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傅作仁出生海倫市海倫鎮北白家圍子屯,一個有文化、又習熟民間工藝的滿族家庭,剛懂事的傅作仁受家族薰陶,很小便能畫天安門城樓和莫斯科紅牆,不久又學會民間剪紙技藝。15歲參加工作,在海倫鎮工完國小當美術教員。
1950年,一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了,正從事美術教師的傅作仁,要用他那剪紙技藝弘揚這場戰爭的正義性。於是,剪了兩幅掛錢,掛錢上的圖案有鐮刀、斧頭、五星、鴿子等,表現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他把這兩幅剪紙郵給《黑龍江日報》,很快在文藝版上發表了,讀者都賀彩叫絕。
1956年,他又設計、刻制了反映農業生產大發展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一套剪紙,把現實生活中的先進人物納入剪紙畫面,人物身有動勢、面有表情,並運用遠近透視關係。這套以農業生產為題材的剪紙,在黑龍江省舉辦的民間剪紙展覽會上獨樹一幟,榮獲全展一等獎,受到名人、專家的好評。
上世紀六十年代發生在中國那場“大革命”。在那場“革命”中,傅作仁也同所有的名人、專家一樣被扣上“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打倒了,他成了黑鬼,他的愛人成了剪紙黑店的老闆娘,他的子女們成了黑崽子。傅作仁心裡不服,他被逼遊街回來,洗去臉上黑臭的墨汁,就又一頭扎進《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創作設計之中。他還鼓勵愛人,不要聽到別人說什麼,挨了斗就灰心,要打起精神,繼續刻剪紙。
傅作仁結束了6個月“黑鬼隊”生活,他第二次回到縣文化館工作。幹部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衝擊波,又衝擊到傅作仁的頭上。於1970年4 月來到東方紅公社玉泉大隊落戶了。從城裡到鄉下,從幹部到當農民,傅作仁仍然沒有放棄他的海倫剪紙事業,反而利用置身農村生活之機,努力提高剪紙創作水平。他在玉泉大隊組織起農民剪紙創作小組,辦起油印《東方紅畫刊》,還利用公社召開體育運動大會之機,舉辦大型剪紙展覽。當時這在農村還是一件新艷事。
1974年,黨落實幹部政策,傅作仁一家人又搬回街里,他被安排在縣二輕工業局下屬的美術廠、木器廠承擔工藝美術設計工作。
1975年,國家外貿部門交給海倫一項任務:生產海倫剪紙,參加廣交會展銷,換外匯,繁榮地方經濟。縣領導把這個任務交給海倫縣二輕局、外貿局主辦,責成傅作仁為創作組的總設計、總指揮。剪紙創作組夜以繼日地趕製,兩個月時間,複製、創作了《獅子舞》、《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紅樓十二釵》等,以古典名著和民間傳說為題材的作品三十餘套,二千餘件。這些作品還沒等拿上廣交會洽談訂貨,就遇上了又一次政治風雲變幻──“反擊右傾翻案風”開始了。
他和大女兒傅清萍,合作複製了《北國新貌》五扇屏,這五扇屏是反映黑龍江省五穀豐登,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大慶油田欣欣向榮的作品。1983年,這五扇屏被中國展覽公司選中,去匈牙利、墨西哥等國家展出,這也許是對那顆被傷害過的心一次拂慰和鼓舞吧。
出書《傅作仁滿族剪紙》專集,以它精良的裝幀,於1994年10月1日召開的黑龍江剪紙學術年會上,與廣大會員、讀者見面。接著,他又編著出版了15省市作者的《雪 花剪紙集》及《中華剪紙藏書票》、《黑土藝術》、《杜玉臻剪紙藝術》、《中國民俗剪紙》等書籍。
個人作品
省美協剪紙專業委員會主任。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被評為“黑龍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創作剪紙作品幾百件,《祖國》、《北國風貌》、《喜慶豐年》、《東方紅》等42件150餘幅出國赴50多個國家展出,多次獲全國大獎;
1965年,作品《北國風光》裝飾於人民大會堂黑龍江廳;1969年,作品《東方紅史詩》作為禮品,被周恩來總理贈送給大慶鐵人王進喜和北海艦隊;
1979年,他出席全國文代會,受到鄧小平同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1987年,他在北京舉辦“世家作品展”;
1990年起,陸續編寫出版了《傅作仁滿族剪紙》、《中國風俗剪紙》、《中國剪紙藝術研究》、《中國剪紙選集》、《中國剪紙藝術家作品集》等大型叢書。
成就榮譽
成就
