. 5%,碳水化合物0.8%,灰粉3.9%,鈣36.8毫克/100克,磷5.o毫克/100克。

生長條件

(1)營養 野生雞㙡菌生長發育主要營養源,是從蟻巢和菌圃及周圍環境所獲得。蟻巢主要是由工蟻的半消化群井熱就成為菌圃,或稱菌床,菌圃含有豐富的共養物質,包括木質素、纖維素、脂肪、多種胺基酸和灰分元素。加上菌圃周圍的礦物質、水分等這就構成雞㙡菌生長發育的天然培養基。白蟻的排泄物含有胺基酸和可溶性含氮化合物,又為雞㙡菌提供良好的氮源,有利於雞㙡菌菌絲的生長,據賀新生(1995)觀察:蟻巢多建於地下20-100厘米處,體積從0. 1-10米3不等;有中央大巢和分散的衛星巢,之間有蟻道相互連線,蟻群在蟻巢中會長期繁衍達幾年至數十年之久。

(2)溫度 雞㙡菌生長地的白蟻巢內,溫度穩定在22 ℃士3 0C,最低15℃,最高不超過28℃,幾乎為恆溫。穩定的溫度,有利於菌絲體的生長和白蟻的孵化繁殖。從人工馴化試驗觀察:雞㙡菌抱子萌發的溫度範圍是12℃一24℃;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6℃-20℃,在18℃從接種到滿管只需10天,菌絲體每天生長達0.73厘米;子實體形成的溫度2 5 ℃-35℃均可,最適溫度為25℃-30℃,日溫差5℃為最適;高於35℃,子實體仍能照常發育。

(3)濕度 蟻巢內穩定的環境條件,適合雞㙡菌菌絲體生長,但不利於形成子實體。因此,正常情況下,菌絲體在蟻巢內大量生長而不形成子實體,需到雨季來臨後,雨水滲人蟻巢周圍的土壤中,此時菌絲向蟻巢外生長,在表層上產生子實體,這說明水分和濕度對雞㙡菌的重要性。人工栽培時,培養料含水量為60%-75%均可,以65%為最佳;培養料含水量70%-75%時,子實體形成最適合。雞㙡菌菌絲體生長環境空氣相對濕度在80%左右為好,原基形成期空氣相對濕度不能低於80;子實體生長階段,環境空氣相對濕度85%為佳,子實體開傘需要95%以上的空氣相對濕度。

(4)酸鹼度 蟻巢菌圃的pH比較穩定,常在4.0-4.5,化學分析表明造成蟻A PH 1峨的王安原囚是仔在著十有機酸,如揮發性的蟻酸,非揮發性的烏頭酸、反丁烯二酸、丁二酸等。而pH較穩定的主要因素是建巢土壤中的礦物質和新運人的植物殘體所起的緩衝作用。據賀新生(1995)研究雞㙡菌菌絲生長在pH 4.0-4.5最適合,而不利於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長,特別是炭角菌的生長,因而保證雞縱菌的絕對優勢地位。

(5)空氣 蟻巢內二氧化碳濃度一般在3%-5%,比空氣正常的含量高100倍以上。雞㙡菌也是食用菌中少數能耐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種類之一。高濃度二氧化碳有利於菌絲體的生長,而不利於子實體的形成。因此,在正常情況下,菌絲體在蟻巢內大量生長,而不形成子實體。子實體生長發育要求要有充足的氧氣。人工栽培時注意通風。

(6)光照 孢子萌發、菌絲生長、原基分化、子實體的生長發育不一定需要光照。子實體開傘時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使其分化發育良好。

生活史:雞㙡菌是異宗結合的菌類。子實體成熟後雖能產生大量的擔孢子,但在生活史中,除有性過程外,還有幾個無性循環,分生抱子在無性循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分生孢子萌發成初生菌絲,經雙雙融合形成次生菌絲,又產生分生孢子:雙核的次生菌絲產生分生抱子後,分生抱子萌發又形成次生菌絲。與雞㙡菌營共生生活的白蟻,在建築蟻巢時,一方。面在取食雞㙡菌分生抱子;另一方面在蟻巢中為雞㙡菌傳播 其分生抱子和菌絲體,以此作為菌種源。這是雞㙡菌的生活史中與其他菇類不同的一個特點。

