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名人故居

北京的名人故居

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東城、西城和宣武三個城區。目前,北京的名人故居,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兩處: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1處:魯迅故居、毛澤東故居、李大釗故居、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地、朱彝尊故居(順德會館)、康有為故居、梅蘭芳故居、程硯秋故居、齊白石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作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組成部分的名人故居,雖然近幾年保護工作有所加強,但總體看來仍顯得比較薄弱,如果不對現在倖存的名人故居給以有效保護,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將大打折扣。

北京的名人故居北京的名人故居北京的名人故居

簡介

北京的名人故居北京的名人故居

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東城、西城和宣武三個城區。這是因為當年北京的城圈兒不大,出了現在的二環路就算是城外了。
此外,老北京城的宅子有“東富西貴”、“北貧南賤”之分,東西城的房子院落普遍比南城北城好。而清朝時期,漢人不能在內城定居,城南成了進京趕考的舉子和文人墨客居住的場所,老北京的會館絕大多數都集中在宣武區。民國以來,當年住在豪宅大院的王爺和官宦的後代,紛紛賣房租房,以維持生計,所以,他們住過的宅子,成了名人或買或租的住所。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分三類:一類是中國當代革命史上名人住過的宅院。另一類是近代和當代的文化名人居住過,有的在此去世的房子。第三類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的宅子。這個名兒就複雜點了,名人有好名兒也有壞名兒,但總歸說他是名人,如李蓮英、段祺瑞、張作霖等,用現在的“中性”詞兒說,這些人都屬“歷史人物”,或者說是“歷史名人”。如李蓮英雖然是形象並不好的太監,可是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作用卻不能小視,所以他的名字婦孺皆知。

分類

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分三類:一類是中國當代革命史上名人住過的宅院。另一類是近代和當代的文化名人居住過,有的在此去世的房子。第三類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的宅子。這個名兒就複雜點了,名人有好名兒也有壞名兒,但總歸說他是名人,如李蓮英、段祺瑞張作霖等,用現在的“中性”詞兒說,這些人都屬“歷史人物”,或者說是“歷史名人??中國近代史上的作用卻不能小視,所以他的名字婦孺皆知

主要故居

北京的名人故居北京的名人故居

目前,北京的名人故居,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兩處: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
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1處:魯迅故居、毛澤東故居、李大釗故居、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地、朱彝尊故居(順德會館)、康有為故居、梅蘭芳故居、程硯秋故居、齊白石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

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1893-198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譽主席,1915年她不顧家庭反對與孫中山先生結婚。她一生為“求中國自由平等”的理想和發展婦女兒童的文教福利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宋慶齡故居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什剎海後海北沿,是一處雍容典雅、幽靜別致的庭園。故居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原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府邸花園,也稱西花園。1963年4月,宋慶齡遷居於此,1981年5月逝世,共在這裡工作生活了18個春秋,同年10月,宋慶齡故居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
電話:010-64044205
郭沫若紀念館
郭沫若(1892-1978)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和思想家,創作了《女神》《武則天》等眾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位於北京什剎海前海西岸的郭沫若紀念館前身是清代和珅的府邸花園,占地7000平方米。院中牡丹叢生、海棠高大,有土山和小月季園。紀念館現藏有郭沫若生前大量譯著手稿的原件及研究工作所用的書籍。郭沫若自1963年11月遷居於此,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的15年。1982年8月郭沫若紀念館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西城區什剎海西岸前海西街18號
電話:010-66034681
左宗棠舊居
左宗棠(1812-1885)是中國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推動了晚清的洋務運動,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和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左宗棠舊居位於一組成片連線、坐北朝南的四合院的東院,格局基本完整,院落中間穿插有長廊、假山、花園等。其中25號院是三進院落,宅門與正房以抄手廊貫通,正房內留有清式楠木雕花隔斷,精巧別致。上世紀30年代,著名國畫家溥雪齋曾購得此宅居住。如今,這所院落一部分是民居,一部分作辦公室用。
地址:東城區西堂子胡同25號-27號
魯迅故居
魯迅(1881-1936)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一生創作了如《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100多篇小說、散文、雜文。魯迅故居位於北京魯迅博物館院內,是一所普通的小四合,從建築到空間陳設都比較簡樸。該故居是魯迅1924年親自設計建造的,於同年5月搬來居住。故居內有四間北屋、三間南屋,故居開放30多年來,共接待各界觀眾430多萬人次,成為北京紀念魯迅的重要遺址,1979年被批准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西城區阜成門內宮門口二條19號
電話:010-66156549
梁啓超故居
梁啓超(1873-1929)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和啟蒙思想家,是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該宅坐西朝東,大門內有影壁,為三進四合院。西部為花園,宅內垂花門、正房及花廳等建築均坐北朝南。院內各屋之間均有走廊相通,西部花園內,還有山石、土山。整個房屋被高大的院牆圍起。
地址:東城區北溝沿胡同23號

