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821年(清道光元年),達縣知縣胡光瓚倡捐,在城西朝陽寺(今通川區朝陽西路龍爪山旁)修建龍山書院。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內閣中樞充光緒實錄館協修劉行道呈請四川提學使籌辦新學獲準,在龍山書院址上舉辦縣辦中學堂。
1908年, 中學堂移址城南金華壩(今南壩校區),易名達縣中學堂,是為學校南壩校區辦學之源頭。
1930年,達縣中學堂更名為達縣縣立初級中學校。
1937年,創辦於1907年的簡易師範學校遷址達縣金華壩,兩校共處一地辦學。
1946年,簡易師範學校和達縣縣立初級中學校相繼更名達縣縣立師範學校、達縣縣立中學。
1950年,達縣縣立師範學校與四川省達縣師範學校合併,後改名達縣師範學校。
1976年8月,達縣地區為發展生產和培養人才,決定創辦三所地方大學,其中依託達縣師範學校創辦達縣師範學院。
1976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成立達縣師範學院,與達縣師範學校共用校舍。
1978年12月,教育部批准將學校納入全國普通高校行列,隸屬四川省高教局,校名為達縣師範專科學校。
1979年4月,達縣地區行署將達縣師範學校作為學校中師部,對內接受達縣師範專科學校黨委的領導,對外保留校名和印章。
1987年,達縣師範學校整體搬遷至西外馬房壩,學校在南壩校址獨立發展。
1993年10月,學校更名為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初,學校提出擴校升本構想,翌年初在西外新酢坊村一次性規劃土地1200畝,首期征地692畝,創建新校區。
2002年4月,新校區奠基並破土動工。
2004年9月,新校區(蓮湖校區)竣工投入使用。
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學校升為普通本科高校,同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發文撤銷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建制,建立四川文理學院。
2010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學位辦批准增列學校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3年12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4年5月,學院設有文學與新聞學院、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數學與財經學院、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音樂與演藝學院、美術學院、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15個二級學院,40個本科專業,20個專科專業和40多個成人高等教育專業。
專業設定
學院 | 本科專業 | 專科專業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製藥工程 | 無 |
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 | 物理學(設理論物理和金融物理兩個方向)、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技術和嵌入式控制兩個方向)、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 物理教育、套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
文化與傳媒學院 | 文化產業管理、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 | 無 |
文學與新聞學院 | 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學、漢語國際教育 | 語文教育、文秘 |
音樂與演藝學院 | 音樂學(選修方向:教師教育、音樂舞蹈、社會舞蹈、音樂表演、舞台綜藝) | 音樂教育、音樂舞蹈教育 |
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 | 工程造價、土木工程 | 工程造價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翻譯 | 英語教育 |
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 | 體育教育 |
美術學院 | 美術學、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 美術教育、視覺傳達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 |
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歷史學 | 法律事務、旅遊管理 |
經濟管理學院 | 物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 物業管理、工商企業管理、電子商務、市場行銷、老年服務與管理 |
計算機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 | 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 |
教育學院 | 套用心理學、特殊教育、學前教育、國小教育 | 心理諮詢、現代教育技術、初等教育、學前教育(普通類、美術方向) |
數學與財經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財務管理 | 數學教育、會計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列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 |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5月,學院有各類教職工11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573餘人,教授33人,客座教授32人,副教授118人,外籍教師4-7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團隊1個。
省級教學名師(1人):何 聰
省優秀教師 (1人):王道坤
省級教學團隊(1個):數學建模教研室教學團隊(何聰)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4年5月,學校有省級特色建設專業1個,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精品課程7個。
四川省教育廳特色建設專業(1個):化學工程與工藝
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基礎外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7個):《高等代數》、《外國文學》、《中國新文學史》、《數學分析》、《熱學》、《規劃論》、《中國古代史》
學院榮譽
截至2014年5月,學校被評為省級最佳文明單位、高校文明校園單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藝術教育先進單位;被表彰為全國學習雷鋒、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和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四川省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先進集體。
學生獲獎