烹調方法

乾鍋雞縱菌燒肉

做法:

金鉤翅煲雞縱 金鉤翅煲雞縱

1、雞縱菌用溫水泡一個小時以上,撈出洗淨瀝乾水份。

2、鍋熱油,下薑絲、蒜片爆香,入紅椒片、雞縱菌翻炒,加入肉片炒勻,調入鹽、生抽、雞精後加少許高湯移入乾鍋即可。

魚腐雞縱菌

做法:

1、花椰菜一朵切開洗淨,直接炒熟或者用水燙熟在盤子裡排好圍邊。

2、雞縱菌泡水沉澱沙子,把末端的髒東西剪掉,魚腐也略洗一下。

3、鍋里放油爆香薑片,放入蚝油、生抽、糖、水和雞粉將芡汁煮好,並試味至合適(一定不能過鹹,因為其他材料都非常吸味的),再將菌類和魚腐放入煮軟。

蒸陽春雞肉絲菇

備妥一大碗切好之雞肉絲菇,置於電鍋或蒸鍋內蒸熟後即可上桌。本道菜餚食用時,可沾醬油芥末而食之,也可以沾鹽水,則其味更鮮。本道菜在蒸煮時,碗中可以不要加水,其原因是由於菇體在遇熱時會自行流出最美味之汁液以供吾人享用。

燒烤雞肉絲菇

取雞肉絲菇,用清水洗淨後,一根根分別置於市售食品用之鋁箔紙上,再酌撒一點食鹽於該菇體,並個別包妥後置於烤箱或烤爐中烤熟即可,此法烤成之雞肉絲菇最具原始風味。如想要有所變化,可在菇體上塗一些牛油,胡椒等等之類的調味品,就可以作出多種口味之食品來。本道菜餚在食用時,只要將該鋁箔紙剝開,即可整根舉而咬食之,這種方法在野外烤肉時,最受歡迎,也是最甜美。如在宴會,這種方式覺得不夠文雅,則可先切成小段後再行燒烤之。

雞肉絲菇湯

取高湯或排骨、肉湯之類,置入湯鍋三分之一量,以烈火煮開,再置入三分之一該鍋量之切妥雞肉絲菇,隨即再開火燒煮之,至該湯中心再度開滾時,隨即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後即可分裝於湯碗上桌。本道湯餚所用之湯鍋大小,依人數或所需量而酌定之。由於本湯尚保有其原味,所以喝起來不但夠味,而且也過隱。

雞縱菌 雞縱菌

清炒雞肉絲菇

依一般家庭之烹調方式,將肉片用油加鹽、佐料等炒熟後,馬上在炒鍋中投入切妥之雞肉絲菇,用鍋鏟拌一拌,隨即蓋上鍋蓋片刻,待菜餚中心開滾時,即可起鍋上桌。本道菜餚所用之雞肉絲菇量,依烹調者之需要而定,一般一道菜用150-200公克為準。

隨緣雞肉絲菇

雞肉絲菇,乃為本省可遇不可求之山珍野味,如若有幸取得此一珍品者,也可憑個人之烹調經驗與智慧或想像力,設計作出各種不同口味之菜餚。而素食者,更可以利它來開發作出更多的素食菜餚與湯類,使雞肉絲菇能隨緣而作出千變萬化的佐餐聖品。

相關資料

雞縱菌 雞縱菌

雞肉絲菇是白蟻種植的糧食

人會畜牧以作為食物,螞蟻也會畜養蚜蟲以維持共生的關係,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但會種植植物以作糧食的昆蟲,的確是少之又少了,而姬白蟻即是其中之一。

白蟻種植雞肉絲菇的過程及其生態

1、女王之婚禮

每年4-10月間,在即將下大雨之前,常常可以看到羽化後,長著翅膀,呈灰色的大白蟻,成群的向空中飛舞,這就是發育成熟的雌雄蟻,他們落地後翅膀很快的就自行脫落,並四處爬行找尋伴侶,以行周公之禮,然後隨即潛入土中,著手新巢的建造,此雌蟻就是將來這一家的母后,也是他們的女王。白蟻之成蟲,他們有驅光性,所以傍晚時分,在有燈光的視窗,常常會發現大量此類之訪客,在屋內外四處爬行或飛翔。