北京的名人故居北京的名人故居

梅蘭芳紀念館
梅蘭芳(1894-1961)是中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在其50餘年的舞台生涯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梅蘭芳紀念館位於北京西城區,是一座典型的兩進院落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是梅蘭芳生前最後10年的居所。前院闢為展廳,以大量的照片、實物介紹了他的藝術生涯。後院的三間北房保持了故居原貌,主要展示梅蘭芳的文化業績和藝術風采。
地址: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
電話:010-66183598
紀曉嵐故居
紀曉嵐(1724-1805)是清朝的學者、文學家,他領銜編纂了《四庫全書》,並著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閱微草堂筆記》等。紀曉嵐故居是一所兩進四合院,前院的藤花和後院的海棠均為紀曉嵐親手所植,著名的閱微草堂便位於故居內。故居經歷了200餘年的風雨滄桑,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為宣武區重點保護文物。
地址:宣武區珠市口西大街
齊白石故居
齊白石(1864-1957)是中國20世紀著名的畫家和書法篆刻家,曾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世界文化名人”的稱號,有《白石詩草》《齊白石作品集》等傳世。齊白石故居坐西朝東,面積204平方米,是一座三合院帶跨院的住宅。齊白石自50歲後直至逝世前居於此。三間北房是當年的“白石畫屋”,因屋前安有鐵柵欄,又稱鐵柵屋。北房檐下懸掛有齊白石的篆體“白石畫屋”橫匾,大字尚依稀可見。故居現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地址:西城區跨車胡同13號
老舍故居
老舍(1899-1966)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著有《茶館》《駱駝祥子》等作品。占地400餘平方米的老舍故居是老舍先生於1950年購置的一座普通三合小院,並在此生活了16年,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老舍喜愛養花,院中的柿子樹便是由他親自種下,綠葉叢中綴滿紅柿,因此,老舍舊居又名“丹柿小院”。
地址:東城區豐盛胡同19號
電話:010-65142612
康有為故居
康有為(1858-1927)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晚清“戊戌變法”的主要發起者,主要著作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康有為故居位於北京宣武區米市胡同43號原南海會館。該會館始建於清道光四年。院內環境十分幽雅,其中的“七樹堂”,因有七棵古槐而得名,院內的西房便是康有為多次來京時居住的“汗漫舫”。1984年,康有為故居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宣武區米市胡同43號

名人故居的確定

北京的名人故居北京的名人故居

說起來,名人故居真是比較複雜。首先是有的名人不僅在一個地方住過,到底哪處應算故居,很難說。如李大釗生前在北京居住過的地方有五處,魯迅在北京住過的有四處,老舍在北京住過的有十處。是不是凡是名人住過的地方都要算作故居呢?
從目前確認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名人故居來看,主要是以歷史、文化、政治、住宅狀況等因素來作依據的。東城區東堂子胡同75號是蔡元培故居。蔡元培1890年中進士,以後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被人們稱為“學界泰斗”,官職也不低,但他非常儉樸,在北京任職多年,竟沒置房,一直是租房住。他先後在西城、宣武、東城住過,僅惟獨把東堂子胡同75號確定為他的故居,是因為他住在這個院時,恰值“五四”運動爆發。由於這是租住的房子,當年是東西各三進院的大宅門,後來分成了兩個院子,蔡元培住過的幾間房又接出來一間小房,但結構總算沒大動,現為十幾戶居民住的大雜院。1984年它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東堂子胡同西口拆遷改造,此宅經政協委員建議保留了下來。
又如齊白石故居,最早定在東城區南鑼鼓巷內的雨兒胡同13號院。此宅原是清朝內務府一個總管大臣的私宅,因他建宅子用了建皇宮的料,而且宅子的建築形制又超越了等級,因此受到了參劾。此後,這個宅子就被分成幾個部分出售了。13號院只是原宅的一部分,解放後被文化部買了下來,其中幾間即由齊白石先生居住。後來齊白石住的房子被闢為故居和紀念館,“文革”期間紀念館被撤銷,1986年這裡又被公布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齊白石早年先後在北京住過幾個地方,如城南的龍泉寺,宣武門內的石燈庵等處。但他居住時間最長的是西城區辟才胡同內的跨車胡同13號院。從他50歲直到逝世,一直住在這個小院。這裡不但是他的私人房產,而且他在此居住期間,創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並在此接待過許多國內外知名人士和藝術家。把此宅定為他的故居,才是無可爭議的。
類似的情況還有老舍故居,據舒乙說,老舍先生在北京居住過的地方有十處,工作和接觸過的地方更多。但最能反映他的生活和創作的地方是小楊家胡同和富強胡同,因此把前者定為老舍舊居,把後者定為故居,是比較合適的。