傅作仁多年誓志不渝地堅守海倫剪紙陣地,他依海倫為基點,積極參與組建市、省、國家級剪紙民眾組織,不斷提高剪紙工作者職位、職稱品級,擴大剪紙在藝苑中與民眾中的影響。早在1950年他就參與組建了海倫縣美術創作組,1983年發起組建中國剪紙學會;1986年參與組建黑龍江省剪紙研究會。這些年他本人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理事、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剪紙專業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他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事跡被編入名人辭典;得到黑龍江美術家協會等五個單位聯合授予的“海倫剪紙開拓者,黑土藝術承傳人”等光榮稱號;1995年9月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
榮譽
1960年,他的剪紙作品《祖國頌》在《人民日報》發表,給了他巨大的鼓舞。回首往事,他感慨地說:“我深知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只有從事民間藝術創作才會有前途,於是我開始了剪紙創作的求索之路”。隨後,人們便看到了傅作仁越來越多的剪紙佳作,他也獲得了系列榮譽:1965年,作品《北國風光》裝飾於人民大會堂黑龍江廳;1969年,作品《東方紅史詩》作為禮品,被周恩來總理贈送給大慶鐵人王進喜和北海艦隊;1979年,他出席全國文代會,受到鄧小平同志親切接見;1987年,他在北京舉辦“世家作品展”;1990年起,陸續編寫出版了《傅作仁滿族剪紙》、《中國風俗剪紙》、《中國剪紙藝術研究》、《中國剪紙選集》、《中國剪紙藝術家作品集》等大型叢書;稱號;2007年,經文化部、人事部等國家9個部委審評,他獲得了我國傳統工藝美術行業的最高榮譽——“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黑龍江省終身成就獎” ,榮獲“中國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民族傑出美術家”、“中華世紀風采人物”等榮譽稱號;1999年在曼谷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作品《中國北方皮影藝術精粹》獲國際榮譽金獎;2000年在中國美術館“全國剪紙世紀展”獲一等獎;論文獲1986年呂梁山花獎、199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一等獎、文化部傳統文化委員會金獎。2000年,國家文化部授予傅氏全家“優秀剪紙群體”獎。2005年,傅作仁又榮獲“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的榮譽稱號。
人物軼事
開創海倫剪紙
奏出時代強音
流傳在海倫地區的民間剪紙,只剪些雞、兔、貓、豬,花、鳥、魚、蟲等小動物、小植物,或保持原紙色,或用煤油燈煙薰成黑色,貼在窗上或屋牆上,用於美化環境;而傅作仁用剪紙形式,表現政治、經濟發展狀況和人民生產活動,與原民間剪紙、與外地的各種形式剪紙都完全不同,是他在海倫獨創的一種新剪紙藝術,就在他延著自己開創的這條新路前進的時候,遇上了來自不同思想認識上的阻力,有人說:“剪紙只能是平面線條連結,不能用透視關係。”“剪紙不能多色套刻,這不是剪紙,這是版畫。”面對兩種藝術觀的分爭,傅作仁堅持發展的觀點、創新的觀點、借鑑其它藝術之長發展自己的觀點,他不聽那些讒言碎語,堅持幹下去。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創作了反映城鄉社會主義建設的《農繁林茂》、《龍馬精神》、《橋樑》、《採伐》等;六十年代反映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大慶讚歌》、《開渠引水》、《春到農家》、《農樂圖》等;七十年代反映熱愛領袖,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繡金匾》、《光輝歷程》、《東方紅史詩》大型組合剪紙等;八十年代反映打倒“四人幫”迎來科學春天的《科學家頭像》、《鎖龍圖》、《林姑娘的心愿》等作品,這些作品充分而生動地反映了祖國前進腳步,奏出了時代的強音。
特有的海倫風格
隨著時間的進展,人們越發看到傅作仁開創的海倫剪紙,與民間和外地各種剪紙相比較有明顯的不同:一是作品的思想內容不同,海倫剪紙多是反映政治、經濟人們生產、生活等重大題材;二破民間和其他剪紙的小幅面為大幅畫,把原來只有幾公分幅面,發展為十幾公分或幾米大。一幅《黑龍起舞》圖,長寬各3 米。《送瘟神》這幅力作,是一張白紙全開,畫面裡面納山包海,上百個各行人物雄姿。三破單色剪刻,為陽刻、陰刻、鏤金壓刻、多色紙套刻等多種形式的刀刻。四破單幅單件,為多幅成套成組作品。並且形成了粗獷、豪放、大氣的海倫剪紙獨有風格。
極強的藝術魅力
