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達文西,全名: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文西(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儒略曆1452年4月15日(公曆1452年4月23日) --- 1519年5月2日),意思是文西城梅瑟·皮耶羅之子──李奧納多達芬。義大利文藝復興中期的著名畫家、科學家和工程師。
1452年4月15日(此為儒略曆,換算成現代曆法為1452年4月23日),生於托斯卡納的芬奇附近。他在少年時已顯露藝術天賦,15歲左右到佛羅倫斯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
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後,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
1513年,起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斯等地
1516年,僑居法國,
1519年5月2日,病逝。
達·芬奇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尤以《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等畫馳名。他的藝術成就奠基於他在光學、力學、數學和解剖學等自然科學的研究。達文西以博學多才著稱,在數學、力學、天文學、光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體生理學、地質學、氣象學,以及機械設計、土木建築、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不少創見或發明。
4月23日,達文西的出生日期解析
在達·芬奇祖父瑟·安東尼奧的日記里寫到:“4月15日,星期六,我的一個孫子誕生。”這個日期是按照儒略曆記載的。佛羅倫斯地方時下午6時40分日落,日落後三小時大約是晚上9時40分,按照現在的計算方法應該算是4月14日。把這個日期轉換到新的曆法應該加9天,所以按照現代的曆法達·芬奇是在4月23日出生的。
少年時期
達·芬奇誕生在義大利芬奇鎮附近的安基亞諾村,芬奇鎮靠近佛羅倫斯。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公證人,家庭富有。達·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莊裡度過的.孩提時代的達·芬奇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興趣廣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學會彈琵琶,他的即興演唱,不論歌詞還是曲調,都讓人感到驚嘆。他尤其喜愛繪畫,常為鄰里們作畫,有“繪畫神童”的美稱。
當時,皮埃羅受一位農民的委託,要畫一幅盾面畫。他聽說兒子會畫畫,想試試兒子的畫藝,便將這任務交給了小芬奇。小芬奇憑藉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畫成了一個駭人的妖怪。這妖怪長著火球般的眼睛,張著血盆大口,鼻孔中噴出火焰和毒氣,樣子十分的恐怖。作品完成後,小芬奇請父親來到他的房間。他把窗遮去一半,將畫架豎在光線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羅剛走進房間時,一眼就看到了這個面目猙獰的怪物,嚇得大叫起來。小芬奇則笑著對父親說:“請您拿去吧,這就是它該產生的效果。”皮埃羅從此確信兒子有 繪畫天賦,便將小芬奇送往佛羅倫斯,師從著名的藝術家委羅基奧,開始系統地學習造型藝術。此時的達·芬奇只有14歲。
委羅基奧的畫舫是當時佛羅倫斯著名的藝術中心,經常有義大利人文主義者在這裡聚會,討論學術問題。達·芬奇在這裡結實了一大批知名的人文主義者、藝術家和科學家,開始接受人文主義的薰陶。達·芬奇在20歲時已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去表現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真、善、美,熱情歌頌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達·芬奇並不滿足他的這些才幹,他要掌握人類思想的各個領域。他眼光獨到,做事幹練,具有藝術的靈魂。有一次,他在山裡迷了路,走到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後來回憶這段經歷時說:“我突然產生了兩種情緒——害怕和渴望:對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會有什麼怪異的東西。”他一生都被這兩種情緒所羈束——對生活之不可知或無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這個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釋其含義,描繪其壯觀。他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研究者、一個教師、尤其是一個藝術家。
創作時期
達·芬奇15歲開始在畫家A.del韋羅基奧的作坊學藝。1472年入畫家行會。15世紀70年代中期個人繪畫風格逐漸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國,除為米蘭公爵服務外,還從事其他藝術和科學活動。這期間他的繪畫作品不多,但《岩間聖母》、《最後的晚餐》則是他的代表作。1500年出游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羅倫斯,創作《聖母子與聖安娜》和《蒙娜麗莎》,還著手為市政廳繪製壁畫。1507年再去米蘭,並服務於法國宮廷。1513年移居羅馬,1516年又到法國,最後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極少作畫,潛心科學研究,去世時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內容從物理、數學到生物解剖,幾乎無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並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並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學術界一般將其創作活動分為早期和盛期兩個階段。早期創作
當他在韋羅基奧的作坊學藝時,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約1470年他在協助韋羅基奧繪製《基督受洗》時,雖然只畫了一位站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態、表情和柔和的色調,已明顯地超過了韋羅基奧。據傳,韋羅基奧為此不再作畫.現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構圖雖沒有創新, 而背景山水的描繪卻已注意到了空氣氛圍的表現。這表明他一開始就致力於解決寫實與典型加工的辯證關係。稍後創作的《吉內夫拉·德本奇像》,一反15世紀藝術追求線條分明的傳統,以逆光夕照的色調渲染他所倡導的透視效果。1481年創作的《博士來拜》(又譯《三王來拜》),是標誌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品。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米蘭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以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師和同輩:由聖母嬰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穩定構圖,按精確的透視法畫的建築遺蹟和奔騰飛躍的馬群等背景,說明他已不再從敘事的角度簡單地羅列有關人物,而是對傳統的題材進行徹底的改造。他所採用的色調幽暗的畫法,使人物形象從影中突出,突破了傳統繪畫明晰透露的特點,預示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盛期創作