2、新巢之建立與發展

一般白蟻之女王,首先都在地下10-30公分左右處開始建立新巢,以後漸次發展至多個蟻巢,其深度也有達1-2公尺深者,他的形狀大致呈半球型,大者徑可達15公分,高12公分左右。一般在蟻巢之四周及頂部,都會留有2-3公分的空間,其空間之巢壁,均系以純土配合白蟻之唾液,以奇特有之技能而完成,使該巢壁呈現光華亮麗,且極俱堅硬之特質。

3、蟻巢中的王台與哺育室

在大型蟻巢之近中央處,往往可以發現一扁平之巢房,是以黏土之薄壁所構成,此即所謂之王台,該王台乃女王棲息產卵之處,此王台,在每一白蟻群落中,只限一個。又據觀察而推測認為,王台在一個蟻巢中,應該是最先構築者,然後再於王台之背側築成短橢圓形之哺育室,此哺育室不但層層相連,而且其間並保有適當的通道,以作為白蟻之幼蟲及亞成蟲活動之處。

4、蟻巢中養菌室的奧密

(1)家即農場食糧處處有

養菌室,為培養雞肉絲菇菌絲,及原基體以供白蟻幼蟲、女王食用之所,此室與哺育室兩者是兼用的,其材料是由白蟻吞食的植物體,再吐出之纖維素、木素等物質50%左右與土壤混合製成粒狀堆置而成,經學者分析結果,其主要成份為蛋白質16.8%,戊聚糖4.05%,灰分20.9%。

(2)原基體是雞肉絲菇成長必經之一個階段。

所謂原基體者,乃雞肉絲菇菌絲在蟻巢中,交織所形成之小顆粒,其直徑0.5-2mm左右,外觀為白色小珍珠狀。此原基體之外向菌絲末端,會著生成串長橢圓形的分生孢子,過去曾有學者誤認為是白蟻所培養之另一小白球菌惟今已證實這原基體,確是雞肉絲菇生活史中,成長必經之一個階段。

雞縱菌 雞縱菌

(3)黑柄炭角菌為其秘中密

採集白蟻巢標本時,在蟻巢外觀上,能看到的只有白蟻及白粉狀的雞肉絲菇菌絲,但在容器中經48小時後,所有的蟻巢表面都會長出稀疏棉絮狀的另一種菌絲,其速度極快1天可達3-6cm之多,後經證實此菌絲即為黑柄炭角菌類,其中又以一種學名為者最多,惟此菌平常隱藏在蟻巢中之作用是什麼?至今還是個秘密。

(4)金黃色的原基體是另一個乾坤

黑柄炭角菌之菌絲,經4-5天之生長後,又可交織形成一種金黃色的原基體小顆粒,其形狀與雞肉絲菇者極為近似,故近年亦有學者誤認為是另一種色澤的雞肉絲菇原基體,惟經筆者長期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發現此金黃色的原基體,會自行分化成黑柄炭角菌的小菇蕾,且很快的發育形成黑色長棒形的黑柄炭角菌子實體,確定非雞肉絲菇之原基體。

雞縱菌 雞縱菌

(5)白蟻的群體逃亡現象

採集到的大白蟻窩,如內有多量之白蟻者,將它置於瓦盆中,且將該蟻巢之上下撲以採集地的土壤,使其儘量接近自然環境之狀況,然後再將該瓦盆置於大水盤中,以防白蟻外逃。如此經24小時候,往往在該瓦盆之土表上,可以發現一大堆的白蟻卵、幼蟲及成蟲,密密的集中在一起,如此再經數日後即告全部死亡,且漸被黴菌所吞噬,這種現象,近有學者推測,可能由於白蟻巢被挖掘搬動後,白蟻心生恐懼,表示抗議而群體自殺,後來才長出黴菌之一種自然現象。惟筆者以透明的玻璃標本瓶,重複再作一次試驗,結果發現白蟻之出走,是由於黑柄炭角菌菌絲萌芽,而開始攻擊白蟻之故,如白蟻被包圍逃之不及,以後想衝出重違者,首先其腳必會被該菌絲所黏住,續而整體便動彈不得,最後即有大量的菌絲將該白蟻團團圍住,以便消化吸收,以上之過程不過只有2-4天而已。由上觀之,白蟻在瓦盆之表土集中,應該是群體逃亡而非集體自殺,為慎重計,筆者更於該吞噬白蟻堆之黴菌菌落上,作一分離檢定,結果亦證明是為黑柄炭角菌之菌絲,因之更可證明黑柄炭角菌之菌絲,有追趕併吞噬白蟻之現象。

