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勢力迅速膨脹的日本為爭奪海上霸權,重新制定了八八艦隊的計畫。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該計畫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戰列艦。日本海軍順應當時各海軍強國主力艦競相計畫搭載更大口徑主炮、動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裝甲防護的趨勢,根據以往海戰的經驗,日本海軍決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戰列艦,在與美國海軍造艦競爭中以質的提升補充量的不足。
現代化改裝
長門級服役後為克服桅樓與前煙囪距離過近導致排煙倒灌,前煙囪被改成大幅度向後彎曲的形狀以遠離桅樓。1930年代中期長門級進行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包括提高主炮仰角增大主炮射程;加強艦體與炮塔的防護裝甲,艦體舯部增加防魚雷凸出隔艙;為改善線形減少航行阻力將艦艉延長;全部更換專燒重油鍋爐,由於鍋爐數目減少將臨近艦橋的前煙囪拆除把兩個煙囪合併成一個;根據金剛級戰列艦改裝的經驗改建高大、結構複雜的塔式艦橋;加強了防空火力和搭載水上飛機。
各艦概況
長門:以古國名,即日本山陰道的長門國命名。1917.8.28開工,1919.11.9下水,1920.11.25完工,造船廠:吳海軍工廠,總造價4390萬日元,艦籍:橫須賀鎮守府。1936.4.1現代化改裝完工,標準排水量39130噸。1945.8.20在橫須賀投降,1945.9.15從日本海軍序列中除籍,1946.7.25在比基尼環礁成為“十字路口”核子彈試驗的靶艦,在A試驗(空中爆炸)中倖存,在B試驗(水面爆炸試驗)中受損,艦體向右傾斜,在水面漂浮5天后沉沒。陸奧:以古國名,即日本東山道的陸奧國命名。1918.6.1開工,1920.5.31下水,1921.11.22完工,造船廠:橫須賀海軍工廠,艦籍:佐世保鎮守府。1936.9.30現代化改裝完工,標準排水量39050噸。1943.6.8在吳港外海的柱島泊地因三號主炮塔彈藥庫發生原因不明的爆炸事故,艦體斷裂成兩段後沉沒,1943.9.1從日本海軍序列中除籍。
性能數據
排水量:32720噸(標準)/33800噸(正常)/39700噸(滿載);改裝後標準排水量:39130噸尺寸:全長215.8米/寬28.96米/吃水9.1米;改裝後224.9米/寬34.6米/吃水9.45米動力:蒸汽輪機4台,主機功率80000馬力;改裝後82000馬力;最高航速:26.4節,改裝後25節;續航力:5500海里/16節,改裝後10600海里/16節;武備:8門雙聯裝410毫米/45倍口徑主炮,20門140毫米口徑副炮(改裝後18門),4門76毫米高射炮(改裝後8門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20門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裝甲:側舷裝甲帶(最大)305毫米(改裝後360毫米),炮塔正面356毫米(改裝後500毫米),炮塔頂部127毫米(改裝後250毫米),裝甲甲板76毫米(改裝後甲板最大185毫米),司令塔336毫米。裝甲重量10396噸(改裝後13023噸)。艦載飛機:3架艦員:1333-13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