1482年達·芬奇來到米蘭,應聖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請繪製祭壇畫《岩間聖母》。這幅現藏於巴黎的作品,雖仍然是傳統題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畫及山岩間花草逼真的描繪,證明他使用的煙霧狀筆法已使其在傳真寫實和藝術加工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尤其,這幅畫,達文西在很久以後,又創作了一幅,雖布局並無多大變換,但人物的動作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變化.應該算是對第一幅畫的更正.現藏於英國.《最後的晚餐》是他在這一時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這幅表現基督被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濕壁畫,繪製在米蘭聖瑪麗亞·德拉格拉齊耶修道院飯廳。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經營布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於飯桌的形式,將基督獨立於畫面中央,其他門徒通過各自不同的手勢、表情,分別表現出驚恐、憤怒、懷疑、剖白和慌張的情緒。這種典型性格的描繪,突出了繪畫的主題,它與構圖的統一效果互為補充,堪稱美術史上最完美的典範之作。1500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斯,隨著共和制度的恢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畫壇上也先後出現了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傑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經過精心構思的《聖母子與聖安娜》素描草圖,立即引起轟動,其構圖原理和畫法對藝術界有極大影響,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人也從中得到啟發。1503年他一面著手為市政廳大會議廳繪製壁畫(因再次去米蘭而始終未完成),一面創作《蒙娜麗莎》和《聖母子與聖安娜》。這是兩幅他極為珍愛的作品,始終帶在身邊,晚年移居法國也不離左右,最後遺存巴黎。
在達·芬奇的藝術遺產中,大量的素描習作也頗值得重視,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樣,同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範。其特點是:觀察入微,線條剛柔相濟,尤善於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線,表現光影的微妙變化,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素描作基礎。
其藝術理論散見於他的5000多件筆記和未完稿的《畫論》中,也是文藝復興時代理論研究的重大成果。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讚譽他都當之無愧。
達·芬奇是人類智慧的象徵,他懷有神靈般的無限理想,試圖重新創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廣大無垠,解釋世界的奧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負是發現一切、研究一切、創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條沒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滿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臨終前心酸地說過:“我一生從未完成一項工作。”李奧納多生於佛羅倫斯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讚嘆不已。父親安東尼奧律師認識到兒子的繪畫才能,決定送他進佛羅倫斯藝術家委羅基奧工作室學習。在那裡,他不僅接受繪畫、雕刻、建築藝術的教育,還受到其他科學的影響。芬奇在委羅基奧工作室曾經研究過雞蛋的明暗變化關係,發現了明暗漸進畫法。他在委羅基奧工作室度過了6個年頭,成長為具有現代科學思想和勇於探索的人類智慧的典範。
達文西在佛羅倫斯是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藝術和智慧帶進現實世界,光彩照人。他在31歲那年寫信給米蘭大公魯多維柯·斯弗查,在信中列舉了自己的各種才能,最後他還表示可為大公的父親塑造一座騎馬像,成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大師41歲時完成這一巨作的土製塑像,因沒有足夠的銅鑄造而使巨作終未完成,1499年法軍入侵時被毀,否則將成為世界一大奇蹟。大公對他的天才和辛勤勞動酬謝不是金幣,而是金言玉語,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為了安慰他,請他為米蘭格雷契寺院食堂畫幅畫,這就是《最後的晚餐》。如果說《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那么芬奇在51歲時自米蘭重返佛羅倫斯而作的《蒙娜麗莎》則無愧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蹟,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他使用圓球體受光變化的原理,首創明暗轉移法(亦稱明暗漸進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一般,沒有截然的分界,《蒙娜麗莎》是這種畫法的典範之作。瓦薩利認為這種明暗畫法是繪畫藝術的一個轉折點。芬奇的一生始終在探索藝術的高貴氣質,只有在美的創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滿意足。15世紀義大利的科學與理智、美的追求與創造,由於達·芬奇而登峰造極。可是大師的才能到了晚年並沒有受到重視和賞識,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傷心。1515年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占領米蘭時,邀請大師赴法國定居克魯堡,應聘為宮廷畫家。大師1519年客死異國,終年67歲。他的學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說:“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造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了。”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萊奧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對達文西的溢美之詞。
作品
代表性作品
《基督受洗》(The Baptism of Christ;1472–1475) –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Uffizi;此畫來自維羅吉歐工作室(Verrocchio),畫作的左側天使是達文西最早的遺世畫作)
《受胎告知》,作於1475年—1480年,現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
《吉內薇拉·班琪》(Ginevra de' Benci;c. 1475) – 美國,華盛頓,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
《柏諾瓦的聖母》(The Benois Madonna;1478–1480) – 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
《持康乃馨的聖母》(The Virgin with Flowers;1478–1481) – 德國,慕尼黑,古代美術館(Alte Pinakothek)
《三博士來朝》(Adoration of the Magi;1481) –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
《岩間聖母》,作於1483年—1486年,現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
《抱銀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1488–90) – 波蘭,克拉格(Kraków),札托里斯基博物館(Czartoryski Museum)
《音樂家肖像》(Portrait of a Musician;c. 1490) – 義大利,米蘭,安波羅修美術館(Pinacoteca Ambrosiana)
《哺乳聖母》(Madonna Litta;1490–91) – 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
