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清光緒二十年和二十六年(1894年和1900年)先後兩次來滬,在境內戲院演出。光緒二十九年第三次來滬,在玉仙茶園(原址在今湖北路)演出由王鴻壽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12本連台本戲《三門街》,引起轟動,聲譽大起。從此,趙如泉駐足上海,長期編演連台本戲。
20世紀30年代以後,演出大量機關布景的連台本戲,有神話,公案、俠義等類.還根據社會新聞,編演時事新戲,博採眾長,聘請編劇、導演,特邀文明戲演員加入同台演出,唱腔除皮黃之外,還摻入蘇州小調。趙如泉畢生在上海演出,以連台本戲為主,在表演、音樂、布景等多方面進行革新,在伶界有一定影響。民國 17年以來,曾任上海伶界聯合會副會長、會長。為迎合部分觀眾的低級趣味,表演有時離開劇情,所編演的劇目中也夾有不少糟粕。解放後因年老體衰,極少演出。1956年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
社會貢獻
其演繹角色大多生動幽默,對當時社會具有積極意義。
走近京劇生角演員(一)
京劇中的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