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
![二角叉鉤絲殼](/img/1/cc9/nBnauM3XwIjM4IzM4AzN5gTNxMTMxIzM0YTMxADMwAzMxAzLwc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菌絲體葉的兩面生,但以葉面為主,有時也可以葉面生或葉背生,消失至近存留;子囊果散生至聚生,暗褐色,扁球形,底部往往向內凹陷,因此子囊果反轉過來時呈碗狀,直徑122-215(-250)μm,壁細胞不規則多角形,直徑5.3-17.8μm;附屬絲22-90(-130)根,自子囊果上部發生,大多雙叉狀分枝1-2次,少數簡單不分枝,一般在全長的1/2-2/3處分叉一次,有的可以在頂端再分叉一次,少數只在頂端分叉一次,直或彎,長度為子囊果直徑的0.5-0.8倍,長50-150(-180)μm,上下等粗,主幹寬6.3-8.9(-11.7)μm,分枝較細,寬5.0-7.6μm,自上而下厚壁,兩邊的壁常互相癒合,平滑或稍粗糙,無隔膜,單根無色,成堆時淡青色,頂端簡單鉤狀或捲曲1-1.5圈,圈緊;子囊(5-)8-12個,近卵形、近球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直或彎,有或無短柄,53.8-81.3(-91.4)×35.6-58.4μm;子囊孢子6-8個,卵形、矩圓-卵形,淡黃色,(12.6-)16.4-22.8(-26.9)×(10.5-)12.2-15.7(-20.3)μm。
中國分布:
毛脈槭AcerbarbinerveMaxim.:雲南維西(24893)。
尖尾槭AcerkawakamiiKoidz.:湖南龍山(36430)。
地錦槭AcermonoMaxim.:北京(36431,36432,44247)。
梣葉楲AcernegundoL.:吉林公主嶺(36433)、蛟河(36434)。
楲屬Acersp.:遼寧瀋陽(36435);四川灌縣(11463)。
據戴芳瀾(1979),這個種(在‘Uncinulaaceris(DC.)Sacc.’名下)在我國還寄生於梓葉楲AcercatalpifoliumRehd.和雲南長尾槭AcercaudatumWall.var.georgiiDiels.上;國內分布還有江蘇省。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丹麥、比利時、蘇聯、阿爾及利亞、法國、波蘭、英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挪威、荷蘭、奧地利、義大利、紐西蘭(?)、瑞士、瑞典、民主德國、聯邦德國。
本種特點
本菌是Sawadaia屬內分布最廣的種,也是Acer屬植物最常見的寄生菌之一。Boesewinkel(1979a,b)曾自紐西蘭的無患子科的Alectryon和Dodonaea兩個屬上報導此菌。但是,Boesewinkel見到的只是無性型而沒有找到有性型,因此,紐西蘭的這種菌是否和Acer上的Sawadaiabicornis(Wallr.)Homma真正同屬一種尚難判斷。我國在無患子科上未發現有Sawadaia的任何一個種。
Homma(1937)認為Sawadaiabicornis(Wallr.)Homma只有一種類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而沒有小型分生孢子。但Salmon(1902)曾提及看到過這個種的大小為15×7μm的小型分生孢子;Blumer(1967)也在這個種下面的討論部分報導了它的大小為13-16×7-8μm的小型分生孢子。這兩位作者所報導的大小是一致的,都較一般作者對其近緣種Sawadaiatulasnei(Fuck.)Homma的小型分生孢子所報導的為大。至於大型分生孢子,同樣是Sawadaiabicornis的較大[據Blumer(1967),26-36×16-20μm],Sawadaiatulasnei的較小(19.8-27.9×13.2-15.7μm)。這個種的大、小型分生孢子在我國均尚未發現。
盤點白粉菌目(二)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本期盤點白粉菌目的第二批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