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這是唯一一次航母戰鬥群對航母戰鬥群的戰爭。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個著名戰例。其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還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因此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基本信息

簡介

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期間,從空中拍攝到的1艘日本航空母艦。 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期間,從空中拍攝到的1艘日本航空母艦。
中途島位於太平洋中部,是美國的重要海軍基地及夏威夷群島的西北屏障。1942年4月18日美軍杜利特爾航空隊襲東京後,日本認為威脅來自中途島,遂決心實施中途島戰役。日軍企圖奪取中途島迫使美軍退守夏威夷及美國西海岸;誘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以保障日本本土的安全。戰役的主攻方向是中途島,阿留申群島為次要方向。日本聯合艦隊為實施此次戰役,動用艦艇包括運輸艦、輔助艦在內共200餘艘,其中航空母艦8艘(艦載機400多架)、戰列艦11艘、巡洋艦23艘、驅逐艦56艘、潛艇24艘,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統一指揮。5月26-29日,各編隊先後由本土啟航,預定於6月4日對中途島發起進攻。

戰爭背景

1942年4月和5月期間,在美軍截獲的日軍通訊中,有一個“AF”名稱出現的頻率和次數明顯增多,羅奇福特少校領導的情報小組絞盡腦汁,終於在堆積如山的偵抄電文中找到一份日軍偷襲珍珠港時的電報,電文曾提到“AF”,說一架日軍水上飛機需要在“AF”附近的一個小珊瑚島上加油。因此羅奇福特推斷,“AF”只能是指中途島。

美國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兼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集中航空母艦3艘(艦載機230多架)及其他作戰艦艇約40多艘,組成第16特混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海軍少將)和第17特混艦隊(司令弗萊徹海軍少將),在中途島東北海域展開,隱蔽待機。與此同時,19艘潛艇部署在中途島附近海域,監視日艦行動。

參戰方

美國

指揮官: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弗蘭克·弗萊徹海軍中將;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海軍少將
兵力:美國太平洋艦隊
1、第16特混艦隊,由雷蒙德·A·斯普魯恩斯海軍少將指揮,下轄航空母艦2艘(“企業”號、“大黃蜂”號),巡洋艦6艘,驅逐艦9艘。
2、第17特混艦隊,由弗蘭克·傑克·弗萊徹海軍少將指揮,下轄航空母艦1艘(“約克城”號),巡洋艦2艘,驅逐艦5艘。

