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土”,“粗”,“雜”。
“土”

“粗”
是指江湖具有粗獷豪放的氣質。在烹調上不拘常法,大把撒辣椒,大瓢加花椒,糊辣殼裡藏雞丁,紅油湯里游鯽魚。在形式上不拘小節,燒土灶,用粗碗,大盤盛肉,大盆裝湯。食客粗獷豪爽,大口喝酒,大嘴吞肉,呼五邀六,吃麻辣燙,嘗爽嫩鮮,不為別的,只求刺激,只為飽口福。
“雜”
是指江湖菜具有兼收並蓄的“雜交”手法,用怪異離奇的烹飪技巧:複合調味,北料南烹,南料北烹,中菜西做,西菜中做。烹製出來的菜品讓人感到似曾相識,又弄不清路數,有時讓人匪夷所思,卻又叫人拉案稱絕。小洞天飯店推出的抄手魚頭,用花鰱魚頭熬湯調味,然後煮入小吃抄手,成菜有魚頭有抄手。是菜?是主食?誰也說不清,但其味鮮美無比,深受歡迎。小洞天飯店推出的創新江湖菜泡菜碎米蝦,用巴渝人家傳統的泡菜炒肉末的烹製法來烹製竹節蝦,典型的海鮮川制,給食客留下深深的印象。建設賓館推出的水煮燒白,重慶飯店推出的軟炸燒白均屬重複烹飪複合調味型。
發展原因

江湖菜的興衰在很大程度上又與地緣有關,比如來鳳魚的興衰就與來鳳鎮的地理位置地位變化關係密切。來鳳鎮地處老成渝公路上,過去是重慶至成都的必經之路,客、貨車司機都喜歡在這裡“趕飯口”(趕吃飯時間),來鳳鎮的飲食便成了“麼店子的黃糕──去不吃,來總得吃”,來鳳魚也因此著實“火”了一把。如今成渝高速公路建成,來鳳鎮在交通上的重複地位發生了變化,來鳳魚的狀況也非同日而語了。
後來發展

同重慶商業經濟文化形式一親,重慶飲食文化以反映快、變化多而展現靈活應變的風格。近幾年中外土洋各派菜系搶灘重慶,促進了重慶餐飲業的發展,即使是土生土長的本埠菜──渝派川菜,也廣泛吸納了江浙、粵、湘、魚菜系及西方烹飪調、東洋料理的長處,突破了傳統格調。如葡萄酒、啤酒在烹調中的套用來自西餐,牛排、豬排的烹製來自西餐,鐵板燒由日本傳人,白灼烹製法來自粵菜,砂鍋來自江浙。
江湖菜是最先發跡於大排檔、小酒家,因其有特色、有風味、有新意,不墨守成規,迎合了都市人覓新獵奇的消費心理,其價格較低,又適合大眾消費需求,很快風靡巴渝大地,不少高檔酒店也放下架子經營江湖菜。江湖菜能登上大雅之堂,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餐飲業為適應工薪階層為主的消費群體適市趨時的戰略轉移,是餐飲市場向大眾化的回歸。
菜式
重慶火鍋
歷史比較悠久的江湖菜,據說是長江縴夫、漁夫、挑夫發明的。火鍋的種類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毛肚火鍋,然後還有鱔魚火鍋、海鮮火鍋、魚頭火鍋、羊肉火鍋、狗肉火鍋、鴛鴦火鍋等。江津酸菜魚
