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葉

芝麻葉

芝麻葉是指植物芝麻的葉片,可以涼拌做菜,也可以製成乾芝麻葉罐頭。 現在芝麻葉已成為人們調節胃口的最佳食品,而且芝麻葉麵條的吃法在不斷地翻新:用蔥花、辣椒、薑絲和作料炒了,做成芝麻葉麵條吃;用生羊肉加足作料爆後,也可做成芝麻葉麵條吃;用高湯煨過撒上雞精,統一可以做成芝麻葉麵條吃。總之無論怎樣吃,無論怎樣加作料,芝麻葉那特別的香氣,從不會因加作料而變味。其中尤以河南地區的白芝麻葉子香氣最為濃郁。

基本信息

主要價值

食療作用

芝麻葉性平、味苦;

具有滋養肝、腎、潤燥滑腸功能;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能治療肝、腎虛、頭眩、病後脫髮、津枯血燥、大便秘結等; 備註:

掐芝麻葉的最佳時節是在七月中旬。

掐葉時,要從下往上掐,或從上往下掐。這樣才掐得乾淨。

掐完了,就進入了第二個工序,就是在即將沸騰的水中燙10--分鐘。然後撈處,攤在仆土灰中洇。

當洇至半乾的時候要用手揉,把仆土灰充分均勻地附著在芝麻葉的表面。只有粘了仆土灰的芝麻葉吃著才最香。

芝麻葉充分晾乾以後,有點像茶葉或木耳那樣皺做一團,這個時候你就得儲藏了。

儲藏也有講究,你不能用筐,也不能用袋子,最好的儲存方法是用荷葉。

荷葉晾乾了,一片一片地重疊著攤開,像一個圓形被單,把乾燥的芝麻葉放上去,用麻繩網成倒立的氫氣球狀,大概有四五十斤重,然後掛在屋內的房樑上。這樣既通風又不變味,隨吃隨取。

保健作用

芝麻葉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芝麻葉性平味苦,具有滋養肝、腎、潤燥滑腸功能,能治療肝、腎虛之頭眩、病後脫髮、津枯血燥、大便秘結等。昔日鄉下人多採摘作為菜食,如今又成為酒店、賓館的解膩佳品。芝麻葉一般要製成乾芝麻葉或罐頭。

乾芝麻葉的製作在芝麻採收前20~30天採摘芝麻下部的新鮮、無病蟲的芝麻葉,逐片摘下後整齊地放在筐里,並迅速運回去進行加工。先把芝麻葉洗淨後,用0.1%的小蘇打和1.5%左右的食鹽混合液泡3~5分鐘進行護色。撈出來瀝乾水,再用開水燙3~4分鐘,然後再撈出來用涼水冷卻。瀝乾水後,再把芝麻葉攤在乾燥通風的地方晾曬乾,或者在烘房裡用50~65℃的溫度烘5小時左右就幹了。然後用麻袋等盛裝,在屋裡堆放1~2天,使芝麻葉回軟。最後稱重用塑膠袋密封包裝起來,放進防潮紙箱中保存或出售。乾芝麻葉,色澤墨綠,具有芝麻葉特有的清香味,食用時間用涼水或溫水泡開即可下鍋,或炒菜、或做餡等。乾芝麻葉含水量為12%~15%。

芝麻葉罐頭的製作芝麻葉的採集、清洗和鹼鹽混合液處理及漂燙同乾芝麻葉的製作技術。燙漂後,要把它放進0.3%抗壞血酸和0.2%檸檬酸鈣混合液中浸泡30分鐘,撈出後瀝乾水,然後稱重裝罐。裝罐與裝罐之後的操作與製作紅薯葉罐頭相同,只是殺菌時間用15~20分鐘。芝麻葉罐頭色澤青綠,具有芝麻葉的天然風味,無異味,不軟爛,無致病細菌。

芝麻葉斑病

症狀

又稱芝麻尾孢灰星病、芝麻蛇眼病。主要為害葉片、莖及蒴果。葉部症狀常見有兩種。一種葉斑多為直徑1-3mm圓形小斑,中間灰白色,四周紫褐色,病斑背面生灰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後期多個病斑融合成大斑塊,乾枯後破裂,嚴重提引致落葉。另一種葉斑為蛇眼狀病斑,中間生一灰白色小點,四周淺灰色,外圍黃褐色,圓形至不正形,大小3-10mm。莖部染病 產生褐色不正形斑,濕度大時病部生黑點。蒴果染病 生淺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易開裂。該病常與葉枯病混合發生、混合為害,症狀各異。

病原

Cercospora sesami Zimm. 稱芝麻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單生或叢生,呈膝狀彎曲,有色,具隔膜,大小38-99×4-5.5(μm),頂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稍彎曲,無色,透明,具隔膜3-10個,大小35-151×2.5-4(μm)。

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原菌以菌絲在種子和病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花期易染病。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子,並用53-55℃溫湯浸種10分種,殺滅種子上菌絲。(2)實行輪作。(3)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清除病殘體,適時深翻土地。(4)在開花前初發病時噴灑殺菌劑,用藥種類參見芝麻葉枯病。

芝麻葉枯病

症狀

分布在黑龍江、吉林、山東、河南、湖北、江西、四川、甘肅、廣東等芝麻栽培區。河南一帶發病重。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及莖和蒴果。葉片染病 初生暗褐色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大小4-12mm,具不明顯的輪紡,邊緣褐色,上生黑色霉層,嚴重的葉乾枯脫落。葉柄、莖染病 產生梭形斑,後變為紅褐色條斑。蒴果染病 生紅褐色稍凹陷圓形病斑。該病擴展迅速,芝麻生長後期遇連陰雨,僅20天左右即可漫延全田引致大量落葉,對產量影響很大。

病原

Helminthosporium sesami Miyake 稱芝麻長蠕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單生不分枝,大小150-240×6-8(μ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常彎曲,褐色,有5-9個隔膜,大小46-68×8-11(μm)。此外據楊永東報導Corynespora sesamum Goto 稱山扁豆棒孢,也是該病病原。

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內或種子及土壤中越冬,芝麻播種後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在葉片上產生病斑進行多次再侵染,引起葉、莖、蒴果發病。均溫25-28℃,田間相對濕度高於80%易發病。芝麻生育後期,雨日多、降雨量大的年份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子或用53℃溫水浸種5分鐘。(2)實行輪作。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3)加強芝麻男管理。避免枝葉覆蓋地面,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4)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1:1:150倍式波爾多液、30%綠得保懸浮劑5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