美國太平洋艦隊及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海軍上將

航母特混艦隊:弗蘭克.傑克.弗萊徹海軍少將

第17特混艦隊:弗萊徹少將

第17.5航母大隊:埃利奧特.巴克馬斯特海軍上校

約克城號航母(CV-5)巴克馬斯特上校

航空聯隊:奧斯卡.彼得森海軍少校

VF-3——25架F4F野貓戰鬥機:約翰.撒奇海軍少校

VB-3——18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麥克斯韋爾.萊斯利海軍少校

VS-3——19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小華萊士.肖特海軍少校

VT-3——13架TBD蹂躪者魚雷轟炸機:蘭斯.馬西海軍少校

第17.2巡洋艦大隊:威廉.史密斯海軍少將

阿斯托利亞號重巡洋艦(CA-34)弗朗西斯.斯坎倫海軍上校

波特蘭號重巡洋艦(CA-33)勞倫斯.杜博斯海軍上校

第17.4驅逐艦分隊:2中隊:吉爾伯特.胡佛海軍上校

哈曼號驅逐艦(DD-412)阿諾德.特魯海軍中校

休斯號驅逐艦(DD-410)唐納德.拉姆齊海軍少校

莫里斯號驅逐艦(DD-417)哈里.加雷特海軍中校

安德森號驅逐艦(DD-411)約翰.Ginder海軍少校

塞爾號驅逐艦(DD-414)格倫.哈特維希海軍少校

格溫號驅逐艦(DD-433)約翰.希金斯海軍中校

第16特混艦隊: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海軍少將

第16.5航母大隊:喬治.默裏海軍上校

企業號航母(CV-6)默里上校

航空聯隊:C.韋德.麥克拉斯基海軍少校

VF-6——27架F4F野貓戰鬥機:詹姆斯.格雷海軍少校

VB-6——19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理察.貝斯特海軍少校

VS-6——19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威廉.加拉赫海軍少校

VT-6——14架TBD蹂躪者魚雷轟炸機:尤金.林賽海軍少校

大黃蜂號航母(CV-8)馬克.米切爾海軍上校

航空聯隊:斯坦納普.林海軍中校

VF-8——27架F4F野貓戰鬥機:塞繆爾.米切爾海軍少校

VB-8——19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羅伯特.詹森海軍少校

VS-8——18(19?)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沃爾特.Rodee海軍少校

VT-8——15架TBD蹂躪者魚雷轟炸機:約翰.沃爾德倫海軍少校

第16.2巡洋艦大隊:托馬斯.金凱德海軍少將

紐奧良號重巡洋艦(CA-32)霍華德.古德海軍上校

明尼阿波利斯號重巡洋艦(CA-36)弗蘭克.勞裏海軍上校

文森斯號重巡洋艦(CA-44)弗雷德里克.Riefkohl海軍上校

北安普敦號重巡洋艦(CA-26)威廉.錢德勒海軍上校

彭薩科拉號重巡洋艦(CA-24)弗蘭克.洛海軍上校

亞特蘭大號輕巡洋艦(CL-51)塞繆爾.詹金斯海軍上校

第16.4驅逐艦分隊:1中隊:亞歷山大.厄利海軍上校

菲爾普斯號驅逐艦(DD-360)愛德華.貝克海軍少校

沃爾登號驅逐艦(DD-352)威廉.Progue海軍少校

莫納漢號驅逐艦(DD-354)威廉.伯福德海軍少校

艾爾文號驅逐艦(DD-355)喬治.費倫海軍少校

6中隊:愛德華.索爾海軍上校

鮑奇號驅逐艦(DD-363)哈羅德.Tiemroth海軍少校

科寧厄姆號驅逐艦(DD-371)亨利.丹尼爾海軍少校

貝納姆號驅逐艦(DD-397)約瑟夫.沃辛頓海軍少校

埃利特號驅逐艦(DD-398)弗朗西斯.加德納海軍少校

莫里號驅逐艦(DD-401)蓋爾澤.西姆斯海軍少校

油船編隊:

西馬倫河號油輪(AO-22)拉塞爾.伊里格海軍中校

普拉特河號油輪(AO-24)拉爾夫.亨克爾海軍上校

杜威號驅逐艦(DD-349)小C.F奇林沃思海軍少校

蒙森號驅逐艦(DD-436)羅蘭.斯姆特海軍中校

潛艇部隊:珍珠港潛艇部隊司令:羅伯特.英格利希海軍少將

第7.1大隊

鸚鵡螺號(SS-168)小W.H.布羅克曼海軍少校

海豚號(SS-169)R.L.拉特海軍少校

抹香鯨號(SS-170)G.A.劉易斯海軍少校

墨魚號(SS-171)M.P.霍特爾海軍少校

石斑魚號(SS-214)C.E.杜克海軍少校

飛魚號(SS-229)G.R.多納霍海軍少校

河豚號(SS-198)J.W.墨菲海軍少校

鱒魚號(SS-202)F.W.芬諾海軍少校

河鱒號(SS-209)E.奧爾森海軍少校

長尾鱈號(SS-210)W.A.倫特海軍少校

白楊魚號(SS-211)H.B.萊昂海軍少校

小鯊魚號(SS-212)W.G.邁爾斯海軍少校

第7.2大隊

一角鯨號(SS-167)C.W.威爾金斯海軍少校

活塞號(SS-179)D.C.懷特海軍少校

扳機號(SS-237)J.H.劉易斯海軍少校

第7.3大隊

梭子魚號(SS-173)W.A.紐海軍少校

大海鰱號(SS-175)劉易斯.華萊士海軍少校

長鬚鯨號(SS-230)J.L.赫爾海軍少校

咆哮者(?)號(SS-215)H.W.吉爾莫海軍少校

其他部隊略

日本

指揮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南雲忠一海軍中將

兵力:日本聯合艦隊

1、主力編隊,由山本五十六親自指揮,轄航空母艦1艘(鳳翔號航空母艦),水上飛機母艦2艘,艦載機19架,水上飛機50架,戰列艦7艘,擔負策應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的任務。