《拉·蓓兒·菲羅奈瑞》(La belle Ferronière;1495–1498) – 法國,巴黎,羅浮宮 — 是否由達文西所繪仍存有爭議
《最後的晚餐》,作於1498年,現藏於義大利米蘭葛拉吉埃修道院(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聖約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 and St. John the Baptist;c. 1499–1500) – 英國,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紡車邊的聖母》(Madonna of the Yarnwinder;1501) 原作已佚失
《蒙娜麗莎》,作於1503年—1505年/1507年,現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
《岩間聖母》,作於1508年,現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莉妲和天鵝》(Leda and the Swan;1508) - (僅複製畫留存 — 最好的臨摹畫在義大利,羅馬,波基西藝廊(Galleria Borghese)
《聖母子與聖安妮》(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c. 1510) – 法國,巴黎,羅浮宮
《施洗者聖約翰 (達文西)》,作於約1514年,現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
《巴卡斯》(Bacchus或St. John in the Wilderness;1515) – 法國,巴黎,羅浮宮
畫廊
科學成就
達·芬奇無論是在藝術領域,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他的智慧與科學知識水平遠遠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
在文藝復興早期,人們盲目地接受傳統觀念,崇拜古代權威和古典著作。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象《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牛頓等人的發明創造開闢了道路。天文
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他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物理
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
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衝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衝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他的這一發現使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產生了動搖。他發展了槓桿原理,除推導出作用力與臂長關係外,還算出了速度與臂長的關係。他指出了“永動機”作為能源的不可能性。達·芬奇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破壞力。”醫學
達文西在解剖學和生理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生理學和醫學。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構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的威廉.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的這些生理學成果。
建築
在建築方面,達·芬奇表現出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樑、教堂、圓屋頂建築和城市下水道。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建造的。
水利工程
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畫。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軍事和機械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軍事和機械方面,他發明了飛行機械、直升飛機、降落傘、機關槍、手榴彈、坦克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起重機等等。地質學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他還在數學領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可以說,達·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學的每一部門,他的思想和才能深入到人類知識的各個領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發展的學者。但是,達文西的大多數著作和手稿都沒有發表,直到他逝世後多年才被世人所發現。科學史家丹皮爾這樣評論達文西,“如果他當初發表他的著作的話,科學本來一定會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後的局面。”
直升機之祖
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早在萊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開創人類飛行的歷史。
“如果他當初發表了他的著作的話,科學一定會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後的局面。猜測這種情況對人類的學術與社會的進步,當然是毫無用處的,但是我們可以萬無一失地說,如果真有這種情況發生的話,人類的學術和社會的演變一定都會大不相同,”科學史家丹皮爾津津樂道的這位科學巨人正是達·芬奇。
事實上,達·芬奇時代的人們也與前人一樣,有著飛行的夢想。在佛羅倫斯呆了一段時間後,達·芬奇又來到米蘭。1483至1486年期間,達·芬奇繪製了一幅飛行器草圖。
在達·芬奇的構想中,這是一種依靠飛行員自身提供動力來驅動的飛行器。這位天才稱自己的設計為“撲翼飛機”,達·芬奇讓自己的飛機同時具備了推動力和提升力。
讓我們姑且根據達·芬奇畫的草圖來還原出這架飛機。飛機的外形由木頭、帆布等當時的材料製成,在飛行器兩側是一雙膜狀的翅膀,結構和形狀酷似蝙蝠或翼龍,這雙翅膀展翼可以達到11米。飛行員背負著這個巨大的飛行器,通過不停地踩動一個動力滑輪來驅動,而這個推動力又通過手搖曲軸得到放大,同時向提升裝置提供動力。
設計出這款飛機時,達·芬奇心中一直有個理念:只要力量足夠就可以飛行。看來,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早在萊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開創人類飛行的歷史。事實上,這個最早的飛行器的機械設計十分完美,但是,由於人自身所提供的動力和飛行器本身的自重相比不成比例,是無法實際套用的。事實上,達·芬奇稱自己的發明也是提供一個直升動力,而不是真正能工作的飛機。直到今天,人們還將達·芬奇的設計視為直升機的先祖。
設計出初級機器人
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
達·芬奇曾自稱自己沒有受過書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師。而認識自然,認識自己,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不遺餘力地履行著。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屍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製。
在多次解剖後,達·芬奇發現了血液對人體所起到的新陳代謝作用,血液把營養帶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又把廢物從各部分帶走。在具體的解剖觀察中,達·芬奇發現了心臟由4個腔組成並畫出了心臟瓣膜圖。
事實上,當年達·芬奇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一點概念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