海倫剪紙,成為藝苑中一枝馨香的玫瑰,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博得民眾的喜愛。傅作仁以解放軍烈士馬殿香英雄事跡為題材,創作的一組六幅剪紙,在烈士駐地慶安縣一展出,就產生強大轟動效應;他創作的張思德、劉胡蘭、雷鋒等英雄人物剪紙,一送進省城,就被專家名人看中,選進省展覽館展出;他以周恩來總理三次來大慶視察創作的《大慶讚歌》,在1979年全國藝代會上觀模展出,受到中央領導和在京藝術家們的好評;他和夫人董振凡合作的《北國新貌》組合剪紙,用於裝飾人民大會堂黑龍江廳;和別人合作的大型《東方紅史詩》作品,被周總理贈送給大慶油田和北海艦隊;他創作的有透視關係的剪紙《祖國頌》、《喜慶豐年》等40多件作品,被駐法大使黃鎮、國家對外文委等有關部門,選送去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增進各國文化交流;他創作的套色剪紙《獅子舞》、《連年有餘》、《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魚米之鄉》等作品,兩次去日本參加中國在日本舉行的經濟建設成就展。他的作品中有上千件,多次參加全國或全省舉辦的各種工藝美術展覽,有的被中國美術館、民族文化宮、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有的在《人民日報》、《中國畫報》、《民族畫報》、《黑龍江日報》等重要報刊上發表,並多次獲獎。
傅作仁開創了海倫剪紙藝術,又把它推上了大雅之堂。
永不離開海倫
剪紙科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我國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序幕徐徐拉開------
祖國迎來了八十年代第一個春天。1980年,傅作仁被調到縣科學技術協會工作。他依據全國科技大會精神,開創了科普剪紙,用剪紙普及科學,為科技興縣服務。他帶領老伴和孩子們,創作出《大豆故鄉》、《林姑娘的心愿》、《鎖龍圖》等二十多套、幾百幅反映科學種田、科學造林、科學治理水土流失的科普剪紙作品。
離開還是不離開海倫?傅作仁的心情很複雜,以往雲煙又回到他眼前:
——他出生在海倫,長在海倫,是海倫各級組織的培養,使一個僅有國小文化的他,成為有用人才。
——海倫剪紙的根就扎在海倫土地上,把它們帶到異鄉它壤,它就不是“海倫剪紙”了。
——他更離不開在海倫用心血一手組建起來的剪紙作者隊伍......
全國展覽
沒有離開海倫的傅作仁,1987年應北京民族文化宮、黑龍江省民委、省科技協會、海倫縣民委選調,在北京舉行傅作仁滿族世家剪紙作品展。這在全國,還是第一個滿族世家剪紙晉京專展。接待了幾千人參觀,全國人大常委會、滿族書法家溥傑;中國作家老舍夫人、滿族畫家胡潔清女士等名人專家參觀了展出。還有好多在京的記者、部門代表光臨。有些滿族老人看了展覽,深受感動,拉著傅作仁的手說:“你給咱滿族增添了光彩呀”。也有參觀者當場建議:“把這些作品匯集成書,傳遍全國,永世留存”。
他站在養育他的海倫這塊黑土地上,傾盡全力,把海倫剪紙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退休業耕不止
堅持與會員溝通
1993年,傅作仁退休了,可他在剪紙事業上永遠沒有退休,他只是把工作崗位從市(1990年海倫縣改制為海倫市)科協,搬回家中。他所承擔的中國剪紙學會副會長和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剪紙專業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的大量工作還要照樣做,當時遍布在全國的兩會會員2000多人,他要和他們經常聯繫。退休初期傅作仁家無錢安裝電話,只好寫信與他們,平均每天要寫長短不等信件五封,其中得有兩封信傅作仁自己掏腰包支付郵資,一年就是四五百元,這對於一個退休後月工資只有506元的傅作仁來說,等於折去老兩口一個月的生活費,就這樣年復一年覆信事宜堅持進行。每年的學術年會也照樣召開。
自籌經費開會議
1996年,是令傅作仁最高興的一年,中國剪紙學會建會12周年,黑龍江省剪紙協會建會10周年,作為中國剪紙協會副會長的傅作仁,他決心要藉機慶賀一番,他發起了在黑龍江省寧安市興辦全國型的剪紙藝術節。提前兩個月就著手準備,邀集了十幾個省市代表80餘人。會議經費不足,他把自己家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3500元錢,添作經費。藝術節開始了,按規定賓館每小時占場費200元,傅作仁找到賓館經理,講明無錢的難處,占場費免收了。
這次藝術節上,進行了藝術交流,作品展覽,還獎勵了剪紙園丁、新秀、巧女、拔尖人才、優秀工作者、群體帶頭人等60名先進個人和30個優秀群體。也參觀了鏡泊湖、渤海古國遺址等秀麗風光。
主編《中國剪紙藝術研究》
年年聯繫會員,召開會議,夠一個退休老人忙的了,可傅作仁又致力於主編《中國剪紙藝術研究》大型工具書,本書16開本,10章,60萬字。從1996年始,傅作仁就抽出一切可以抽出的時間,查閱歷次剪紙年會文集、座談會論文集、報刊發表過的文章,從150多萬字中蒐集、選出200多篇文章,這本厚著在2000年10月1日全國剪紙年會上與廣大讀者見面了。因出這本書,他整整半年時間靜坐看稿精編、設計版式,得了一個下半身酸麻病,從腰部往下總是又疼又木。
