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派

傅派

傅派是越劇花旦流派之一,由傅全香創立。

傅派

傅全香傅全香
越劇花旦流派之一,由傅全香創立。
傅全香的表演富於激情,以花衫戲見長,唱腔上借鑑了京劇程硯秋及崑曲,評彈的演唱方法,尖團音規範分明,真假嗓結合演唱,潤腔華彩,跌宕婉轉,富有表現力。

代表作

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祝英台、《情探》中的敫桂英、《李娃傳》中的李亞仙、《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人比黃花瘦》中的李清照等。

傳人

傅派優秀傳人有薛鶯、胡佩娣、洪芬飛張臘嬌、何英、陳穎顏恝、陳嵐、陳飛等。

創立人簡介

傅全香為演員說戲傅全香為演員說戲
傅全香(傅派)
1923年7月19日生於浙江省嵊縣(今嵊州市)后庄村,家境貧寒。9歲進越劇四季春班學藝,攻花旦。半年後即登台演出,所唱的大多是早期越劇傳統劇目,其中飾《箍桶記》的九斤姑娘特別引人注目。1938年到上海演出,兩年後在與袁雪芬、馬樟花合演取材於《聊齋志異》的《恆娘》中飾恆娘一角而聲譽雀起。1941年與尹桂芳、竺水招同台演出《盤夫索夫》、《白蛇傳》、《玉蜻蜓》等,其時已改唱青衣。從1942年起,先和范瑞娟合作演出《小妹妹臨終》、《武家坡》等;後同徐玉蘭合作演出《浮生六記》、《黃金與美人》、《鐵窗紅淚》。1947年參加上海越劇界“十姐妹”為籌款創辦實驗劇場越劇學校的聯合演出,飾《山河戀》中的宮女戴贏。同年與范瑞娟合組東山越藝社,演出了新編古裝劇《天涯夢》、《綠珠》、《攝政王之戀》、《晴雯之死》、《李闖王》、《大地》和傳統劇《梁祝哀史》、《四大美人》等。1948年參加尹桂芳的芳華劇團,演出了《桃花扇》、《魯男子》、《亂世佳人》。至此已是初見風範,較有影響。
1949年,傅全香參加地方戲曲研究班學習。1950年隨東山越藝社赴北京公演。1951年加入華東越劇實驗越劇團。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主演《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祝英台,榮膺一等演員獎。1954年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扮演《西廂記》中的紅娘,榮膺一等演員獎。1955年隨上海越劇院赴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1956年赴朝鮮慰問演出。1958年主演的《情探》拍成電影。這一時期藝術頗多創造,日臻成熟,陸續創造了《孔雀東南飛》的劉蘭芝《白蛇傳》的小青、《寶蓮燈》的華山聖母、《小忽雷》的鄭盈盈、《繡襦記》的李亞仙、《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等古代婦女形象。還積極嘗試演出現代戲。
70年代末重返舞台。參加大型組劇《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皇親國戚》等演出。主演的代表作先後被搬上電視螢幕,有《情探》(80年·2集)、《孔雀東南飛》(82年·3集)、《梁山伯與祝英台》(85年·5集),使更多觀眾一睹那獨至精湛的表演藝術。同時在教戲傳藝、培養新人方面付出心血。
傅全香最初師承施銀花,後師法程硯秋的唱腔藝術,有“越劇程硯秋”的美稱。經長期博採眾長,刻苦求索,在越劇旦角中自成一家,廣為流傳。許多中青年演員學習和繼承了“傅派”表演藝術,並有所發展創造。其中,何英、陳飛、顏恝、陳穎等後起之秀,正在觀眾中發生廣泛的影響。1987年12月,中國戲劇家協會浙江分會和上海分會首次舉行“傅全香表演藝術研討會”,通過總結研究以使傅派藝術弘揚廣大,促進越劇表演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走進越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