不過,解剖學的研究在當時並沒有給達·芬奇帶來聲譽,而是遭到了無數的誹謗。不過,就是對人體的這種深入了解,達·芬奇在手稿中甚至繪製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達·芬奇賦予了這個機器人以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讓達·芬奇大傷腦筋的。在達·芬奇的構想中,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桿的齒輪再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坐或者站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桿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可以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後,這個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原來,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的雛形。
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汽車”。
最酷的事實是達·芬奇長達7000多頁的手稿(現存約5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頁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的真正百科全書。
很早,達·芬奇就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在他的科學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車的影子。事實上,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汽車”。
既然是汽車就要考慮動力問題,達·芬奇在汽車中部安裝了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力轉動車的後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繃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槓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
那么怎么控制車速呢?達·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圓盤裝置,圓盤表面設定了很多方形的木塊,和每個輪子連線的鐵桿另一端與圓盤相接,這就是用於控制車速的裝置。圓盤扇放置的木塊數量越多,與鐵桿之間的摩擦就會越大,阻力也越大,輪子的運轉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
當然,達·芬奇也想到了剎車裝置。位於齒輪之間有一個木塊,拉動繩索將木塊卡在齒輪之間,車就可以停止。不過,這輛汽車不能載人,因為僅靠彈簧的動力根本無法行駛很長的距離。
同時,達·芬奇還將彈簧巧妙地運用在了鐘錶設計上。後來大型鐘錶採用的原理,就是出自達·芬奇的構想。只是在這個構想中,彈簧的彈力被物體的重力所代替,物體向下的重力通過眾多齒輪咬合作用被均勻傳遞,鐘錶便得以保持勻速運動。
此外,挖河機、潛水機、起重機、照相機、加熱機、溫度計……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
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鏇、差動螺鏇、紡織物擴張器……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故事的開頭不得不說起達·芬奇初到佛羅倫斯學畫的經歷。事實上,這段經歷開啟了藝術家達·芬奇的大門,也開啟了科學家達·芬奇的大門。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斯,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斯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巨型銅球,由此接觸並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系統的神奇。
佛羅倫斯聖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系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而錫耶納的工程師們設計的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狂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從此,達·芬奇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藝術成就
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課題:1、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
2、完成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課題;
3、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
文藝復興精神的代表
達·芬奇比之文藝復興時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領域更廣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學多才。他懷著永無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奧秘,他把藝術和科學、理智和情感、形體和精神熔於一爐,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把藝術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達·芬奇是當之無愧的“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著名學者,自動筆記和采編讀瀏覽器的發明人王逸竹曾稱讚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典範。
大事記
1452年4月15日義大利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文西村近郊,賽爾·皮耶洛·達文西與卡特莉娜所生
1465年進入韋羅基奧的工作室成為入門弟子(13~14歲)
1473年創作《聖告圖》
1482年繪《三賢王的膜拜》,返往米蘭(30歲)
1483年接受聖佛郎西斯克,格蘭德教會訂作《岩石上的聖母》(31歲)
1495年開始繪製《最後的晚餐》(43歲)
1502~03年回到佛羅倫斯,開始繪製《蒙娜麗莎》(50歲)
1515年12月底,達文西應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請到昂布瓦斯城堡(LeChâteaud‘Amboise),
1519年5月2日去世於昂布瓦斯城堡(67歲),被安葬在皇家城堡的聖于貝爾教堂里。
名言
1、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2、有天資的人,當他們工作得最少的時候,實際上是他們工作得最多的時候。因為他們是在構思,並把想法醞釀成熟,這些想法隨後就通過他們的手表達出來。
3、無論掌握哪一種知識對智力都是有用的。它會把無用的東西拋開而把好的東西保留住。
4、趁年輕少壯去探求知識吧,它將彌補由於年老而帶來的虧損。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養料,所以年輕時應該努力,這樣年老時才不至於空虛。
5、應當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如果他有理,你就修正自己的錯誤,如果他理虧,只當沒聽見。若他是一個你所敬重的人,那么可以通討論提出他不正確的地方。
6、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的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
7、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8、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學中。
9、水若停滯即失其純潔,心不活動精氣立消。
10、沒有實踐,是不會有任何真理的。
11、一生沒有虛過,可以愉快地死,如同一天沒有虛過,可以安眠!
