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瓷器口鎮,以出產瓷器而得名。在1918年地方商紳集資在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瓷器質地很好,品種繁多,名聲漸大,產品遠銷省內外。漸漸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龍隱鎮”。現已發現古窯遺址20餘處。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歷史沿革
瓷器口鎮 |
基本概況
瓷器口鎮 |
1、地理位置:古鎮磁器口位於市區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
2、面積:面積1.18平方公里
3、人口:1.8萬人
4、名稱由來:磁器口原名白崖場,始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成為繁華的商業碼頭,“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是其繁榮寫照。清朝初年,因生產青花磁,得名磁器口。古稱龍隱鎮。
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古鎮的寫照。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位於重慶城西14公里,在沙坪壩區。自明、清時期以來磁器口古鎮名揚巴蜀大地。昔日這裡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水陸碼頭,為嘉陵江下游物資集散地。那經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樸的古風,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徵。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現今磁器口古鎮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古建築,開發了榨油、抽絲、製糖、捏麵人、川戲等傳統表演項目和各種傳統小吃、茶館等,每年春節舉辦的瓷器口廟會四古鎮最具特色的傳統活動,吸引數萬市民前往參與,是距重慶主城區最近的古鎮景觀。在古鎮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館。昔日在這千年古鎮,隨處可見茶館。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閒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直到如今,茶館仍是磁器口一景,百來米長的老街便有13家茶館,家家茶客滿座,古風猶存。名特小吃毛血旺、軟燴千張、椒鹽花生被譽為磁器口的“三寶”。
文化城
瓷器口鎮 |
蘭新宇告訴記者,按照全委會報告的相關要求,瓷器口首先要保護好現有的古鎮院落,以固有的資源載體傳承好巴渝文化。其次,瓷器口要進一步發揮出文化的張力,除保護現有的變臉技藝、曲藝技藝外,還將引進皮影戲等,通過中秋節、春節廟會等傳統節日載體,積極恢復並發展民俗活動。此外,瓷器口還將繼續建設有文化特色、古鎮特色的雕塑等,通過文化地標的打造,把古鎮打造成遊客心中的“小重慶”,讓古鎮的軟實力成為瓷器口發展的硬經濟。
入選“巴渝新十二景”
瓷器口鎮 |
為樹立重慶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直轄新名片,向國內外積極推介重慶的景觀資源優勢和優秀的人文傳統,市園林局、市規劃局、市旅遊局及重慶晚報聯手,展開了歷時近一年的“巴渝新十二景”評選活動。2007年5月起,經市民提名、海選出326個景觀、專家顧問團初選出64強、市民投票產生30強,12月,初選勝出的前30強景點還向市民進行集中展示。此外,旅遊、規劃、園林景觀、環境保護、人文歷史、地理學、地質學、環境科學等各個行業的11名資深專家評審對入圍景點進行考察評議,慎重投票並綜合市民投票結果,最終產生“巴渝新十二景”。
景區介紹
瓷器口鎮 |
穿過牌坊,就真正地邁入了瓷器口的小鎮街巷,街道也開始變得狹窄而彎曲。走不遠兩三步,在小巷的左邊,又有一條比小巷更窄的門巷,探頭一看門巷上的牌匾,你一定會滿心狐疑。“清代翰林舊居”,堂堂翰林編修居然曾經棲身於如此僻陋窄小的巷道之中?穿過數米的巷道,翰林的故居已經是今天的一個小小書畫社。門口還不忘擺上一張木牌,簡要地記述了翰林的生平,包括會試的得中的科次、官爵等等。翰林的筆墨書香,歷經了數百年,還能在這小小的院落里傳習和縈繞,真是不錯。走出翰林舊居的巷道,對面卻是頗為氣派的鐘家大院。在中國古代的院落里,這個大院的主人不算是最富足、最權貴的,這個大院遠遠算不上最大的,也算不上保存最完整的或是年代最久遠的。但是,和翰林舊居的規格和位置的對比如此鮮明,這也算是小鎮舊時人文環境的一道獨特風景。小鎮雖小,但不管是落魄的讀書人還是鐘鳴鼎食富家大戶,不管是濃郁書香還是陣陣錢臭、不管是苦讀的書生還是遊蕩的紈絝,它都能夠包含、容納和接受,並且讓他們和諧完整地留存下來。
沿著小巷,向山上的方向走去,就可以深入到小鎮的內部,探尋更多的古風古意。道旁店鋪林立,都不大,道上有人絡繹,都不匆忙。這些攤點有的經營巴渝傳統吃食,有的定做字畫牌匾,有的專賣手工藝品。儘管經營的內容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好聽而不俗氣的名字,而且牌匾上的字卻都是非常好看。雅致的名字,加上凝重的書法,大大成襯托出小鎮的古樸之風。和當今都市或是風景名勝的很多政要名流的題字相比,這裡的字雖然社會功用稍小,卻增添了幾分文化氣息。這個古井的來歷頗有些傳奇色彩。相傳本是一口枯井,明建文帝朱允文落難於此,藏於井中,饑渴難忍,突然有清泉噴涌而出,甘甜可口,飲後饑渴頓消,躲過一劫。這口井因此得名“生水井”,按照地方的口音,又叫做“僧水井”,後來又誤傳為“深水井”。在歷史課本之外,有很多關於建文帝的傳說,不想這裡也留下了他的“足跡”。四年短暫的帝王生涯,換來的是後半生的神秘流亡和落魄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