(6)二氧化碳20%下之生命奇蹟

在環境中,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為0.03-0.05%左右,而白蟻巢中之二氧化碳,最高時可達20%以上,已是一般空氣的400-700倍了,因之一般的生物不但無法生活,而且必將立即死亡。然而白蟻卻能在此巢內與地面間,二氧化碳相差懸殊之狀況下來去穿梭自如,不但如此,白蟻還能在如此高二氧化碳濃度之巢窩中,孵育、覓食與成長。雞肉絲菇在白蟻巢中,也有他適應的一套,其菌絲不但比一般培養在試管中者長得更好,而且色澤也更白,這當是自然界共生的一項絕配,也可以說是自然界的一項奇蹟。

5、新巢之雞肉絲菇菌絲體來自老窩

據觀察,新女王建造新巢之初,就已將雞肉絲菇的分生孢子或節孢子植於巢窩之中,該節孢子是由原來老巢之菌絲體斷裂而成,至於分生孢子則如上述之來自原基體所著生。新女王在原巢活動期間,此兩種孢子就該已附著於其腸胃及肢體之上,因之可推斷當準女王飛離原巢之際,就順理成章的帶到新巢,並繼續培養以供作白蟻之糧食了。一個新白蟻群,在蟻口眾多之狀況下,會在原巢附近繼續營造相同形式之蟻巢,以其蟻道相通而成為一個蟻巢群,此一蟻巢群亦均會長滿雞肉絲菇菌絲體,而其菌種之來原,應系來自陸續建造之前蟻巢,其傳播者當為工作中之職蟻,借其肢體所附著之分生孢子或節孢子而繁殖之。

6、職蟻及兵蟻的一生

食用菌 食用菌

婚後的女王,經一周左右開始產卵,卵經3-4周孵化為幼蟲,此幼蟲均以職蟻及兵蟻為主,其在出生後,因胃腸內尚無營以共生之纖毛蟲類,以幫助消化植物纖維,故而必需以養菌室之雞肉絲菇菌絲為食,待幼蟲成長且自生活環境中,獲得纖毛蟲類後再以植物纖維為其主食。職蟻之體驅長度為2.5-3.0mm,而兵蟻則有4-6.5mm,壽命大致只有3個月左右,其一生乃專司從事王台與哺育室間搬運、幼蟲保育、保衛族群、食物的採食及造巢等工作。7、作甬道啃樹皮也是白蟻生活之一環蟻卵之

姬白蟻採食時,一般以蛀食植物地下之根部為主,但也有啃食地上樹幹之表皮者,由於白蟻有怕光之特性,所以會自行用土壤作一個通道以便遮光,如此一來白蟻就可在通道中日夜取食,並將半消化之植物纖維吐出與土混合後製成粒狀物,以繼續黏堆方式擴大窩巢。細察姬白蟻作甬道時,首先以口叼取少許土粒,並隨即吐出適量之唾液以潤濕之,再叼送至預作甬道處,再吐出適量之唾液,使土粒一一相連,並依其體型之一定高度,不斷的推積成一條,或相連之一片甬道。

8、姬白蟻不上家屋蛀木樑

家白蟻為一眾所周知為害房屋、木材、家具、衣服、書籍等之大害蟲,而會種雞肉絲菇為食的姬白蟻,則只會為害野外生存之植物,不會攀升家屋之高處危害為害建之材木料等。

9、白蟻女王之形體及壽命

白蟻女王之形體,初期之長度大致為11mm左右,以後漸次膨大,至最大之際,其長度可達52mm以上,如以體積而論,較最小之職蟻大150-300倍之多,以後其體軀又漸次的縮小而至死亡,其壽命一般都在3-4年左右。