12、假如你有兩塊麵包,請你用一塊換一朵水仙花
軼事
畫蛋
達·芬奇從小就表現出了繪畫天賦,他畫的小動物惟妙惟肖,於是父親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畫家和雕刻家佛羅基阿的畫坊當學徒。
達·芬奇來到畫坊以後,老師佛羅基阿就拿來一個雞蛋讓他畫,達·芬奇很快就畫了幾張,可是老師讓他繼續畫,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達·芬奇終於不耐煩了,認為教師小瞧了他,讓他畫這么簡單的雞蛋。教師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長地說:“這個蛋可不簡單,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個蛋,由於觀察角度不同,光線不同,它的形狀也不一樣啊。”
達·芬奇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為了培養他觀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從此以後,他廢寢忘食地訓練繪畫基本功,學習各類藝術與科學知識,為他以後在繪畫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自畫像
義大利繪畫大師達·芬奇的素描精品。他的素描作品的藝術水平已達極高的境地,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範。在這幅《自畫像》中,畫家觀察入微,用的線條豐富多變,剛柔相濟尤其善用濃密程度不同斜線表現光暗的微妙變 化,此畫用線生動靈活,概括性強,簡單的寥寥數筆卻包含許多轉折,體面關係,發線代面,立體感很強,人物的表情也很傳神。
完成《基督受洗》
達·芬奇:基督受洗關於《基督受洗》的創作,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原來韋羅基奧受聖薩爾賓諾教堂的委託繪製《基督受洗》,全畫的人物雖已畫完,但是還剩下背景沒有畫,根據規定本應在一年前完成任務,因此教堂一再催促,限定韋羅基奧心須在復活節前交畫,否則受罰。這時離復活節僅七天了,可是韋羅基奧又不願敷衍了事,他決定帶著達·芬奇去希莫尼湖寫生,然後再畫背景。不料途中遇暴雨,韋羅基奧受寒感冒,高燒不止。
由於任務緊迫,韋羅基奧只好命自己得意的門生達·芬奇來畫背景。達·芬奇寫生完畢,趕回佛羅倫斯,反覆琢磨體會老師的創作意圖,模仿老師的畫風,經過一天的辛勤勞動,終於完成了全畫。第二天早晨,當達·芬奇揭開畫布時,他驚呆了。
原來,老師以達·芬奇作模特兒畫的那個手捧聖衣的天使形象,竟被嫉妒成性的師兄們刮掉了。他感到事態非常嚴重,時間又緊迫,他下定決心,不辜負老師的委託,為了維護老師的榮譽,他當機立斷,自己動手來補畫這個天使。他找出老師原來的畫稿,以自己為模特兒,對著鏡子,重畫捧衣天使。韋羅基奧康復歸來,看到《基督受洗》時,激動萬分,他伸出雙手緊緊抱住達·芬奇的肩膀興奮地說:“它是如此的完美,看來我以後只能去拿雕刻刀了。”從此達·芬奇聲名鵲起,成為佛羅倫斯有名的畫家了。
相關信息
信仰
達文西信仰正統基督教或者異教是一個廣泛推測的主題。許多密謀理論家相信達文西“感染”了約翰耐德(Johannite)異教,將施洗者聖約翰視作真的基督而非耶穌基督。這個主題也是近來許多暢銷書的創意來源。
文化刻畫
達文西的天才與遺產風迷許多在他之後的作者和學者,因而可以在文化與著作中發現許多“達文西傳說”的例子。截至西元2006年,最著名的例子當屬丹·布朗的小說《達文西密碼》(2003),故事情節中的達文西曾參與秘密組織──錫安會,而興起了一股“解謎”熱潮。
