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經歷
金艷芳出生於1922年9月10日。11歲拜杭劇名旦袁伶悟為師學唱杭劇,先演童生,後掛頭牌,改藝名為金艷芳。
1939年春節,進寧波中南大戲院改唱越劇。1939年9月,到上海皇后大戲院水雲劇團任二肩旦。她躲在台角偷看頭肩花旦姚水娟的拿手戲《盤夫索夫》、《碧玉簪》、《孟麗君》等劇目,學到了不少富有特色的演技。又跟大新遊樂場的大京班練功,打下了一定的武功底子。曾先後給姚水娟、王杏花、邢竹琴、竺水招、傅全香等人當二肩旦,從眾名旦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因而戲路寬,正旦、老旦、彩旦均能出色當行。
1949年春節參加雪聲劇團。7月,參加了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主辦的第一屆地方戲劇研究班學習。
1950年4月參加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上海越劇院前身)。熱情輔導青年演員,金採風的代表作《盤夫》、《碧玉簪》就是在她的幫教下學成的。
、1955年,隨團赴民主德國、蘇聯訪問演出。
1961年,又隨團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訪問演出。
198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拍攝的彩色戲曲片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祥林嫂》;金艷芳出演越劇《孔雀東南飛》
50~60年代前期是越劇的黃金時期,金艷芳創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響的藝術精品,如《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紅樓夢》、《祥林嫂》等,在國內外都獲得巨大聲譽,《情探》、《李娃傳》、《追魚》、《春香傳》、《碧玉簪》、《孔雀東南飛》、《何文秀》、《彩樓記》、《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為優秀保留劇目,其中《梁山伯與祝英台》、《情探》、《追魚》《、碧玉簪》、《紅樓夢》還被攝成電影,使越劇進一步風靡大江南北。
而且音樂方面,又創造出新的曲調,金艷芳與作曲家劉如曾合作,吸取男班藝人的唱法,創造了新型的“男調”。1958年、1959年傅全香、金艷芳分別在《情探》中的“行路”、《雙烈記》中的“夸夫”中,創造了嶄新的“六字調”。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並傳唱。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越劇受到嚴重的摧殘。一批著名演員、創作人員和管理幹部,受到迫害,
也因此暫時停止演出,越劇被迫停演。
80年代後期始,隨著文化品類的豐富和觀眾欣賞口味的多樣化發展,上海的越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越劇界的有志之士正在積極探索,深化改革,力爭使上海越劇事業重新走向輝煌。
著名演員有金艷芳、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徐玉蘭、尹桂芳、王文娟、張桂鳳、茅威濤等。
個人作品
金艷芳是越劇界的“硬里子”演員,譽稱為越劇的“芙蓉草”,演的大都是性格迥異的重要配角。所飾《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師母、《孔雀東南飛》中的焦母、《打金枝》中的皇后、《小二黑結婚》中的三仙姑、《九斤姑娘》中的三叔婆、《珍珠塔》中的方朵花等角色,都演得個性突出、形象鮮明。198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拍攝的彩色戲曲片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祥林嫂》。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祥林嫂 (1978) .... 魯四太太 女俠脫脫兒-上集 (1964) .... 藍鳳梁山伯與祝英台(1954) .... 師母 又出演過《盤夫索夫》、《碧玉簪》、《孟麗君》等劇目 代表作《盤夫》、《碧玉簪》就是在她的幫教下學成的。 1954年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飾演《打金枝》中的皇后,獲演員三等獎。1955年,隨團赴民主德國、蘇聯訪問演出。
1961年,又隨團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訪問演出。是越劇界的“硬里子”演員,譽稱為越劇的“芙蓉草”,演的大都是性格迥異的重要配角。 、參加拍攝的彩色戲曲片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祥林嫂》;戲曲電視劇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彩樓記》、《孔雀東南飛》、《盤夫索夫》、《珍珠塔》等。其表演誇張適度,善於刻畫人物性格,並將京劇、杭劇等曲調融進自己的唱腔。
重登藝台
85歲金艷芳重登越劇舞台
眾多越劇戲迷看到難得的一幕,已闊別舞台20多年的85歲越劇演員金艷芳粉墨登場,與弟子徐標新合演折子戲——《珍珠塔·前見姑》片段。兩位演員年齡相差50多歲,一老一小同台演繹滿台生輝。在後台候場的幾位年輕越劇演員,也按捺不住好奇心在幕側觀看。錢惠麗說:“金艷芳老師的舞台形象真亮啊,哪裡看得出已85歲高齡啊。她這次出場提攜後輩演員,不光讓觀眾飽了眼福,就連我們也是第一次飽眼福呀!”