10、白蟻女王之食物與行動

白蟻女王之腹部,最大時較其頭胸部之體積大20倍以上,因之一般推論,該女王之行動應該極為遲鈍,也有可能終日只能躺臥於王台之中,專司產卵而已。惟由培養皿中觀察,在蟻巢中之白蟻女王,不但行動迅速轉身靈活,而且在窩巢中可以快速開道或建立臨時藏身之所。白蟻女王的腸胃中,經學者研究發現,亦無纖毛蟲類的存在,因之當無法消化植物纖維,而其一生產卵,繁殖後代無數,又體軀比職蟻碩大數以百倍,且壽命長綿15倍之多,此一現象,有關學者配合在白蟻女王之腹內,發現多量雞肉絲菇的原基體分生孢子事實推論,認為與其終身所食用之味道甜美又營養豐富的雞肉絲菇原基體似應有相當的關係。

栽培操作

從各地試驗情況看,雞㙡菌人工栽培方式,主要是熟料袋栽,具體技術如下。

(1)季節安排 當氣溫穩定在12℃ - 24℃以上,為最佳制袋季節,以此為最適溫度範圍,此時接種不需加溫培養,成活率高。經40-50天培養後菌絲長滿袋,氣溫回升後,將菌袋埋人土中,很快就能長出第一批菇,並可延續採收到當年秋季9-10月份。在此期間白蟻活動旺盛,但無害處。它在取食菌絲的同時,又分泌一些有利於雞縱菌生長的物質,促使菌絲生長旺盛,能獲得高產。

(2)菌袋製作 適用雞㙡菌栽培生長的培養基配方:木屑75%,戴皮20%,石膏粉1%,白糖1%,白蟻巢土3%,水110%。

製作時將配料分別稱量後翻拌均勻、堆悶2小時後檢查含水量為“%左右,即用手抓培養料緊握指縫間有水珠形成,但不下滴為度。栽培袋選用17厘米X 35厘米或15厘米X35厘米的聚丙烯袋裝料,兩頭套頸圈,無棉體塑蓋封蓋袋口。按常規滅菌然後在無菌室內接入雞㙡菌的栽培種。

(3)發菌培養 將接種後的菌袋置於事先消毒的培養室內培養,調控袋溫度在20℃-25℃,進行遮光養菌。發菌培養一般40-60天菌絲可長滿全袋。

(4)野外搭棚 雞㙡菌菌絲生理成熟後,要搬到野外菇棚出菇g一菇棚場地選擇南北朝向、地勢平整、土壤肥沃、酸性的場地;也可用房前屋後庭院作栽培場地。先整理成0-100厘米寬的畦床,長度視場地而定。扒出表土整成15厘米的凹畦。雞㙡菌喜酸性環境,故不宜撒石灰粉消毒,可撒適量的多菌靈或硫菌靈。畦床均勻撒3-5厘米厚的粗沙,四周挖好排水溝。菇棚高2米,上方和四周用草簾遮蔭。

(5)埋筒筱土當菌絲走滿袋壁,並出現米粒大小的釘狀或珊瑚狀瘤點時,把菌袋搬進菇棚內,脫去筒膜,排於畦床上。菌筒間距2-3厘米,間隙用復土材料填實,菌筒表面復蓋8 -10厘米厚的經陽光暴曬過的菜園土或腐質土。畦上搭架拱膜棚,保持復土濕潤。然後在拱膜或菇棚上方鋪上竹葉、松枝等遮蔭。

(6)出菇管理 雞㙡菌出菇一般在夏秋季節6-10月份。其氣溫控制在24℃-28℃為適。氣溫高時棚頂加厚遮陽物,畦溝淺水蓄水,早、晚棚內空間噴水,人為創造一種陰涼濕潤環境,空氣相對濕度85%~90%;並拉大晝夜的溫、濕差,促使菇體質量提高。出菇期間常發生蜻瑜咬食菇體,可採取人工捕捉。

食用菌類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消化率達70—90%,享有“植物肉”之稱,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蘑菇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人體必需的賴氨酸等,還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多種維生素及酶類。屬於健康食品,受到各國人民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