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鶉

山鶉

雞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鳥類。為小型獵禽。原產於舊大陸。較鶉(quail)體大,嘴和腳較強健。歐洲典型的山鶉是灰山鶉(Perdix perdix),在北美稱為匈牙利山鶉或匈奴山鶉;1889年被引進維吉尼亞州,1908∼1909年又成功地引入亞伯達;分布於整個不列顛群島,並跨越歐洲(主要在農田)直到裏海地區;臉和尾淡紅色,胸灰色,兩脇具橫斑,腹部有深色"U"形斑;雌雄相似;每窩產15枚卵,產於莊稼地或籬笆上由草構成的杯形巢中;大型的雄性灰山鶉體長約30公分(12吋),重可達333克(0.75磅)。

基本信息

石雞(Alectoris chukar)
山鶉
partridge
 
石鶉(Alectoris屬)雌雄都有紅色的腳和嘴,雄鳥有鈍的腳距。石雞(A.chukar)見於許多國家,原產於歐洲東南部到印度和中國的東北地區;背褐色,兩脇具粗橫斑;喉發白,外圍黑色。馬來西亞的冕鷓鴣(Rollulus roulroul)體羽呈藍綠色,有虹彩光澤,腳和眼紅色,冠深紅色。鷓鴣是有腳距的山鶉。鷓鴣屬(Francolinus)在亞洲5種,在非洲有35種,是人們喜愛的獵禽;體長25∼40公分(10∼16吋);嘴大,腿健壯;大多數種類褐色,但有些種呈黑、白或淡紅色,均有複雜的斑紋。中亞南部高山的雪鶉(Lerwa lerwa)外形或習性與松雞相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