主編《中國剪紙藝術家作品集》
2004年11月,傅作仁同老伴又起動一項更大的編著工程,主編《中國剪紙藝術家作品集》他倆組織遍布全國26個省市和少數民族地區近百名作者提供作品。從組稿、編輯、設計、直至校對,全是年逾花甲的兩位老人承擔,到2006年末,已編出71位作者專集,這套作品集在裝幀上每人獨立成冊,多冊成集,既可單本贈送,又可匯集收藏,成為剪紙藝術界首創宏偉編著出版工程。
為發展海倫剪紙,究竟要乾到那年那月,傅作仁自己也說不清楚,他只說,只要身子能動,就不停止。
滿族剪紙世家
剪紙藝術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用金、銀箔剪成方勝作為裝飾的習俗。漢代,隨著紙的發明,剪紙藝術真正形成,廣泛傳布於民間。至清代中後期,剪紙藝術臻於成熟。
世代生息在黑土地上的滿族人,在引入紙張之前,就有用樹皮、獸皮、魚皮、麻布等剪成的類似剪紙的藝術品。至近代,滿族人民融合中原剪紙技巧,結合自身的民族文化,發展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滿族剪紙藝術。
傅作仁,是黑龍江省滿族剪紙藝術的代表人物。他成長在剪紙藝術之鄉——海倫市,生活於有濃厚民間藝術氣息的家庭中,繼承家傳技藝,投身於剪紙、皮影等民間藝術的研究和創作,迄今已歷五十餘載。
他的作品或粗獷稚拙,或嚴謹含蓄,風格雄渾多變。在傳統剪紙的基礎上,進行了挖掘、整理和創新,充實了滿族圖飾,豐富了作品色調,增強了裝飾性。
傅作仁名滿海內外。在60年代,他的系列剪紙《祖國頌》在《人民日報》、《人民畫報》、《民族畫報》上發表,並為新華社專題報導,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65年,剪紙《北國風光》裝飾人民大會堂黑龍江廳;1969年,剪紙《東方紅史詩》作為禮品,被周恩來總理贈送給大慶鐵人王進喜和北海艦隊。1979年,出席全國藝代會,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接見;1987年,在北京舉辦“世家作品展”。
1990年起,編寫出版了《傅作仁滿族剪紙》、《中國風俗剪紙》、《中國剪紙藝術研究》、《中國剪紙選集》、《中國剪紙藝術家作品集》等大型叢書。傅作仁曾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的“中國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民族傑出美術家”、“中華世紀風采人物”等榮譽稱號。
傅作仁家族是剪紙藝術世家。從他的祖母起,至今已有五代人致力於剪紙藝術創作。
傅作仁的祖母傅王氏勤勞善良,能剪善繡。新中國成立後,她的剪紙作品,曾在《民族畫報》、《黑龍江日報》上發表。傅作仁的母親王玉芝也是剪紙能手,有多幅作品被收入《中國剪紙選集》、《中國剪紙藝術研究》等畫冊中,還曾赴國外展出,並被中國美術館、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傅作仁的叔叔傅萬舉,是一位老皮影藝人,他的作品曾被收入《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卷,由中國民族文化宮收藏。傅作仁的夫人董振凡,現為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會員。
傅作仁有二子三女,受父親的影響,他們都摯愛剪紙藝術。在傅氏剪紙世家的第四代傳人中,小女兒傅清泉的藝術成就最為突出,她曾在全國和全省的展賽中多次獲獎,作品被收入《黑土藝術》、《中國風俗剪紙》、《中國剪紙藝術研究》、《中國剪紙選集》等畫冊中。2005年,出版《傅清泉剪紙藝術》一書。傅作仁的其他子女傅清萍、傅清超、傅清良、傅清強等在剪紙藝術上也都有深厚的造詣。傅作仁的孫輩,四個尚未成年的孩子,也都酷愛剪紙,出手不凡,是傅氏剪紙藝術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傅作仁滿族剪紙世家,以剪紙藝術為載體,傳承著悠久的滿族民族文化傳統,是人類民族文化和區域文化的重要傳承源,為弘揚黑龍江流域文明作出了積極貢獻。
世界華人藝術大獎獲得者(三)
世界華人藝術大獎由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發起,世界華人交流協會、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世界藝術家協會、泰國華夏國際交流中心聯合海內外有關單位舉辦的“世界華人藝術大會”,自1997年在香港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大會),已連續舉辦了六屆(每年一屆)。大會的宗旨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