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
菌絲體葉背生,易消失;子囊果聚生或散生,球形或扁球形,暗褐色,直徑83-125(平均106.4)μm,壁細胞15×10μm;附屬絲4-9根,長104-229μm,為子囊果直徑的1-2.6倍,常為1.2-1.5倍,基部粗7.5-10μm,平滑,上細下粗,無隔膜或有隔膜,無色,頂部4-7次雙分叉,罕為7次,有時對分不明顯,主幹或主分枝上側生小枝,有時各級分枝均較短.呈簇叢狀,少數主幹中部膨大,末枝不反卷,頂端鈍圓、平截或其他不規則狀;子囊6-13個,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常有短柄,49-69×29-44μm;子囊孢子5-6個,卵形或橢圓形,17.5-22.5×10.0-12.5μm。
中國分布:
小葉錦雞兒CaraganamicrophyllaLam.:四川通化(13969)、理縣(13970)。
世界分布:
中國、蘇聯。
本種特點
MicrosphaerapalczewskiiJacz.與Microsphaerapseudolonicerae(Salm.)Homma較接近,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後者的子囊果較小,附屬絲較長、典型的雙分叉、分枝較鬆散、末枝頂部鈍圓呈指狀,子囊及子囊孢子數目較多等。
此菌在我國是首次報導。
戴芳瀾(Tai,1936)在MicrosphaerasophoraeGandara種下報導了不同科的寄主,其中包括Caragana。後來戴氏(1979)又把此菌作為Microsphaeragrossulariae(Wallr.)Lev.的異名。我們未見到戴氏鑑定時所依據的標本,但上述兩個名稱都可能有問題。
盤點白粉菌目(二)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本期盤點白粉菌目的第二批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