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是日本製造的一種戰列巡洋艦。1911年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以組建八·八艦隊的名義提交的擴充海軍軍備提案。以引進技術為目的,首艦金剛號由英國建造,借鑑英國獅級戰列巡洋艦,配備八門日本海軍委託英國維克斯公司研製的14英寸口徑主炮,同級艦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在日本自行建造,於1915年全部建成,組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編隊。

發展歷史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是舊日本海軍建造的一型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艦是舊日本海軍由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經過大規模現代化改裝而成的高速戰列艦
同級艦4艘:金剛、比睿、榛名、霧島。
1911年日本內閣會議審議並通過了海軍大臣以八八艦隊的名義提交的海軍軍備的計畫,將歷年的各項造艦預算項目以及節餘的經費合併,逐年撥款,為期6年。其中批准了建造4艘裝甲巡洋艦的預算。舊日本海軍歷來特別重視艦隊中的快速打擊力量,於是決定效仿英國海軍正在建造的獅級戰列巡洋艦優先建造4艘戰列巡洋艦。以引進技術為主要目的,日本海軍決定將先期已批准預算由於種種原因尚未開工的首艦金剛號由英國維克斯公司設計建造,同時派出技術人員到英國學習新型主力艦的製造技術。
金剛號具備英國式風格的長艏樓船型和高大的三腳桅。動力系統採用油/煤混燒鍋爐、蒸汽輪機。配備八門由日本委託維克斯公司研製的14英寸口徑主炮(研製期間對外稱12英寸炮),該炮後來被日本引進在國內製造。雙聯裝主炮塔全部沿艦體中心線向艏、艉方向各布置兩座,主炮炮塔布局與英國海軍的虎號戰列巡洋艦的設計類似,1、2號主炮塔呈背負式位於艦橋之前,3號主炮塔位於鍋爐艙與主機艙之間,4號主炮塔位於主機艙之後的艦艉。防禦裝甲水平與同期英國海軍戰列巡洋艦相當。金剛號的艦艏既非垂直型艦艏也不同於飛剪型艦艏,船頭向前彎曲,在水線以上垂直,水線以下向後彎曲過渡到船底,形成日本軍艦獨特的“雙曲線型艦艏”。
1913年8月金剛號完工返回日本。日本成為繼英國、德國之後裝備戰列巡洋艦的國家。金剛號戰列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最後一艘從國外訂購的大型主力艦。繼金剛號在英國建造之後,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根據維克斯公司提供的圖紙在日本本土自行建造,其中榛名號、霧島號是日本海軍首次由民營船廠承建的大型主力艦。因為臨近艦橋的1號煙囪產生排煙影響艦橋的問題,三艘艦將1號煙囪後移並加高,這是與在英國建造的金剛號外觀上的不同之處。三艦於1915年4月前全部建成。日本海軍對於戰列巡洋艦的戰術運用與英國海軍有不同之處,主要擔任在艦隊主力決戰之前襲擊削弱敵方實力的魚雷戰隊的核心領艦,必要時編入戰列艦隊協同作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英、日是同盟關係,英國海軍看中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強大的火力,曾試圖向日本租借金剛級用來對付德國海軍,遭到日本的拒絕。
由戰列巡洋艦改裝成戰列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日德蘭海戰的經驗,金剛級開始改進彈藥庫的防護措施,在前桅增加用於觀測、指揮的桅樓設施。金剛級第一次現代化大改裝從1923年開始,至1931年全部結束。首要目的是改善防禦能力,增強水平防護,在主炮炮塔、彈藥庫、機艙上面增鋪裝甲板;為了解決水下防禦能力不足的問題,新增艦體防雷縱壁、舷側防雷凸出部。改裝鍋爐,由於鍋爐數目減少撤除了三座煙囪中臨近艦橋的一個煙囪,前桅桅樓增設艦橋設施;利用3、4號主炮塔之間的空間搭載水上飛機。由於改裝之後防禦能力增強,最高航速降低至26節,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從1931年起正式改為戰列艦。其中比睿號因1930年簽訂的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終止第一次改裝(因其改裝進度最晚),拆去一座主炮塔、部分動力設備,拆除艦體舷側裝甲帶,改裝成訓練艦,後增加觀禮設施,在1930年代曾多次擔任日本天皇檢閱海軍的“御召艦”。因為日本海軍序列中已經不在擁有戰列巡洋艦這類軍艦,所以1934年舊日本海軍取消了戰列巡洋艦(舊日本海軍稱為巡洋戰艦)這個分類。
