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畫作名稱:《吉內薇拉班琪》
時間:1474年材質:油彩畫板 42×37cm
收藏地: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畫作簡介
這是達·芬奇在佛羅倫斯時期唯一的肖像畫。當時的少女在結婚時,習慣都會畫一幅肖像畫做紀念。可惜這幅肖像畫的底部因受損而遭致裁切,那部份可能是少女的手臂,其姿態也許就像三十年後的“蒙娜莉莎”。 世界油畫史上最偉大的巨匠之一,李奧納多達文西,一生只留下了十幾幅油畫。其中《吉內薇拉·班琪》(Ginevra de BeneiZ)收藏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此畫原屬於列支登大公國王室所有,其收藏錄中標明它的作者是盧卡斯·克拉那赫。十九世紀末,開始有美術史學家將它定為達文西的遺作。二十世紀初,許多人對此表示強烈的質疑。他們認為畫中女子的臉太粗陋、笨拙,水準不如達文西同期的其它作品。而且,達文西的女子肖像畫應當畫手“。美術史學家通過查證達文西以及與達文西有關的人物的歷史資料,包括他們的筆記、信件、詩歌、法庭記錄、納稅記錄等,甚至還分析了畫中女子身後的松柏(發音接近“吉內薇拉”),遂將這幅畫與十五至十六世紀住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銀行家的女兒吉內薇拉·達·班琪聯繫起來,認為可能是她的結婚或訂婚像,由此定畫名為《吉內薇拉·班琪》。
特色
達文西透過《吉內薇拉·班琪》畫中的眼神,美中有憂傷和茫然。猜想是因為擔心不知所嫁的老公是老是醜映射她的內心。畫中並沒有運用線, 反而運用“陰影”加強立體感。仔細看你會發現衣服中有薄紗且與胸前的扣環仍清楚保留約一公分的空隙處理, 這也是達文西高超之處。
作者簡介
當達·芬奇在的作坊學藝時,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約1470年他在協助韋羅基奧繪製《基督受洗》時,雖然只畫了一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態、表情和柔和的色調,已明顯地超過了韋羅基奧。據傳,韋羅基奧為此不再作畫。現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是達·芬奇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一件作品。除了有一點自由構思外,這幅畫的場景都是達文西遵循一般的透視畫法來構思的。後來位於歐利維特峰的聖巴托羅梅歐修道院還訂購了這幅作品。稍後創作的《吉內薇拉·班琪》,一反15世紀藝術追求線條分明的傳統,以逆光夕照的色調渲染他所倡導的透視效果。1481年創作的《博士來拜》,是標誌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品。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米蘭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師和同輩:由聖母嬰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穩定構圖,按精確的透視法畫的建築遺蹟和奔騰飛躍的馬群等背景,說明他已不再從敘事的角度簡單地羅列有關人物,而是對傳統的題材進行徹底的改造。他所採用的色調幽暗的畫法,使人物形象從陰影中突出,突破了傳統繪畫明晰透露的特點,預示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達文西作品
簡介:達文西,全名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博學者:除了是畫家,他還是雕刻家、建築師、音樂家、數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製圖師,植物學家和作家。達文西過去與現在都主要以畫家著稱,並以其畫作寫實性和極具影響力聞名。
類別 | 作品 |
---|---|
繪畫 | 《美杜莎》|《聖母領報》|《基督受洗》|《聖母的康乃馨》|《吉內薇拉·班琪》 |
雕塑 | 李奧納多的馬(未完成) |
紙上作品 | 《維特魯威人》 《美麗公主》《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聖約翰》《自畫像》 |
手稿 | 《阿倫德爾手稿》《大西洋古抄本》《鳥類飛行手稿》《萊斯特手稿》《馬德里手稿》 《提福茲歐手稿》《繪畫論》(烏爾比諾手稿) |
其他作品 | Architonnerre | 李奧納多的弩 | 達文西機器人 | Leonardo's self-propelled cart | Viola organis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