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拉丁綱名Ascomycetes
中文綱名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Erysiphales
中文目名白粉菌目
拉丁科名Erysiphaceae
中文科名白粉菌科
拉丁名Phyllactiniaactinidiae-formosanae
中文名台灣獼猴桃球針殼
定名人Saw.
參考文獻Erysiphaceae
產地
我國台灣中北部山區
用途
觀賞,果實食用,果、莖可入藥。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緣性的落葉木質藤本灌木,莖長可達7米,小枝與枝幹髓部有膈,嫩枝被有絨毛和黃色而顯著的長皮孔。單葉互生,紙質,葉形卵狀長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鈍圓形,葉緣為細鋸齒緣,兩面無毛,葉面皺摺,羽狀側脈,長6~14厘米,寬3~6厘米。雌雄異株,花白色,單瓣腋生,聚繖花序,有1~5朵花。漿果倒卵形至橢圓形,光滑,有斑點,較普通獼猴桃小,長3~4厘米,直徑2~2.5厘米。經六至七個月的生長後,於10月下旬即可品嚐。
盤點白粉菌目(二)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本期盤點白粉菌目的第二批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