第二次大改裝工程1933年8月開始,至1936年全部結束。更換了新型蒸汽輪機,輸出功率大幅度增加,最高航速提高到30節,增加燃料裝載量,提高續航距離;艦艉加長7.4米,這對增加浮力,減少航行時的阻力有明顯效果;徹底改建前桅樓形成日本海軍戰列艦所特有的塔式艦橋,高大而結構複雜的艦橋是全艦的指揮中樞,其它上層建築作了若干改進,並擴建後部艦橋;主炮最大仰角提高到43度,同時增強防空火力。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即將期滿,日本退出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談判,比睿號開始復原,進行了一次性改裝,至1940年初完工,其塔式艦橋結構、外觀與另三艘艦不同。
經過多次改裝後,金剛級變成了名符其實的高速戰列艦。但是其致命的缺點——水平防禦和垂直防禦能力不強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戰爭經歷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從艦齡、裝備等方面看,金剛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中最老式的主力艦,歸功於兩次大動斧鑿的大改裝,金剛級航速較高,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多被編入機動艦隊,掩護航空母艦。其它日本海軍戰列艦不是作為非到最後決戰不得動用的王牌就是因為航速的限制或者過於老舊而很少出戰,已有近30年艦齡的金剛級戰列艦在日本所有戰列艦中出動率是最高的,參加了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的大多數大規模海戰。
1941年11月比睿、霧島作為支持警戒部隊編入航空母艦機動部隊,於12月7日偷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金剛、榛名被派往東南亞支持入侵艦隊作戰。1942年3月4艘金剛級護衛航空母艦機動部隊參加了掃蕩印度洋海域英國海軍的作戰。1942年6月,榛名、霧島與金剛、比睿分別編入機動部隊與掩護部隊參加了中途島海戰,海戰以日軍的慘敗而告終,霧島被美機投下的近失彈炸成輕傷。
中途島海戰之後,1942年8月美軍在南太平洋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登入,攻占了日本工兵修建的飛機場。雙方為爭奪該島在索羅門群島周圍海域展開了一系列海空戰,4艘金剛級戰列艦作為航空母艦的護衛支持部隊參加作戰行動。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美軍控制的飛機場給日本海軍造成嚴重威脅,10月13日夜間日本海軍出動金剛、榛名炮擊了該島機場。11月13日日本海軍出動比睿、霧島準備再次炮擊該島機場,遭到美國海軍攔截,損失了比睿,這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戰列艦。15日凌晨霧島返回企圖炮擊機場,遭美軍戰列艦重創沉沒。
1943年2月金剛、榛名返回本土,根據比睿、霧島作戰的經驗教訓加強了操舵裝置的防護。1944年金剛、榛名再次接受改裝加強防空火力。1944年6月金剛、榛名編入機動部隊參加了馬里亞納海戰,日本海軍在這場一邊倒的戰鬥中大敗而歸,榛名在空襲中受傷。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中,金剛、榛名編入第二艦隊作戰,均受傷。11月金剛在返回日本本土途中被美海軍潛艇擊沉。最後一艘金剛級榛名返回日本本土後,1945年在戰爭剩餘的時間因燃油匱乏失去行動能力,艦上的副炮被拆除移到陸上炮台,7月遭到美軍飛機轟炸坐沉錨地,戰爭結束後被解體。