2、機動編隊,由南雲忠一海軍中將指揮,下轄航空母艦4艘(赤城號、加賀號、飛龍號、蒼龍號),艦載機266架,戰列艦2艘,巡洋艦2艘,負責對進攻中途島的空中支援,並尋機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

3、登入編隊,下轄輕型航空母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艦載機23架,水上飛機40架,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8艘,運載地面部隊5800人,負責在中途島登入。

4、北方編隊,下轄航空母艦2艘(龍驤號、隼鷹號),搭載艦載機82架,水上飛機母艦1艘,水上飛機10架,重巡洋艦3艘,運載地面部隊1800人,其中共約1200人負責在阿圖島登入,約600人負責在基斯卡島登入,作為佯攻。

5、先遣偵察編隊,負責在中途島與夏威夷之間建立三道潛艇警戒線,偵察美軍的動向。

6、還有以南洋諸島為基地的214架岸基飛機,擔負空中偵察和掩護。

損失/傷亡

美國:1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147架飛機,307人陣亡

日本:4艘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332架飛機(包括備用機),2,500人陣亡。

作戰序列

中途島海戰日本航母特遣艦隊司令南雲忠一
一、主力編隊,由山本五十六親自指揮,下轄航空母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艦載機19架,水上飛機50架,戰列艦7艘,輕巡洋艦3艘,驅逐艦21艘,補給艦4艘擔負策應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的任務;
二、機動編隊,由南雲忠一海軍中將指揮,下轄航空母艦4艘,艦載機266架,此外還搭載計畫用於中途島的岸基航空兵飛機46架,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12艘,補給艦5艘負責對進攻中途島的空中支援,並尋機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
三、登入編隊,由近藤信竹海軍中將指揮,下轄航空母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艦載機23架,水上飛機40架,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8艘,輕巡洋艦2艘,驅逐艦21艘,運輸艦14艘,補給艦8艘,運載地面部隊5800人(由太田實海軍大佐指揮的第二聯合特別陸戰隊和由一木清直陸軍大佐指揮的一木支隊組成),負責在中途島登入;

四、北方編隊,由細萱戌子郎海軍中將指揮,下轄航空母艦2艘,搭載艦載機82架,水上飛機母艦1艘,水上飛機10架,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3艘,驅逐艦12艘,潛艇6艘,掃雷艦5艘,運輸艦3艘,補給艦3艘,運載地面部隊1800人,其中穗積松年陸軍少佐指揮一個步兵大隊(相當於營)和一個工兵中隊(相當於連)組成陸軍北海支隊,共約1200人負責在阿圖島登入,向井一二三海軍少佐指揮的舞鶴鎮守府第三特別陸戰隊約600人負責在基斯卡島登入,作為佯攻;

五、先遣偵察編隊,由小松輝久海軍中將指揮,下轄輕巡洋艦1艘,潛艇供應艦1艘,潛艇17艘負責在中途島與夏威夷之間建立三道潛艇警戒線,偵察美軍的動向。

此外還有冢原二四三中將指揮的以南洋諸島為基地的214架岸基飛機,其中戰鬥機108架、魚雷機72架、轟炸機10架、水上飛機24架,擔負空中偵察和掩護。

戰前情況

中途島海戰艦載機從“企業”號航母升空
美國海軍情報局在與英國以及荷蘭相關單位緊密的合作下,開始成功的解讀日本海軍主要通訊系統JN-25的部分密碼。到了五月上旬,聯軍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了窺探日本海軍計畫的能力。JN-25讓聯軍得悉‘AF方位’將會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然而聯軍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一些美軍的高層將領認為‘AF方位’便是中途島,另外一些則認為是阿留申群島。然而任憑聯軍解碼科技多么的先進,也仍然無法破解‘AF方位’的正確位置。正當美軍高層在傷腦筋的同時,一名年輕軍官卻想到了一個能夠確認‘AF方位’是不是中途島的妙計。他要求中途島海軍基地的司令官以無線電向珍珠港求救,說中途島上的食水供應站出現了問題,導致整箇中途島面臨缺水的危機。不久後,美國海軍情報局便截奪到一則JN-25信息,內容果然提到了‘AF方位’出現缺水問題。結果‘AF方位’便證實為中途島,也就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由於要從JN-25得到情報非常費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到了最後一刻才掌握了能夠用來埋伏日本艦隊的可靠情報。他立即召回了在太平洋西南方的航空母艦企業號(CV-6 USS Enterprise)、大黃蜂號(CV-8 USS Hornet)以及因為參與珊瑚海海戰而正在珍珠港進行重大維修的約克城號(CV-5 USS Yorktown)。任命雷蒙德·斯普魯恩斯少將代替患病的哈爾西中將指揮第16特混編隊。尼米茲就準備以三艘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為主力,再加上約五十艘支持艦艇,埋伏在中途島東北方向,攻擊前往中途島的日本艦隊