有爭議的故居

北京的名人故居北京的名人故居

由於年代久遠,名人故居主人的頻繁更迭,這就需要做大量的歷史考證。
劉羅鍋”的故事,在京城可以說家喻戶曉。劉墉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少保。按他的官位來說,在京的府邸肯定不小。他的故居在哪兒呢?
依據清末文人震鈞的《天咫偶聞》記載:“劉文清(即劉墉)故第在驢市胡同(即現在的禮士胡同,民國時改)西頭,南北皆是,其街北一宅改為食肆,余幼時屢過之,屋宇不甚深邃,正室五楹,陛下青桐一株,傳為公手植。街南牆上橫石,刻‘劉石庵先生故居’七字,今屋皆易主,北宅久拆,橫石亦亡矣。”
震鈞生於1857年,死於1920年,按年頭推算他出生時距劉墉去世只有五十多年,顯然他幼年所見所錄的事兒是比較可靠的。當然也有其他文字記載劉墉宅在別處。
從震鈞的記載可知當年劉墉故居占地面積相當大,有人推算應當從禮士胡同西口一直到胡同的中部。現在禮士胡同保存相對完整的大宅門有三四處,東口123號院(現禮士胡同國小)是清大學士敬信舊居,民國時做過“蒙藏院”。其中129號院的建築非常考究。現在仍可看到,臨街的八字牆上有精緻的磚雕,大門三間,進門後,二門左右各有一石獅子,二門並列著兩套四合院,園內有花廳、水池,花草樹木點綴得體,顯得怡然幽靜。縱觀整條胡同的房子,都不如這個宅子的建築講究,所以有人認為這裡就是劉墉的故居。
可是,有人根據震鈞所說劉宅在胡同西頭的記載,認為129號在胡同的中間還稍稍偏西。而一些史料記載,129號原是清末武昌知府的宅子,所以斷定此宅不是劉墉故居。
那會兒,劉墉死了還不到百年,其故居就說不清了,可見老北京大宅門衍變之快。
129號院民國時被糧商李彥青買了下來,但是沒多久,他因趁日本大地震時倒賣大米,被曹錕政府給斃了。之後這所宅子被一個有名的律師買了。時間不長,他又轉手給了天津鹽商李善人的兒子李頌臣。當時這套院子並不講究,李頌臣買來後,請朱啟鈐的學生重新設計,就改建成了現在的樣子。
解放後,此宅建築基本未動,曾做過印尼駐華大使館,以後做過中國青年報社。“文革”期間,又成了當時的“四人幫”干將于會泳的住宅,現在歸廣播影視部電影局使用。1984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29號院在幾十年中,換了多少撥主人!所以,劉墉的故居只能說在禮士胡同西口,究竟是哪個院,就誰也說不清了。
類似的例子很多,如東城南鑼鼓巷59號,被確認為洪承疇故居。筆者在採訪時發現所謂故居不過是院內的三間北房。據院內居民介紹,宅子的大門原來在方磚廠胡同路北,門很壯觀,門外有兩個很大的銅獅子,院內的房原來很多,現在大部分都已改建。這三間北房,據說是清代早期建築,原來是洪承疇的祠堂。
洪承疇算是明清兩代的“名人”,明末,崇禎皇帝調他總督薊遼軍務,保衛北京。1642年,他率20萬大軍與清軍大戰松山。全軍覆沒後,他被俘投降,被清朝政府任為兵部尚書兼副都御史,以後官至翰林弘文院大學士等要職。按他的地位,其府邸絕對不會只有眼下的這套院子。所以又有人推斷南鑼鼓巷一帶平房,當年都屬洪承疇的宅子。

傳承意義

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上的許多風雲人物在北京城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也留下了可供後人緬懷、憑弔的故居。然而,市社會科學院“人文奧運”課題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北京超過八成的名人故居沒有開放,許多故居門前沒有顯著標誌,有的甚至連周圍居民都不知道。

在眾多名人故居中正式開放的只有7家(北京地區博物館名錄上只有6家),不足總數的五分之一。像偌大的南城,只有一個紀曉嵐故居開放,恐怕多少還是沾了電視劇的光。記者從各區文物部門了解到,未開放的名人故居現在多數是大雜院,不但沒有開放條件,有不少房子已是年久失修。也有少數是被單位占用,或仍是其後人居住。
一些名人故居的修繕已經納入文物部門的視野,比如東城區在東堂子胡同拆遷時,保住了蔡元培故居,目前這裡的居民已經搬遷,修繕方案正在制定。像西城的齊白石故居、李大釗故居已納入市文物局的人文奧運計畫;還有楊椒山故居、康有為故居、譚嗣同故居都列入了宣武區文物保護規劃。林白水故居將易地重建,部分項目有望於2008年前完成修繕,對外開放。
但能開放的名人故居畢竟是少數。有專家建議:為那些暫不能開放的名人故居門前掛個顯眼的牌子,給那些可能不為人所熟悉的歷史名人做個簡單的介紹。比如沈家本,我國著名法學家,參加過大清律法的編纂修訂,不說有幾個人知道?掛上一個標誌牌,註明歷史,串起的將是對北京歷史文化的尊重與弘揚。這在目前應該是容易辦到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