手稿
達·芬奇生前留下大批未經整理的用左手反寫的手稿,難於解讀。只有到十七世紀中葉,才有學者整理小部分達·芬奇手稿。達·芬奇的主要手稿丟失了二百多年,直到1817年才重見天日,但已被毀壞嚴重。
達·芬奇手稿分幾大類:
《繪畫論》1817年從烏爾賓諾圖書館發現經達·芬奇弟子梅爾茲整理的繪畫論手稿。
論雕刻
論建築。包括教堂草圖,拱型結構分析論生理。
論人的生死、記憶、智力和欲望論解剖學論動物學論天文。
論地球、太陽和行星。論地理。
論地下水,地質學,義大利運河,法國的道路,論開礦。
論哲學
小故事
書信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藝術和科學大師,1928年在他的故鄉成立了“萊昂納多·達·芬奇博物館”,之後又成立了“芬奇的萊奧納多博物館”(MuseoLeonardianodiVinci,位於芬齊市ContiGuidi古堡。)在米蘭的科學技術博物館(MuseoNazionaledellaScienzaedellaTecnica,地址為ViaS.Vittore21)中也有萊奧納多達文西的專題介紹。
達文西的手稿運用了很奇怪的寫法,雖從表面來看與普通的義大利文並無區別.但仔細看來,卻一個字也不認識.在年老的時候,達文西曾經告訴他身邊很忠實的一個徒弟具體的讀法。
他說:“只要把手稿對著太陽反過來讀就可以了。”這個徒弟知道了以後,對老師的做法驚嘆不已.單達文西告訴他不要聲張。這個徒弟果然忠誠,並沒有告訴別人。可這個徒弟雖然忠誠,卻能力平平,只整理出了一本,而且還是在他死後出版。不僅如此,晚期還變的十分不完整。
達文西密碼
2011年3月,梵蒂岡對外披露,他們的研究人員在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中發現了真正的“達·芬奇密碼”。預言地球將在4006年於一場大洪水中毀滅。
這項研究是由研究人員薩賓娜·斯福爾扎·加里特茲亞做出的。她曾經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研究過達·芬奇的手稿,2011年正在梵蒂岡檔案室工作。加里特茲亞指出,這個密碼就掩藏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背後那扇半月形的窗戶上,那裡面隱藏著一個關於“數學和占星術”的密碼。這個密碼是用黃道12宮星座和拉丁文中代表一天24小時的24個字母做出的。加里特茲亞目前正在撰寫一份更加詳細的報告以說明自己破解“達·芬奇密碼”的詳細論證過程。但是她現在可以告訴世人達·芬奇做出的那個預言:4006年3月21日,將會有一場“全球大洪水”降臨人間,而同年的11月1日將是人類“最後的晚餐”,末日會在那天降臨。但達·芬奇認為這場毀滅性的災難同時也將是“人類的新開始”。
“可以肯定的是,‘達·芬奇密碼’是真的存在的,但並不像那本暢銷書里描述的那樣。”加里特茲亞說。她指出,達·芬奇不但是一位藝術家,也是一位涉獵極其廣泛的科學家,同時他也是一位生活在“艱難時代”的虔誠信徒。而這正是他把人類滅亡的“密碼”隱藏起來的原因。
有些時候,達·芬奇真的很像先知諾查丹瑪斯。他的不少作品都好像預言了現在甚至更遠的未來。在他的筆記本里,也可以找到一些謎樣的話語,不知道到底是雙關語還是玩笑。比如:“世間將會出現這樣的生物,他們永無止息地互相攻殺,每一方都有巨大的損失和頻繁的死亡……神靈,你為什麼不打開那些進入你峽谷和山洞的深深裂縫吞沒他們,為什麼不向他們展示你溫情的那一面,而是像魔鬼那樣的冷酷與殘忍?”
