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西部,包括沙克灣的一些島上.歷史上紋兔袋鼠也曾在澳大利亞南部生活過,在墨雷河下游,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紋兔袋鼠曾經在那裡生活的足跡。
紋兔袋鼠是袋鼠家族中一個特別的種。產於澳大利亞西部,包括沙克灣的一些島上。歷史上紋兔袋鼠也曾在澳大利亞南部生活過,在墨雷河下游,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紋兔袋鼠曾經在那裡生活的足跡。
紋兔袋鼠曾在澳大利亞大陸(西澳州西南部及南澳州)生存,但現只限於伯尼爾島及Dorre島上。它們是於1963年在大陸上滅絕,最後的紀錄是於1906年。它們的消失是因失去棲息地及食物,並受到掠食者的威脅所致。
體質特徵
紋兔袋鼠體長在0.4~0.46之間,尾長約0.35米左右,體重2~3公斤。它的體毛較長,濃密且柔軟,體色呈淺灰,並因帶有黑色的條紋而著名。在澳洲大陸,紋兔袋鼠的主要棲息地為平原多刺灌木叢和沼澤地邊緣地區。在其他小島上,它們主要生活在刺槐林中。紋兔袋鼠屬於夜行性動物,每當夜晚降臨時,它們就會從灌木叢中鑽出來,四處搜尋各種植物和水果進食。
紋兔袋鼠喜歡過群居生活.研究表明,它們的繁殖呈周期性,繁殖期因地而異:在澳洲大陸,紋兔袋鼠的繁殖期在每年的上半年;但在其他小島上,紋兔袋鼠的生育時間比在澳洲大陸有所擴展。可以從2月一直持續到8月。紋兔袋 鼠的繁殖方式與其他種類的袋鼠相比顯得有些特別.它們能在一次生育以後立即再次發情交配,通常一胎一仔。
自從歐洲移民踏上澳洲大陸後,紋兔袋鼠就交上了霉運。因為歐洲移民不但帶來了家畜,還帶來了狐狸。前者從紋兔袋鼠口中奪走了食物,而後者乾脆以紋兔袋鼠為食。在家畜和狐狸的夾擊下,紋兔袋鼠迅速地走上了滅亡之路。
行為
紋兔袋鼠是夜間活動的,並且喜歡成群一起生活。它們會在茂密的叢林中築巢,尤其是在具舌相思之上。雄兔袋鼠帶有極度攻擊性。它們平均重1.7公斤,雌性較重。它們長80厘米,尾巴差不多與身體一樣長。它們的吻短,毛長而呈灰色,有黃色及銀色斑點,下身呈淺灰色。面部及頭部顏色一致,都是呈灰色。背部中央有深色的橫紋,一直伸延到尾巴為止。
食性
紋兔袋鼠是草食性的,並主要從食物中吸取水份。它們喜歡吃多種的草、果實及其他部份。雄性爭奪食物時充滿攻擊性,但很少會帶食物給雌性。
繁殖
紋兔袋鼠的繁殖期是12月至翌年的9月。它們1歲就到達性成熟,第二年就可以生育。妊娠期約有幾個月,母親每年一般只哺育一隻幼兔袋鼠。幼兔袋鼠會待在母親的育幼袋約6個月,期後3個月就會斷奶。當一隻幼兔袋鼠死亡後,一些母親可以有額外的胚胎來哺育。
澳大利亞滅絕時間
紋兔袋鼠在澳大利亞大陸的滅絕時間:1906年
今天的紋兔袋鼠
紋兔袋鼠已於1906年在澳大利亞大陸滅絕,今天只有部分殘存在伯尼爾和多雷爾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