出自重慶江津津福鎮朱二哥的路邊食店,為來往司機服務,然後由司機傳遍重慶。1988年開始風行。本人比較擅長這道菜。
歌樂山辣子雞
出自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鎮,一個叫林中樂的路邊小店最先推出。1990年開始風行。食客的樂趣是在一個大盆辣椒里搜尋黃豆大的爆脆雞丁。該店位於重慶市的森林公園歌樂山,靠近著名的蔣介石在重慶的官坻——林園,遊客加食客形成了如今的辣子雞一條街。
啤酒鴨
出自重慶南岸區7公里的一個路邊食店,據說發明者的靈感來自貴州。1992年開始風行。做法是一瓶啤酒燉一隻鴨子,比較鮮辣可口。該店最火爆的時候一天要用幾千隻鴨子,不過如今比較式微。
泉水雞
出自重慶市南岸區南山鎮。1993年開始風行。採用的方法是活雞快殺,然後急火猛燒,從殺雞到成菜不能超過5分種。該菜出自號稱“山城花冠”的南山。因此也形成了泉水雞一條街,還舉辦過泉水雞節。
太安魚
出自重慶市潼南縣太安鎮。1994年開始風行。也是由司機傳出來並風行。但這個菜比較講究技巧,仿冒不容易,因此不像其他的菜那樣大流行。
火鍋魚
出自重慶市渝北區兩路鎮。最開始也是針對司機朋友的。1996年開始風行。火鍋魚也是特別的生猛。魚選用10斤左右的快要流油的肥魚,片成巴掌大的片。將一個缸似的大鐵鍋像練鐵似的燒得飛紅。成菜後用大腳盆端上來,紅艷艷熱騰騰。一圈人就圍著這大盆端著啤酒瓶撈魚。吃完了再煮點青菜豆腐之類,特別地乾脆利落。
水煮魚
其實水煮魚的前身就是火鍋魚。火鍋魚流傳開了之後,很多城裡的食肆就開始仿做,但這些食肆的廚房,沒有辦法弄一個大鐵鍋並像煉鐵似的燒火,再說食客也不方便吃10斤的魚。因此就弄成小鍋、小火、小魚。美其名曰水煮魚。但我個人感覺,沒有寬湯、猛火、肥魚那樣的火鍋魚痛快。
香辣蟹
這個菜應該是重慶的飯館發明的。因為江湖菜館不般不涉及到螃蟹這樣高檔的東西。但香辣蟹在重慶還是屬於陽春白雪似的東西,在江湖上並不勝行。1996年開始風行。
泡椒牛蛙
1996年就開始風行。最開始是牛蛙,然後是泡椒墨魚仔。並衍生出各種泡椒系列。這個菜也是從飯館中流傳出來的。
酸蘿蔔燉鴨
用很酸很酸的泡酸蘿蔔,這個蘿蔔是特別泡製的,外省沒有。一般要泡半年,越久越好。這個菜衍生出很多品種,如酸豇豆燉、泡山椒燉、燉羊肉、燉雞等。1996年開始流行。
郵亭鯽魚
出自重慶市大足縣郵亭鎮。1997年開始風行。調料非常多,吃法講究。
烏江魚
出自重慶市涪陵地區。烏江貫穿重慶涪陵、黔江地區,支流眾多,勝產各種野生鮮魚,烏江魚的做法是講究魚的鮮,但城市裡一般都是養殖魚,所以城市裡做烏江魚一般用鯰(黏)魚。1998年開始流行。
毛血旺
出自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鎮,一個保留了重慶古老碼頭文化的小鎮。將毛肚、血片(鱔魚)、鴨血旺一起煮。也是從貧苦的碼頭力工那裡流傳開來。這幾年比較火。