各艦概況

金剛:山名,日本奈良縣西部金剛山。建造地:英國巴羅因弗內斯的維克斯船廠,1911.1.17開工,1912.5.18下水,1913.8.16完工,艦籍:橫須賀鎮守府。1928、1935、1944三次改裝,尺寸219.6×31.7m×9.6m,標準排水量31720噸;航速30節,儲油量6330噸,續航力9800海里/18節。1944年11月21日被美國潛艇海獅號擊沉(魚雷引起彈藥庫爆炸)於台灣海峽基隆以北70海里處。
比睿:山名,日本京都府和滋縣境內比睿山。建造地:橫須賀海軍工廠,1911.11.4開工,1912.11.21下水,1914.8.4完工,艦籍:佐世保鎮守府。比睿1930年未完成第一次改裝,1936年11月開始進行了一次性大改裝,改裝項目與另3艘略有不同。尺寸222m×31m×9.7m,標準排水量32350噸;航速29.7節,續航力10000海里/18節。1942年11月12日夜在炮擊瓜達爾卡納爾島作戰中遭遇美國海軍巡洋艦編隊攔截,混戰中遭到重創,舵機失靈,無法全速逃離美機的空襲範圍,天亮後被美軍飛機攻擊,自沉於索羅門群島海域。
榛名:山名,日本群馬縣境內榛名山。建造地:川崎神戶船廠,1912.3.16開工,1913.12下水,1915.4.19完工,艦籍:橫須賀鎮守府。1920.9.12榛名在訓練時1號炮塔發生炸膛事故。1923、1933年兩次改裝。尺寸219.6m×31m×9.7m,標準排水量32156噸;航速30.5節。1945年7月28日於日本吳港遭美軍飛機轟炸,坐沉海底。戰後1946年打撈解體。
霧島:山名,日本宮垮、鹿兒島縣境內霧島山。建造地:三菱長崎船廠,1912.3.17開工,1913.12.1下水,1915.4.19完工,艦籍:佐世保鎮守府。1927、1934兩次改裝。尺寸219.6m×31m×9.7m,標準排水量31980噸;航速29.8節。1942年11月14日在炮擊瓜達爾卡納爾島作戰中遭美國戰列艦華盛頓號重創,艦體進水多處起火,舵機失靈,沉沒於索羅門群島薩沃島附近海域。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27500噸,改裝後31720噸;
尺寸:長214.6米/寬28米/吃水8.38米,改裝後長219.6米/寬31.7米/吃水9.6米
動力:36台油煤混燒鍋爐鍋爐,改裝後8台重油專燒鍋爐;主機功率64000馬力,改裝後136000馬力;
航速:27.5節,改裝後30節;續航力:8000海里/14節,改裝後9800海里/18節;
武備:8門雙聯裝356毫米/45倍口徑主炮;16門(改裝後14門)152毫米/50倍口徑副炮;12門76毫米炮,改裝後12門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24門25毫米高射炮(1944年94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改裝後拆除);艦載機3架。
裝甲:舷側水線裝甲帶(最大)203毫米,甲板35-57毫米(改裝後96-165毫米),炮塔(正面)230毫米(改裝後280毫米);司令塔254毫米。裝甲總重:6502噸(1913年),改裝後10918噸(1936年)。
艦員:1221人-1118人

二戰著名戰艦

二戰中,海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盟軍和德國在大西洋,和日本在太平洋等區域進行了海上的殊死較量,由此使得許多海戰名垂史冊,同時,也造就了一批揚威二戰的著名戰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依阿華級戰列
長門級戰列艦
扶桑級戰列艦
塞班級輕型航空母艦
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
桑加蒙級護航航空母艦
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
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科芒斯曼特灣級護航航空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蒼龍級航空母艦
翔鶴級航空母艦
興登堡級戰列艦
黑天鵝級輕型護衛艦
雲龍級航空母艦
瑞鳳級輕型航空母艦
飛鷹級航空母艦
大鷹級護航航空母艦
巨人級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懷俄明級戰列艦
紐約級戰列艦
武藏號戰列艦
比睿號戰列艦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
獅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維內托級戰列艦
甘古特級戰列艦
加富爾伯爵級戰列艦
沃克蘭級驅逐艦
鷹級驅逐艦
基林級驅逐艦
鄧拉普級驅逐艦
馬漢級驅逐艦
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列艦
奧馬哈級輕型巡洋艦
阿拉斯加級重型巡洋艦
巴爾的摩級重型巡洋艦
紐奧良級重型巡洋艦
北安普敦級重型巡洋艦
彭薩科拉級重型巡洋艦
布魯克林級輕型巡洋艦
克利夫蘭級重型巡洋艦
奧克蘭級輕型巡洋艦
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
川內級輕型巡洋艦
香取級輕型巡洋艦
愛國丸級特設巡洋艦
長良級輕型巡洋艦
利根級重型巡洋艦
最上級重型巡洋艦
球磨級輕型巡洋艦
阿賀野級輕型巡洋艦
天龍級輕型巡洋艦
妙高級重型巡洋艦
葉級重型巡洋艦
古鷹級重型巡洋艦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高雄級重型巡洋艦
倫敦級重型巡洋艦
阿爾及爾級重型巡洋艦
肯特級重型巡洋艦
扎拉級重型巡洋艦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
塔蘭托級重型巡洋艦
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
德意志級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
克什米爾號驅逐艦
威克斯級驅逐艦
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
莫加多爾級驅逐艦
海軍上將級驅逐艦
吹雪級驅逐艦
劍崎級潛水母艦
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安德烈亞·多里亞級戰列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
千歲級輕型航空母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