關於這個預言,有學者解讀說,達·芬奇在暗示“人性中的殘忍”將會讓人類自取滅亡。而最能體現達·芬奇這一思想的是他神秘的作品《安吉里之戰》(BattleofAnghiari)。有的學者認為《安吉里之戰》當中透露出達·芬奇的另外一個預言:人類終將毀滅於自身的暴力。而這個主題恰恰與他曾經在自己的筆記本中作出的預言相吻合。
生活傳聞
達文西始終保持秘密。並宣稱其厭惡肉體關係,曾說“與生兒育女有關的任何事令人厭惡,人若沒有美好面孔以及美感素質將會早亡”。根據後來佛洛依德分析藝術家時的解釋,達文西是性冷淡 者。性認知
1476年,達文西還在韋羅基奧門下時,被匿名指控與一名叫作雅客布·沙特瑞里的17歲模特兒發生雞姦行為,
而這名模特兒還是當時已知有越軌性行為的案例。經過2個月的調查後宣告無罪,雖然表面上看來沒有任何目擊證人出庭,但是也有人宣稱那是由於達文西父親受人敬重的社會地位所致。在那之後,達文西和關係人等一直在佛羅倫斯值夜官的監視下度日。值夜官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執法機關,負責取締雞姦等非法行為,這些案件都保留在當時行政官(Podestà)和值夜官的法律文獻中。達文西被指控有戀童癖一直是人們討論的主題直到16世紀。在《夢之書》(Il Libro dei Sogni)中有一段關於《斷袖之戀》(l'amore masculino)的虛構對話,由同一時代的藝術評論家兼理論家吉安·保羅·洛馬奏所寫,書中出現的主角達文西說:“可知男性之愛僅是道德的產物,一起以不同的友情加入男人中,就從幼年進入男人的愛中,如同更多健壯的朋友一樣。”在這段對話中,對談者向達文西打聽他與助手沙萊(il Salaino)的關係,“你在那個佛羅倫斯之愛背後玩遊戲嗎?”達文西回答:“可真多次呀!在我心裡他可是一個漂亮年輕人,尤其他才15歲。”
畫者佚名(1495)吉安·賈可蒙·卡坡蒂·達奧倫諾(Gian Giacomo Caprotti da Oreno)綽號沙萊(Salai)或依爾·沙萊諾(il Salaino),被喬爾喬·瓦薩里描述為一位“達文西所陶醉的細捲髮優美青年”。西元1490年10歲的沙萊方進入達文西家。但是關係並不好,從一年後達文西為沙萊作了一個行為不端紀錄,說他是“小偷、騙子、頑固且貪吃”可知。“小惡魔”至少有5次偷走金錢及值錢的東西,並將錢花在服飾及24雙鞋中。然而過了30年,沙萊仍舊是達文西的同伴、僕人兼助手。在兩人相識的初幾年於達文西的筆記中也有捲髮俊男圖。
在維多利亞女皇的收藏中,有一件1518年所作的情色畫作《印加魅地天使》(The Incarnate Angel)後面也出現沙萊的名字。達文西依據沙萊的外觀所繪的主要作品《施洗者聖約翰》看起來有趣詼諧且袒胸露肩,也受到評論家如馬丁·肯普(Martin Kemp)及詹姆士·沙士羅(James Saslow)批評為一幅灌
輸同性戀思想的畫作。在《亞特蘭堤斯抄本》(Atlantic Codex)書背所發現的情色作品描述沙萊兩腿背後有陰莖隊伍行軍。達文西的情色畫作也包括男女交媾圖,但是在他死後被一位神父發現並且破壞掉。西元1506年,達文西遇到一位倫巴底貴族的15歲兒子法蘭西斯科·梅爾立伯爵(Count Francesco Melzi)。梅爾立曾在信中提到對達文西的感覺直陳是“深情且至熱的愛”。沙萊事實上也接受梅爾立存在,而且他們3個還在義大利旅行。梅爾立也變成達文西的學徒及同伴,甚至是達文西最偏愛的學生。
雖然沙萊稱之為達文西的“學徒”(pupil),但是他的作品藝術性卻受到爭議。西元1515年,沙萊曾以安得瑞亞·沙萊(Andrea Salai)為名為喬康達夫人(Lisa del Gioconda)畫作裸體肖像,即《蒙娜·瓦娜》(Monna Vanna)。與達文西遺贈給沙萊一幅同樣為喬康達夫人所繪的肖像畫《蒙娜麗莎》比較相形失色,當這幅畫在沙萊手中已價值20萬法朗。
達文西在佛羅倫斯的日子維持情色師徒制以及縱情性愛的關係。除此之外,達文西還有許多在不同領域著名或者影響歷史的朋友。包括在西元1502至1503年任職於凱薩·波吉耳之下而結識席撒。在這時間,也認識尼可羅·馬基亞維利,後來變成好友。此外,也包括了法蘭西那斯·賈弗黎爾斯(Franchinus Gaffurius)及伊莎貝拉·黛絲恬(Isabella d'Este),這兩位帶達文西來到曼切華,而達文西也為他們畫肖像。
同性戀事件
“雞姦者”的指控是達·芬奇一生的隱痛。1476年,他被控與17歲的男模特發生關係,在兩次聽證會後,這案子因為證據不足而不了了之。這次審判無疑給達·芬奇帶來了巨大的心靈創傷,之後的歲月里,他竭盡所能保護自己的私生活,甚至用倒寫法隱藏真實思想。所以,一切關於他是同性戀的猜想都停留在捕風捉影的階段。