2006年-2014年,學院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共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6項,其中國家級獎勵3項。參加全國和全省大學生藝術節比賽,獲得省級一等獎28項,省級二、三等獎35項,15件作品被選送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節展演,舞蹈《大巴山抬工漢》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受到一致 好評。參加全國排舞、啦啦操、健美操等體育賽事獲得國家一等獎8項、二等獎3項、第一名4項、第二名3項,參加全國大學生曲棍球錦標賽分別獲冠亞軍。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5月,學校建有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青少年文學藝術社科普及基地1個,校級研究機構10個。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1個):特色植物開發研究重點實驗室
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
校級科研機構(10個):書法藝術研究所、外語語言及套用研究所、計算機套用研究所、套用化學研究所、數學與套用數學研究所、套用電子技術研究所、心理健康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川陝蘇區歷史文化研究所、巴渠文化研究所
科研成果
2010年-2014年,學校教師申報立項市廳級以上科研課題400多項,其中國家級課題5項、省部級課題35項、市廳級402項,在國內外公開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300多篇。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官網2014年10月信息顯示, 四川文理學院圖書館有館藏紙質文獻116萬餘冊,電子圖書24萬冊,電子文獻25000GB;有中外文紙質報刊1400餘種,電子期刊8000餘種;藏有《四庫全書》、《中國野史集成》、《古今圖書集成》等大型古今叢書;有《大公報》、《晨報》、《民國日報》等大型報刊影印件;有《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維普)》、《人大報刊資料全文資料庫》、《讀秀學術搜尋》、《EBSco》等中外文數字資源20個(含試用資料庫);建有《四川文理學院數字圖書館》、《川陝蘇區文獻研究資料庫》等特色文獻資源;與國家圖書館、CALIS、CASHL等信息機構建立了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協作關係,已初步建成了能滿足學校教學科研基本需要的三級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學術資源
學校主辦的《四川文理學院學報》被評為全國社科優秀學報,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或收目。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為圓形,由內外兩部分組成。外圓部分上方為:“四川文理學院”的中文名,既大方,又美觀,下方為學院英文名。內圓部分為中心圖案。圖案取材於達州市的國家級文物,
巴渠文化的代表:“渠縣漢闕”上面的朱雀圖案,突出了鮮明的地域特色,表現了漢文化的勃勃生機和雄渾古拙的風格,極具生命力。圖案為:“文理”英文ARTS、SCIENCE首字母“A、S”的變形筆劃,同時構成一隻展翅翱翔的鳳凰,表示學院位於四川省達州市的鳳凰山麓腳下,同時,鳳凰為百鳥之王,集智慧與靈氣於一體,有各地學子匯聚於鳳凰山下的意義,表征著四川文理學院人的智慧光芒。另,背景圓形與圖案構成了“丹鳳朝陽”的意境,又有欣欣向榮的寓意,標誌著學院在以後的發展道路上欣欣向榮的意思。該圖又是一個英文字母:“S”和漢字“川”的組合,表示“四川”兩字,既有中西和壁的涵義,也有文理相得益彰的含義,該圖案構成的鳳凰頭部朝右,根據地理學上的地圖的國際慣例,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更說明了學院所處在四川省的東部地區;該圖案又極象河流和山川,表示巴山蜀水,暗示了學院所處的地理位置;鳳凰上方的一點象徵處在川東明珠——達州市的學院,沁潤著這塊土地,匯聚成河流,培養了各類人才,分布全川、學院立足西部紮根川東,輻射全川,全國、全世界!該校徽圖形設計色澤鮮明、簡潔明快、虛實結合、動靜統一,將四川文理學院的特色與辦學理念融為一體,具有較強的時代氣息。
•校訓
博文大理,厚德篤行
校訓涵義以詩為解:
博文大理 校訓之魂 泰山地廣 故高萬仞 東海浩瀚 乃深千尋 治學之道
因果辨證 先求博大 然後精深 育人之術 基礎為根 人文社會 萬象紛呈
科技門類 燦若繁星 培育通才 造就精 英 厚德載物 古有名訓 莘莘學子
國之干城 天有大任 將降斯人 煉其筋骨 鑄其魂靈 塑其稟性 厚其德行
鐵肩道義 敢於擔承 孔子論學 慎思篤行 知行合一 當為根本 勇於實踐
革故鼎新 八字箴言 是為校訓 言之諄諄 銘刻於心
•校旗
學校領導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王洪輝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王成端 |
黨委副書記 | 侯忠明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雷超 |
副校長 | 李壯成、徐曉宗、鄧傑 |
資料來源:
優秀校友
田雁寧(著名作家)1953年生,1981年畢業於四川達縣師範中文系。1970年赴開江縣鄉村插隊務農,後歷任達縣地區創作室專業作家。四川省作協第三、四屆理事及第五屆委員,四川當代長篇文學創作研究會第一屆常務理事、秘書長。
譚力(作家、編劇)重慶雲陽人,1955年生,1981年達縣師範專科中文系畢業,在藝術館從事小說創作輔導工作,後轉入專業創作。1981年加入四川省作協,1985年加入中國作協。國家文學一級,領取國務院專家津貼。從20世紀八十年代至21世紀初,曾擔任兩屆四川省政協委員,兩屆四川省青聯常委,兩屆四川省作協主席團委員。
賈飛(作家、歷史學者)四川渠縣人,1986年生,2009年畢業於四川文理學院中文系。2013年加入四川省作家協會,201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魯迅文學院中青作家班學員,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2014年獲“騰訊書院文學獎”提名,2014年5月入圍“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
杜海洋 現任達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達州市通川區委書記
趙春淦 現任簡陽市委書記
符靜 共青團達州市委書記
李明泉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
李梅現任達州市政協副主席、達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魏艷現任達州市政協黨組成員、秘書長
李冰雪 現任達州市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黨委書記、局長
李文章 現任中共萬源市委副書記
魏艷 達州市政協黨組成員、秘書長
李曄 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
王華平 達州市供銷合作社主任
杜權軍 現任中共大竹縣委副書記
孫忠 達州市達川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劉家忠萬源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
鄭開屏 現任巴中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兼任巴中日報社黨組書記、總編輯
謝冰 四川漢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洪川 現任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
袁小平 現為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文旭 現任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勇現任四川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黨委書記,教授
( 註:參考資料來源於四川文理學院校友工作辦公室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