在珊瑚海海戰受重傷的約克城號返回珍珠港時,她看上去需要進行幾個月的重大維修工程。經過七十二小時不眠不休的搶修,她的飛行甲板已重新鋪平,內部也裝上新的鋼條支撐架,艦載機組成新的艦載機隊。尼米茲上將不惜一切地違反了許多海軍條例,就為了達成讓約克城號隨行的目標。在約克城號入港的僅僅三天后,她奇蹟般的隨著美軍艦隊(第17特混編隊)奔向中途島,展開她的最後一次作戰任務。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參加珊瑚海海戰的航空母艦瑞鶴號在位於特魯克(Truk)的基地等待一批新的艦載機;受傷的翔鶴號則在基地進行維修。如果日本海軍沒有大意,以為美軍只會派遣兩艘航母企業號及大黃蜂號迎擊蒼龍號, 飛龍號, 赤城號以及加賀號的話,那么中途島海戰,將可能會有迥然不同的結局。

戰爭經過

中途島戰役期間,1艘日本重型巡洋艦被美軍艦載機擊中後正在下沉(1942年6月6日沉入海底)。中途島戰役期間,1艘日本重型巡洋艦被美軍艦載機擊中後正在下沉(1942年6月6日沉入海底)。
6月3日,細萱戍子郎海軍中將率北方編隊(航空母艦2艘、艦載機82架、其他作戰艦艇29艘)對阿留申群島的荷蘭港發起突擊。
4日凌晨,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率第1機動編隊(航空母艦4艘、艦載機260多架、其他作戰艦艇17艘)進至中途島西北240海裏海域,4時30分派出第1波飛機108架飛往中途島。島上美軍發出警報,飛機升空迎敵,展開激戰。日軍轟炸機襲擊機場,炸毀部分地面設施。由於島上防禦得到加強,機場跑道未被摧毀。在此期間,南雲的機動編隊多次受到美軍岸基飛機的偵察、襲擾和攻擊。南雲遂決定再次攻擊中途島。
7時15分,美軍岸基魚雷機結束攻擊,南雲卻下令已掛上魚雷準備攻擊美國航空母艦的第2波飛機改裝炸彈攻擊中途島。
7時28分,日軍偵察機報告發現美國艦隊。此時,在中途島東北海域待機的美國特混艦隊正向日機動編隊接近,並已派出第一、第二波飛機200多架。
8時20分,日本偵察機報告美國艦隊似有1艘航空母艦。南雲於是命令攻擊中途島的第一波飛機和擔任空中戰鬥巡邏任務的戰鬥機返航,隨後率領艦隊北駛,以免遭到襲擊,並重新部署對敵艦隊的攻擊。
約9時20分於10時26分,正當日軍第2波飛機正在卸下炸彈、重掛魚雷的混亂之際,美國艦載魚雷機和俯衝轟炸機連續攻擊南雲的航空母艦。日方雖有部分戰鬥機臨空迎戰,但為時已晚。日軍損失航空母艦4艘(“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重巡洋艦1艘、飛機285架,人員3500名;美軍損失航空母艦1艘(“約克敦號”)、驅逐艦1艘、飛機約150架,人員307名。鑒於第1機動編隊損失慘重,山本於5日下令停止中途島作戰,率聯合艦隊西撤。
美軍乘勢追擊,於6日派艦載機3次出擊,又擊沉日軍重巡洋艦1艘,擊傷巡洋艦、驅逐艦數艘。