但不論如何,這仍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許多歷史學家指出達文西傾向於男性,他一生從未與任何女人有過親密關係,他的畫作也證明了他對男性美的迷戀。他的素描基本上只針對男性裸體,對性器官的描繪尤其引人注意,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很少畫到女人脖子以下的部分,即便畫了,性器官也非常模糊甚至扭曲。
另外,達·芬奇筆記本里的許多注釋暗示了他與男學生GianGiacomode'Caprotti的曖昧關係,據說這關係持續了20年。達·芬奇去世前不久完成的畫作《施洗聖約翰》美麗卻妖冶,畫中那男女莫辨的聖約翰原型就是Caprotti。
1910年,弗洛伊德利用達·芬奇的筆記作為原材料對其性取向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認為,達·芬奇將他的性慾表達在作品中,許多未完成的作品便是一種性挫敗的象徵。
素食主義
從達文西的作品和早期傳記可以明白他是一位剛正不阿的人。也因尊重生命讓他成為一位素食者。尤其當他考慮將乳牛擠奶這件事視為偷竊時,“全素”這個詞剛好適用於他。在“人獸區別在於乳酪製造”標題下,達文西回復“將不給予幼兒牛奶”。喬爾喬·瓦薩里記錄一件達文西逸事,當達文西還是青年時,經常在佛羅倫斯購買籠中鳥去釋放。他也是一位備受尊崇的審美鑑賞家,特別是露天舞台創作。達文西應該是在青年時接受素食主義並終此一生。
指紋
2006年12月,人類學家宣布已重建達文西左手食指指紋。根據達文西的母親是從君士坦丁堡來的奴隸,從60%阿拉伯人口鑑定出一個特徵。人類學家預期可以證實達文西日常生活作息的細節。
睡眠
達文西遵行一種不尋常的多相睡眠(Polyphasic sleep;Da Vinci sleep;Uberman sleep)管理,以額外頻繁的打盹減少睡眠時間。
畫壇泰斗達·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時如金的人,他創造的定時短期睡眠延時工作法甚為人們所稱道。這一方法是通過對睡與不睡的硬性規律性調節來提高時間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時睡15分鐘。這樣,一晝夜花在睡眠上的時間累計只有1.5小時,從而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工作。
前幾年,義大利著名生理學家克拉胡迪奧·斯塔皮參照達·芬奇的方法,對一位航海運動員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類似睡眠試驗。經測試,受試者的邏輯思維和記憶運算等能力均完好無損。這說明達·芬奇睡眠法不僅能滿足機體代償功能的需要,而且還預示著利用人體生理潛力的廣闊發展前景。
在20年前,一位畫家就這一方法進行了親身試驗,證實了它的有效性。可是不到半年時間,他又回到正常的8小時睡眠上來。談及箇中原因,畫家不無幽默地承認自己並非天才,更不知道這些多出來的時間該如何打發?
達文西作品
簡介:達文西,全名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博學者:除了是畫家,他還是雕刻家、建築師、音樂家、數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製圖師,植物學家和作家。達文西過去與現在都主要以畫家著稱,並以其畫作寫實性和極具影響力聞名。
類別 | 作品 |
---|---|
繪畫 | 《美杜莎》|《聖母領報》|《基督受洗》|《聖母的康乃馨》|《吉內薇拉·班琪》 |
雕塑 | 李奧納多的馬(未完成) |
紙上作品 | 《維特魯威人》 《美麗公主》《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聖約翰》《自畫像》 |
手稿 | 《阿倫德爾手稿》《大西洋古抄本》《鳥類飛行手稿》《萊斯特手稿》《馬德里手稿》 《提福茲歐手稿》《繪畫論》(烏爾比諾手稿) |
其他作品 | Architonnerre | 李奧納多的弩 | 達文西機器人 | Leonardo's self-propelled cart | Viola organis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