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華盛頓條約》限制了五強擁有一線航母的數量。為在無條約時代及戰爭爆發後縮短建造航母的時間,日本在“海軍假日”期間額外建造一批潛艇母艦和供油艦作為航母預備艦,艦體和主機按航母樣式設計。1934年02艦艇補充計畫著眼於1937年後的無條約時期,決定新建2艘航母蒼龍、飛龍及1艘鳳翔號代艦(後來的翔鶴號),另外再建3艘輕型航母預備艦,即高速供油艦劍崎、高崎和潛艇母艦大鯨。1934-35年,2艘劍崎級供油艦在橫須賀海軍工廠相繼開工,一年後下水,此時“海軍假日”已經結束,日本決定更改兩艦的設計,作為潛艇母艦繼續施工。劍崎級擁有強勁的動力(4台艦本式11號10型柴油機加4台12號10型柴油機),獨立的艦橋結構、寬大的小艇甲板與水上飛機庫,航速可達28.7節,一望即知具有迅速改造為航母的功能。1939年劍崎完工時日本開戰在即,仍在建造中的高崎再度變更設計,直接作為航母繼續建造。多餘的上層建築被拆除,在水上飛機庫的基礎上設定一層機庫及飛行甲板,煙道修改為右舷集中排放,載機27架。由於日制柴油主機性能不良,航速長期達不到20節,改裝中按軍令部的要求更換為陽炎級驅逐艦的主機(2台艦本式蒸汽輪機)。1940年,高崎的改造在橫廠完成,重新命名為瑞鳳(Zuiho),同時幾經作為潛水母艦加入第二艦隊的劍崎也回廠改裝,1942年1月26日完工,命名為祥鳳(Shoho)。
二戰戰史
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海戰中,完工不久的祥鳳負責掩護登入部隊,當天上午被美軍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的艦載機發現。美軍93機猛烈攻擊該艦,祥鳳中13枚炸彈和7條魚雷後沉沒,700人戰死,成為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航母。瑞鳳號在中途島海戰中負責登入部隊的掩護,作戰失敗後轉屬機動部隊主力的第三艦隊,在瓜島戰役中表現活躍。1942年10月26日南太平洋海戰中,本艦中1彈中度受傷。其後瑞鳳又以艦載機透入拉包爾航空戰“伊號作戰”與“呂號作戰”,損失慘重。1944年6月19日,本艦跟隨大林末雄少將第3航空戰隊參與馬里亞納海戰,艦載機再度損失大半。同年10月25日雷伊泰灣海戰中,瑞鳳跟隨小澤治三郎中將的誘餌艦隊出擊恩加諾角,在美機空襲中中2枚炸彈、2條魚雷後沉沒。相關數據
排水量:11262噸(基準)/13100噸(公試)/13730噸(滿載)\#I$H9O主尺度:204.8米(全長)/195米(飛行甲板長)/18.2米(寬)/23米(飛行甲板寬)/6.64米(吃水)
動力:2台艦本式蒸汽輪機,4座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52000馬力
航速:28節
續航力:9236海里/14節s:"Sbml
防護:15
火力:4座雙聯裝八九式127毫米L/40高炮,4座三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瑞鳳1943年修理後16座三聯裝九六式25mm高炮,1944年增加6座28聯裝120毫米防空火箭)
艦載機:常用27架+備用3架(零戰18+2,97艦攻9+1)
艦員:785人
瑞鳳(Zuiho):1935.06.19作為潛水母艦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1936.06.19下水;1940.01開始改造為航母;1940.12.27竣工。1944.10.25在雷伊泰灣海戰中被美機擊沉於恩加諾角。
祥鳳(Shoho):1934.12.03作為潛水母艦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1935.06.01下水,1939.01.15竣工;1940.11.15開始改造為航母,1942.01.26竣工。1942.05.07在珊瑚海海戰中被美機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