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級戰列巡洋艦

“獅”級戰列巡洋艦

“獅”級戰列巡洋艦(Lion-class battleship)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但未完成的一級戰列艦。

結構性能

配備與1909型戰列艦相 同的13.5英寸口徑主炮,主炮塔全部沿艦體縱向中軸線布置,艦體前部兩座主炮塔采
用背負式,舯部和艉部各一座主炮塔。該級艦在火炮威力與航行速度方面有 明顯的提高,但是由於追求速度導致動力裝置占用過多重量,而防護能力的提升有限。英國海軍注意力集中於速度和大口徑火炮方面,忽視了其它必要的改進,而且 將戰列巡洋艦作為艦隊機動打擊力量加入主力艦隊中參加海戰,背離了設計戰列巡洋艦的主導思想,在艦隊行動中遭到了重大損失。
獅級 性能數據/1938年
標準排水量:40550噸
滿載排水量:46400噸
水線長度:237.74米(780英尺)
水線寬度:32米(105英尺)
吃水:9.15米(30.02英尺)
武備:3座三聯裝406毫米(16英寸)45倍徑主炮
8座雙聯裝133毫米(5.25英寸)50倍徑副炮
6座八聯裝40毫米2-pdr“砰砰”炮
2架飛機
主裝甲帶厚度:374毫米(14.71英寸)/彈藥艙&機艙
水平裝甲厚度:148毫米(5.88英寸)/彈藥艙;124毫米(4.90英寸)/機艙
軸馬力:120000/正常;130000/過載
航速:30節
續航力:14000海里/10節
載油量:3720噸
獅級屬於喬治五世級的改進型。不但在外觀上保留了KGV的基本特點,其內部布置也可以說是KGV的翻版。是一種典型的快速戰列艦,也寄託了英國人保持自己在戰列艦領域領先地位的期望。

發展歷史

下水後,獅和皇家公主號編入第一巡洋中隊,1913年1月重編為第一戰列巡洋艦中隊並以獅號為旗艦,3月1日迎來了它的長官-貝蒂海軍少將。1914年2月該中隊訪問法國布雷斯特,於6月訪問俄國並在喀琅施塔得接待了沙皇一家。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雄師號當時是皇家海軍第一戰列巡洋艦分艦隊的旗艦;1915年1月24日雄師號參加多格爾沙洲海戰,被德國戰艦集中攻擊嚴重受損;1916年5月31日雄師號作為英國海軍前鋒艦隊的旗艦參加日德蘭海戰而被熟知。在海戰中,該艦的Q炮塔被擊中險些引發彈藥庫爆炸,最後向彈藥艙注水才保住了軍艦。三號艦瑪麗女王號比前兩艘改進了設計,在動力與裝甲方面與前兩艘有所不同。在日德蘭海戰中,瑪麗女王號主炮塔中彈導致彈藥庫爆炸而沉沒。戰爭結束後,雄師號、皇家公主號根據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而解體。

後期改造

皇家海軍對航速高、反應快、火力猛的戰列巡洋艦極度偏愛,然而在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戰列巡洋艦暴露出
了防護能力不足的重大缺陷。戰後,皇家海軍參謀 部決定對防護不足的戰列巡洋艦進行改造,提高其防護能力。鑒於胡德號是在日德蘭海戰之後才動工的,防護設計在建造時就已經做了改良,問題不大;虎號戰列巡 洋艦在日德蘭海戰之後的大修時也經過了一定的裝甲加強工作,問題也不大;聲望級戰列巡洋艦艦體剛度問題遠甚於防護問題,因此暫時擱置其裝甲防護方面的改造 (實際上是參謀部對這兩艘戰艦實在失去了信心,現在聲望級二艦經常用於皇家禮儀活動,而沒有再參加任何演習或者射擊訓練工作);這樣一來,最終選中了二艘 “獅級”戰列巡洋艦先期實施。
在改造計畫中,除了改善防護能力之外,還提出要針對該級艦服役後出現的一些問題,採取一些專門性的改善措施。
首先如前所述要增強要害部位的裝甲防護,主要手段將是增加排水量,以便在增加大量裝甲重量的情況下保持乾舷高度大體不變,為此計畫在艦體水下兩舷處增設 “防魚雷凸出部”,此舉能夠在增加排水量的同時兼而改善抵抗水下爆炸的能力。增加的重量用於增加彈藥庫艙段的裝甲帶厚度(原設計這裡的裝甲帶厚度反而不如 動力艙,雖然彈藥庫另有裝甲,但仍嫌不夠),增加主炮炮座厚度,另外針對主裝甲帶在水下深度不足的問題,在其下額外附加一條裝甲帶。
其次根據該級艦高速航行時前甲板上浪嚴重的情況,預計將艦艏改為日本金剛號戰列巡洋艦。金剛號就是英國受日本委託,以獅級戰列巡洋艦為藍本建造的。金剛號的試航和東渡日本後的實戰證明,它所採用的飛剪艏可以顯著改善高速航行時甲板的上浪現象。
最後,該艦位於艦舯、後桅前方的Q炮塔射界不良,射擊時炮口暴風對上層建築物會產生相當程度的損害,同時煙囪排煙對其觀瞄射擊也常有影響,為此決定忍痛拆除Q炮塔。

