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
菌絲體葉的兩面生,絕大多數葉背生,存留或近存留,展生,間或消失,常形成不規則斑塊;子囊果聚生或散生,半球形、扁球形或球形,暗褐色,直徑62-125(平均98.9)μm,壁細胞10-20×7.5-17.5μm;附屬絲2-14根,常為4-10根,長114-375μm,為子囊果直徑的1.3-3.9倍,多為2-3倍,基部粗7.5-10μm,壁由下向上逐漸變薄,平滑或粗糙,無隔膜,或基部或中部具一個隔膜,罕為2個隔膜,無色,或基部或隔膜下為淺褐色,頂部3-7次雙分叉,多為5-6次雙分叉,少數為3分叉,有時明顯的主軸上側生許多短枝,個別第一分叉甚低(基部或中部),末枝不反卷,頂端鈍圓或尖削,平截或不規則;子囊2-13個,常為5-10個,橢圓形或長卵形,具短柄,39-69×24-44μm;子囊孢子4-8個,罕為8個,橢圓形或卵形,13.0-22.5×12.5μm。
中國分布:
糙葉黃芪AstragalusscaberrimusBunge:甘肅慶陽(39042)。
樹錦雞兒Caraganaarborescens(Amm.)Lam.:黑龍江哈爾濱(39031);遼寧瀋陽(39033)。”
檸條錦雞兒CaraganakorshinskiiKomar.:甘肅隴西(39034)。
北京錦雞兒CaraganapekinensisKomar.:遼寧瀋陽(39035)。
烏蘇里錦雞兒Caraganaussuriensis(Reg.)A.Pojark:黑龍江哈爾濱(39041)。
世界分布:
中國、蘇聯、羅馬尼亞、民主德國或聯邦德國。
特點
本種在我國以前未見正式報導,戚佩坤等(1966)把樹錦雞兒上的叉絲殼定名為Microsphaeragrossulariae(Wallr.)Lév.(39031及39032)。戴芳瀾(Tai,1936)將北京圓明園的錦雞兒Caraganasinica(Buc'hoz)Rehd.上所采的叉絲殼定名為Microsphaerasop-horaeGandara,但在1979年他又將它轉屬於Microsphaeragrossulariae(Wallr.)Lév.,我們認為應屬本種。
MicrosphaeracaraganaeMagn.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一帶,西北甘肅的菌(如39034)形態較特殊;生在黃芪屬Astragalus和錦雞兒屬Caragana上的菌在形態上也有些差異,因此繪了兩幅圖以便比較。
盤點白粉菌目(二)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本期盤點白粉菌目的第二批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