演出後金艷芳高興地說:“我在舞台上是‘百搭’,就像生薑和蔥花,往兒放都可以。這次與弟子同台演戲,就是來為徐標新配戲的。越劇的未來是年輕演員的,只有給他們多壓擔,多演出,才能讓他們逐漸冒出來,如果沒有機會演出,過了最好的演出時間段,那么年輕演員的藝術感覺就會退化,也許就與觀眾‘擦肩而過’,那多可惜。徐標新的條件很好,能文能武,如今舞台上的男小生很少,要演出自己的個性特色來,年輕演員還需在舞台上多鍛鍊。”
這次徐標新專場演出的四個劇目,記錄了他的成長軌跡,其中徐標新在新戲《李慧娘·放裴》一折中,將劇中人物裴舜卿這一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刻畫得相當到位,他將越劇小生不常用的長水袖和甩髮等身段動作,拿捏得得心應手。
藝術特色
戲路寬,正旦、老旦、彩旦均能出色當行。
表演誇張適度,善於刻畫人物性格,飾演人物個性突出、形象鮮明。並將京劇、杭劇等曲調融進自己的唱腔。
主要作品
所飾《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師母、《孔雀東南飛》中的焦母、《打金枝》中的皇后、《小二黑結婚》中的三仙姑、《九斤姑娘》中的三叔婆、《祥林嫂》中的魯四太太、《珍珠塔》中的方朵花等角色,都演得個性突出、形象鮮明。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走進越劇
越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形式。主要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福建等地。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劇演員初由男班演出,後改男女混合班或全部女班。 |
裘丹莉| 吳素英 | 李玲玉 | 白銀飛 | 何賽飛 | 陳少春 | 楊文蔚 | 何英 | 馬樟花 | 毛佩卿 | 余彩琴 | 樊婷婷 | 傅幸文 | 陳偉萍 | 趙瑞花 | 曹銀娣 | 西安市越劇團 | 章瑞虹 | 顏佳 | 王君安 | 金月樓 | 張琳 | 陳輝玲 | 方雪雯 | 支維永 | 鄭曼莉 | 黃依群 | 俞建華 | 商芳臣 | 金艷芳 | 盛舒揚 | 王志萍 | 陳金蓮 | 謝群英 | 徐銘 | 章海靈 | 顏恝 | 董柯娣| 花旦| 錢愛玉| 王水花| 陳麗俐| 李霄雯| 華渭強| 芳華越劇團| 徐芬芳| 竺小招| 越劇十姐妹| 越劇服裝| 老生| 越劇| 袁雪芬| 袁派| 畢派| 韓婷婷| 婁宇健| 尹派| 尹桂芳| 越劇頭套| 張弓| 竺水招| 金采鳳| 正旦|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 趙志剛| 白玉梅| 趙海英| 畢春芳| 越劇博物館| 張雲霞| 張派| 金派| 姚水娟| 陸錦花| 傅派| 王文娟| 茅善玉| 王派| 范派| 茅威濤| 嵊州| 戚派 | 范瑞娟 | 山河戀| 戚雅仙| 裘愛花| 錢惠麗| 旦角 | 吳鳳花| 楊婷娜 | 舒錦霞| 陸派| 徐派| 呂派 | 齊春雷| 呂瑞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