改造之前

改造之前,獅級戰列巡洋艦標準排水量26270噸,滿載29680噸,全艦長213.4米,水線長210.3米,寬27米,吃水8.4米,滿載吃水9.3米。
動力艙側舷裝甲帶9英寸,上部裝甲帶6英寸;主炮塔區側線裝甲帶全高度5英寸(只有B炮塔側舷局部6英寸);艏艉裝甲區4英寸;艏樓甲板1.25英 寸,上甲板和主甲板(第三甲板,也是穹甲結構甲板)均為1英寸;露天甲板以上炮座9英寸,以下8英寸,第二甲板以下3英寸(Y炮塔後方為4英寸);指揮台 圍裝甲10英寸;主橫艙壁裝甲10英寸。主炮塔正面裝甲9英寸,側面裝甲9英寸,頂裝甲前部傾斜部分3.25英寸,後部水平部分2.5英寸,背部裝甲8英 寸。
前動力艙側舷裝甲帶9英寸,上部裝甲帶6英寸;主炮塔區側線裝甲帶全高度5英寸(只有B炮塔側舷局部6英寸);艏艉裝甲區4英寸;艏樓甲板1.25英 寸,上甲板和主甲板(第三甲板,也是穹甲結構甲板)均為1英寸;露天甲板以上炮座9英寸,以下8英寸,第二甲板以下3英寸(Y炮塔後方為4英寸);指揮台 圍裝甲10英寸;主橫艙壁裝甲10英寸。主炮塔正面裝甲9英寸,側面裝甲9英寸,頂裝甲前部傾斜部分3.25英寸,後部水平部分2.5英寸,背部裝甲8英 寸。
改造前武器系統重3810噸,裝甲6500噸(金剛號數據)。改造後武器系統重量3350噸,裝甲重量則增加到8300噸。

改造之中

改造中附加的“防魚雷凸出部”結構,使寬度增加到30.5米;艦艏改造成為“飛剪艏”,艦體全長增加到216.5米;結構重量由此增加了1930噸,此舉 使艦體體積增大6400立方米,增加了4470噸的額外浮力(美國田納西級戰列艦改裝方案中,以1142噸結構重量換取2884噸額外浮力)。

動力艙側裝甲帶不變,包括主裝甲帶和上部裝甲帶。彈藥庫區主裝甲帶和上部裝甲帶全部拆除,主裝甲帶安裝10英寸裝甲板,上部裝甲帶安裝7英寸裝甲 板。這些裝甲板是從拆毀的聖文森特級、巨人級無畏型戰列艦上回收來的10英寸主裝甲帶和7英寸上部裝甲帶,這部分裝甲增重560噸。
主裝甲帶下部,全長範圍內增設了一條“下部裝甲帶”,長153.8米,厚7英寸,高度為1.35米。這些裝甲板也是拆毀的無畏型戰列艦上的7英寸上部裝甲帶,其單塊高度2.75米,施工中將其一分為二。這部分裝甲增重580噸。
拆除了Q炮塔,卸裝相關彈藥,節省重量約730噸。
另三座主炮塔上甲板以上的炮座厚度增加到12英寸,上甲板以下、第二甲板以上部分增加到11英寸,第二甲板以下增加到6英寸毫米(Y炮塔後方為7英寸,因 其原先厚度就是4英寸)。原先的炮座裝甲沒有拆除,而是在其外側額外增加了一層3英寸的高碳鋼全硬化裝甲。這部分裝甲增重330噸。
主炮塔前方160度範圍內增加一層5英寸全硬化裝甲,其餘側面裝甲不變;頂部增加一層3英寸均質裝甲;背部增加一層3英寸全硬化裝甲。炮塔鏇轉部分重量增加到720噸,三座炮塔共增重330噸。
當初獅級戰列巡洋艦隻有三號艦瑪麗女王號安裝了坡倫火控系統,得益於該系統的精確控制,瑪麗女王號獲得了皇家海軍“最佳炮術戰艦”的榮譽。此次剩餘的二艦改裝中也安裝了坡倫火控系統,此舉使其炮擊效能大幅提高。

改造之後

改造後該級艦標準排水量為:26270+1930+560+580-730+330+330=29270噸,吃水8.2米;滿載排水量34760噸,吃水9.1米。

動力系統沒有進行改造,僅對鍋爐進行除灰、修整,恢復了設計蒸發量,額定功率7萬馬力,過載功率7.8萬馬力。但將一些艙室改為油艙,增加了燃油裝載量。 該級艦使用的是燃煤鍋爐,它們可以通過向煤床中噴入重油來提高熱功率,尤其是要求戰艦高速航行時,這一措施是必須的。所以增加燃油裝載量不僅能提高續航 力,特別是能顯著提高持續高速航行能力。
因艦體寬度增大、阻力升高,所以航速有所下降,標準排水量下全速25.5節,過載航速26.5節。10節續航力7100海里,24節續航力3500海里。

配備狀況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 26,250噸
滿載排水量 29,680噸
全長 213.4米
全寬 27.0米
吃水 9.3米
動力 油煤混燒鍋爐42座
蒸汽輪機兩座
四軸推進
功率 正常:70000馬力
過載:78700馬力
最高速度 27.5節
續航距離 5,610浬(10節)
2420浬(24節)
乘員 997-1250人
武器裝備 8門雙聯裝13.5英寸/45倍口徑主炮
16門單裝4英寸口徑副炮
4座533毫米(21英寸)魚雷發射管
裝甲 水線裝甲帶(最大):229毫米(9英寸)
甲板:64毫米(2.5英寸)
炮塔(正面):229毫米(9英寸)
炮座:229毫米(9英寸)
水密艙隔板:4英寸
指揮塔:10英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