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師範專科學校

廖元和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 張威重慶理工大學副校長 蘭剛重慶文理學院

概況

重慶師範專科學校是今重慶師範大學的前身,學校成立於1954年,是建國後最早成立的師範專科學校之一。 學校經歷了“重慶師範專科學校”(1954年)——“重慶師範學院”(1960年)——“重慶師範專科學校”(1962年)——“重慶師範學院”(1978年)——“重慶師範大學”(2003年等數次調整和變遷。如今的重慶師範大學已成為一所師範教育為特色的重慶市屬普通高等學校。

發展脈絡

1954年,學校建校,校名為“重慶師範專科學校”。重慶師範專科學校是建國後最早成立的師範專科學校之一。
1960年,四川省委將學校升為“重慶師範學院”,郭沫若同志為重慶師範學院題寫了校牌。建院後,學校迅速發展。
1962年,為積極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四川省對高等教育進行了大調整,又將學校更名為“重慶師範專科學校”,同時將成都師範專科學校併入重慶師範專科學校。
1978年,經四川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學校恢復為“重慶師範學院”。從此,學校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對外交流、基本建設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2003年4月,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實現了第二次飛躍,成功更名為“重慶師範大學”。

今日的重師

重慶師範大學創辦於1954年,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成立的高等師範學校之一。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和第三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在西部設立的首個“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在重慶設立的唯一“全國職業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學校是教育部“信息技術及套用遠程教育基地”。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現已成為一所以教師教育為特色、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等師範大學。一個集學前教育、國小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華文教育師資培養培訓為一體的較為完備的教師教育體系已經形成。 學校現占地總面積2800餘畝,有沙坪壩老校區、大學城新校區、北碚校區三個校區。圖書館紙質圖書總量226萬冊,中外文期刊35000餘種(含電子期刊),中外文資料庫29個,特藏文獻93560冊,實行“全天候、全開放、大流通、大閱覽”和“藏、借、閱、咨”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學校是重慶市依法治校示範校、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園林式單位、重慶市十佳市容整潔單位、重慶市森林校園。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20000餘人,在校研究生2000餘人。學校現有教職工1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200餘人,正高職稱教師160餘人、副高職稱教師420餘人、博士學位教師180餘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占70%,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233人。學校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者3人、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入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等19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重慶市名師獎”教師4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41人。 學校擁有17個學院、47個全日制本科專業、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及中職碩士、高師碩士學位授權,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等10大學科門類。擁有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一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中心、11個市級重點學科、4個市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創新團隊、1個市級工程研究中心。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5門市級精品課程、8個市級教學團隊、2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區。 學校的教學科研成果顯著,教學及人才質量不斷提高。“十一五”以來,先後承擔國家“973”和“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84項,省部級項目44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742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411篇,科技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58項。在近年的優秀教學成果評比中,我校教師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7項。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2項、全國二等獎9項、重慶市一等獎18項、重慶市二等獎52項;在全國電子設計競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1項、重慶市一等獎1項、重慶市2等獎3項、重慶市成功競賽獎10項。學校連續12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等部委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學校把握教育國際化趨勢,堅持開放辦學,先後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印度尼西亞、盧安達等國創辦“漢語師範學院”、“孔子學院”。特殊教育學院成為國際聾人高等教育網路組織(PEN項目)的成員。 當前,學校以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對重慶的“314”總體部署,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積極推進“五個校園”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學研究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為建成特色鮮明、西部前列、國內有重要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師範大學而努力!

校友

黨政領導

譚力 中共海南省委常委 宣傳部長 副省長
劉學普 重慶市 副市長、黨組成員 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夏培度 重慶市政協 副主席 ,民革中央常委、重慶市委主委
盧曉鍾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民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民建中央委員、重慶市委主委,
崔堅 重慶市國資委 主任、黨委常務副書記、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鄒吉祥 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 副部長
鍾燕 重慶市教委 副主任、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育考試院黨組書記
蘭運華 重慶市婦女聯合會主席、黨組書記
杜坤飛 達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
黃劍東 雅安市 副市長、市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
盛婭農 中共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縣委書記(正廳局級)
周旬 中共重慶市渝北區區委書記
謝禮國 中共奉節縣委書記
向可文 重慶市南川區 副書記
張尚毅 重慶市江津區 副區長
張曉江 重慶市江津區 副區長
汪平 重慶市九龍坡區 副區長
周靜 重慶市南川區 副區長
申大華 重慶市萬盛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兼萬盛新聞社社長、今日萬盛總編
甘聯君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廳局級)
朱茂 重慶墊江縣縣委常委、副縣長
何敏 成都市溫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科教精英

馬志明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陶豐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
徐仲偉 重慶郵電大學 黨委書記
李光輝西南政法大學 黨委副書記
廖元和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
張威重慶理工大學副校長
鄧起方四川理工學院副院長
彭規榮長江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
蘭剛重慶文理學院 副院長
陳紅重慶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張志林復旦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張榮翼 武漢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張思齊 武漢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陳放四川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汪太賢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 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王三根 西南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何景熙四川大學 教授
查屏球 復旦大學 教授
王成儒 青島大學 教授
王林四川美術學院 教授
李潘中央電視台 《半邊天》主持人
周繼瓊 南充市教育局 局長
肖林瀘州高中黨委書記兼校長
謝鋼重慶教育管理學校工作,任校長、黨委書記

商界精英

肖天任 四川煤炭產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尹家緒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總經理
楊中富 重慶市潼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總經理
肖敏 江西後花園旅遊規劃發展公司,董事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