雙方兵力及傷亡

中途島海戰倖存的一架-TBD-返回'企業'號

雙方兵力

美國

指揮官: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弗蘭克·弗萊徹海軍中將;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海軍少將
兵力:美國太平洋艦隊
1、第16特混艦隊,由雷蒙德·A·斯普魯恩斯海軍少將指揮,下轄航空母艦2艘(“企業”號 、“大黃蜂”號),巡洋艦6艘,驅逐艦9艘。
2、第17特混艦隊,由弗蘭克·傑克·弗萊徹海軍少將指揮,下轄航空母艦1艘(“約克城”號),巡洋艦2艘,驅逐艦5艘。

日本
指揮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南雲忠一海軍中將
兵力:日本聯合艦隊
1、主力編隊,由山本五十六親自指揮,轄航空母艦1艘(鳳翔號航空母艦),水上飛機母艦2艘,艦載機19架,水上飛機50架,戰列艦7艘,擔負策應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的任務。

中途島海戰整箇中途島四處瀰漫著濃煙。
2、機動編隊,由南雲忠一海軍中將指揮,下轄航空母艦4艘(赤城號、加賀號、飛龍號、蒼龍號),艦載機266架,戰列艦2艘,巡洋艦2艘,負責對進攻中途島的空中支援,並尋機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
3、登入編隊,下轄輕型航空母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艦載機23架,水上飛機40架,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8艘,運載地面部隊5800人,負責在中途島登入。
4、北方編隊,下轄航空母艦2艘(龍驤號、隼鷹號),搭載艦載機82架,水上飛機母艦1艘,水上飛機10架,重巡洋艦3艘,運載地面部隊1800人,其中共約1200人負責在阿圖島登入,約600人負責在基斯卡島登入,作為佯攻。
5、先遣偵察編隊,負責在中途島與夏威夷之間建立三道潛艇警戒線,偵察美軍的動向。
6、還有以南洋諸島為基地的214架岸基飛機,擔負空中偵察和掩護。

損失/傷亡

美國:1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147架飛機,307人陣亡

日本:4艘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332架飛機(包括備用機),2,500人陣亡。

日本聯合艦隊主力編隊轄中途島進攻編隊和第1機動編隊;北方編隊轄第2機動編隊和阿留申進攻編隊;另外還編有先遣(潛艇))部隊和岸基航空部隊由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統一指揮。5月26~29日各編隊先後由本土啟航預定於6月4日對中途島發起進攻。

1942年5月中旬,美軍破譯日本海軍電報掌握了日本進攻中途島的企圖。美太平洋戰區總司令C·W·尼米茲海軍上將調集航空母艦3艘(艦載機230多架)及其他作戰艦艇約40多艘,組成第16特混艦隊(R.A.斯普魯恩斯少將指揮)和第17特混艦隊(F·J·弗萊徹少將指揮),在中途島東北海域展開隱蔽待機。同時19艘潛艇部署在中途島附近海域監視日艦行動。

戰爭意義

中途島海戰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海軍的航空母艦實力對比。日軍僅剩1艘重型航空母艦、4艘輕型航空母艦,並損失大量艦載機飛行員。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於盟軍的轉折。

近代世界著名海戰

人類進入19世紀後,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世界各國海軍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蒸汽鐵甲艦隊的誕生宣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近代戰爭中,海戰在戰爭中作用越來越凸顯的重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國海軍的發展是突飛猛進。海戰的勝敗甚至影響到整個戰場的全局。
中途島海戰| 珊瑚海海戰| 日德蘭海戰| 黑爾戈蘭灣海戰| 福克蘭群島海戰| 錫諾普海戰| 烏沙科夫對地中海的遠征| 維堡海戰| 特拉法加海戰| 洛斯托夫特海戰| 納瓦里諾海戰| 利薩海戰| 卡利亞克里亞角海戰| 漢科角海戰| 戈格蘭海戰| 對馬海戰| 阿索斯海戰| 阿布基爾海戰| 露粱海戰| 埃克諾穆斯角海戰| 黃海海戰| 聖地亞哥海戰| 漢普頓錨地海戰

二十世紀十大戰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