選單
水產類

家禽類
辣子雞、口水雞、芋兒雞、紫陽雞、泉水雞、岜夯雞、乾鍋雞、包公雞、叫化雞、潑辣雞、泡椒子母燴、花椒雞、雙椒雞、蕎面雞絲、沖辣菜拌雞絲、大盤雞、荷葉珍珠雞、杜婆雞、肚子雞、風光排骨雞、黑竹筍香雞、鄉村嫩雞、竹蓀燉雞、月母子雞湯、燒雞公、鮮筍燉雞湯、黔江雞雜、花生米燒鳳爪、椒鹽雞中寶、涼拌雞血、麻辣雞串、泡椒“雄起”、泡椒鳳冠、水晶鳳爪、雪魔芋燒鳳翅、鳳棲梧桐、牙籤雞皮、啤酒鴨、老鴨湯、口袋鴨湯鍋、張關飄香鴨、魔芋鴨、紅薯乾炒板鴨、罐罐蘿蔔鴨、泡壇醉鴨、熗鍋鴨掌、尖椒爆鴨舌、石烹鴨腸、火爆飄帶、涼粉鴨腸、泡菜鵝腸、苦蓖鵝掌湯、酸蘿蔔鵝掌鍋、紅泥鵪鶉、油酥麻雀、烤椒皮蛋、香酥水蛋、金銀炒蛋
肉類
回鍋肉、鹽煎肉、水煮肉片、鍋巴肉片、麥粑回鍋肉、苕皮回鍋肉、水煮燒白、軟炸燒白、晾桿白肉、豆花肉片、側耳根炒臘肉、炒五香魚乍肉、陳皮炒肉絲、椿芽核桃肉、粉蒸肉丁、鳳凰獅子頭、乾豇豆燒排骨、乾燒肘子、鍋貼夾沙肉、五香辣子蹄花、荷香三蒸、紅鹵豬腦頂、紅燒“隨便”、紅糟壇壇肉、江津庖豬湯、金瓜蒸肉、蕨菜臘肉絲、腊味四寶、辣爽陳皮酥肉、煎肉、老臘肉炒蘿蔔乾、老嫂子蒸臘肉、麻花紅燒肉、麻花肉片、奇味豬蹄、奇香排骨、青豆粉蒸肉、全家福、砂鍋水煮肉片、砂鍋獅子頭、砂鍋蹄花、水煮刨花肉、酸湯香辣肘、糖醋肘子、瓦罐煨白豆蹄花、小米蒸排骨、芽菜節節香、魚香豬排、芋兒燜臘排、芋頭渣蒸醬肉、榨菜苕粉白肉湯、竹籤蒜香肉、火夾燒白、竹筍燒臘肉、雙花跳舞、竹簡東坡肉、臘肘燉豌豆、苦蕌燒肥腸、毛肚茄子、金銀蹄花湯、乾豇豆燉蹄花湯、水煮銀肺、水八塊、三椒泡豬尾、青椒炒豬耳、清燒腸頭、辣子肥腸、火燒白雲、煳辣金錢腸頭、煳辣毛肚、過水肚條、過橋百葉、宮保腦花、宮保蹄筋、白煮肥腸、缽缽腰花、鍋巴牛肉、水豆豉爆黃喉、飄香牛肉、年糕煮肥牛、蘸水牛肉、香辣牛排、五味牛柳、土雞燒“三巴”、酸菜牛肚、孜然羊腿、紙包羊肉、瀝水羊肉、火爆羊腸、火爆羊腎、紅橘羊肉、宮保地羊花、狗見羊、狗肉鍋仔、花江狗肉、花椒免、酸湯兔、莽子兔、椒麻免頭、免丁拌豆瓣、泡椒兔、榮昌羊肉湯鍋
其他類
毛血旺、拌蕨萁菜、拌老虎菜、菜豆花、串串香、蛋酥玉米、水芹菜乾絲、乾鍋豆筋、黃狗鑽洞、葷豆花、家居土豆泥、江北翻沙胡豆、椒麻土豆絲、椒鹽魔芋、金絲南瓜、苦瓜釀肉、辣子豆腐、麻辣串串、麻辣豆魚、莽海椒、南瓜泥、泡椒燒涼粉、皮蛋拌豆腐、軟炸南瓜花、臊子胡豆瓣、山椒泡菜、水豆豉拌黃蔥、酸菜豆花、蒜茸苕尖、筒子骨燉蘿玻、蝦米龍鬚菜、鄉間豆花、香芋夾沙肉、魚香鍋巴、魚香釀油條、鮮海椒炒青菜、紙鍋臘香茶樹菇、子姜拌甜椒、麻辣千張、鐵板二面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